互联网+时代大变革:社会重构、企业再造与个人重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Internet+自序

亲爱的读者,当你打开本书的时候,已经开启了一次有趣的旅行。本书的主题是互联网,但是远远不限于互联网的技术发展,书中描述的是一幅充满时代气息,而又体现历史延续的商业社会变革图景。我们每个人,无论你是否愿意,都已经卷入到了这次伟大的变革之中,能够亲身见证旧时代的结束和新世界的诞生。

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近些年来,随着传统企业遭遇到的生存危机,身边经常有朋友和客户在向我询问:什么是互联网革命,革了谁的命?革命后的图景是什么样的?我的企业该如何做好互联网的转型?作为一个人,又该怎样重新构建自身的竞争力?⋯⋯针对这些问题,我在过去几年也不断地在学习和思考,并不断地写文章与业内专家们进行探讨。时至今日,我认为应该将这几年的一些思考所得,整理后做一次完整的讲述,供我的朋友、同仁和所有身处时代变革的人们去评判和交流。

通过本书,我想传递的一个观念就是,互联网并没有改变世界的本质,也没有改变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互联网仅仅是提供了一种更好的方式,去实现我们追求幸福自由生活的古老愿望,让我们有能力认识更为真实的世界,并与之和谐相处。但是,从另一个层面看,互联网海纳百川,能够容纳进去一切思想观点,一切行为方式,一切规则制度,一切情感智慧,而且彼此并不显得冲突和矛盾。互联网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东西,让我们从对立与抗衡转向了共存与共荣。所以,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重构自己的世界观和认识论,更新为符合互联网特质的新思想操作系统。

我的互联网认知路

我最早接触互联网是在世纪之交的2000年前后,当时对互联网的认识还停留在用QQ与朋友聊天,用电子邮箱发送文件这个层面上。最直观的感觉就是通信速度的提升,让我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一个人实现即时的沟通交互,就像蒸汽机和计算机发明一样,这是一次速度的革命。

后来,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我也成了一个资深的网购专业户。网购改变了我们持续千年的现场交易模式,是一次商业发展的大变革。从电子商务开始,互联网不再仅仅存活于技术发烧友和年轻网友们的虚拟空间中,而是逐渐向下沉,开始渗透和影响我们的实体经济,并将这种影响逐步向更广泛的行业扩散。

我们传统的商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改变,“渠道危机”之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连接被极大地缩短,并且开始互为彼此,产销一体化。很多曾经被奉若经典的商业定律也不见得继续有效,产品不再是满足功能解决问题的实物,而是一种长期的服务和情感体验;营销不再是铺天盖地的广告和慷慨激昂的洗脑,而是美妙的大众游戏和热点话题。甚至于我们的工业制造也摆脱了百年来的福特模式,从最初的设计开始,用更为智能化的方式,为每一位用户提供独一无二的服务。这个时候的互联网已经带来了一次全新的商业结构革命。

与此同时,在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服务的这些年里,我也深切感受到传统组织应对互联网大潮冲击之下的被动和困惑。为什么曾经的管理经验变得不再灵验,为什么新一批的年轻才俊不愿意接受各项规章制度,甚至再好的企业也面临留不住人的难题?传统的权威不再高高在上,领导力有了全新的解读。往外看,客户变得越来越难以掌控,市场变得越来越难以预测,过去的行业稳态已经被日新月异的变化彻底改写,曾经的巨无霸企业,作为一个时代的成功标杆,顷刻间便可能土崩瓦解,消失于人们的视野之中。更加可悲的是,他们始终遵循着我们耳熟能详的那些经营之道,没有冒险,没有越界,可是却被淘汰出局了。“成功是失败之母”像是对这个时代的一次沉重的反讽。

我们的媒体在感受着寒冬,自媒体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抢夺着曾经稀有而又垄断的传播权力。受众不再被动地等待节目的播出,而摇身一变成为新闻的制作人,人人即媒体,互为新闻,互动传播,平民掌握了时代变换的话语权,而那些高冷的专业媒体人则在冷风中瑟瑟发抖。

似乎我们的教育体系是在这场大变局中最为稳固的堡垒,但是在表面之下也是暗藏机锋。知识脱离了书本自由流动,传授活动不再专属于学校课堂,每个人都有机会接触到最新的知识,最快的资讯,能够在头脑中让自己的一套知识体系不断繁衍生长。相比之下,平躺在图书馆中的厚厚的书籍,已经跟不上这个时代的步伐。流水线一般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网络化的生存发展。

互联网带来的变化,可谓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而且,我们至今所看到的、感受到的还仅仅是冰山一角,未来仍需要我们尽最大的努力去想象,当然也要靠我们去创造。

最大的挑战在于我们的思想

我喜欢透过这些商业变化和企业兴衰的表象,去探索我们这个社会底层的结构到底是如何构建的,又是怎样支配我们的思考和行动的。在本书中,我总结了过去主导我们这个商业社会上百年的基本结构范式,就是金字塔结构。无论是市场上的买卖关系,还是组织内的雇佣关系,抑或是信息上的传受关系,都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控制着稀缺的资源,即产品、资金和知识,继而通过渠道中介向大多数人进行传递和外延,逐渐形成了一个个稳固的、理性的金字塔结构。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各种各样的金字塔中,有时候是塔尖,有时候是塔座,有时候还扮演塔身的角色。

