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对科技情报服务与科技情报服务能力的认知
2.3.1 对科技情报服务的认知
相对于比较宽泛的科技信息服务,“科技情报服务”一般定位于基于知识发现与共享的智力性支撑服务(例如,在英语中,“情报”被表述为“Intelligence”),主要是指科技情报机构以政府、企业和社会等的科技情报需求为基础,利用其自身所拥有的资料集、方法体系、工具模型、专家智慧等资源进行相应的信息采集、处理加工、分析判断、情报应用等工作(即科技情报服务流程,如图2-3所示),进而对某项政策性问题提出观点和意见,最终产出诸如研究报告、要报提案、快讯简报、内参、系列书刊等一系列情报产品以提供决策支持或决策引导。
图2-3 科技情报服务流程
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吴晨生研究员对“科技情报服务”“科技情报工作”等概念也进行了全新的解读。他提出,(1)“科技情报服务”是依据情报需求方的利益需求,在特定主题或限定条件下,由情报提供者在实践基础上对文字资料、图像、声音等信息对象形成的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推理、判断与预测,并将判断结果通过知识或信息等形式传递给情报需求方,其终极目标是影响情报需求方的决策,使人类的知识更多地为实践服务。(2)情报3.0背景下的科技情报业务工作,体现大数据时代下情报业务工作的鲜明特点,体现现代智能情报工具对现代情报业务工作的技术支撑。应用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任何情报技术的情报工作都应紧密围绕情报“判读”这一核心业务。
归纳各类定义及释义,借鉴吴晨生研究员的新解读,简单来说,“科技情报服务”就是以情报判读为中心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处理、组织和解释,以揭示其潜在的知识,将其转化为可执行利用的决策支持或决策引导。
一般来说,专业机构的科技情报服务工作会经历几个阶段。一是,主要承担图书馆的职责,这时尚未建立起正式的情报流程或者情报网络,情报工作以收集和管理各类信息为主;二是,逐步建立起正式的组织和网络,开始注重情报分析方法,提供各类情报产品;三是,建立起高度正规化的工作流程和情报网络,提供标准情报产品;四是,到了成熟阶段,情报流程得以制度化,拥有世界范围的情报网络并同时具有快速的反应能力,能够持续不断地提供高质量的情报产品,快速、精准地满足决策主体的需求。根据调查,目前有7%左右的机构已经达到了第四个阶段,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称之为“情报工程化阶段”。在这一阶段,对情报分析方法、情报处理技术平台、信息资源加工、情报组织体系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这四个方面协调一致,才能快速、持续产出高质量的情报服务产品。
2.3.2 对科技情报服务能力的认知
能力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由世界著名研究组织行为的学者David McClelland提出的,当时是指个体能力。能力概念从哲学角度来看,专指人的内在素质的外化力量。20世纪90年代,Prahalad和Hamel在管理理论中引用了能力概念而诞生“组织能力”这个概念,是指组织运用各种资源来完成一组协调性的任务并以获取一种最终结果为目的的能力。在科技情报服务机构中,情报服务的运行不单靠资源或者人,还要把各类要素结构因素进行有效组合,并协调与关联结构因素的关系,使情报服务体系按照服务对象的需求运转,实现情报服务的目标。
基于能力理论,“科技情报服务能力”是指科技情报机构针对用户的问题、任务和需求,将科技情报机构自身拥有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优化,通过控制与协调科技情报服务流程的有效运作,使资源转化为可外化的知识,形成价值更高的情报产品或者服务,解决用户问题,并使自身获取竞争优势的能力。
“科技情报服务能力”是一个隐性的概念,依赖于科技情报服务流程的路径和要素载体而存在,滋生并作用于科技情报服务的流程中。科技情报服务能力是情报3.0时代科技情报机构发展的核心能力。科技情报服务能力又是一种十分综合的能力,是多种相关能力要素的集成体现。科技情报服务能力的建设和提升将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