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文学与文献(第6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赵文哲从军西南时期的行程及交游考略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清代诗人别集丛刊”(编号:14ZDB076)的阶段性成果。

陈建农

摘要:赵文哲是清代乾隆时期的著名诗人,“吴中七子”之一,曾在军机处任职,与当时很多重要的官员文士往来频繁。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在《清史稿》等史书中均有记载,但对其后期从军西南的记载往往语焉不详。本文以他的《娵隅集》为基础,参照其好友王昶、赵翼等人的相关作品,对赵文哲从京城到西南地区的行程及交游进行梳理,以期对他最后五年的生活有一个更加深入细致的了解。

关键词:赵文哲 王昶 《娵隅集》

 

赵文哲(1725~1773),字升之,又字损之,号璞庵,又号璞函,上海人,清代中期著名诗人。早年与钱大昕、曹仁虎、王昶、王鸣盛、吴泰来、黄文莲并称为“吴中七子”。乾隆二十七年(1762),召试钦赐举人,授内阁中书,充方略馆纂修。乾隆二十九年(1764),擢升军机处章京。乾隆三十三年(1768)七月,受两淮盐政提引征银案的牵连,赵文哲等人以查抄泄密之罪被罢免官职,这件事成为他人生中的一大转折点。此时朝廷正派兵征讨缅甸,兵部尚书阿桂以副将军的身份总督云贵,阿桂奏请赵文哲、王昶等随军入幕,远征西南边陲,文哲在云南、四川等地度过了最后五年的戎马生涯。乾隆三十六年(1771)九月,文哲随理藩院尚书温福征讨大小金川。次年,小金川之乱平定,文哲以战功晋为户部主事。乾隆三十八年(1773),清军进兵木果木(今四川小金县),六月初十日师溃殉难,年仅四十九岁,恤赠光禄寺少卿。著有《媕雅堂诗集》《娵隅集》等。

《娵隅集》是赵文哲从军西南时期的诗歌集,也是其文学成就最高的一部诗集。“娵隅”意为远游之鱼,是西南蛮地对鱼的别称。该集是作者在云南永昌时所编,最初成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秋,此后又经其子赵秉渊编订整理,共十卷,有乾隆五十四年刻本,收入《续修四库全书》。集中记载了作者从京师出发,经过直隶、河南、湖北、湖南、贵州,直到云南永昌、腾越等地的行程与见闻。其中对西南一带壮美奇丽的风光和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人情习俗多有生动描写,“风俗之俶诡,山川林莽之险怪,烽烟炮石之可骇可愕,皆前古诗人所未及。故其取材也富,而见于篇什者肆而奇”王昶:《赵升之〈娵隅集〉序》,《春融堂集》卷三十八,上海文化出版社,2013,第699~700页。。赵文哲交游广泛,文才出众,在云南期间,经常与好友王昶及各地名士一起唱和吟咏,留下了很多佳作本文中所引赵文哲诗,均出自赵文哲《娵隅集》,乾隆五十四年刻本。。袁枚《随园诗话》云:“吴中七子中,赵文哲损之诗笔最健。”王昶《湖海诗传》引《蒲褐山房诗话》云:

 

升之赋才英敏……于唐、宋、元、明、本朝大家名家无所不效,亦无所不工。自入内阁,直机地,益为于文襄公所赏。暨偕予入滇、蜀,得江山之助,所作尤变化新奇。至其外佳句可摘者如“藕花香远随兰棹,桐树阴清满葛衫”“层层露槛全临水,叶叶风帆直到门”“迹异骚人吟楚些,趣同傲吏托《齐谐》”“中年丝竹愁儿女,少日楂梨忆弟兄”“白发已虚铅鼎术,青山空忆草堂赀”“牵得碧罗能补屋,穿来黄竹解擎箱”“秋风远度关门树,晓日晴开岳井莲”“老去评量丝竹肉,客来赠答影形神”“夕阳沽酒柴桑路,夜雨题诗苦竹州”“出世尚仍居士服,浮家拟署散人衔”“矢石余生嗟已老,词章小技愧非尊”“晚岁虫鱼空著述,故山猿鹤漫移文”“羽林卒劲排鹅鹳,上苑书稀断雁鸿”,亦炎洲之翡翠,渤海之珊瑚,采撷不能穷也。(清)王昶辑《湖海诗传》卷二十六,《续修四库全书》本。

 