我相信,当过去几百年的工业社会所创造的社会结构,开始出现松动和改变时,就是一种新的思想孕育和勃发的风口。

回溯到前互联网时代,统治我们头脑的思想是什么样子的呢?可以说是一种理性与机械的思想操作系统。大约在500年前,欧洲理性主义的思潮开始产生萌芽,带来了对上帝和教会的质疑,带来了对人的理性精神的崇尚,相信这个世界是符合逻辑一致性的,可以用数学方程来精确预测的。如果掌握了足够的科技手段,我们可以构建出想要的生活。正是这种理性精神,带来了近代科学的产生,深深地改变了我们的全部生活。

可是,虽然科学在大踏步地前进,但我们似乎总是觉得很多事情、很多现象仍然无法用科学和理性假设,无法用严谨的线性推理和数学表达来准确预测和描述。比如经济学的建立基础就是假设人是理性的,而这种假设,在现在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质疑和批判。当每一次经济危机出现的时候,就是大家质疑经济学理论的时候,往往就会出现新修正的理论,来替代原有“失灵”的理论。如果理论是正确的,为什么预测不到危机?

越来越多的技术发现,世界本身呈现出复杂化的态势,这意味着世界本身是不确定的,我们以往接受的科学思维需要做很大的调整,对于习以为常的确定性的偏好,应该适可而止。就像我们做题总是喜欢找标准答案,认为答案一定是唯一的。而现在,你在网络上搜索一个问题,会出现多种答案,很难说谁的一定正确,而且后来人会在前一人回答的基础上做优化,所以答案不仅不唯一,而且在演进。

韦伯认为理性的自由解放了人,同时也奴役了人。正是基于理性主义的科学技术的发展,让人们逐渐树立了一种固有观念,喜欢去构建一个基于中心化的权力和资源分配结构,控制这个世界万物的运动,同时偏爱于总结统一的规律,讨厌不确定性和复杂化的东西。后现代主义者们已经对这种金字塔形的理性精神进行了各种解构、反讽甚至颠覆。而互联网的出现,又加剧了对这种结构颠覆的速度和深度。

一项创新技术运用到社会生活之后,谁也无法预见后来的发展轨迹。因为人类社会不是一部能够精准地测算以后每一步运转的精密机器,而是一个有生命机理的复杂系统。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我们赖以存在的金字塔结构,继而让我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出现改变。具体而言,就是那种基于理性思维的工业时代的思想,需要转向更为复杂多变的不确定的思维方向,去观察和理解这个世界。我对互联网的认识就是这样,从技术层面,到产业层面,再到思想层面逐渐递进。在这过程中,我也愈发感受到互联网的内涵实在是极为丰富,没有完整的定论。

成书感言

由于身处信息通信这个大业态之中,所在的单位又是国家权威研究机构,我有某种近水楼台的优势,去体会互联网对传统经济和社会结构的改变。所谓“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在我们都希望能够利用互联网获得转型与升华的时候,更需要从广阔的视角去理解互联网化的社会组织和个人生存的动态变迁。这就是我写此书的初衷。我始终不将这本书看成是严肃的专业书籍,当你翻阅时,一定不会感到枯燥和晦涩。因为我希望尽我所能,将互联网对传统社会、企业和个人的影响,用更为形象生动的语言刻画出来。

在这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很幸运能够依托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这个优秀和强大的平台,获得了很多资源支持。尤其感谢王育民和杨子真两位老师,他们多年前将我领进了这个行业的大门,并悉心指导和培养,让我有了一个良好的思考天地。感谢我的团队成员宋超营和崔鹏,与他们多次展开的思想碰撞,触发了我的灵感,推动着我的写作。

与此同时,作为一名管理咨询师,学习企业、分析企业始终是我做研究的核心抓手。客户是咨询师的衣食父母,也是我学习成长的良师益友。正是有了为各类客户提供咨询服务的过程,我才能够身临其境,全面观察企业运作和战略抉择。例如,借助于与中国电信学院领导力教研中心的长期合作过程,让我能够持续跟踪分析互联网行业的变迁和商业态势,并形成了一系列的分析观点和案例解析,这些内容也在本书中有所呈现。感恩客户,是我始终不变的心态。

我亲爱的父母家人,依然是我疲惫时的心灵港湾,给我信心和爱护。我感谢家人的付出,让我可以安心地完成这本书的创作。感谢人民邮电出版社资深策划编辑刘洋先生,在本书的出版过程中他付出了很多辛劳。同时也感谢书易网在本书前期众筹活动中的鼎力支持。

最后,感谢互联网,以及所处的这个剧烈变化的时代,让我们有着更多的机会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天地。

刘涛

2015年9月 北京 一个宁静的夜

电子邮箱:superlt200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