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权与话语权:“颜色革命”与文化霸权(中国话语权研究之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总论

唱响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理论话语权2015年10月16~17日,第六届世界社会主义论坛:领导权与话语权——“颜色革命”与文化霸权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共同主办。本文是王伟光同志在论坛上所作的主旨报告。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反复强调共产党员和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他强调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共产主义决不是‘土豆烧牛肉’那么简单,不可能唾手可得、一蹴而就,但我们不能因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认为那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就不去做一个忠诚的共产党员。革命理想高于天。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而这个最高理想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奋斗的。”纵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与现状,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今天与会的同志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学者和各国共产党的理论家,怀有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同情支持,热烈欢迎大家的到来,共同研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有关话题。下面我围绕本届论坛的主题“领导权与话语权——‘颜色革命’与文化霸权”谈几点看法,与大家一起交流。

一 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的世界历史运动趋势和历史发展必然性,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迄今为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揭示的总的历史进程和历史趋势并没有改变,已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正处于第三个发展阶段。这三个发展阶段都属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揭示的总的历史进程和历史趋势,具有共同的时代性质,同时每个阶段又都具有各自的阶段性特征,每个阶段性特征都服从于总的历史必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特殊的表现形式。

第一个阶段,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运动兴起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列宁所处的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阶段。列宁认为该阶段的特征即时代主题是战争与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十月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引发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这些历史事实证明了列宁的判断是正确的。第三个阶段,就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的阶段。1989年“柏林墙”倒塌,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邓小平同志敏锐地认识到总的历史必然趋势不可改变,仍然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判断的那样,但已经发生了阶段性变化。他认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问题,但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都没有解决,仍然受总的历史发展规律的决定和影响。他指出:“我希望冷战结束,但现在我感到失望。可能是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已经开始。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所谓没有硝烟,就是要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第344页。邓小平同志关于历史必然趋势和时代阶段性变化及其特征的判断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既不能得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历史必然性的判断已经过时了,又不能无视时代阶段性变化及其新的特征、新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所判定的总的世界历史进程发展阶段的变化伴随着世界历史进程的四次重大转折和两个巨大变化,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主线与此息息相关。第一次转折是1917年爆发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社会主义新生事物的诞生。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工人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次转折是1945年“二战”之后一系列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形成了一个社会主义阵营。1949年,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成功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成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在这两次转折中,社会主义运动上升,资本主义下降,这是世界近现代以来的第一个巨大变化。

20世纪八九十年代至今的二十余年中,又接连发生了两次重大的世界性历史转折。第三次转折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苏东剧变、社会主义阵营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资本主义的新自由主义一浪高过一浪风行全球。中国共产党人面对严重困难,坚守共产主义理想、坚信马克思主义,冷静观察、从容应对国际国内政治风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四次转折是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这对世界发展格局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产生的影响,不可估量。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世界经济危机是一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进而引发了资本主义全面的政治危机、社会危机、意识形态危机,说到底是一场制度危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雄辩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的两次重大转折历史进程中,社会主义进入低潮,又驶出低谷,资本主义时占上风,又呈下降趋势。这就形成了世界近现代以来第二个巨大变化。

2008年爆发的资本主义金融危机致使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反动性和欺骗性愈加凸显,更加大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前途命运博弈的激烈性。这场危机说明资本主义内在矛盾依然存在、依然起作用、依然不可克服,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资本主义必然在阵发性的经济危机中逐步走向衰落。这场危机说明总的必然趋势并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时代发生了阶段性变化,马克思主义随着阶段性变化回答新问题、形成新理论,不断发展创新。

四次历史转折、两个巨大变化反映了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不是直线性发展,而是曲折地、波浪式、螺旋式地前进。资本主义不是一下子就衰败了,而是衰落、复苏、再衰落、再复苏,在阵发性的经济社会危机中一步一步地衰落下去,最终要走向灭亡。整个历史进程充满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两种命运前途的斗争,充满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不同意识形态的斗争。历史事实雄辩地证明了社会主义新生事物的先进性和必然性,资本主义作为旧事物的落后性和必亡性,证明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性和生命力,也证明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欺骗性、顽固性和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的反能量,证明了社会主义战胜并取代资本主义的长期性、曲折性和艰巨性,证明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战胜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过程的长期性、曲折性和复杂性。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所谓多元多样、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和舆论动态只是现象,从本质来说,当今世界存在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元”的对峙。两种力量、两条道路、两种前途的较量必然反映在意识形态领域。朝鲜战争结束以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判断,从军事上战胜社会主义新中国已无可能,只能走“和平演变”的道路,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从那时到现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从来没有放弃过对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意识形态西化分化的战略选择。

