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焦虑的父母,更自由的孩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3章 自序:我是妈妈,我是我自己

成为妈妈,是我迄今为止最丰富的经历。那个小小的生命,仿佛具有巨大的能量,唤醒我们内在的小孩、搅动沉睡的家庭关系、挑战我们习惯的生活和身份。与他相伴的过程中充满烦琐、细碎、绵密,也充满惊喜、惊讶和惊吓。

在这些不安和好奇中,我不断寻求外部的信息,关注了几乎所有育儿公众号,做足了功课。作为一个训练有素的职业女性,制定方案和效率达成是解决问题的不二法宝,即使如此,我也会常常措手不及、困惑重重,总是充满了缺失感。比如:

“担心产后的身材走样”:6种产后快速瘦身的秘籍;

“有了孩子以后夫妻关系不如从前”:7个适合全家一起玩的亲子游戏;

“知道这些,宝宝远离感冒发烧”:孩子发烧的8种家庭护理方法;

……

它们解决了一部分问题,但不知为什么,我觉得这些只是触及了问题的表面,问题背后还有一些潜在的深层因素,没有人看到,也没有人关心。

我常常想,这种缺失感到底从何而来?

前几天,我出差接近一周,一直东奔西跑,日程排得满满当当,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一天吃完工作餐,得空跟小朋友视频。

“妈妈明天就要回家啦,你高兴吗?”

“不——高——兴。”有点儿出乎我的意料。

“你不高兴啊,那妈妈明天不回去了哦。”我尽力隐藏内心的失落。

“可——以。”他完全不吃威胁这一套。

“啊?可以吗?我不回去你就没有妈妈了哎!”

“没——关——系。”

……

瞪着屏幕上那个肉嘟嘟的小脸,我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办。

“只是小孩子随口说说,你跟他计较什么!”脑袋里有个理智的声音在说。如果有育儿专家在,或许会告诉我:“这是孩子在应对他的分离焦虑,他坚持说不想,只是因为他离开你这么多天太难过。”道理我都懂,而且就在我的心里。如果我有女友遇到这种情况,我也可以拿出同样的道理来安慰她。

但在那一刻,所有的道理都帮不了我。作为一个“功能良好”的社会人,我可以一笑置之,迅速回归工作状态。但我知道我把一些情绪压到了心底,它绵密纠缠、难以化解。在内心很深的地方有种感觉:那份难过跟孩子无关,那是我自己的。

对于每一个妈妈来说,这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场景。这些私人的感触,无处不在,却又不足为外人道,像小小的鹅卵石,日复一日地投入那条在身为妈妈的日常生活中平静流淌的长河,一颗颗落入河底,带着难以索解的深意。

我看过一个短视频,是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的。讲述者是一位生活在国外的写作者,她很美,阳光洒在她的长睫毛上,有阴影打在脸上。她有两个混血小孩,一家人站在一起,是一幅画。

她讲述育儿理念,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她就培养他们独睡,不管婴儿如何在房间哇哇哭,她都硬着心肠坚持。她会去哄,陪一会儿,可是,最终她会离开那个房间,他们必须独自入睡。

我看这个视频的时候,儿子已经快两岁了,是一个平常的入睡前的夜晚。我们一家三口散落在大床上的各个方位,横七竖八。儿子嘬着奶瓶跷着二郎腿揪着我的头发。他每天醒来第一眼就要看到妈妈,否则会瘪嘴——他的独立性会不会已经被我毁掉了?我有点儿焦虑。

我跟我后来的合作者——心理学家李松蔚聊这个问题,他并没有给我一个结论,只是重新看了那段视频,看到那个妈妈说:“我从小是跟外婆一起长大的,一直跟她睡在一起,这使得我上大学的时候非常痛苦,大一有一段时间我夜不能寐……”李松蔚说:“或许她只是太害怕当年与外婆分开的痛苦了。”

我愣了愣。

屏幕上的漂亮女人仍然在讲她的理念、她的坚持,然后她笑了一下,笑容很复杂,有一些成就感,有一些轻松,也有一些遗憾和抱歉。

我忽然有点儿心疼,想着听到隔壁传来哇哇大哭声的那些夜晚,同样作为一个妈妈,我想拥抱她一下。

我的一个女友是一名资深编辑,逗趣、搞怪、文艺,是个丰富的人。跟她聊天,10句有8句不正经,总是让人哈哈大笑。说起当妈妈,我问过她一个问题:“有没有哪一刻,你曾经有过‘我也许不是一个合格的妈妈’这种念头?”

她忽然就严肃了。明明上一刻还在酝酿一个精彩的笑话。

“不是哪一刻,而是‘好多时刻’:控制不了自己情绪的时候;费力做了牛肉炒饭,然而人家不要吃的时候;加班不能回家照顾她的时候;周末终于能陪她,她兴奋得大叫的时候;陪着她,自己却满肚子埋怨的时候……这种念头,通常只能靠自我安慰敷衍过去:‘啊,那个谁谁还把孩子送回老家了呢!’‘那个谁谁的孩子才1岁多就去外地工作了呢!’‘那个谁谁从来都不会做饭呢。’”

她说,Loser妈妈就是这样。她给自己的定义是“Loser妈妈”。对应的是“产后30天练出马甲线的妈妈”,“80天带孩子环游世界的妈妈”——你看看人家当妈的!

她说,如果可以,想看到平凡的妈妈面对困境时究竟会怎么想、怎么做。

心里的那份缺失感渐渐清晰。

我关注的多数内容有一个共性,大多从“怎样做一个好妈妈”“如何养一个健康的/优秀的/省事的宝宝”等角度切入,把妈妈功能化为一个养育工具,却很少真正关注“妈妈”自己——一个独特的、困窘的、正在完成自我,却总被贴上各种标签的女人。

成为妈妈,是女性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之一,是我们过去的延续、未来的开始。一个女人同时面对角色转换、养育身份、自我认知、家庭关系等复杂而系统的问题,而它们真正的内核只有一个——妈妈自己。因此,我和我的团队创建了一个公众号:Momself——我是妈妈,我是我自己。

我们邀请了心理学专家、育儿专家、教育专家、社会学家、媒体人……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帮助我们理解一个女人成为妈妈的过程。他们提供了很多有趣的也很有帮助的视角,但最终我们发现,最有发言权的还是妈妈自己。

在这里,我们找了很多妈妈聊天。聊那些养育过程中最普通的话题:聊与孩子的分离;聊夫妻关系;聊职场妈妈和全职妈妈;聊隔代养育和过度管教;聊那些最崩溃和最幸福的瞬间;聊重温和期待;聊面对各种困境时最真实的感受和做法……它们反映了成为妈妈之后的日日夜夜,但是我们用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看待这一切的时候,会看到很多感动、困惑、领悟、泪水和欢喜。

在这里,我们关注真实而不是正确,关注个体而不是群体。

在这里,我们用各种内容和形式传递理念和价值观,理解和释放作为妈妈的情感和欲望——因为被理解,我们将会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不做被定义的妈妈。这一次,我们来定义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