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是一个”:围绕1939年这一议题的大讨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读了顾颉刚先生的“中华民族是一个”之后原载《益世报·边疆周刊》第11期,1939年2月27日第四版。

张维华

上一期的《边疆》,我师顾颉刚先生发表了一篇很重要的文章,题目是叫做“中华民族是一个”。这篇文章的大意,是从历史上证明中国境内所有的一切部族,无论从血统上说或是从文化上说,早已融合为一,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中华民族”。到如今,不要再说你属那一种族,你们的文化如何,我们的文化如何,我们早已成了一家人了。自从抗战以来,敌人无日不想分化我们,在已沦陷之区域,他便一手制造了许多傀儡政府,和我们的中央政府相对抗;在我们的后方,他又利用我们种族上分歧,要想策动一个一个独立起来,成为某种某种的国家,藉以减少我们抗战力量。在此危急存亡之严重时期,团结内部是极端要紧的一件事,可惜我们仍然为以往的几种错误的见解所摆弄,不能彻底泯除彼此间的成见。这是极可惋惜的事。顾先生这篇文章,是从历史的事实上说明我们是一家,坚强的建立起“中华民族是一个”的理论来使于无形中加强我们团结的思想,这正是解救时弊的一付良剂,我们对于这个问题是当该十分留意的。

无论任何国家,它们用来团结内部的力量,大概不外两种:一种是上层的力量,一种是下层的力量。所谓上层的力量,是指政治的力量而言,是用强制的方法,把不相干的各部分联系在一块,各帝国主义者所施行的法术即是如此。下层的力量是指民众自觉的力量而言,他们因为生活在一处,发生了各方面的生活上不可分离的联系,发生了互相爱慕的情感,由是而认为是一国一家,是一个民族;这就是所谓民族意识的养成。我认为欲造成一个国家坚强的团结,单靠政府力量的联系是不够的,而且单靠这种力量有时候会发生危险,因为政治力量不一定能够永久的坚强不变,一到衰弱的时候,分裂的现象便立刻发现了。由于民族意识的养成而发生的团结,可以说是坚强不变的,虽有时因为外方的压迫而致发生分裂,然而时过境迁,他们会自然的再结合在一块;历史上这样的实例很多,不必在此多举。可是民族的意识怎样养成呢;而且怎样养成才能坚强不变呢;这必得是出于他们自动的感觉和认识了,他们必得是先从血统上,或是从文化上,或是从生活各方面的联系上,认为是不可分离的一家人,由此观念而生出彼此爱慕的情感,由此情感而生出坚强的民族意识,等到这种意识养成之后,任何外力的压迫便都不足畏了。说到这里,“中华民族是一个”的理论,是急待发挥了。

“中华民族是一个”的理论,是急待一般人来补充,来发挥,使其普及于各人的心坎里,可是第一个首先要问的,所谓“一个”的意义是什么?这个意念所具的条件是什么;必须具备那些条件,才合于这个“一个”的意念呢;这个问题必得首先弄清楚了,我们才能进一步的把这“中华民族是一个”的理论建立起来,否则便无从着手。

所谓“一个”的意义,据我个人看来,可从两个方面解说:一是从政治的联系上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上说,非成为一个不可。譬如一个学校,内中含有许多不同部门,各部所主持的虽然不是一样,可是彼此间所有的联系是联结而不可分离的,因此这个学校便成为一个。换句话说,这个“一个”的意义,是合则共存,离则俱亡。中华民族之成为一个,也是具有这样的道理。这是从这一方面的解释。第二方面是从血统上或是文化上,说明国内各部族是混一的,不是单独分立的,因为是混一的,所以成为一个。不过要从这方面解释,是非常复杂的一件事。譬如说有甲、乙、丙三个分子,要证明它们是已经混合成为一个,必得说明甲与乙的关系怎样,甲与丙的关系怎样,乙与丙的关系又怎样?单单说明甲与乙,或甲与丙,或乙与丙的关系,是不能证明这三个是混一。再进一步说,即便证明了这三个分子都彼此发生过关系,可是所发生关系的程度又怎样呢?譬如说甲与乙,甲与丙,以及乙与丙是已经发生过关系,可是甲、乙、丙均仍各保存其过半以上的质素,这样,这三个分子能不能算是已经混合为一个了。又譬如说甲与乙,甲与丙,以及乙与丙是诚然发生了整个的关系,可是这种关系是在以前发生过的,而在现在已经分离了,这又能不能算作一个呢?中国的历史很长,疆域很广,内中所包括的分子也很复杂,其混合融一之迹,真是不容易寻究清楚。不过在此方面要证明“中华民族是一个”的理论,总是很有可能的。

以上是我对于这“一个”意义的见解,无论从那一个解释,如果能尽量的发挥起来,都能坚强“中华民族是一个”的信念。我们知道这种工作并不是轻而易举,然而所发生的影响则是很大,希望一般学人对于这个问题多多考虑,很快把这个理论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