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旦经贸文化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历史沿革

今日约旦所处的地区历史悠久,是人类最早居住地之一。有五大因素对约旦地区历史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区位优势。约旦处于中东的十字路口,约旦地区和巴勒斯坦是连接亚非欧三大洲的战略轴心,作为连接东西、南北之间交通贸易的纽带发挥着重要作用。二是气候条件。约旦北部高地和约旦河谷地区降水较多,适宜人类居住,因此约旦河谷狭长地带构成了约旦地区历史文明的中心地带。三是人口聚集。由于中心地理位置的优势与气候条件,古代约旦地区曾居住着闪族人、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等。四是福而遭难。由于约旦地区处于战略要地的核心位置,又常常处于战争与冲突境地,此地曾被波斯、古希腊、罗马、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以及英国等统治与占领过。五是多样文明。约旦地区由于不同的部落、民族与人类都居住过,各自留下的文化汇集成多样的文明,他们的遗迹至今在境内还可找到。

一 约旦地区远古简史

约旦地区一直是人类文明主要发源地之一,现今的考古活动发现了大量史前时期的各种古迹。“约旦”得名于约旦河,原为希伯来语,意为“水流急下、那下降的”。“约旦河”之名,最早出现在《圣经》中,也一直与《圣经》中的一些事件有关,如《圣经·创世纪》第15章18~19节记载的,“当那日,耶和华与亚伯兰立约说:‘我已赐给你的后裔,从埃及河直到幼发拉底河之地,就是基尼人、基尼洗人、甲摩尼人、赫人、比利洗人、利乏音人、亚摩利人、迦南人、革迦撒人、耶布斯人之地’”圣经(新标点和合本·双语)[M].新加坡圣经公会,2002,第23页。。所列的疆界,西南面直达埃及河(阿里殊河),东北面则以幼发拉底河为界;经文又以居民来界定,指出当时占领那地的民族共有10多个族群。

约旦地区远古时代

约旦东部地区曾为地中海底的一部分,大约8000万年前,因大自然的变化和造山运动,逐渐升为陆地。到了新石器时代(公元前8500~前4500年),已有人类在约旦地区生活。在公元2000年,德国史学家汉斯·格奥尔格·格贝尔领导的一个国际考古小组在佩特拉地区的巴亚村发现了一座新石器时代的墓室,考古学家在墓室中挖掘出7件头盖骨及一些箭头、珠链等物品,推算距今有9000年的历史。同时,位于约旦西北部的塔里哈(杰里科)古城,考古学家在分析该古城时,证明此城建于新石器时代,当时的人们已经定居,并从事农牧活动,该城不仅有石头城墙,还有城堡和进城的大道,是迄今世界上最古老且保存最完整的城市之一。

红铜时代(约公元前4500~前3200年)。随着当地气温升高、干旱,人们大都向约旦河谷地区集中。他们以农耕为主,狩猎为辅,并开始炼铜,用于制造各种农业和狩猎的工具。对房舍的建筑也讲究起来,还用石头做地基,用土砖盖房。

青铜器时代(公元前3200~前1950年)。当地居民建筑较为坚实的房屋,甚至有要塞,以防强人和野兽侵扰,人们的开矿、冶炼、制陶技术大有提高,并将铜制品大量用于日常工具和剑、长矛等军事武器。在青铜器时代晚期,安曼及周围地区已成为国际商贸中心,来自近东各地的商人云集此地。

约旦地区最早的原始居民

以色列人也称犹太人,古时称为希伯来人,他们和迦勒底人、亚述人、波斯人、叙利亚人、阿拉伯人等都是西亚古代闪族的后裔,他们同其他古老民族一起曾共同生息在巴勒斯坦及约旦地区的土地上。