邓小平同志的判断是对今天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力量对比发生阶段性变化的科学分析,并不影响对总的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的判断。我们主张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尊重和维护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但并不代表两种社会形态的矛盾较量就消失了。邓小平同志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问题的判断,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与和平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总的战略选择,为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根本任务提供了理论前提。

总之,当今依然存在着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力量、两种制度、两种道路、两种意识形态、两种前途命运的反复较量和博弈。今天,尽管发生了新的阶段性的特征变化,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尽管遇到挫折甚至出现暂时的倒退,然而,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仍然是不可改变的历史总趋势,共产主义依然是每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与信念。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话语。如果视暂时性的曲折和倒退为社会主义“历史的终结”,认为人类进入了资本主义的千年王国,那就是资本主义的一套话语体系。这恰恰说明当今世界两种截然不同的话语体系的对立已是公认的事实,实质反映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历史趋势的截然不同,反映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

二 “颜色革命”与文化霸权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强国推行新型霸权主义、颠覆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手段

物质决定精神,利益决定话语。西方文化霸权、话语霸权的背后有着西方的资本扩张、经济霸权和强权政治,有着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的物质原因和上层建筑的政治制度原因。在现代世界格局中,西方社会科学和文化产业仍然处在话语霸权地位,这与世界经济格局、政治格局密切相关,与资本主义经济霸权、政治霸权密切相关,与资本主义仍处于强势、社会主义处于弱势的力量对比密切相关。唱响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直至共产主义,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它与资本主义及社会主义两种力量、两条道路、两种前途的强弱对比、此消彼长和反复较量息息相关。

需要认清的是,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运动兴起阶段,也不同于列宁所处的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阶段。随着冷战结束,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世界社会主义的进程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一方面,随着第三世界人民觉醒和相继赢得民族解放与国家独立,西方强国再也不可能赤裸裸地推行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进行明火执仗的血腥掠夺与暴力攫取;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世界两大主要问题,广大发展中国家在政治独立的基础上纷纷要求和平寻求发展;两极格局解体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文化多元化成为三大时代潮流。另一方面,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至今一个都没有解决,依然是两大主要问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资本,特别是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在新的形势下转而采用比较间接和隐蔽的形式来推行新型的霸权主义,以保持西方资本的国际垄断地位。

所谓新霸权主义,就是在经济上,兜售“新自由主义”的市场化、自由化、私有化;在政治上,对发展中国家、转型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输出“颜色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将其价值观作为一种“普世价值”加以推行,实行“文化霸权”;在基本社会制度上,则针对社会主义国家加紧进行“和平演变”,着力于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颜色革命”和文化霸权,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强国推行新霸权主义的基本手段。

西方国家推行“颜色革命”与文化霸权,必然充分利用自身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力量作为后盾;反过来,“颜色革命”与文化霸权的背后,也充分体现着西方国家谋求进一步资本扩张、经济掠夺和金融霸权的意图。西方国家推行“颜色革命”与文化霸权,就相当于瞄准别国政权发动的攻击和侵略,相当于围绕思想文化实施的渗透和奴役,可以说是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掠夺体系的“上层建筑”图谋。这两者一向形影相随、相互勾连,文化霸权为“颜色革命”鸣锣开道,“颜色革命”又为进一步实施文化霸权清除障碍。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首先利用媒体为发动“颜色革命”制造舆论氛围,同时,借助文化霸权向民众灌输西方价值观,培植非政府组织、反对派领导人,通过各种街头政治活动,达到推翻现政权的目标。

“颜色革命”的一个重要目标指向,既是以美国为首的某些西方国家的资本垄断利益所在的国家与地区,同时又是反对西方资本强权政治的国家与地区。“颜色革命”套着“文化霸权”,打着“合法”的旗号,对这些国家进行违法颠覆活动,旨在改变现政权,但并不改变其原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只不过是“城头变幻大王旗”,企图培植一个亲西方、亲美国的政府,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革命。事实一再表明,当“颜色革命”走近,残酷的政治斗争便会上演,和平安宁便会走远,发展繁荣便会遁去,而最终深受其害的还是广大人民。

