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儿童肥胖症
儿童肥胖症(obesity)分为单纯性肥胖和内分泌疾病引起的肥胖。前者是由于能量长期摄入过多,超过人体的消耗,使体内脂肪过度积聚、体重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营养障碍性疾病。儿童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正常儿均值20%者便可诊断为肥胖症。儿童肥胖症呈增多的趋势,在我国占5%~8%。肥胖不仅影响儿童的健康,还可延续至成年,增加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胆石症、痛风等疾病的风险和猝死的诱因。
【病因与病理生理】
1.病因
(1)摄入能量过多 是肥胖的主要原因。多余的能量便转化为脂肪贮存体内。
(2)活动量少。
(3)遗传因素 父母皆肥胖的后代肥胖率高达70%~80%;双亲之一肥胖者,后代肥胖发生率40%~50%;双亲正常的后代发生肥胖者仅10%~14%。
(4)调节饱食感及饥饿感的中枢失去平衡 如精神创伤(如亲人病故或学习成绩低下)以及心理异常等因素亦可致儿童过食。
(5)有3%~5%的儿童肥胖症继发于各种内分泌代谢病或遗传性疾病,这些儿童不仅体脂的分布特殊,且常伴有肢体异常或智能异常。
2.病理生理
肥胖可因脂肪细胞的体积增大或数量增多而引起。人体的脂肪细胞数目在胎儿出生前3个月、生后1年以及11~13岁3个阶段增多最快。若肥胖发生在这三时期,可引起脂肪细胞增多型肥胖,治疗比较困难且容易复发。在其他时期发生的肥胖,仅脂肪细胞体积增大而数目正常,此类治疗较易奏效。
【临床表现】
单纯性肥胖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最常见于婴儿期、5~6岁和青春期,且男童多于女童。常见临床表现如下。
1.食欲
患儿食欲旺盛,喜吃甜食和高脂肪食物,不爱活动。
2.易疲劳
明显肥胖的儿童常有疲劳感,活动时气短或腿痛。严重肥胖者由于脂肪的过度堆积限制了胸部扩展和膈肌运动,使肺通气量不足,呼吸浅快,造成缺氧、气急、发绀、红细胞增多,心脏扩大或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甚至死亡,称肥胖-换氧不良综合征。
3.体格检查
可见皮下脂肪丰满,但分布均匀,腹部膨隆下垂,严重肥胖者可因皮下脂肪过多,使胸腹、臀部及大腿皮肤出现皮纹;因体重过重,走路时两下肢负荷过度可致膝外翻和扁平足。女孩胸部脂肪过多应与乳房发育相鉴别,后者可触到乳腺组织的硬结。男性肥胖儿因大腿内侧和会阴部脂肪过多,阴茎可隐匿在阴阜脂肪垫中而被误诊为阴茎发育不良。
肥胖分度有以下几级。
(1)超重 大于参照人群体重10%~19%。
(2)轻度肥胖 大于参照人群体重20%~39%。
(3)中度肥胖 大于参照人群体重40%~49%。
(4)重度肥胖 大于参照人群体重50%。
★考点提示:小儿肥胖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分度
【辅助检查】
常规检查血压、糖耐量、血糖、腰围、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三酰甘油、胆固醇等指标,根据肥胖的不同程度其中某些指标出现异常。严重患儿超声检查有脂肪肝。
【治疗要点】
采取减少产热能性食物的摄入,加强运动。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是两项最主要的措施。同时采取消除心理障碍、配合药物治疗的综合措施。继发性肥胖的患儿应进行原发病的治疗。
【护理诊断】
(1)营养失调:高于机体需要量 与摄入过多高热量食物、运动量过少、遗传、体内激素调节紊乱有关。
(2)自我形象紊乱 与肥胖引起形象改变有关。
(3)潜在并发症 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在家庭的配合下,指导患儿家属制订合理饮食计划,改进膳食习惯。注意进食方式和环境,如增加咀嚼次数、减慢进食速度,避免进食时边看电视或边听广播,定期检查执行计划的效果。
2.饮食管理
为了达到减肥的目的,患儿每天摄入的能量必须低于机体消耗的总能量。在限制热能基础上,使蛋白质、脂肪、糖类配比适宜,无机盐、维生素供给充分。推荐低脂肪、低糖类和高蛋白质食品,应保证膳食中微量营养素的供给,必要时可服用复合维生素片剂。鼓励患儿进食体积大、饱腹感强而能量低的蔬菜类食品,如萝卜、胡萝卜、芹菜、冬瓜、黄瓜、南瓜、苹果、柑橘等,以增加饱腹感。避免油煎食品、方便食品、快餐、零食、巧克力等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食多餐,避免过饱,细嚼慢咽。
3.运动疗法
适量运动能促进脂肪分解,减少胰岛素分泌,使脂肪合成减少,蛋白质合成增加,促进肌肉发育。选择适合患儿具体情况的运动方式进行活动,需兼顾运动的有效性、可行性及趣味性,并注意循序渐进、长期坚持,否则体重不易下降或下降后又复升。
4.心理护理
引导患儿正确对待存在的问题,鼓励患儿说出害怕及担忧的心理感受,帮助患儿接纳自身形象,消除患儿因肥胖而带来的自卑。鼓励家长向患儿表达不嫌弃和关心的情感。指导患儿参加正常的社交活动,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康教育】
宣传单纯性肥胖的预防知识及危害性,向家长讲述科学喂养知识,培养儿童良好饮食习惯,家长应带领儿童参加运动和坚持锻炼。对患儿实施生长发育监测,定期门诊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