约旦地区最早的原始居民是部分迦南人,约在公元前2091年,亚伯拉罕从迦勒底的吾珥迁徙至迦南地(今日的以色列、巴勒斯坦与约旦的部分地区)定居圣经(新标点和合本·双语)[M].新加坡圣经公会,2002,第18页。(《圣经·创世纪》第12章4~6节:亚伯兰就照着耶和华的吩咐去了,罗得也和他同去,亚伯兰出哈兰的时候年七十五岁。亚伯兰将他妻子撒莱和侄儿罗得,连他们在哈兰所积蓄的财物、所得的人口都带往迦南地去,他们就到了迦南地。亚伯兰经过那地,到了示剑地方摩利橡树那里,那时迦南人住在那地)。亚伯拉罕的儿子以实玛利约在公元前2080年出生,在亚伯拉罕100岁的时候他的另一个儿子以撒在公元前2066年出生,亚伯拉罕就是以色列人,也是阿拉伯人的祖先古兰经[M].马坚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第9页。

过了200多年,迦南地发生大饥荒,亚伯拉罕的后裔在雅各的带领下有70人在公元前1876年迁到了埃及,并在埃及居住了400年。由于以色列人的力量在埃及越发壮大,埃及的法老害怕以色列越来越强会起来压迫他们,于是埃及人就用各种方法压迫以色列人,后来以色列人在他们的首领摩西的带领下于公元前1446年率领约200万人出埃及过红海,40年后由摩西的接班人约书亚率领以色列人回到了他们先祖居住的迦南地,并征服了迦南地(即今日的以色列地、巴勒斯坦地、约旦部分地区),因为这是神应许给亚伯拉罕后裔的土地,在《圣经·创世纪》第17章8~9节记载:“我要将你现在寄居的地,就是迦南全地,赐给你和你的后裔永远为业,我也必作你们的神。神又对亚伯拉罕(亚伯拉罕出生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167年)说:‘你和你的后裔必世世代代遵守我的约’。”圣经(新标点和合本·双语)[M].新加坡圣经公会,2002,第24页。同时,耶和华给予摩西更详细的指示,《圣经·民数记》第34章1~6节记载:“耶和华晓谕摩西说:‘你吩咐以色列人说,你们到了迦南地,就是归你们为业的迦南四境之地,南角要从寻的旷野,贴着以东的边界;南界要从盐海东头起,绕到亚克拉滨坡的南边,接连到寻,直通到加低斯巴尼亚的南边,又通到哈萨亚达,接连到押们,从押们转到埃及小河,直通到海为止,西边要以大海为界,这就是你们的西界’。”圣经(新标点和合本·双语)[M].新加坡圣经公会,2002,第289~290页。后来在约书亚的带领下以色列人夺得了迦南美地,此时的以色列的地界包括约旦河以西的土地和约旦河以东的土地,并将约旦河以东地分给流便、迦得和玛拿西半支派,就是今天约旦国的大部分土地。

二 以色列国与犹大国时期

从公元前1406年到公元前586年,以色列人统治着迦南及约旦地区,这个地区的主体居民为以色列人和犹太人,也有部分的其他族群如迦南人、基伦居民、西顿居民等圣经(新标点和合本·双语)[M].新加坡圣经公会,2002,第404页。。这期间以色列人自身经历了士师时期(公元前1375年~前1050年)、统一的以色列王国(公元前1050年~前930年)、王国一分为二(北部称以色列王国,南部称犹大王国,公元前722年,亚述帝国消灭以色列王国)时。公元前586年,东方新崛起的巴比伦王国占领犹大王国,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下令把数万名犹太人作为俘虏押回巴比伦,开始了犹太历史上的“巴比伦之囚”时代,这是犹太人的第一次大流散,当然,剩余的犹太人依旧居住在迦南地。

在亚述人和巴比伦人之后,约旦地区先后被波斯、希腊、罗马、土耳其等外族轮番占领。

公元前332年,希腊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征服西亚大片土地,并攻占耶路撒冷。亚历山大的统治,打破了各民族和各国之间的隔绝状态,各被征服国家的民族开始杂居交往,居住在迦南及约旦地区的主体民族犹太人从此也逐渐疏散到南欧、北非和中亚等地区,这是犹太人的第二次大流散。

