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二元经济一元化,自然而然就涉及一个资源配置的问题。资源配置过程中最重要的资源要素包括人力、资本、土地资源。从生产过程来看,资本作为一种生产要素,与土地、劳动力相类似,都属于生产要素。但相对而言,资本最具流动性和弹性,容易控制和积聚。在当今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广大农村地区容易受到资本逻辑的影响,导致农村空间的重构。从经济意义上分析,城镇化是土地从“自然物”转向土地资产的一个经济转化过程。在这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城镇化以及土地集约化经营的过程中,在没有制度障碍的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边际生产率或边际生产报酬将会收敛,最终二元经济转化为一元现代经济。而在这种一元化的过程中,将产生各类公共风险,并在一定条件下通过财政职能转化为财政风险。财政风险的防范机制在理论上如何构建,仍值得研究。
1.2.2 现实意义
二元经济结构,是经济社会发展必经的历史阶段,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普遍面临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不仅包含经济因素,而且包含诸多政策因素。经济因素主要在于城市和农村的各种生产要素边际生产率差异导致的城乡差距扩大。政策因素主要在于二元的财政体制,割裂了城市与农村之间各种生产要素的紧密联系,致使生产要素不能按照市场规律双向自由流动,从而导致了城乡差距的扩大。当前二元经济结构的严重性已经引起各界的高度关注。从经济角度分析,缩小二元经济结构差距的最好选择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城镇化以及促进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但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土地流转和资本流动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类风险,包括经济风险、生态风险、财政债务风险等。特别是在当今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较为庞大的背景下,这些公共风险必然引起社会的关注,这些公共风险由于过度依赖于财政政策,终将转化为公共财政风险。因此,研究二元经济一元化过程中的公共财政风险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