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曹魏文人在桓、灵时期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
桓、灵二帝的时间段起于公元147年汉桓帝登基,迄于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共40多年的时间。本书之所以以189年为界划分曹魏文学与曹魏文学的先声(桓、灵之际文学)大致有如下考虑。189年四月,汉灵帝驾崩,皇子刘辩即位,何太后临朝,改元光熹。当时何进主政,谋诛宦官不成反被杀。八月,袁绍、卢植尽诛宦官。宦官专政至此结束。董卓引兵迎帝还宫,改元光熹为昭宁。九月,董卓废刘辩为弘农王,立陈留王刘协为帝,改元昭宁为永汉,自此献帝时代开始。是时,曹操、孔融、陈琳等人已经登上历史舞台,但就其文学创作而言则是刚刚起步。我们能够见到的曹操在189年以前的作品只有一首《对酒》。
桓、灵之际,活跃的曹魏文人并不是很多,公元189年,蔡邕57岁,孔融37岁,曹操35岁,徐幹20岁,祢衡17岁,杨修15岁,王粲13岁,仲长统11岁,曹丕3岁。也就是说,在桓、灵二帝时期成长起来的作家主要有曹操、孔融、陈琳、徐幹、王粲等人。
曹操在少年时期受清议之风的影响,非常重视自己的风评。他曾拜访梁国桥玄、南阳何颙、许邵,并且得到了这些清议领袖们的高度评价。桥玄甚至将妻子托付给曹操。曹操20岁举孝廉后步入仕途,这时的曹操表现出明显的“治世之良臣”的素质来。他初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后征拜议郎,及黄巾起拜骑都尉,后迁济南相。曹操从政期间均有不俗的政治表现,所到之处“奸宄逃窜,郡界肃然”。此时曹操的奋斗目标是“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让县自明本志令》)。这一志向反映在他的作品中就是中平元年(184)曹操30岁时作的《对酒》诗。
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咸礼让,民无所争讼。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班白不负戴。雨泽如此,百谷用成。却走马,以粪其上田。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子养有若父与兄。犯礼法,轻重随其刑。路无拾遗之私。囹圄空虚,冬节不断。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太平盛世的图景,是对曹操政治理想的完美刻画。虽然曹操所处的时代政治上已经是病入膏肓,但这并不影响曹操对自己政治理想的追求。在诗中,曹操就君王、诸侯、官吏、百姓的行为与生活都做了理想的刻画,可谓是一幅盛世的全景图,这也是他这段时期的精神追求。
孔融比曹操大两岁,与曹操有着同样的时代背景。孔融为孔子第二十世孙,可谓出身名门;有异才,性好学,博涉多该览,为李膺所赏识;曾因掩护逃亡的张俭而显名于世;性格傲岸,以匡扶皇权为己任,先“辟司空掾,拜中军候。在职三日,迁虎贲中郎将。会董卓废立,融每因对答,辄有匡正之言。以忤卓旨,转为议郎。时黄巾寇数州,而北海最为贼冲,卓乃讽三府同举融为北海相”。孔融于北海重教化,“立学校,表显儒术,荐举贤良郑玄、彭璆、邴原等”。同时他轻武备,多败亡,正如范晔《后汉书·孔融传》所论:“融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虽如此,孔融多奖掖后进,故于士林有崇高声誉。
关于徐幹在灵帝时期的成长与生活的资料后世遗存很少,史书中亦没有明确记载,我们所能见到的唯有无名氏《中论序》。序曰:
世有雅达君子者,姓徐名幹,字伟长,北海剧人也。其先业以清亮臧否为家,世济其美,不陨其德,至君之身十世矣。君含元休清明之气,持造化英哲之性,放口而言,则乐诵九德之文;通耳而识,则教不再告,未志乎学,盖已诵文数十万言矣。年十四,始读五经,发愤忘食,下帷专思,以夜继日。父恐其得疾,常禁止之,故能未至弱冠,学五经悉载于口,博览传记,言则成章,操翰成文矣。此时灵帝之末年也,国典隳废,冠族子弟,结党权门,交援求售,竞相尚爵号。君病俗迷昏,遂闭户自守,不与之群,以六籍娱心而已。
君子之达也,学无常师。有一业胜己者,便从学焉,必尽其所知,而后释之;有一言之美,不令过耳,必心识之。志在总众言之长,统道德之微,耻一物之不知,愧一艺之不克。故日夜亹亹,昃不暇食,夕不解衣,昼则研精经纬,夜则历观列宿,考混元于未形,补圣德之空缺,诞长虑于无穷,旌微言之将坠。何暇欢小学,治浮名,与俗士相弥缝哉?故浮浅寡识之人,适解驱使荣利,岂知大道之根?然其余以疏略为太简,曾无忧乐;徒以为习书之儒,不足为上。欣之者众,辩之者寡。故令君州闾之称,不早彰彻。然秉正独立,志有所存,俗之毁誉,有如浮云。若有觉而还反者,则以道进之,忘其前之谤己也。其犯而不校,下学而上达,皆此之类也。
通过以上史料的描述,我们可以对徐幹的青少年时期做一个大致的推测。首先,徐幹出生于世代“清亮臧否”之家。清亮者,为人品行高尚,有节操;臧否者,明于是否,明察秋毫。其次,徐幹幼而好学,夜以达旦,六经为本,博览群书。最后,徐幹治学无常师,不为世俗浮名左右,能“秉正独立”。这种独立的人格和治学精神成为徐幹迥异于他人的独特之处,读其《中论》最能体会这一点,故曹丕于七子当中独推徐幹“成一家之言”。
陈琳家庭及少年时期的资料不详。《三国志·张昭传》载张昭“弱冠察孝廉,不就,与(王)朗共论旧君讳事,州里才士陈琳等皆称善之”。据此,我们可以推断陈琳为广陵郡射阳(今江苏省宝应县)人。此处以陈琳之称善来凸显张昭之才,也可见陈琳为州里才士的翘楚。189年之前,何进在洛阳任职,谋诛宦官之时,陈琳为何进主簿,曾入谏何进召外兵。《后汉书·何进传》载:“主簿陈琳入谏曰:《易》称 ‘即鹿无虞’,谚有 ‘掩目捕雀’。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况国之大事,其可以诈立乎?今将军总皇威,握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此犹鼓洪炉燎毛发耳。夫违经合道,天人所顺,而反委释利器,更征外助。大兵聚会,强者为雄,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只为乱阶。”何进不从陈琳意见,一意孤行,终致覆亡。在这个问题上,陈琳与曹操的意见惊人地相似,可见,陈琳当时在政治上已经非常成熟了。
阮瑀的生平资料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