王昶(1725~1806),字德甫,一字琴德,号述庵,又号兰泉,江苏青浦人。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二十二年授内阁中书,充军机章京。乾隆三十三年(1768)七月,以泄漏查办两淮盐引案被革职。此后,王昶随大学士、云贵总督阿桂赴云南征缅,与赵文哲一路同行。乾隆三十六年(1771)九月随军入川,平定大小金川叛乱,前后在军营长达九年。王昶在其《春融堂杂记》中有《滇行日录》和《征缅纪闻》,为我们了解赵文哲的生平与交游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材料本文中有关赵文哲从京城到云南永昌的行程主要参考了王昶的《滇行日录》,《春融堂杂记》,上海文化出版社,2013。。笔者依据《娵隅集》等相关文献,对赵文哲从京城到西南地区的行程及交游做一个大致的梳理。

一 从京师到永昌

乾隆三十三年(1768)十月十日,赵文哲与王昶等人从京城出发,行程九千余里,历时三个多月,途经良乡、赵州、卫辉、淇县、新郑、禹州、裕州、南阳、襄阳、荆州、沙市、澧州、武陵、桃源、洪江、黔阳、玉屏、镇远、黄平、昆明等地,于第二年元月十八日抵达云南永昌(今云南保山)。王昶《滇行日记自序》云:“余以乾隆戊子十月十日从副将军阿公赴滇,至樊城,余取水道行,明年己丑正月抵永昌,然后至于腾越。途次所历,为驿一百二十余,为里九千一百余,为日一百有二。有所见辄书,以志其略。”王昶:《滇行日记自序》,《春融堂集》卷三十七,上海文化出版社,2013,第690页。赵文哲在写给王昶的诗中说:“廿年香火感深盟,万里犹为并辔行。”(《酬王述庵见赠次韵》)

十月初十日启程,“出彰义门,曹编修来殷曹仁虎(1731~1787),字来殷,号习庵,江苏嘉定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南巡,召试列一等,赐举人,授内阁中书,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授翰林编修,侍讲学士。赵文哲有《良乡客夜寄曹习庵》。、陆员外耳山陆锡熊(1734~1792),字健男,号耳山,上海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召试授内阁中书,后与纪昀等同为《四库全书》总纂官。诸君皆送别。升之亦至,遂就道”(王昶《滇行日录》),文哲有诗云:“嗟予负疚身,槁悴自甘毕。”“落叶恋故枝,凄咽似相诉。”(《发京师》)赵文哲与曹、陆同在京城任职,文哲有诗分别寄给二人。赵又与陆同乡,乾隆二十七年(1762)南巡、二人共同应召献赋。赵文哲《长歌行寄陆耳山》诗云:“销夏云林壁上泉,饯春绣谷花前酒。”作者自注云:“壬午季夏与耳山并载至武林同寓湖上者二旬。”又云:“此己卯同游吴下,事绣谷蒋氏别业也。”

十月十四日,抵赵州鄗城驿(今河北柏乡县),城南有千秋亭,是光武帝刘秀当年称帝之处。赵文哲有《赵州城南旧有千秋亭是光武即位处》。

十月十六日过漳河,十七日过淇水六十里,抵淇县,遇吴省钦自贵州典试回京。吴省钦后来回忆道:“忆戊子冬,予使黔归,次淇县。时公坐漏言前运使卢见曾逮问事落职,从云贵总督今将军阿公桂讨缅贼入滇,惊相遇于道,倚枯柳相泣语,移时别。”(《赠中宪大夫光禄寺少卿前户部河南司主事赵公墓碑》)吴又有《过卫辉与璞庵别处》一诗:“林泉左右辙交通,曾记相逢雨涕中。事到真穷天必佑,诗令共妒句方工。登楼客思偕王粲,赞府蛮音近郝隆。安得今年霏雪处,与君归辔并花骢。”吴省钦:《赠中宪大夫光禄寺少卿前户部河南司主事赵公墓碑》《过卫辉与璞庵别处》,分别见《白华前稿》卷二十二、卷三十九,《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448册。赵文哲《卫辉道中遇吴白华吴省钦(1729~1803),字冲之,号白华,江苏南汇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南巡,召试钦赐举人,授内阁中书,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累迁至左督御史。有《白华前稿》《白华后稿》《白华诗抄》等。话别》云:“忧患余生吾似寄,感君辛苦问妻孥。”