公元前2世纪初,罗马帝国不断强盛,并向东大力扩张,于公元前63年先后侵占了耶路撒冷和整个约旦地区及巴勒斯坦地区(公元前13世纪,克里特岛和爱琴海沿岸的腓力斯人移居迦南,将该地称为“巴勒斯坦”,意为“腓力斯人的土地”,这个名称沿用至今。此外巴勒斯坦早期还有阿穆尔人和亚兰人等部落居民)。犹太人为反抗罗马人的入侵,曾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特别是公元115年的最后一次起义,给罗马帝国以沉重的打击,把罗马驻军赶出了巴勒斯坦南部,并占领耶路撒冷,但起义于公元135年失败。经过三次大起义和三次大屠杀,犹太人死亡150多万第一次中东战争[EB/OL].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幸存者大部分逃离和被驱逐出巴勒斯坦,这也是犹太人的第三次大流散,但还有部分犹太人和以色列人一直居住在以色列和约旦地区。

铁器时代(公元前1200~前332年)。这一时期该地区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并出现一些小王国,虽然这个时期约旦地区处在以色列人的控制之下,但以色列国时强时弱,并且在这期间统一的以色列国走向分裂,分为南北二部,北部称以色列王国,南部称犹大王国。此时期约旦地区大部分领地被其他国家占领,主要有南部的伊多姆王国,定都今日的马安地区;中部的摩押王国,先后定都卡拉克地区和济班地区;北部山区的阿蒙王国,定都今日的安曼。这一时期约旦地区已实现铁器化,能够制作大量的武器和工具及器皿。

古希腊统治(公元前323~前30年)。公元前333年到公元前322年,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占领约旦和巴勒斯坦地区,开始在该地区推行“希腊化”,长达11年之久,直到他去世。他去世后,希腊帝国分裂为三个希腊王朝,分别是统治马其顿的安提克王朝、统治叙利亚和巴比伦等地区的塞琉古王朝、统治埃及和巴勒斯坦地区的托勒密王朝。从公元前301年至公元前198年托勒密王朝统治约旦地区,后来,塞琉古打败托勒密占领了约旦和巴勒斯坦(公元前198~前63年)。希腊人统治约旦长达200余年,实现了亚历山大推行的“希腊化”。其间,希腊语已成为官方语言,当地人特别是城市居民大都用希腊语;希腊式的建筑、绘画、雕刻随处可见。

古罗马统治(公元前63~324年)。罗马人统治约旦地区近400年,又将约旦“罗马化”。同时,也给当地带来了相对稳定的局面,留下了许多建筑遗址,比如佩特拉的剧场、赛马场、杰拉什古罗马城、安曼的罗马剧场等。

拜占庭统治(公元330~636年)。约旦进入经济稳定发展时期,大批农牧民流入城镇,城市人口增加,商贸活跃,市场出现繁荣景象。由于罗马帝国定基督教为国教,大批罗马传教士涌入该地区,传播基督教,约旦地区基督教徒大增,今天人们会发现约旦有许多基督教堂及其早期遗址,现在约旦基督教徒仍占全国总人口的8%约旦人口简况[EB/OL]. http://jo.mofcom.gov.cn/201406/20140600623183.shtml。

三 伊斯兰时期

公元7世纪中叶,约旦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完成了伊斯兰化。约旦社会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商道的变化而改变,特别是阿拔斯王朝定都巴格达后,约旦远离中心和商道,加之沙化严重,已不具备昔日的良好环境和条件。来自周边地区的大批贝都因部落进入约旦高原争夺那里的农田和水源。到了阿拔斯王朝后期,约旦出现了贝都因化。在漫长的伊斯兰时期,约旦逐渐被遗忘和冷落。但阿拉伯帝国还是留给了约旦人一些重要遗产,如伊斯兰文化、清真寺、城堡、王宫、浴室等。

