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PEM)又称营养不良,是由于缺乏热量和(或)蛋白质引起的一种营养缺乏症。临床表现以体重不增,为最早表现,皮下脂肪减少或消失、逐渐进行性消瘦或水肿为主要特点,严重者出现各系统功能紊乱。多见于婴幼儿。

【病因】

1.喂养不当

总热量长期不足,如奶粉配制过稀、骤然断奶;食物搭配不合理,挑食偏食,单纯用淀粉类喂哺。

2.疾病因素

迁延性腹泻或慢性腹泻、先天性消化道畸形、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等;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肾病综合征、结核病、慢性感染。早产儿、多胎儿、低出生体重儿,生长速度相对较快,对蛋白质的需要量相对较多。

【病理生理】

1.新陈代谢异常

(1)蛋白质 由于蛋白质摄入不足或蛋白质丢失过多,使体内蛋白质代谢处于负平衡。当血清总蛋白<40g/L、白蛋白<20g/L时,即可发生低蛋白水肿。

(2)脂肪 能量摄入不足导致体内脂肪大量消耗,致使血清胆固醇浓度下降。肝是脂肪代谢的主要器官,当人体脂肪大量消耗超过肝的代谢能力时可造成肝脂肪浸润及变性。

(3)糖类 由于摄入不足和(或)消耗过多,导致糖原不足,血糖偏低,轻度症状不明显,重度可引起低血糖昏迷甚至猝死。

(4)水、盐代谢 由于脂肪大量消耗,细胞外液容量增加,低蛋白血症可进一步加剧,引起水肿。易出现低渗性脱水、酸中毒、低钾血症、低钠血症、低钙血症、低血镁症。

(5)体温调节能力下降 营养不良儿童体温偏低,可能与热量摄入不足;皮下脂肪薄,散热快;血糖降低;耗氧量低、脉率和周围循环量减少有关。

2.各系统功能低下

(1)消化系统 由于消化液和酶的减少,酶活性降低,肠蠕动减弱,菌群失调,致消化功能低下,易发生腹泻。

(2)循环系统 心脏收缩力减弱,心排血量减少,血压偏低,脉细弱。

(3)泌尿系统 肾小管吸收功能减弱,尿量增加而尿比重下降。

(4)神经系统 精神抑郁,有时烦躁不安、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条件反射不易建立。

(5)免疫功能 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明显降低,极易并发各种感染。

★考点提示:营养不良的概念、病因

【临床表现】

1.体重不增

体重不增是营养不良的最早表现,随着病情的加重,生长发育停滞,体重下降。

2.皮下脂肪减少

皮下脂肪减少顺序是:腹部—躯干—臀部—四肢—面颊部。同时出现消瘦,肌肉松弛,肌张力降低,皮肤干燥无弹性。腹部皮下脂肪的厚度是判断营养不良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3.各系统功能紊乱

食欲下降,消化吸收不良,常发生呕吐、腹泻;肌肉萎缩、松弛;循环功能低下,出现血压降低、心率减慢、四肢发凉。常伴发营养不良性水肿。精神萎靡不振或烦躁、萎靡交替出现。运动和语言发育迟缓。

4.营养不良分度

营养不良分度见表6-1。

表6-1 营养不良分度

5.并发症

(1)感染 继发各种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鹅口疮、肺结核等。

(2)多种维生素缺乏症 以维生素A缺乏引起的角膜干燥、软化或溃疡多见。其次有口角炎、齿龈出血、佝偻病等。

(3)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4)自发性低血糖症 多在夜间或清晨出现,表现出汗、心慌、面色苍白、脉搏减慢、呼吸暂停、抽搐、昏迷死亡。

知识拓展

营养不良分型

1.消瘦型

由于能量严重不足所致,其特点为消瘦,皮下脂肪消失,皮肤干燥松弛及失去弹性和光泽,消瘦严重者呈“皮包骨头”样。

2.水肿型

由于严重蛋白质缺乏所致,以全身水肿为其特点,水肿先见于下肢、足背,渐及全身。

3.混合型

绝大多数患者因蛋白质和能量同时缺乏,故临床表现为上述二型之混合。

★考点提示:营养不良的最早表现,营养不良的分度

【辅助检查】

血浆蛋白:血浆总蛋白量降低、白蛋白降低为突出表现。血糖和胆固醇水平下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反应灵敏且受其他因素影响小,它的降低被认为是早期诊断营养不良灵敏可靠的指标。