十月二十六日到襄阳,王昶有《泊襄阳》一诗,文哲作《泊襄阳同述庵》和之,诗云:“岸树川花望不分,烟波如画碧纷纷。渡江帆带樊城雨,倚堞楼含岘首云。汉上题思追胜事,襄阳传欲续遗闻。鱼梁洲畔饶鸡黍,衡宇他时好共君。”二十九日,文哲作《自汉水放舟南下即事二首》,并以此诗示王昶。

十一月初二日,抵泽口,因水浅无法行舟,文哲作《泽口阻浅》。初三至初四日,以陆路前往田关。途中文哲有诗云:“所欣风土佳,笑语共僮仆。宛然故乡景,娱此异乡目。”(《自泽口循江堤陆行二十余里至田关复登舟即事》)

十一月初九日,“晚至雾口,忽闻雁声,令人凄绝,作绝句”(王昶《滇行日录》),文哲《闻雁和述庵》云:“万里孤征客,程程趁雁行。一声声欲断,今夕近潇湘。”

十一月十四日,“自桃源行,水湍急……一石长数十丈,中间石窦通透,下插江底,船子云:此穿石滩也”(同上)。文哲有《穿石》一诗。自桃源向西到贵州境内,行程艰难,水急险滩,舟行迟缓,经白石滩、虎子矶、明月岩、鱼子洞、鸬鹚滩、连州滩、瀵水滩、大池滩等地,历时十余天。十一月二十九日,至晃州驿(贵州境内)。按:上述所经之地赵文哲均有诗记录(以下同此)。

十一月三十日至十二月初三日,抵玉屏,知县戴涵招饮,铜仁知府王日杏王日杏(1720~1773),字丹宸,江苏无锡人,乾隆十八年(1753)举人,授内阁中书,入直军机处。乾隆三十六年(1771),从军入川,与赵文哲同在幕府,军溃格贼死之,赠光禄寺少卿。亦来信邀王昶等人前往。赵文哲《自玉屏登陆作》:“饱听七十二滩声,路入罗施第一程。安道恰宜乘兴访,少陵深愧寄赀情。残年鬓共飞蓬乱,久客装如落叶轻。却笑花苗齐帕首,扶舆胜拥八驺行。”作者自注云:“时戴明府涵已谢邑事晨夕过从,王太守日杏远自铜仁遣人馈赆。”

十二月初四至初五日,经栗子冲、镇远、文德关、相见坡、偏桥。

十二月初七抵黄平州黎峨里,游飞云岩。初八日过大风洞,十日游牟珠洞。

十二月十五日从镇宁出发,至白水河。十六日过打铁关,十七日至白沙驿宿。

十二月二十日,晨起下凌,凌如烟雾,著树草如雪。文哲有《下凌》一诗。

十二月二十一日至亦资孔驿宿,文哲作《宿亦资孔驿》,自注云:“过此即云南境。”当日,游青溪洞。“洞高敞,内奇石下垂,如千万游龙怪玮不可名状。有扣之作钟鼓声者,皆钟乳所成。”(王昶《滇行日录》)文哲作《青溪洞》一诗。

十二月二十三日,晨起雪,至易隆驿宿。二十四日,至嵩明州之杨林驿宿。

十二月二十六日,至云南省治,与太守彭理相会。文哲作《为彭太守题授经图》等诗。

王昶《滇行日录》云:“十二月二十九日,在盐道署度岁,是日绝妍暖,两羁人相对,殊觉惘然。”文哲作《寄徐玉厓徐长发,字玉厓,江苏娄县(今上海松江区)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进士,官建昌道。》诗,自注云:“玉厓比年居京师,必至予寓邸度。”又云:“我邑任京僚者仅四人,君与陆耳山苦贫,予与曹剑亭则贫病兼之,而予所遭尤苦。”

乾隆三十四年(1769)元旦,文哲与王昶登螺峰山圆通寺,“昆明池绕其西南,烟火万家,登览颇畅”(王昶《滇行日录》)。文哲有《己丑元日同述庵至螺峰圆通寺礼佛》《早春昆明池眺望作》。

元月初三日启行,至玉泉山云涛寺。元月十六日,途经澜沧江。

元月十七日,“明抚军明抚军即明德,满洲正红旗人,时任云南巡抚。使人相迎,十八日抵永昌”(王昶《滇行日录》)。文哲作《永昌寓舍即事书怀一百韵,寄京师及吴中故人》。

二 往来于永昌、腾越之间

赵文哲等人到达永昌后,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终于安顿下来,休息了四十余天,直到三月初二日,才启程赴腾越。在此期间,文哲在诗中记述了他的日常生活,如旦起理发、午窗坐睡、夜卧濯足(《和东坡谪居三适诗,并次其韵》),还提到龙井茶、薏苡粥、当归酒、扁豆糕(《寓斋杂咏四首》)等茶酒饮食。

