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的社会结构:市场社会学的当代理论与中国经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从钢贸市场提出的经验性问题

案例梗概

福建省周宁县(以下简称周宁),一个地处闽东北的省级贫困县(2000年之前),人口仅有20.11万(2009年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据该县在外商会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底,将近有10万人在从事钢材贸易(以下简称钢贸)和相关的行业,掌控全国1/3左右规模以上的钢材现货交易市场(以下简称钢贸市场或钢市——周宁人口头语)、仓储码头,并与此配套成立了300家左右的钢贸融资性担保公司。期间,钢贸商(从事钢材贸易的生意人)也经历了从“临街插架”到“钢贸市场”经营模式的变化。

市场问题

1.社会日常生活话语的“市场”更多指向的是一种“有形市场”、“特定市场”,经济学意义上的“市场”(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一种商品价格的合成机制,并没有在现实经济社会生活中得到话语体现。由此,“市场”的本质是什么?仍然是理解市场理论的关键。

2.中国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的同时,为什么市场经济发展的载体之一“特定有形市场”(最为体现的是专业市场的发展)其内部的经商/务工人员基本来自同一个有亲缘、血缘和地缘的地方?

3.是什么原因促使一个小山县人员汇集从事钢贸同一行业?周宁人经营管理的钢贸市场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成立一个(上海逸仙钢材现货交易市场)到当前的400多个,其内在不断复制、繁殖再生产的经济社会机制是什么?

4.在中国,国家政策对市场发展的影响显然是强的。但其影响的程度如何判定?并可指出,何种政策制定施行有利于市场发展,而不是阻碍?

5.由初期的实体钢贸市场转向后期(近年)的“融资性资本运作市场”,其变化的内在推动力与运作逻辑是什么?是什么原因能使周宁从银行人均融资200多万元的资金(2010年的不完全统计数据)?但当前整体钢贸市场为何处在崩盘的边缘?期间为何出现大量民间借贷纠纷与银行融资出险偿贷,且造成整个坊间信任毁灭性的危机?

以上这些都是我们研究钢贸市场提出的经验性问题。我们认为,在致力于提出一种市场社会学理论这一点上,一般是把“现实的具体市场”看作是社会学对市场研究的起点——即现实中的市场是什么?市场如何运作以及市场运作的结果是什么?当然这并不是唯一的研究途径,但是它有利于破除经济学与其他社会科学文献中刻画市场研究的无序性。由此,把以上的经验性问题框进“市场的社会结构”分析框架,是我们研究的主要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