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就医管理服务机制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 理论框架、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理论框架

总结已有文献和访谈资料,笔者认为,异地就医管理服务有以下两个核心问题。

第一,异地就医管理服务便捷性和有序异地就医之间的协调,即在怎样的管理模式和政策下,便捷的异地就医管理服务会引导异地就医行为的逐步有序化而非无序化。这是一个重要问题,如果不能解决,便捷的异地就医管理服务将使医保基金和医疗资源得不到有效的配置。无序的异地就医将使异地就医人群向区域性医学中心城市和国家医学中心集中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为满足这些需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将进一步向这些医学中心城市倾斜,进一步恶化其他地区的医疗资源水平,恶化资源配置公平性,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第二,异地就医行为中医疗机构和就医人群行为的有效监管问题。随着异地就医信息系统的发展,异地就医人群的有效监管问题可以有效缓解,但是医疗机构的行为难以监管,特别是在当前属地管理、各自为政、缺乏有效协调机制的情况下。从实践来看,随着总额控制在各地的普遍实行,医疗机构已经出现了对异地就医人群应用更多目录外服务和药品的情况,并且日益严重。

因此,研究异地就医问题的核心在于如何使得异地就医更加顺畅便捷并加强对医疗机构和就医人群医疗服务的监管。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基于对我国目前异地就医政策的分析,评估我国现有异地就医的政策模式,借鉴国外异地就医管理经验,最终提出完善我国异地就医的政策建议。

(二)研究内容

1.异地就医的成因、类型和规模

本书将讨论异地就医现象的成因,异地就医人群的类型,以及相应异地就医类型对应的人群规模。

2.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异地就医政策

本书将对上文所述五类人群、三种层次的异地就医政策进行分析。五类人群包括: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长期在异地居住;异地居住的常住人口;成建制的异地流动工作的群体;临时出差旅游,需要急诊的患者;有疑难杂症、重大病患,需要异地转诊的群体。三种层次为:同一个地市范围内,不同县区之间的异地就医管理服务机制;在同一个省里,不同城市之间的异地就医管理服务机制;跨省的异地就医管理服务。

3.评估异地就医政策的影响

不同模式异地就医政策的影响,包括如下三个层面:

第一,对异地就医现象本身的影响,包括异地就医人群的数量、流向(地域和医疗机构级别等),异地就医的费用变化(流向、费用变化等),参保者异地就医费用报销流畅程度,是否仍需要垫资,等等。

第二,对参保地的影响,包括对医保基金(医保基金支出情况、转外就医人均医疗费用、转外人员医保基金支出等)、医保经办服务(转外就医业务量、审核难度、监管难度、如何与本地区付费方式配合等)、医疗服务市场(医疗机构收入、医疗服务水平等)、患者就医行为的变化等方面的影响。

第三,对就医地的影响,包括对医保基金、医保经办服务压力、医疗服务市场、就医地患者就医行为的变化(便捷程度等)等方面的影响。

4.比较不同异地就医模式的效果

以异地转诊就医为重点,比较不同异地就医模式和不同异地就医管理方式的差异。重点关注异地就医管理服务政策对医保基金安全和可持续性的影响。

5.总结国外异地就医管理服务政策的经验

对部分典型国家(地区)的异地就医管理服务政策进行研究,总结其经验,提出对我国的建议。

6.我国分类推进异地就医管理服务的政策设计

按照异地就医的不同类型,分类设计相应的管理服务政策。其中,重点关注异地转诊就医政策对我国医保基金安全和可持续性的影响,并对可能造成的基金损失规模进行测算,提出减轻这些不利影响的建议。

7.异地就医政策管理层面的完善

重点讨论国家、省两级异地就医管理服务平台的管理和运行,重点回答是否建立两级异地就医平台,如何建立,以及两级平台的功能设定。重点关注各种政策设计下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传输和交换,特别是周转资金的设计和处理。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梳理现有异地就医文献,深入分析我国异地就医现存的模式、现有的政策和实施效果。

2.案例分析法

通过异地就医政策实施背景、现状和效果这三个维度分析不同地区异地就医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相关的文献分析和数据处理,分析不同地区异地就医管理模式对于完善我国异地就医管理服务机制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