二月初二日,友人赵翼赵翼(1727~1814),字云松,号瓯北,江苏阳湖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授编修,有《瓯北集》五十三卷。乾隆三十一年(1766),出任广西镇安知府,后奉旨赴滇,参与筹划与缅甸的战事。以协理军事来云南,随副将军阿里衮在腾越,听说文哲等人也到了云南,于是以诗相赠:“几载京华共酒樽,岂期炎徼再相亲。翻愁日下无名士,却喜天南有故人。”(《述庵、璞函缘事罢官,亦从军来滇却赠》)赵翼:《述庵、璞函缘事罢官,亦从军来滇却赠》,《瓯北集》卷十五,嘉庆十七年湛贻堂刻本。赵文哲到了腾越后,亦以诗回赠,诗题云:“家云松太守闻予赴滇,驰书慰问,并示近句云:‘遂令日下无名士,却喜天南有故人。’比予至永昌浃月,而云松尚滞留腾越,感时念旧,即用人字韵作四章报之。”(《娵隅集》卷三)赵翼看到文哲的诗作后,“欣荷之余,再次奉答”(《瓯北集》卷十五)。

在腾越期间,赵翼曾与文哲一同前往城东的何氏池馆观赏杜鹃花,赵翼作有《同璞函游杜鹃园作歌》。乾隆三十六年(1771),赵翼任贵州贵西兵备道道员,赵文哲后来随军入川,路过贵州威宁时,二人曾有过一次短暂的会面(参见后文)。

二月二十七日,送别张焕、奚寅等人。据王昶《滇行日录》,乾隆三十三年夏,阿里衮以军务繁多,奏请广东、广西、湖南、贵州、四川各省派官员赴云南,至此军务均已就绪,除奏留十七人外,其余皆遣归本任。

王昶《滇行日录》记载:“张焕,吴县人,庚午举人,今为湖南永绥厅同知,盖在金昌时旧相识也。奚寅,武进人,乙卯举人第二,余时为同考官,故熟其名,今为湖南酃令。”赵文哲有《送张司马焕还辰州任》《论奕一篇,戏赠奚明府寅即送其归酃县任》。

三月初二日,启程赴腾越。王昶《滇行日录》云:“初四日,登高黎贡山……又上为五十三参,荒林密莽……又三十里至龙江桥……是日也,骇心怵目,所见者皆未曾有,夜不能寐。”文哲亦有诗记之赵文哲:《将至腾越,过高黎贡山,绝顶分水关,磴道危峻,俗所称五十三参也,用东坡〈行琼儋间肩舆坐睡梦中得句云云〉诗韵》,《娵隅集》卷三,乾隆五十四年刻本。

三月初五日,入腾越城,谒见阿桂、阿里衮两将军,赵文哲与钱受穀钱受穀(1715~1772),字黄与,号充斋,浙江秀水人,云南迤东道道员(清代道员尊称“观察”),清军征缅期间,综理军需粮运等事宜。乾隆三十七年(1772)十月十一日,以积劳卒于官。著有《燕贻堂诗稿》。见王昶《云南迤东道钱君墓志铭》,《春融堂集》卷五十三,上海文化出版社,2013,第920页。、赵翼诸君相见。“蛮荒万里,重遇故人,握手惘然。”(王昶《滇行日录》)赵文哲《赠钱冲斋观察》一诗中有“说到流亡涕泪弹”之句。在此期间,与来永昌的孙士毅孙士毅(1720~1796),字补山,浙江仁和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二十七年授内阁中书。三十四年春,大学士傅恒督师讨缅甸,以士毅典章奏,战后叙功,授户部郎中。相遇,文哲有感赋诗赵文哲:《孙补山同年来永昌,握手黯然,感而赋此》,《娵隅集》卷三,乾隆五十四年刻本。

