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设计
本书的分析就其本身而言是偏统计学的,我们调查了多个社区,同时对它们的特征进行分类并探寻它们所属的模式。通常,我们会对样本中城市间的社区结构(生态分异)如何变化感兴趣。我们并不提供社区的案例研究,也不对个别城市及其下属区域的发展进行历史回顾。这一抉择可能会令一些读者失望,因为这无疑缺失了对城市社会生活中一些深层机理的看法。另外,我们希望本书枯燥的统计分析有助于对城市生活进行历史研究,提供能更好地将城市问题的碎片整合在一起的方法。
可以将我们的方法和假设概括如下:
(1)我们把社区研究与普遍意义上的城市分异研究联系在一起。我们不是分析单个社区,而是通过人口普查获得的社区信息提供的“窗口”,探寻其继续存在的城市模式。
(2)在大都市范围内,生态分异的过程会促进较小的生态社群的发展。这些社群的地理边界就是社区,其导致社区范围内一定程度的社会同质性。我们的努力将指向分类程度的测量和地理系统如何分类。长时间内,大量政策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社区多样化和城市分异演变的问题上。
(3)一个针对分析的一致的统计系统是必要的。我们选出的人口普查街区是全面的、具有连续性的,并尽量保持一致。它们是相互排斥和详尽的单位。街区成为我们统计意义上的社区,这使另一个假设得以清晰。我们相信社区贯穿于整个大都市区而存在。一般来说,社区这一术语只适用于内城地区,或者存在大量的街头生活或社群活动的地区。即使人们也许对社区边界的精确性存有合理的分歧,但是我们承认就大都市区而言,社区具有综合性,表明我们把大都市及其内部的社区作为分析单位至关重要。我们不会详细讨论中心城市与郊区的对立,而将着眼于居住区域“内”与“外”的对立。
(4)我们做了一些跨时间的比较截面分析和有限的纵向分析,以便更好地勾勒1980年的图景、展示解决理论和政策实践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