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节 本章主题
本章的主题是,每个人都必须接受教育,这个目标有望在21世纪实现。当然,这并不是说每个人都应受到同等速度、同等方式和同等程度的教育。那些到了学校就如同置身异域文化的学生,比起那些能够从家庭顺利融入特定教育体系的学生,必然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受到更多的关注。即使是最僵化的教育体系,也不会硬性要求所有的学生按照同样的节奏齐步发展。教育教学必须照顾那些来自异域文化学生的特点和现有基础。如果教育的目标是尽可能帮助每一个人成为有智慧的人,那么,不管采用何种方法,无论教授何种科目,只要能够说明手段和目标之间存在着合理的联系,都应该允许尝试。
在人生的任何阶段,有关方面都不应该因为学校没有提供相关课程,或者以学生不具备必要的学习某方面课程的能力(这些判断通常基于过时的成见)为理由,去阻止孩子们学习那些有价值的,并且适合于他们的课程。
如果人人都应该受到教育,一个迫在眉睫且至关重要的问题是,他们必须理解其每天在学校(包括中小学与大学)的所作所为和这个最终目标是什么样的关系,以及为什么是这样的关系。旨在为某些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工作而对孩子们进行培训的教育体系,或者其课程安排只是便于学生获得职业或专业证书却与职业本身的内在需求没有关联的教育体系,或者学生只需在学校应付一定的时间就能够敷衍他们就业或具备某些岗位资格所需基本条件的教育体系,学生辍学将会不可避免,并为此承受失败的痛苦。有人据此宣称,希望人人受到教育的理念是失败的。
当教导一个男孩并让他相信,如果他选择上大学就有可能成为银行总裁,如果他中途辍学就只能去挖地沟,但不管他怎么努力,其结果还是得去挖地沟时,他势必认为自己受到了误导,并对那些当初劝导他好好学习的人心存怨恨。认为教育能够保证受教育的个体将拥有更加光明的社会和经济前景的观念是不切实际的。教育能够增进理解,而理解本身就是一种财富的观念,则是切实可行的。就本书对“教育”一词的理解而言,一个教育体系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体现教育的性质,这个教育系统就可以在同等程度上使孩子们做好应对任何情况的准备。在一个快速变化的世界里,一个教育体系越是自称能让学生胜任某方面的工作,就越有可能给学生造成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