公元570年4月20日,穆罕默德出生于麦加,穆罕默德属于阿拉伯半岛古莱氏部落的核心氏族哈希姆家族,即如今约旦哈希姆王室的先祖。公元610年,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创立了伊斯兰教。

公元630年,穆罕默德率兵攻占了麦加,这是伊斯兰时代的标志性年份,阿拉伯半岛各地纷纷改信伊斯兰教,从而实现了阿拉伯半岛伊斯兰化。公元632年6月8日,穆罕默德去世。他的前两任哈里发,阿布·伯克尔(公元632~634年在位)和欧默尔继续完成他的大业,相继向拜占庭军队发起圣战与向外扩张。公元636年7月,阿拉伯军队在著名的雅尔穆克之战中,打败拜占庭主力,并将其驱逐出阿拉伯半岛。公元638年,阿拉伯军队占领了耶路撒冷。公元640年,阿拉伯军队进入巴勒斯坦、约旦和叙利亚,形成了包括阿拉伯半岛和肥沃新月地带在内的阿拉伯帝国。此时,巴勒斯坦、约旦和叙利亚地区都在阿拉伯军队控制之下,自然被列入阿拉伯帝国的版图之中。

倭马亚王朝(公元661~750年,中国史称“白衣大食”)。就在阿拉伯帝国取得节节胜利的同时,其内部矛盾也在发展。公元656年,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被刺杀后,穆罕默德的堂弟和女婿阿里就任第四任哈里发,内部斗争愈演愈烈,终于爆发了伊斯兰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内战,俗称“骆驼战役”。在叙利亚,倭马亚家族大将穆阿维叶任总督,他老谋深算,苦心经营,拥兵自重,与埃及前总督阿慕尔结盟,反对阿里。公元661年阿里被暗杀,穆阿维叶就任哈里发,建立了世袭的君主制王国“倭马亚王朝”,定都大马士革,这样约旦地区又进入倭马亚王朝统治时期。

这个时期,约旦地位重要,作为商道、官方驿站和朝觐必经之路,曾一度繁荣。公元695年,哈里发阿卜杜勒·马利克(公元685~705年在位)实施阿拉伯化政策,进行货币改革,用阿拉伯第纳尔和迪尔汗取代原来通用的拜占庭金币和波斯银币。随后,又规定阿拉伯语为帝国的正式语言,政府的一切文件必须用阿拉伯文书写,阿拉伯语很快取代希腊语和亚拉姆语成为当地居民的主要语言。当地尤其是约旦河东岸的居民开始普遍信奉伊斯兰教,也有少量犹太人、巴勒斯坦人、希腊人以及阿拉伯基督教徒继续保留其原有信仰,将大量基督教堂改为清真寺,并对基督徒居民予以诸多限制,当时约旦是基督教盛行地区,受到牵连,大批基督徒迁居他处。

倭马亚人在约旦东部沙漠地区建起了许多沙漠驿站、浴室、打猎的场所以及宫殿,这些被称为“沙漠城堡”。体现倭马亚人的艺术与建筑风格的代表作有圆顶清真寺、阿姆拉浴室,公元747年约旦发生大地震,许多建筑物被毁坏。倭马亚王朝向东、向西发动了大规模的对外战争,至8世纪中叶倭马亚王朝后期,阿拉伯帝国的版图已西临大西洋,东至中亚河外地区,成为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庞大帝国。

阿拔斯王朝(公元750~1258年,中国史称“黑衣大食”)。公元749年,反倭马亚王朝的阿拔斯人领袖艾卜·阿拔斯被拥戴为哈里发。公元750年,阿拔斯王朝取代倭马亚王朝,并迁都巴格达。阿拔斯王朝统治500年间,约旦地区由于远离帝国的中心,加上商路的转移,逐步走向衰落,许多沙漠城堡被废弃,繁华消失,出现荒漠化。同时,在阿拔斯王朝走向衰败时,地方出现群雄割据的局面,约旦地区被纳入几个独立的小王朝势力范围,致使经济艰难,社会动荡。

