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赞比亚的发展和农业环境
3.1 赞比亚与发展
为理解农业外国投资对赞比亚经济增长和减贫战略的重要性,本章将对赞比亚现有发展轨迹及农业的重要作用进行详细描述。最近几年,以成功成为“中等偏下收入国家”(LMIC)为标志,赞比亚的经济格局有了显著变化。变化源于赞比亚近年来的经济增长,通过GDP的上升和持续的经济增长来体现。2007~2008年西方国家经济增长率下降,毫无疑问影响了外国直接投资流入,但赞比亚的经济依然保持增长。这些变化确保赞比亚实现了“六五计划”(2011~2015年)中第一年的宏观经济目标。
图1 赞比亚GDP总额和实际GDP增长(1998~2012年)(ZMW)
资料来源:中央统计办公室(2013)。
然而,尽管宏观经济很成功,但社会发展指标并没有同步改善。2011年“六五计划”年度进展报告纲要提到,政府在改善刑事司法体系、减少感染HIV/艾滋病人数、降低性别暴力、解决森林滥伐和环境退化,以及关注残疾人和无障碍设施建设等问题上,或是存在倒退,或是停滞不前。赞比亚的社会发展指标进展缓慢也可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的人类发展指数(HDI)排名得到印证,它在187个国家中排第163位,属于人类发展低水平。虽然自1980年以来赞比亚的分数有一定提高(同比提高11%,年均增长0.3%),但仍落后于几个邻国和大陆其他相应的经济体。
表3 赞比亚人类发展指数的变化(1980~2012年)
资料来源:UNDP(2013a)。
赞比亚在千年发展目标(MDGs)方面取得了缓慢的进步。具体来说,在第二项目标(实现普及初等教育)、第三项目标(促进两性平等)和第六项目标(与艾滋病、疟疾和其他疾病抗争)方面有所成就,同时在第八项目标(制订促进发展的全球伙伴关系)上保持良好状态。尽管经济强势增长,其他目标的实现却非常欠缺。举例来说,以基尼系数计,赞比亚在极端贫困人口减半和重视日渐增加的不平等问题上无所作为。
3.2 赞比亚农业概述
虽然赞比亚经济增长强劲,但多项社会发展指标进展缓慢,这表明经济增长并未改善大部分最贫穷人口的生活。这说明:尽管经济很成功,但很有必要更深入研究经济增长的领域,以及让增长如何惠及更广泛的赞比亚民众。
办法之一是重点关注赞比亚的农业部门。虽然农业在赞比亚经济中的份量相对较轻,但仍是大多数赞比亚人和政府最关心的事项之一。农业是大多数赞比亚人的主业,2010年66.7%的人口从事农业。虽然自2006年以来从事农业人口的比例有所下降(2006年为71%),但从事农业的家庭从2006年的1551952户增加到2009年的1631000户,明确表明农业仍是重要的就业渠道。
同时,农业为大多数居住在农村的人口提供了就业。这对于减贫意义重大,因为大多数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占赞比亚人口的60.5%)住在农村。2010年,农村贫困率是77.9%,而城市只有27.5%。
因此,农业仍然是赞比亚减贫和农村发展最重要的行业。这不仅因为有很多家庭与农业息息相关,还因为农业生活与其他关键的农业发展指标如粮食安全等,有密切的联系。农业也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因为它构成了一个庞大的选民基础;也使经济从采矿业中独立出来,更加多元化,因此还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本章将详述赞比亚当前农业政策的方向,然后就农业部门的一些关键趋势和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历史上,农业在赞比亚一直被认为是矿业的补充。它最初是为支持城市和矿业工人而存在,因此农业经济的增长有双重目标,即除了大范围农村小农经济以外,还有集中的商业化农业部门。独立之后,虽然赞比亚系列发展计划都把农业增长放在优先地位,以便使矿业为主的经济多样化,但实际上对农业政策的关注却很少。20世纪70年代中期铜价和大部分矿业经济的崩溃,以及随后80~90年代结构调整政策(SAP)的实施,推动了一波经济自由化浪潮,其焦点集中在玉米生产上。
因此,在创造全面经济增长和减贫方面,赞比亚农业政策的作用一直很有限。农业对于GDP的贡献主要来自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它们又集中产自大型商业农场。虽然在实行结构调整政策和农业自由化之初,农业生产有所下降,但2000年以来又缓慢恢复。如今,农业再次被视为经济多元化和减贫的方式。
赞比亚目前的农业政策受国家农业政策(NAP)(2004~2015年)指导。后者的目标是“推动农业部门的有效竞争和可持续发展,以保证粮食安全、提高收入”,强调增加产量和部门自由化、商业化,促进公司部门之间的合作以及提供更有效的服务。在推动大规模出口导向商品农业发展的同时,国家农业政策还想推动小农的增长。这些政策与其他指导性原则,如全国的2030年远景规划(2006)和当前的全国发展计划——“六五计划”(2011~2015年),紧密呼应。