在腾越军中,文哲作为定边将军阿桂阿桂(1717~1797),章佳氏,字广庭,号云岩,满洲正白旗人。官至武英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是乾隆朝重要的宰辅。乾隆三十三年(1768),授兵部尚书、云贵总督,并以定边右副将军的身份同大学士傅恒共同征讨缅甸。的幕僚陪伴左右,称赞其“深识伟略,有非寻常所能见及百一者”(《娵隅集》卷三诗题),并以七言四章诗奉呈。诗中有云:“名世天教间世生,早从家国卜维桢。身承旧学周台阁,胸切先忧富甲兵。筹笔十年纾北顾,建牙万里寄南征。谁知补衮周山甫,百战勋劳答圣明。”赵文哲在诗中借用《诗经·大雅·文王》中的“王国克生,维周之桢”两句,把阿桂比作像仲山甫仲山甫是周宣王的大臣,曾创造了周宣王时期的繁荣景象,史称“宣王中兴”,政绩显著。一样的国家栋梁。

三 随军征缅

七月二十日,赵文哲与刘秉恬、孙士毅等从腾越启程,随副将军阿里衮、大学士傅恒经黄菓树、指丹山等地,出万仞关,由大金江西路挺进,深入缅甸;友人王昶则随定边将军阿桂出铜壁关,由江东而进赵文哲《新街纪事》自注云:“经略提大兵先由戛鸠西渡大金江,既抚定猛拱江西千里,无后顾之忧乃取道蛮岗,而东与定边将军阿公会师于新街。”又《酬述庵送归腾越之作,即次原韵》自注云:“秋初进军,予随经略出万仞关,由大金江西路而进。述庵随将军出铜壁关,由江东而进,相去盖千余里,至新街始复会。”。此时阴雨连绵,江水大涨,行军艰难。八月初,清军到达戛鸠,在此渡过南大金江,到达猛拱,当地土司献驯象四头、牛百头,以示和平之意。

十月初一,东西两路大军会师于缅甸境内的新街、老官屯一带,文哲作《新街纪事》一诗。

十月初十,清军攻克军事重镇新街,缅兵退守老官屯。该地为水陆要冲,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清军久攻不下,再加上清军官兵大都来自北方,不适应这里的环境,许多人染上瘴疠之疾,纷纷病倒,清军死伤过半。副将军阿里衮阿里衮,满洲镶黄旗人,钮祜禄氏,字松崖。乾隆二年(1737),由二等侍卫授总管内务府大臣。乾隆三十三年(1768)二月,明瑞战死缅甸猛腊,朝廷以大学士傅恒为经略,授阿里衮及阿桂为副将军,领兵参加征缅战争。关于阿里衮的去世时间,《清史稿·阿里衮传》的记载是乾隆三十四年(1769)十二月(《清史列传》亦同),不准确。这里根据王昶等当事人的记载,应为乾隆三十四年十月。于十月十九日病故,文哲有《定边将军大司农果毅阿公挽诗》。

十一月初六,文哲因病返回腾越,一路与运粮军士同行,友人王昶一连赋诗六首为文哲送行,“昨宵絮语对灯檠,忽送归人又一程”(《别升之后有怀,三次前韵》)。文哲作《酬述庵送归腾越之作,即次原韵》,表达惜别之意。在返归途中,经过虎踞关,住在友人钱受穀的寓舍,夜里“犹闻军营大炮之声”,文哲深感惆怅,有诗云:“马革平生心未已,得归翻苦涕纵横。”(《至陇川宿钱充斋观察寓舍,连得王述庵比部惠书,并用檠字倡和诗韵,赋诗见怀四叠前韵却寄,兼邀充斋和之》)

十二月底,征缅战争以双方议和宣告结束,清军从前线撤回,文哲与王昶在永昌追溯此次用兵始末,写成联句八十韵赵文哲、王昶:《定边将军既振旅回永昌,时届岁除,官斋尊酒,追溯用兵颠末,述事抒情,辄成联句八十韵奉呈,亦劳者思歌之义也》,《娵隅集》卷四,乾隆五十四年刻本。按:王昶《春融堂集》卷十一《劳歌集》亦收此诗。

四 滇中漫游及唱和赠答

从乾隆三十五年(1770)起至三十六年(1771)九月,文哲经常往来云南各地,寻访风景名胜,考察风土人情,所到之处则题诗留念。

乾隆三十五年(1770)三月,文哲自永昌北还,经过大理龙尾关,在感通寺附近的驿舍为杨慎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嘉靖三年(1524),流放云南永昌,长达三十余年。杨慎一生勤于著述,博学多才,是明代著名的才子。的画像作《题杨升庵先生曳杖遗像》。