【治疗要点】

本病应早发现、早治疗,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其中病因治疗是关键。

1.饮食

根据患儿消化能力给予易消化、有营养、富含维生素的饮食。

2.促进消化功能

给予助消化药物,如胃蛋白酶、胰酶、多酶片等。

3.补充营养物质

病情重者可输入氨基酸、白蛋白、新鲜血浆、脂肪乳等。口服葡萄糖20~30g后用胰岛素2~3U,皮下注射。

4.促进蛋白质合成

蛋白同化激素如苯丙酸诺龙,每次肌内注射10~25mg,每周1~2次,连续2~3周。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了解患儿喂养史,了解患儿出生胎龄、体重;有无影响消化、吸收的疾病以及慢性消耗性疾病。

2.身体状况

测量体重、身高、皮下脂肪厚度,了解精神状态、各系统器官的功能状态,是否有并发症发生。

3.心理-社会状况

评估家长对营养、喂养知识的了解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家长对本病的认识程度。

4.辅助检查

了解血浆蛋白、血糖水平是否下降等。

【护理诊断】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营养物质长期摄入不足和(或)消耗增加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 与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有关。

(3)潜在并发症 自发性低血糖、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等。

(4)生长发育障碍 与营养缺乏、不能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有关。

(5)知识缺乏 与患儿家长缺乏儿童营养与喂养的知识有关。

【护理目标】

①增加营养素摄入,满足患儿的营养需要。

②患儿不发生感染、低血糖,出现时能及时处理。

③生长发育指标逐渐达到正常水平。

④家长学会儿童营养的有关知识,喂养方法正确。

【护理措施】

1.休息与活动

适当休息,避免劳累,加强护理。保证充足睡眠及精神愉快。恢复期可到户外活动,接受新鲜空气及阳光。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

2.饮食护理

鼓励患儿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饮食,适合其消化功能。要根据病情轻重和消化功能调整饮食的量及种类。其原则是: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能量的供应标准应由低至正常,超过正常再恢复到正常。

(1)Ⅰ度营养不良 在原有膳食的基础上增加热量,蛋白质3~4.5g/(kg·d),体重达到正常后,再逐渐恢复到正常需要。

(2)Ⅱ、Ⅲ度营养不良 逐渐进行,热量供应从167~250kJ/(kg·d)开始,逐渐增加到502~628kJ/(kg·d),蛋白质从2g/(kg·d)开始,增加到3~4g/(kg·d)。

3.病情观察

定期监测儿童体重、身高、皮下脂肪厚度、并发症观察。如果出现面色苍白、饥饿、出冷汗、心率减慢、呼吸暂停、抽搐、神志不清等,应立即通知医生,并注射25%~50%葡萄糖溶液进行抢救。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有无发热、咳嗽、腹泻等感染的表现。

4.对症护理

(1)预防感染发生 保持皮肤清洁,勤洗澡,勤换尿布、内衣,勤晒被褥。伴有水肿者,应防止皮肤破损继发感染。由于长期卧床局部皮肤受压,血液循环差,弹性降低及长期受潮湿、摩擦等刺激易发生褥疮,应经常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床铺要平整、无碎屑,衣被要柔软,常协助患儿翻身,防止褥疮发生。水肿患儿肌内注射药物,进针宜深,拔针后局部用干棉签压迫数分钟,防止药液外渗。保持口腔清洁,做好口腔护理。气温变化时,要及时增减衣物,调节室温,以防上呼吸道感染。

(2)有营养性贫血表现者及时补充铁剂。对维生素A缺乏引起的眼干燥症患儿,可用生理盐水湿润角膜及涂抗生素眼膏,同时口服或注射维生素A制剂。

5.用药护理

按医嘱给予静脉营养疗法。苯丙酸诺龙为油剂,应用粗针头深部注射。输液液量不宜多,速度宜慢,以防止发生心力衰竭。出现低血糖应按医嘱静脉输入25%~50%葡萄糖液。

6.心理护理

患儿多年幼,心理活动简单。重度者反应迟钝、淡漠、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性格内向,不能很好适应环境。患儿父母常感焦虑或无能为力。应对患儿体贴关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儿及家长的信任,鼓励患儿进行适当的游戏与活动;有针对性地向家长介绍疾病治疗、护理及预后,使患儿及家长克服焦虑、紧张、恐惧等心理现象,树立治愈信心。

★考点提示:自发性低血糖的表现及处理

【护理评价】

①是否满足了儿童的营养需要。

②患儿感染是否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低血糖是否得到有效的预防。

③体重、身高是否逐渐恢复正常。

④患儿家长是否已经掌握营养不良发生的原因,学会正确喂养患儿的方法。

【健康教育】

向家长介绍婴儿营养需要,添加辅食的原则、方法。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加强体格锻炼,保证充足睡眠。预防传染病。及时治疗儿童急慢性疾病,矫治先天畸形等。做好生长发育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