“颜色革命”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指向,就是搞垮社会主义国家。当今,和平演变与“颜色革命”是资本主义搞垮社会主义国家的两把刀。和平演变是社会性质的转变,“颜色革命”是执政权力的更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则往往是“双管齐下”,苏东剧变就是明显例证。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随着苏联解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成为世界社会主义的希望所在。当前,中国正处于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时期,一些西方国家基于资本垄断利益的考量,同时基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争夺,不愿看到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与其完全不同的社会主义中国赶上和超过他们,不断加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力度,加紧实施和平演变、策划“颜色革命”,千方百计进行战略遏制和围堵。一年前发生在香港的所谓“占中”活动就是典型表现,是西方敌对势力向中国输出“颜色革命”的预演和试水。

我们一贯主张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尊重和维护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但这不意味着改变两种社会形态之间矛盾较量的事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文化报告》中指出:“在当今的文化态势中,文化领域已经成为国际政治斗争和意识形态较量的主战场。”在西方西化分化中国的重要战场的意识形态领域,争夺文化话语权、领导权,是和平演变、“颜色革命”的一个关键环节和斗争焦点。葛兰西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提出了文化霸权问题,他认为,资产阶级凭借强大的政治经济优势,借助意识形态的国家传媒机器对无产阶级进行文化剥削和占有,依据强势对处于弱势的无产阶级构成文化霸权。文化霸权的概念后来虽然经过一些丰富发展,但问题的实质至今仍然没有改变。

西方国家总想在中国实现改旗易帜,通过文化霸权进行渗透,用和平演变和“颜色革命”“扳倒中国”。某些境内外势力进行以西方价值观念为核心的意识形态渗透,大肆宣扬“宪政民主”、“普世价值”、西方新闻观、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近年来,它们以理论探讨和学术研究名义,运用西方话语体系推销其世界观、价值观的手法日益娴熟。

为了“西化”和“分化”中国,西方国家不断在制造和变换手段。近几年来,在对付中国的文化手段上,又提出“四化”新政策,即淡化、丑化、腐化、溶化。“淡化”是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干部放弃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丑化”是要全力抹黑中国共产党,抹黑社会主义制度;“腐化”是让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在市场经济中腐败变质;“溶化”是让马列主义在多元文化冲击下丧失其指导思想地位。

三 唱响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理论话语,防范“颜色革命”、抵制文化霸权、反对和平演变

意识形态之争的实质,说到底,就是哪个阶级的政治主张,哪个阶级的世界观、价值观,哪个阶级的思想观点处于上风头、占统治地位、起引领作用。意识形态之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话语权之争。所谓话语权,则是使用鲜明准确的、有说服力、感染力、影响力和战斗力的理论范畴和语言文字,表达出本阶级的政治主张、世界观、价值观和理论观点,占领思想文化领域,起着统治的、主流的、引领的、导向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286页。邓小平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名词就是共产主义。我们多年奋斗就是为了共产主义,我们的信念理想就是要搞共产主义。在我们最困难的时期,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理想。”《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第137页。共产主义既是工人阶级谋求自身解放的历史运动和理想信念,也是工人阶级的根本话语和奋斗目标,是工人阶级政党组织群众、领导群众的理论根基和行动指南。《国际歌》及其“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即全世界工人阶级的共同话语。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并服务内容。思想理论观点、政治主张是内容,而话语则是形式。内容好,形式表述不准确、不鲜明,缺乏感染力、战斗力,也起不到宣传内容的作用。思想观点、政治主张是正确的,但表达不出来或表达出来不为人们所接受,就无法真正赢得群众、战胜对手、付诸实践。中国封建社会,虽几经改朝换代,但封建制度不变,绵延几千年,从意识形态的反作用来说,其所形成的一整套表达封建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话语体系,比如孔孟之道及其一系列话语,起到了稳定和巩固封建社会制度的意识形态作用。当代资本主义,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则形成了一整套有助于巩固和强化资本主义制度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