三月末,文哲路过昆明,与前来云南视学的李廷扬李廷扬,字岩野,号随轩,又号退庐,直隶沧州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进士。乾隆三十五年三月,由员外郎视学云南,历任学政、道台、按察使,多有善政,后引疾归故里。意外相遇,二人“晨夕过从,悲欢并集,未几李按部澂江,而予以事复返腾越,雨夜不寐,偶成奉怀二章却寄”(《娵隅集》卷五诗题),诗中有云:“别后蓟门书至否,更无人与话趋庭。”作者自注:“君至滇时为述儿子秉渊近状甚悉,近予不得家书者已判年矣。”

五月,文哲再赴永昌,在大理龙尾关以西至永平的崎岖石路上,作《天威径歌》,相传此地曾为诸葛亮行军之处,今有天威径古道遗址。

十一月前后,写成《滇中杂感十二首》。诗序云:“予居滇久,凡所经历之地之人之事之物,其有慨于中者,必托诸诗歌,以摅其牢落之感,或迫于行役而不暇以为,或为而未底于成,时若有宿物著胸膈间,比来戍火平安幕府多暇,辄寻绎遗忘,补缀阙略,得诗十二章,凡二千四百八十字。窃取乐天秦中、东坡凤翔之义,录而存之,以俟后之采风于滇者。”诗中写到昆明池、永金(永平县出产的黄金)、苍山雪、山茶花、银江月、虎头兰、火把节、鲁梅等。以其中的一首《山茶花》为例:“山茶滇所独,随地横桠檥。最忆金浪巅,群山抱岈。离立十万株,虬枝肆腾拿。翠阴接如幄,风日清且嘉。一树千朵花,一花千缕霞。蒸为半天赤,桑旭摇光华。”诗人笔下的山茶花是一片漫山遍野、如霞似锦的壮观景象。更令人惊奇的是,这些山茶花竟然是“无人为培溉,雨露天所加”,而且“经冬不凋,腊尾即渐开,其本有高至四五丈者”(作者自注),这不禁使那些迁谪流徙到云南边陲的人感慨万千:“每逢迁谪人,攀条重咨嗟。我谓花勿嗟,尔生乐幽遐。深深十笏庐,曲曲六枳笆。不须粉瓷贮,不用绣幔遮。凌冬避蜂蝶,阅世缠龙蛇。夫岂畏霜雪,北土非吾家。松桂有同性,耻为岁寒夸。”作者劝山茶花不必为自己有色不见宠而感叹,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偏远的滇南山中,比生活在园林御苑中要好得多。作者最后说:“山茶吾语汝,勿作姚黄花。”告诫山茶花,不要做牡丹那样的富贵花(姚黄花是牡丹的名贵品种)。

十一月,再赴腾越,与王昶等人连日出游城外,过毗卢寺,观叠水河瀑布。腾越城中的鲁家梅最有名,有几百年的历史,赵文哲在《滇中杂感十二首》中有《鲁梅》一诗,后又与王昶、明仁重访鲁梅并作诗。城南门外金氏家古松,亦有数百年历史,文哲作《腾越南访金氏古松十六韵》。

乾隆三十六年(1771)元月,游打鹰岭山寺、宝峰寺。在一个春夜,与王昶重过腾越城西南隅的大树园。前年五月,经略相国傅恒修建此园,是作为幕僚办公休息之所,文哲感怀往事,与王昶作联句二十韵。

腾越是文哲多次往来之地,“三年从军行,腾越凡四至”(《吴式斋于腾越州署东偏复葺草堂成,寓书乞诗,赋此寄赠》)。腾越城东数里有何氏旧池馆,杜鹃花二三月最盛,文哲在乾隆三十四年(1769)春曾与赵翼一同前往游观,乾隆三十六年(1771)初春,杜鹃花刚刚开放,文哲因有事返永昌,来不及前往,颇为怅惘,于是写诗寄赠赵翼。文哲在诗题中说:“对床听雨之外,此又一可感事也。”

在此期间,文哲还与友人经常在一起饮酒对弈,送往迎来;定边将军阿桂也经常跟他的幕僚随从宴集聚会,彼此之间唱和赠答。赵文哲的集子里有很多诗都是呈给阿桂或者是与他的唱和之作,约有二十余首,如《和云岩先生雨后书怀见示之作即次原韵》《次云岩先生即事原韵》《次云岩先生燕射元韵》等。

