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中国降雨的多变性
从前文讨论的中国土壤的特殊性可以清楚地看出,水供应是发展农业的重要因素。接下来的问题是: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依靠每年降雨的自然过程,来满足这种重要需求?纵观中国历史,社会经济原因使旱灾和洪灾更加严重,持续时间更长,出现的次数更多;然而,这些灾害也的确说明,中国水供应的自然过程,不仅不可靠,而且具有破坏性。
无论是基本常识,还是科学观点,似乎都认为:中国,尤其是中国北部地区,降雨的主要问题不在于雨量是否充沛,而是在于年度之间的变化是否太大。像印度一样,中国的雨水都是季风雨,随着季节的交替而变化。从夏季到冬季,风的主要方向会迥然不同。下面的统计可以说明中国北部地区风向颠倒的程度。
中国北方风频百分比 单位:%
观察者一看这个表格,就会明白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的重要意义。肯德鲁说得也非常清楚:“任何非正常的重大气候变化,都可能造成危害,甚至引发大范围的饥荒。”他进一步说:“但是,不幸的是,降雨的持续时间和降雨量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在印度和中国尤其如此。”关于这一问题的最新权威著作表明,中国年降雨量的确存在大幅度的变化。法国气象学家朱尔斯·西翁(Jules Sion)通过全面研究季风强调指出,年降雨量的大幅波动是季风性气候的特征之一。A.奥斯汀·米勒(A. Austin Miller)也表示:“季风雨主要是由旋风引发,主要特征就是降雨量变化不定,因此季风地区经常发生饥荒。”
不过,大自然无情造就的不足常常会激发人们的斗志,想方设法弥补这种不足。因此,尽管季风存在不幸的一面,但是米勒说得很有道理:“它激发了人们的一种发展灌溉的宝贵动机,从而大大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