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人权观念及其精神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自序

人权法治千秋盛,治国理政万事成。鉴于人权信仰对于本人价值观念之指引,又鉴于研究旨趣或兴趣之所在,在过去十余年间,本人以“人权”为关键词,对人权基础理论、人权法学与人权教育有所着墨,以求得一孔之见。本书汇集的主要是2005~2015年十年间的已发表成果,这些作品集中展现了这一阶段我对人权问题的思考。

第一篇收录的人权原理文章代表了我对人权一些基本概念所秉持的基本看法,涉及人权的人性基础、人本内涵、本质与属性、客观性与主观性、义务主体以及人权与权利的异同、人权立论的理论误区、人权保障的基本原理等方面。我认为,对这些基本概念问题的不同认识往往导致不同人权观念的产生。

第二篇收录的人权发展文章基本揭示了人权思想观念的发展主线,即由古代人权观念发展到古典人权理论、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对古典人权理论的超越与发展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的发展脉络与内涵。这些文章是我试图探索人类社会人权思想发展脉络的一次有益尝试。

第三篇收录的人权思想文章基本交待了我的人权观念形成的思想源头——李步云先生的人权思想。李步云先生是当代中国杰出的人权学者、人权教育家,对推动中国人权研究与人权教育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李步云先生的直接推动,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不可能这么快得以建立。

第四篇收录的主体人权文章主要包括受刑人的人权保障与残疾人的人权保障。这两类主体人权分别属于特殊群体的人权与弱势群体的人权,在各自领域均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对这些不同主体人权的研究尤其是弱势群体人权的研究,往往会触及人权的精神与灵魂。

第五篇收录的人权保障文章涉及政治参与、刑法解释、劳教制度、文化权利保障、律师作用等方面。人权保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我认为不仅关涉经济基础、文化基础、政治基础、法治基础等因素,还与政治参与、人权教育、队伍建设等因素密切关联。

第六篇收录的人权教育文章既有全局性的人权教育文章——对国家人权行动计划所规定的“人权教育”的反思,也有对高校全日制大学生进行人权教育与对公务员群体进行人权培训的系统总结与反思。我认为,这些文章较为全面地反映了过去近二十年中国高校人权教育与培训的探索与实践。

令人倍感欣喜的是,2016年10月17日,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同志就人权宣传工作作了重要讲话,这在新中国成立以来还是头一次,这对于推动我国人权研究、人权宣传与人权教育工作无疑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相信,经过一个相当长时间的努力,中国特色的人权话语体系将会日趋完善,而且其国际影响力将会越来越大,届时中国社会的人权文化必将蔚为风尚。

本书付梓之际,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恩师——我的硕士生导师李步云先生,如果不是恩师当初的接纳、指引、包容与勉励,我可能还停留在人权研究的门外。同时,我也要特别感谢我的恩师——我的博士生导师李龙先生与我的博士后合作导师付子堂先生,正因为有导师们的指引,我在人权研究的这条道路才走得如此的从容与坚定。另外,我也要衷心感谢曾经给予我鼓励与帮助的同事与朋友们。最后,本书在编辑过程中得到刘骁军主任的大力协助,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陈佑武

2017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