此外,文哲与钱受穀、王昶、明仁明仁,富察氏,号碧梦居士,满洲镶黄旗人,傅清之子,以侍卫袭子爵。乾隆三十六年(1771)从征金川,屡建奇功,乾隆四十年(1775)九月病卒于军中。等人的唱和之作亦有不少(上述三人在赵文哲诗中分别称为充斋、述庵、碧梦)。如《七夕招明碧梦、王述庵小集,即席次碧梦韵》一诗中,作者在七夕之夜感叹“天涯同是劫余身”的同时,还在设想家乡的亲人此时此刻正在说着自己(“料得长安小儿女,堆盘瓜果话征人”)。在腾越期间,明仁曾猎得野鸭并分给文哲等人,文哲、王昶分别赋诗表示感谢。

这一年夏天,文哲在小病无聊的时候,面对着荷叶、苔、炉烟和禽语,即目成咏四首赵文哲:《薄病无聊,即目成咏四首》,《娵隅集》卷八,乾隆五十四年刻本。;七八月间,永昌的水仙花盛开,文哲与王昶赋诗唱和赵文哲:《永昌七月水仙花已开,述庵有作,三用前韵和之》,《娵隅集》卷五,乾隆五十四年刻本。;八月十七日,文哲与钱受穀、王昶、明仁在易罗池小饮,大家即席赋诗唱和赵文哲:《雨后充斋招同述庵、碧梦易罗池小饮,即席次碧梦韵》,王昶亦有唱和明仁(碧梦)的诗作。按:赵翼有《易罗池》一诗,自序曰:“易罗池在永昌九龙山下,池有珍珠泉,甚甘。”。除夕之夜写诗寄怀友人,如曹仁虎、吴省钦、陆锡熊等赵文哲:《庚寅除夕碧梦和东坡粲字韵诗见示赋此答之》《检家书感怀寄内,再次前韵》《柬充斋、述庵,三次前韵》《寄怀习庵、白华、耳山,四次前韵》《寄赠余别驾元亭,五次前韵》,《娵隅集》卷七,乾隆五十四年刻本。。此外,每到文哲和王昶生日时,二人一定会作诗,往还酬和王昶《五十生日》一诗自注云:“往年余与升之生日必作诗,往返酬和。”见《春融堂集》卷十四,上海文化出版社,2013,第276页。。如赵文哲有《述庵初度日仍用前见赠原韵成四章为赠,兼呈云岩先生》,王昶有《升之生日,次广庭先生韵四律》等。

《娵隅集》中至少提到过两次以上的友人还有博明博明(1718~1788),字希哲,号晰斋,博尔济吉特氏,满洲镶蓝旗人,乾隆三十三年自广西赴云南迤西道任职,有《西斋诗辑遗》《西斋诗草》等。、余元亭、龚仪可、嵇兰谷、巴韫辉、唐思等(以上几人生平事迹不详)。赵文哲在此期间的诗作数量最多,在《娵隅集》中共有五卷,占了总数的一半,“身落百蛮词笔在,年年摇落赋江潭”(《秋日杂诗三十首》)。虽然时常有羁旅愁思之感,但总的来看,赵文哲这段时间的生活还是比较舒适惬意的。

五 从永昌到金川

乾隆三十六年(1771)九月二十五日,赵文哲、王昶等人从永昌出发,跟随定边右副将军温福开始征讨大小金川。赵文哲《发永昌作》:“诏移征缅旅,问罪入金川。”金川位于四川金沙江流域,是以藏族为主的聚居地(今属阿坝藏族自治州),实行土司制度,各土司之间为争夺人口、土地,经常挑起纷争。

十月初十日,文哲一行抵达贵州威宁,与赵翼短暂相会,“握手黯然,稍述己丑夏别后事,烛未跋而仆夫促驾矣”,文哲“马上成三诗寄之”(《娵隅集》卷十诗题)。王昶《蜀徼纪闻》:“初十日……亥刻抵威宁,时赵君云松新授贵西兵备道抵省,闻予辈来,乘遽至此,令候人来迎。过舍小饮,出近诗见示。”

十月二十日到成都,赵文哲作《初抵成都先寄查俭堂查礼(1716~1783),原名查为礼,字恂叔,号俭堂,顺天宛平(今北京丰台)人。乾隆元年(1736)举人,乾隆三十四年(1769)任职于四川松茂兵备道。查礼于诗、词、书、画无所不精,富于藏书,是有名的藏书家。观察》。文哲在云南期间曾为他编纂的《查氏一门烈女编》题诗赵文哲:《查俭堂观察自蜀寄示〈查氏一门烈女编〉敬题长句》,《娵隅集》卷八,乾隆五十四年刻本。