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巩固和发展,不仅需要建立强大的物质基础,而且需要建立巩固的精神和意识形态支撑。正确的东西不去占领,错误的东西就会占领,要建立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的意识形态体系,必须构建优势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话语体系。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具有鲜明的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意识形态属性,具有极大的欺骗性和影响力,它的一个成功之处在于披着超阶级性、全民性、普适性的外衣,有一套迷糊人的话语表达体系。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作为工人阶级的话语体系一登上意识形态舞台,就表现出鲜明的阶级性和政治性,从而抓住了工人阶级及其广大人民群众。“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307页。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从不掩盖工人阶级意识形态的阶级性,直接表达了工人阶级的阶级诉求和政治要求,直接表明了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政治主张。因为工人阶级的利益是代表全体劳动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必要再披上普适的、超阶级的外衣。经过100多年的努力,马克思主义用语、概念、范畴作为工人阶级意识形态的话语体系,经过几代马克思主义者的传播,逐步为世界工人阶级及其广大人民所接受。从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创造,到成为工人阶级的思想武器、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所运用,团结人民、教育人民、赢得俄国十月革命和一系列东方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表现出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在我国,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体系,如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话语,成功地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真理,指导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其特点是体现鲜明的工人阶级意识形态性,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与中国实践相结合,为中国人民所掌握,成功地指导中国革命和中国建设实践;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特点,为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

为了防范“颜色革命”、抵制文化霸权、防止和平演变,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牢固树立忧患意识。

第一,唱响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理论话语,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这是防止和平演变、“颜色革命”和“文化霸权”最根本最有效最可靠的武器。回顾总结“颜色革命”的案例,世界上的“颜色革命”毫无例外地都发生在社会极度两极分化,经济政治处于困境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发生在所谓社会主义国家的“颜色革命”,实际上其执政党早就背离社会主义原则,“颜色革命”正是这些国家和地区社会矛盾激化而被西方势力利用的结果。凡是真正人民当家作主、走共同富裕道路、让群众能够共享发展利益的社会主义国家,不可能具备策动“颜色革命”的社会条件。反之,如果在经济私有化、政治腐败化的进程中背叛社会主义原则,滋生积聚起大量社会矛盾和隐患,就很容易酿就“颜色革命”。

第二,从战略上增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高度警觉和清醒认识,锻造一支忠于党和人民的文化军队。毛泽东同志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列强从来没有放弃过文化上的侵略,他们的所谓“传教,办医院,办学校,办报纸和吸引留学生等,就是这个侵略政策的实施。其目的,在于造就服从它们的知识干部和愚弄广大的中国人民”。《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第630页。毛泽东同志还指出过:“我们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但是仅仅有这种军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第847页。毛泽东同志的话今天照样管用。必须从意识形态、民族文化和大众文化层面高度防范任何轻视国家文化安全的行为,尤其要密切关注文化帝国主义以及文化分裂主义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文化安全构成的严峻挑战。因为,国家文化安全是确保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独立和尊严的重要精神支撑,捍卫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安全始终是一项与经济发展、军事斗争准备同等重要的政治任务。

第三,要以高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和理论自觉来推进话语体系建设。“话不投机半句多”。不要期望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体系能为资产阶级政客和资本主义制度的辩护士和理论家们所接受。不要期望以他们的喝彩来衡量我们的成绩和成效。这里的关键是我们自己要以高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和理论自觉来推进话语体系建设。我们要有自己的政治定力和理论定力。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了惊天动地的业绩,也创造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人类崭新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创造了反映中国人民最内心深处愿望和情感、表达中国人民最切实利益和未来目标的话语。比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座大山”、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共同富裕、小康社会,“中国梦”,等等。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任何照抄照搬,任何妄自菲薄都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都只会削弱和丧失自己的话语权,败坏自己的事业。我们还要看到,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西方国家的社会制度、发展模式、价值观念乃至话语体系遭到包括西方进步学者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前所未有的质疑和挑战;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引起国际社会对中国道路、中国经验甚至中国理论、中国制度越来越大的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成功经验,为建设中国理论学术创新体系,构建中国理论学术话语体系,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素材;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新理论、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文风,为建立和创新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我们并不拒绝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也不拒绝优秀的外国包括西方文明,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要内容,兼收并蓄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构建我们自己的话语体系。

我坚信,只要我们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朝着实现“两个百年”的中国梦不断努力奋斗,一种新的发展方式,一种新的文明样式必将屹立在世界东方,一种以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为灵魂的中国特色的理论学术话语体系必将形成并在世界产生广泛的影响。

 

(王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