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西子湖畔追梦
1909年底,范文澜由家长做主,由浦东中学转入杭州安定中学堂。安定中学的创办者是实业家胡趾祥。甲午战争中国惨败后,全国上下力图复兴,大力倡导科学救国,大兴办学之风。杭州士绅杨文莹、邵章、陈敬第、陈汉第等人劝胡趾祥创办学校。胡趾祥接受建议,出资8000元作为开办费,以60000元储蓄作为学堂正常费,并邀请陈叔通来杭州筹办。经浙江巡抚批准,以杭州东城葵巷原敷文书院旧址改建校舍,建立由陈敬第任会长的董事会,聘请项兰生为监督。因胡姓出安定郡,宋代名儒胡瑗也自称“安定先生”,主张教授“通经效用之学”,为显示胡家渊源,故定名为“安定学堂”,胡趾祥则自称为“校主”。胡趾祥以“学唯诚意正心四字,教学经义治学两斋”作为治学理念。
为了办好私立安定学堂,胡趾祥特别重视聘请优秀教师,凡是杭州的优秀教师,均要想方设法聘请。时称浙江才子的张相、举人俞玉书被聘为国文教师,数理化和史地教师也主要由知名学者或留学生担任。张相,字献之,杭州人,生于1877年,早年家境贫寒,父亲去世较早,依靠母亲替人缝补维持生活。张相天分很高,初入试场即中秀才,后来拜著名词人谭复堂为师,潜心研究词学。受到维新思想影响,悉心自学日语,希望学习外文,探求各国富强之路。曾译《十九世纪外交史》,为关心国际政局者所推崇。张相的诗词底子深厚,被誉为“钱塘才子”,对西湖诗词情有独钟,常列举西湖诗词,给学生讲解。张相列举西湖楼台亭阁一副对联:“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该对联构思巧妙,但也有弱点,作者忽视了其地理条件,不仅宜于西湖,也宜于任何景色秀丽的江南庭院。因此,名胜古迹上好对联,只能用于此地风景,而不能移往他地异景,凡能移动的对联,虽好也只能称为佳作。张相又列举西湖苏小小墓,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土馒头,覆盖此坟者,乃是一个小小的石亭,有八根石柱,上面刻满各种对联。这些对联都不署名,均为赞美苏小小。张相特别欣赏一对联:“湖山此地曾埋玉,风月其人可铸金;千载芳名留古迹,六朝韵事著西泠。”并解释以湖山对风月,湖山是实,风月为虚,元曲以妓女为多,风月暗指墓葬者曾为妓。地对人也极妙,天地人称为三才。铸金杂书称越王勾践灭吴后,文种被杀,范蠡泛五湖而去,勾践乃铸金为范像,置于座右。铜古称金,称苏小小可铸金,乃推重已极。张相以杭州为南宋首都,称作临安,他在黑板上写了一首七律,作为怀古的范本。诗曰:“大树无枝向北风,十年遗恨泣英雄,班师诏已来三殿,射虏书犹说两宫;每忆上方谁请剑,空嗟高庙自藏弓。栖霞岭上今回首,不见诸陵白露中。”张相解释“上方谁请剑”乃倒句,意即谁请上方剑。诗词中此种倒句甚多,“上方”对“高庙”以物对人最妙,高庙乃南宋第一个皇帝高宗。此诗对高宗有讥讽之意。
安定中学的俞玉书讲授文学史课程。俞玉书,字康侯,教授中国文学发展史,从诗经、楚辞、汉赋、六朝骈文、唐诗、宋词、元杂剧、明代文学的复古运动、明传奇,直至桐城派以及晚清江西诗派的盛行,娓娓道来,如数家珍。既有作品的讲授,又有系统介绍,兼顾史的脉络和作品的辉煌。其教学方法也极为特别,俞玉书在黑板上只写人名和书名,却不写要点和内容,每次讲一段,让学生做笔记,然后,批改学生笔记,错的予以改正,记不全的予以补充。
这批教师大都受过西方新式教育,采用了与传统学校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上课没有通用的固定课本,教师喜欢什么,就上什么,不受任何约束。生性活泼的范文澜,特别喜欢这种教学法。浦东中学强迫其“游戏”,范文澜不适应。而安定中学宽松的学习环境,让范文澜如鱼得水。范文澜如是说:“安定管理宽松,功课也不太紧,我感觉很自由。”正因为有一批出类拔萃的优秀教师辛勤耕耘,安定中学培养不少优秀人才,与范文澜先后毕业或肄业的就有茅盾、钱学森、华君武和冯亦代。