伊赫什德王朝(公元935~969年)。伊赫什德王朝是阿拔斯王朝时埃及突厥人建立的地方封建王朝。935年,由突厥将领穆罕默德·伊本·突格吉(公元935~946年在位)所建立,伊本·突格吉的先祖为拔汗那突厥人,其祖父和父亲曾在宫廷中任职,他曾任军事将领,图伦王朝覆灭后,原埃及领地处于动乱割据状态。935年,阿拔斯王朝哈里发拉迪任命伊本·突格吉为埃及总督,赋予其行政、司法和收税的权力。他即任后,完善政府机构,扩建军队,平息了动乱,派兵先后收复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并将汉志(希贾兹)地区置于其势力范围,对麦加、麦地那“两圣地”派军队给予特别保护。为表彰他的功绩,939年哈里发授予他古波斯王侯的尊号“伊赫什德”,从此,他虽名义上属哈里发,向国库上缴税收,而实际上处于半独立状态,他恢复和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当地的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

法蒂玛王朝(公元909~1171年)接着控制了约旦地区。公元969年,法蒂玛王朝取代了伊赫什德王朝,法蒂玛王朝以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之女法蒂玛而得名,公元909年由伊斯兰教什叶派首领奥贝德拉在突尼斯建立。969年哈里发穆伊兹派部将乔海尔征服埃及,973年迁都开罗。哈里发阿齐兹执政时(公元975~996年)国势强盛,其版图东起叙利亚、巴勒斯坦、汉志和也门,西至摩洛哥,与巴格达的阿拔斯王朝和科尔多瓦的后倭马亚王朝,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11世纪后期,倭马亚王朝衰落。1055年,中亚突厥部落塞尔柱人攻入巴格达,开始控制阿拔斯帝国,后又占领了叙利亚。1071年,约旦地区落入塞尔柱帝国之手,直至1194年。其间,约旦一些地区还被十字军占领。1171年,法蒂玛王朝大臣萨拉丁发动政变,推翻法蒂玛王朝的哈里发阿迪德,建立阿尤布王朝,法蒂玛王朝灭亡。

阿尤布王朝(公元1171~1250年)。1171年,伊拉克库尔德人萨拉丁建立了阿尤布王朝,率领阿拉伯军队与十字军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反侵略斗争,统一了叙利亚和埃及。1187年,萨拉丁又在加利利海的西岸希廷战役中打败了十字军,随后,大约80年的时间里耶路撒冷以及约旦等地处于阿尤布王朝统治中。

马木鲁克王朝(公元1258~1517年)。1258年,约旦地区又落入突厥人建立的马木鲁克王朝长达300年的统治之下,该王朝是中世纪阿拉伯的最后一个王朝。这个时期约旦地区作为前哨阵地和交通贸易的通道再次繁荣起来,许多堡垒、城堡、旅舍得到重建,还出现了利用水力作为动力的糖厂唐志超.列国志·约旦[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第40页。

十字军东征时期(公元1096~1187年)。在阿拔斯帝国名存实亡之际,来自欧洲的封建主、教士等势力以收复被异教徒占领的耶路撒冷为由开始远征,即历史上有名的“十字军东征”。在这场近百年的战争中,约旦地区是十字军与阿拉伯军队征战的古战场,迄今,约旦仍有当年十字军修建的军事要塞的遗址,如当时在两海沿岸(红海和地中海)建设的重要堡垒、霍巴克和卡拉克。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公元1096~1099年)期间,许多王国如耶路撒冷王国(领土包括约旦河东岸)等相继建立,约旦地区以及耶路撒冷等地在其势力范围之内。同时,正是在此期间,“外约旦”一词开始出现。

四 奥斯曼帝国时期

1516年奥斯曼攻占叙利亚,约旦地区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奥斯曼的统治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即1918年才宣告终结,历时400年。1516年,奥斯曼占领约旦地区后将其一分为二,南部的安曼地区和北部的豪兰地区都属于奥斯曼帝国的大马士革省管理。