2030年远景规划为农业制定的目标是“2030年实现一个有效、竞争、可持续、出口导向的农业部门,保证粮食安全、提高收入”。规划中将有助于实现这些目标的农民分为三类:个体农户、商业个体农户、大型商业农场主。规划中认为提高农业尤其是小农的生产率,将对农业发展有显著的贡献;增加土地灌溉面积、农业机械化、增加牲畜和鱼类数量等目标似乎都是针对小农而制定的。虽然性别并不在小农的分类范围内,但规划承认:无论依据习俗还是法律,女性在获取土地时都面临更大的困难。
2030年远景规划和国家农业投资政策(NAIP, 2014~2018年)都制定了路线图,以实现“非洲农业综合开发项目”(CAADP)规定的目标,该项目由非盟和“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于2003年联合发起。作为非洲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签约国,赞比亚希望通过将国家预算的至少10%划归农业,以实现农业部门年均6%的增长率。
在赞比亚政府最近发布的农业政策文件(如国家农业政策、2030年远景规划和国家农业投资政策)中,可以清楚地发现政府不仅强调增加农业产量,还关注发展出口导向型、增值型的农业生产,以减轻作为经济增长支柱的粮食和铜矿价格波动带来的冲击。这些举措都是为了将经济从对采矿业的依赖中解脱出来,使之多样化。然而,虽然农业生活和农村贫困之间的联系非常清晰,但是农村农业商业化和减贫之间的联系尚未被强调。
过去12年里,农业稳定地为赞比亚GDP贡献了大约20%。从更长时间段看,1965~2001年农业是增长最快的行业,年均增长率为3.1%,但增长集中于1992年开始的后市场化改革阶段。图2展示了不同部门在GDP中所占的比重。第一产业包括矿业、采石业,及农业、林业和渔业,在GDP构成中后者的比重最大,2011年达18.4%,预期将会略有下降;然而,GDP总量增长最多的还是第二产业。
图2 经济部门和农业在GDP中所占百分比(2000~2012年)
∗表示预测值。
资料来源:CSO(2013)。
第二产业中,建筑业一直是增长最快的部门,食品、饮料和烟草业紧随其后,近几年有显著增长(参见图3)。图4显示第一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农林渔业中,虽然农业和林业的增长率普遍较高,但近年来都略有下降,渔业则稍有起色。同时也要注意,近些年的增长并不稳定,波动很大。
图3 第二产业部门贡献的GDP数额(2000~2012年)
∗表示预测值。
资料来源:CSO(2013)。
图4 农业部门增长率以现价格为准的百分比变化(2001~2012年)
资料来源:CSO(2013)。
也许农业增长率的波动可以解释:为何农业增长并不必然相应大幅减轻小农的贫困。赞比亚国家农业投资政策将生产力低下和种植单一作为赞比亚农业,尤其是小农面对的两大主要挑战。杂交玉米的主导地位人尽皆知,2010年82%的小农户种植玉米。一方面是因为文化需求(将玉米作为主食),另一方面也有各届政府对进出口市场经济的考虑。除了种植玉米,小农还种植木薯、花生和甘薯,而棉花和烟草是小农出口的重要经济作物。
土地规模受限经常被单独作为制约小农生产力的一个原因。根据赞比亚中央统计办公室(CSO)的数据,72.7%的小农在不到2公顷的土地上进行耕作。缺乏获取劳动力和资本的途径,而不是缺乏可耕地,经常被看作导致耕地受限的原因。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土地受限是因为缺乏获得土地的渠道,而并非没有可耕地。传统农耕区域的小农很难在其村子附近获取更多的土地,而一个对农民进行的调查显示,他们认为自己的社区并没有额外无主地可供分配。重要的是,另外的调查显示,如果为这些最小的小农增加耕地,则将显著提高农业销售额。对于底层50%的小农来说,如果增加1公顷土地,他们的农业销售将提高319% ~788%。
农业增长政策和农村减贫政策之间仍然脱节。前者将关注重点放在农业生产的集约化上,而其他调查却显示:虽然人们认为小农会有足够的土地,但他们其实面临着获取土地的限制,制约了他们的收入增长。尽管非洲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战略针对的是小农,但模拟场景是大部分农业的公众投资仍然倾向于大型商业农场。强调出口型农作物增长而非通过适当针对小农的农作物来强调更广泛的农业增长,将使赞比亚农业增长计划只能获得有限的成功。
外国农业投资如何惠及小农和农村贫困人口仍是一个大问题,后者很难从近期的经济增长中获益。然而,依然有极大的合作空间,如赞比亚的制造业,尤其是食品和饮料加工业正蓬勃发展,这些产业很有可能在不受土地约束的同时还带来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