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中亚地区多元化对中国的主要影响
中亚国家多元化道路选择,实际上反映了其独立自主意识的觉醒,国家主权意识更加强烈,对国家利益有着更加清晰的认定,制定和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政策、方针更加理性。未来,美及北约从阿富汗撤军,中亚地区在美的对外关系中地位降低,今后中亚国家与大国及周边国家合作的独立性增强,主动性也势必增强,使多元化步伐进一步加快。中亚地区多元化对我国的主要影响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
(1)中亚国家差异性增强,不再是铁板一块,拓展了我国对中亚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以及政策制定的针对性要求。哈作为中亚地区大国,2016年既是欧亚经济联盟主席国,又已当选2017~2018年度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由其发起的亚信会议影响力不断增强。在国际体系转型、全球挑战加剧的大背景下,哈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提高,使中国在对哈的外交政策考虑和制定方面,不同于其他的中亚国家,要深入调查研究其实际情况——既要考虑其地区作用,也要考虑其国际影响和国际定位,甚至要考虑其在参与大国竞争中的立场和选择。
(2)中亚对外部势力防范心理增强,增大我国与其合作难度。中亚国家与俄美等大国保持密切关系的同时,防范戒备心理不断增强。由于中亚国家均视国家政权稳定尤其是维护现执政当局的利益为国内头等大事,受美国支持推动自身的自由和民主进程,吉2005年发生街头革命以推翻现政权的权力更迭方式,给中亚国家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阴影;俄罗斯则在俄格战争和乌克兰危机中,表现出强烈的大国主义倾向,在与中亚国家的合作中,逐渐推行注重国家利益的务实外交政策,也使中亚国家产生担忧。在双重恐惧心理反弹作用下,中亚国家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意识增强,对与外部的合作提高了防范。实际上,目前并没有任何一个大国能够像从前一样主宰和操控任何一个中亚国家的所有事务。2005年安集延事件后,乌美关系迅速恶化,正是由于乌对美的不满导致的;2014年乌克兰危机期间,作为俄的传统盟友,哈萨克斯坦表现出对双边关系的疑虑,担心“与俄经济联盟威胁该国独立”, 正是这一心态的反映。尽管我国坚持互利互惠、平等协商、合作共赢的合作理念,但随着合作关系的增长、扩大和深化,矛盾分歧和误解特别是利益的竞争,容易激起中亚国家的自我防范心理,如以维护环境为由阻碍与我国有关的合作项目的推进。中国威胁论、中国人口扩张论、中国经济扩张论在中亚都有一定市场;有的中亚国家有时甚至幻想利用大国之间的分歧矛盾,向中国提高合作要价。
(3)中亚国家间关系缓和有利于我国与中亚国家多边合作的推进。来自外部的压力减弱之后,中亚国家开始有意识地加强彼此的协作、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矛盾分歧,共同应对挑战。部分中亚国家之间,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和经济竞争与矛盾,关系一度极为紧张,特别是塔乌、吉乌,一度由族群间对立上升为国家之间的对抗。但地缘政治的不可忽视和难以超越,促使中亚国家之间尝试弥合分歧,扩大彼此之间的合作。2015年以来,乌塔双方采取措施,大力缓和关系,就很多分歧达成共识。吉乌2016年虽然仍然发生了边境军事对峙事件,但出于维护地区和国家安全考虑,在短时期内较快予以平复。哈乌作为地区大国,曾为争夺地区主导权而进行竞争,近年来合作和往来逐步增多。2016年4月,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访问乌兹别克斯坦,就安全问题和两国友好关系进行会谈,进一步深化了双边关系。随着ISIS在阿富汗和中亚地区的渗透趋势增强,中亚国家加强合作,互相支持,对其予以打击和防范。各方还在上合组织、集安组织等多边层面就友好合作问题进行讨论。这些趋势表明,中亚国家正尝试逐步放下历史恩怨和遗留问题,积极应对当前的形势和困境。这一趋势为我国扩大与中亚合作、积极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计划创造了时机,应该当机立断,把握机遇,下大力气推动丝路建设计划多边项目的积极落实。
(4)就上合组织的发展而言,中亚国家之间的差异性可能增大合作的成本,但成员国的政治成熟、经济进步、社会稳定、民心思定,则更有利于上合组织的长远发展。经济和安全合作“双轮驱动”,是上合组织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意识到国家真实利益所在后,为了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中亚国家势必要借助上合组织这一多边框架。虽然受到国际石油市场价格的降低、俄罗斯劳务市场份额的压缩、俄罗斯卢布的贬值等外来不利影响,但中亚国家向内寻求动力,向外寻求支持,以内外互动、统筹一体来维持经济进步和政治稳定。这一积极的行动方式和趋势,必然有利于上合组织的长远发展。如原来阻碍上合组织多边合作的中亚国家间矛盾和分歧的缓和,有利于推动上合跨境合作项目的落实,特别是在基础设施的跨境修建和连通方面。上合组织在整合中亚地区多元化趋势过程中,增强对不同国家的政策针对性,可以丰富和增加上合组织的组织建设经验,为上合组织真正成为一个国际组织提供铺垫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