在奥斯曼帝国长达近4个世纪的统治期间,约旦地区因属于边远省份,不受中央重视;同时,这期间当地处于封建部落割据战争的局面,如1831年,第一次土埃战争爆发,奥斯曼帝国战败,双方于1833年签署了和约,奥斯曼帝国承认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有权占领巴勒斯坦、约旦地区、黎巴嫩和叙利亚等地,同时埃及承认奥斯曼帝国的宗主权。1839年第二次土埃战争中,埃及战败,失去了对约旦等地的控制权。由于封建部落割据与战争,当地居民怨声载道,经常揭竿而起,比如卡拉克地区的马贾利部落,曾举行起义,一连8日。

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期间,约旦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但值得提及的是,土耳其人在约旦地区主要做了三件实事刘宝莱.中国驻中东大使话中东约旦[M].世界知识出版社,2014,第34页。:第一,1900年修建了从大马士革经约旦通往麦地那的汉志铁路,以便于帝国向阿拉伯半岛运兵,镇压动乱,这条铁路可以说是奥斯曼帝国400年来在约旦境内修建的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也方便运送该地区前往麦加朝觐的穆斯林和货物。第二,修建了清真寺、医院、浴室、孤儿院、要塞等。第三,在约旦沿途为朝觐穆斯林修建了许多堡垒式的接待站,向穆斯林提供水、食品并保护他们的安全,约旦境内也有很多这样的堡垒。

五 约旦近现代简史

1.阿拉伯大起义

19世纪后期,随着奥斯曼帝国的衰落与阿拉伯民族主义意识的日益觉醒,包括约旦地区在内的阿拉伯各地出现了各种形式、规模不等的民族解放运动。远在汉志(希贾兹)的麦加,自先知穆罕默德去世后,一直由先知哈希姆家族的后裔充任当地的统治者。随着奥斯曼帝国日趋瓦解,哈希姆家族的侯赛因·本·阿里开始试图恢复昔日阿拉伯帝国的辉煌,重建阿拉伯帝国,充当伊斯兰世界的领袖。1908年11月,奥斯曼帝国苏丹阿卜杜·哈米德二世任命长期被囚禁在伊斯坦布尔的侯赛因·本·阿里为麦加埃米尔(Amir),并继承谢里夫(Sharif)称号,1910年,侯赛因从伊斯坦布尔回到麦加;1911年,他正式就任麦加埃米尔。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侯赛因在阿拉伯民族主义者支持下,与英、法等协约国结盟,于1916年6月发动著名的阿拉伯大起义,以推翻奥斯曼土耳其对阿拉伯人的统治,建立一个独立的阿拉伯王国。1916年10月,侯赛因宣布成立阿拉伯王国,并自任国王,但英、法等拒绝承认,只承认他是汉志国王。战后,约旦由英国代替国际联盟管理,侯赛因的阿拉伯王国未能按其原先预想建立起来,但哈希姆家族控制了现今约旦大部、叙利亚、伊拉克和阿拉伯半岛大部等地区。1918年9月30日,侯赛因的三子费萨尔亲王率兵攻克大马士革;同年10月30日,奥斯曼帝国签署了停战协议,结束了其对阿拉伯长达400年的统治。

2.外约旦酋长国建立

1920年3月7日,叙利亚国民大会宣布叙独立,立侯赛因的三子费萨尔为国王。同时,伊拉克宣布独立,立侯赛因的二子阿卜杜拉为国王;侯赛因此举遭到了英、法两国反对,1920年7月25日,法军占领大马士革,废黜了费萨尔国王,随后英军开进了外约旦。侯赛因对英、法的举动大为愤慨,决定派二子阿卜杜拉率兵2000人,抗击法军,夺回叙利亚。1920年11月1日,阿卜杜拉宣布将其在伊拉克的王位让给费萨尔。1921年3月,阿卜杜拉·伊本·侯赛因奉其父之命,率兵逼近安曼,发现兵力与法军悬殊,遂决定就地扩军,再与法军较量,其军队后成为该地区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这时英国从自身利益考虑,居中斡旋,英国以约旦河为界,把巴勒斯坦一分为二,西部仍称巴勒斯坦,东部称外约旦,同意在约旦河东岸建立外约旦酋长国,立汉志国王侯赛因次子阿卜杜拉·伊本·侯赛因为外约旦酋长国酋长。