同日,蒙恩复官,授中书舍人,得以参佐蜀中军事,文哲有感而发,赋诗四首并寄京师及故乡亲友。诗中有云:“刺闺书里八行驰,戎幄来宣感涕滋。再入中书嗟我老,三登启事愧人知。”作者自注:“予自从军入滇,前相国春和傅公、前将军云岩阿公及今将军温公前后凡三经补牍矣。”(《娵隅集》卷十)好友赵翼作《阅邸抄喜述庵、璞函复官却寄》,以示祝贺。诗云:“十年朋好剧关心,喜见除书复旧簪。靡盾共知臣力瘁,赐环真荷主恩深。官从历井扪参得,诗向黎风雅雨吟。不失朝衫添箧草,殊遭应倍感难任。”(《瓯北集》卷十八)

十一月初,至尤溪、汶川,度汶川索桥,过天舍山。初十日,抵卧龙关。

十二月前后,与前来军中慰问的朱孝纯朱孝纯(1729~1784),字子颖,号海愚,汉军正红旗人,祖籍山东历城。乾隆二十七年(1762)举人,清代诗人、书画家,时任四川叙永县令。有《海愚诗钞》十二卷。相会,文哲作《同年朱子颖太守远访军中行帐话旧有感作》《为俭堂题朱子颖画扇》。乾隆三十八年(1773),赵文哲、王日杏在木果木之役殉难后,朱孝纯作《闻赵损之、王丹宸殉难作》,对二人殉国深表痛悼。

十二月十三日,清军进攻斑斓山。王昶《蜀徼纪闻》:“山石岈荦确,无数尺平者。过巅,其阴积雪深二三尺,往往没膝,崖陵步步须人扶掖。”文哲作《十二月十三日斑斓山纪事》,诗中云:“是时穷冬天苦寒,坚冰欲鼓山石裂。万人裹甲如裹铁,噤不成声喉卷舌。”十五日,清军攻克斑斓山。本月底,小金川得以平定。

乾隆三十七年(1772),文哲以战功晋为户部主事。按:《娵隅集》中有关这一年的诗作极少,可能在战乱中遗失,赵文哲事迹行踪无从考证。

乾隆三十七年(1772)十二月底,清军攻占小金川重镇美诺,文哲作《云岩先生兵抵美诺,追陪夜话有感而作,次家云松韵》。文哲与王昶重逢,王昶作《燕山亭》一词,序云:“岁暮合兵美诺,与升之夜话。”又有《与升之夜坐》一诗,诗云:“路滑城桥雪,寒深瓦寺云。今宵还见面,两日惜离群。蛮酒何村觅,劳歌永夜闻。残灯毳帐里,憔悴复何云。”王昶:《燕山亭》《与升之夜坐》,分别见《春融堂集》卷二十七、卷十三,上海文化出版社,2013,第558、263页。

乾隆三十八年(1773)元月,清军分三路进讨大金川,王昶随阿桂由美诺进发,经当噶山,攻克西山峰。但由于这一带地势险要,气候恶劣,碉堡易守难攻,清兵久攻不下。赵文哲随温福由空喀进发,移兵木果木,攻战失利。温福为人刚愎自用,又疏于防范。到了六月,原小金川降兵突然反叛,并与大金川兵合抄后路,清军溃败。六月十日,温福左胸中枪阵亡,随营户部主事赵文哲、刑部主事王日杏等文员也先后遇难,温福军营将近二万人,陷没者四千余人李文海主编《清史编年》第六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第175页。。据《清史稿》记载:“(乾隆)三十八年,兵至木果木,六月,小金川降者叛,与金川合抄后路,师将溃,在军者逆知贼大至,相率逃窜,文哲毅然以为:‘身为幕府赞画,且叠荷国恩,讵可舍帅臣而去!’卒与温福同死。”

主要参考文献

1.赵文哲:《娵隅集》,乾隆五十四年刻本,收入《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43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2.王昶:《春融堂集》(上下)、《春融堂杂记》,陈明洁、朱惠国、裴风顺点校,上海文化出版社,2013。

3.《清史稿》,中华书局,1977。

4.《清史列传》,王锺翰点校,中华书局,1987。

5.王昶辑《湖海诗传》,收入《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625~162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陈建农,男,文学博士,黑龙江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与清代诗文研究,曾出版专著《文心雕龙解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