1924年3月,侯赛因在安曼宣布自己为哈里发,从而招致阿拉伯半岛沙特家族的反对。随后,沙特家族军队大举进攻汉志;同年10月3日,侯赛因被迫让位给长子阿里,前往亚喀巴;同年12月,麦加、吉达先后陷落,汉志王国灭亡。1925年5月,英国政府要求侯赛因离开亚喀巴;同年6月22日,侯赛因被迫离开亚喀巴,流亡塞浦路斯;1930年侯赛因获准回安曼治病,1931年6月4日,侯赛因病逝于安曼。外约旦成为英国委任统治下的一个半独立的埃米尔国,英国完全控制了外约旦的政治和经济,外约旦的阿拉伯军团由英国人指挥,王室的费用由英国政府资助,外交事务由英国总督掌管。1928年英国迫使外约旦接受为期20年的“英约协定”,使英国对外约旦的统治合法化。

3.约旦独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外约旦人民反对英国委任统治的斗争迅速发展。1946年3月22日,外约旦同英国签订伦敦条约,废除了英国的委任统治,英国承认外约旦独立,但保留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特权;同年5月25日,阿卜杜拉登基为王(1946~1951年在位),改国名为外约旦哈希姆王国。

由于伦敦条约遭到外约旦人民的反对,1948年又签订英约同盟条约,条约规定成立联合防务委员会,英国在外约旦有驻军和使用基地的权利,同年5月,第一次中东冲突爆发,外约旦部队占领了1947年联合国分治决议划归巴勒斯坦人的约旦河西岸的大部分地区和耶路撒冷旧城。1950年4月,外约旦宣布把该地区纳入本国版图,国名改为约旦哈希姆王国。

1951年7月20日,约旦国王阿卜杜拉在耶路撒冷被暗杀,王储塔拉勒·伊本·阿卜杜拉继位。1952年1月颁布新宪法,规定立法权属议会和国王,同年8月,约旦议会废黜了塔拉勒,立其长子侯赛因·伊本·塔拉勒为国王(1953年5月2日加冕)。侯赛因继位后,在国内采取一些改革措施,执行独立的外交政策,解除了英国人格拉布的约旦陆军参谋长和阿拉伯军团司令的职务;1957年3月,约旦政府废除英约同盟条约,同年7月英军全部撤出约旦,从此,约旦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基于1947年由联合国大会181号决议所引起的矛盾,从1948年5月15日凌晨开始(冲突始自1947年11月),为争夺巴勒斯坦,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发生了大规模的冲突,史称第一次中东战争。这次约旦支持巴勒斯坦人反对建立以色列国,并参加阿拉伯国家联合对以色列作战行动,在阿拉伯国家战败后,以色列成为独立的国家,而约旦获得了对西岸的控制权。

1967年约旦又与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一起对以作战(第三次阿以冲突),以色列占领了西岸以及整个耶路撒冷。在两次冲突后,都有大量巴勒斯坦难民逃至约旦,使巴勒斯坦人在约旦的势力大为增加,这个势力的增加,使约旦王室非常不安,1970年9月至1971年7月,约旦军队与驻约旦的巴勒斯坦游击队武装冲突不断,直到1971年7月,约旦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逐出国境。1988年7月,约旦侯赛因国王宣布中断同约旦河西岸地区的“法律和行政联系”。

1994年10月,约旦同以色列签署了和平条约。1995年2月9日,约旦收回了约340平方公里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