范文澜在父亲的指导下,经常阅读江浙人士汪中和章太炎的论著。经学大师汪中,字容甫,江苏江都人。家贫无力求学,依书商佣工,读遍经史百家书籍,成为通人。其禀性耿直,疾恶如仇,不囿时俗,敢于标新立异。他私淑顾炎武,为经事致用之学,研究《尚书》,著有《尚书考证》,研究《仪礼》,著有《仪礼》校本、《大戴礼记》,研究《春秋》,著有《春秋述义》,研究《小学》,著有《尔雅》校本以及《小学说文求端》。于诗文书翰,无所不工。熟悉诸史地理、山川,讲画了然。章太炎为国学大师,字枚叔,浙江余杭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受乾嘉朴学影响。师从晚清著名朴学大师俞樾,著有《膏兰室札记》和《春秋左传读》,潜心研究周秦两汉文献。参与维新运动,撰写大量鼓吹变法维新的政论文章,并精选其中五十篇,编定成集,以《訄书》刊印,凝练雄丽,缜密古雅。维新失败后,毅然放弃改良,倡导革命,在《苏报》上宣传革命,酿成轰动一时的“苏报案”,主编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流亡日本仍编撰《新方言》、《文始》、《国故论衡》、《齐物论释》等自诩为“一字千金”的学术专著。鲁迅誉为“有学问的革命家”。
由安定中学改名的浙江省重点中学——杭州第七中学
范文澜经常阅读翻译小说和国学保存会主办的《国粹学报》,特别喜爱国学大师章太炎和刘师培等人的文章。“江浙学人章太炎、刘师培等人创办的《国粹学报》,以排满复汉为宗旨。在学报里,讲史学主要是排满,讲经学主要是提倡复汉,这些谈经学史学的学术刊物,同时也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治刊物。”国学保存会于1905年初在上海由邓实和黄节等人创办,以“研究国学,保存国粹”作为宗旨。国学保存会乃是一个拥有包括报社、图书馆、印刷所在内的文化团体,发行学会的机关刊物《国粹学报》。学报为月刊,由邓实任主编,撰述分为七门,即社说、政篇、史篇、学篇、文篇、丛谈和撰录。是当时革命派创办的唯一的学术刊物。学会发行《国粹丛书》、《国学教科书》,并设立神州国光社,出版《神州国光集》。国学保存会成了晚清国粹派的大本营和宣传国粹思想的中心。黄节被聘任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成为范文澜的诗学老师,对范文澜极为欣赏。卞孝萱回忆:“范老还有一位老师,大家都没有注意到,就是黄节。黄节是南社社员、 《国粹学报》创办人。”国学保存会集中了东南文化界的精英,主要由江浙籍的年轻知识分子组成,其中章太炎和刘师培是晚清国粹派的健将,范文澜对二者极为偏爱。刘师培为江苏仪征人,字申叔,家传经学,有名于世。在沪上结识革命党人章太炎,加入光复会,主编《警钟日报》,鼓吹反清革命。加入国学保存会,主撰《国粹学报》,不仅成为著名的革命党人,也是国粹派的主将之一和《国粹学报》的巨擘。其一生著述74种,其中于《国粹学报》连载就有33种。该报共出版82期,除二期以外,每期都有他的文章。其《群经大义相通论》、《周末学术史序》、《国学发微》等著作,传诵一时。因以少年负盛名,时人誉为国学大师,与章太炎并称为“二叔”。范文澜希望能够效法汪中、章太炎和刘师培,做一个有学识、善文辞的人,并逐渐培养钻研历史的兴趣。
刘师培像
安定中学位于美丽的西子湖畔,范文澜在安定有更多的“自由”,经常到西子畔湖欣赏西湖美景,到密林深处访幽探险。西湖融秀丽清雅的湖光山色和璀璨丰蕴的文物古迹和文化艺术于一体,被誉为“人间天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主要由一山(孤山)、二堤(苏堤、白堤)、三岛(阮公墩、湖心亭、小瀛洲)、十景(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雷峰夕照、南屏晚钟、花港观鱼、苏堤春晓、双峰插云、三潭印月)构成。沿湖绿荫环抱,山色葱茏,画桥烟柳,云树笼纱,逶迤于群山之间,林泉秀美,溪涧幽深。范文澜回忆:“星期日照例跑西湖,既不进茶楼坐赏风月,也不泛小舟追慕少艾,我却有独自的目的。说来可笑,小学时代,读《桃花源记》、《鲁滨孙漂流记》及其他神仙小说,给我强烈的印象。曾几次计划找荒岛去。西湖山深林幽,使我幻想着桃花源也许不远,神仙可能碰见。”尽管范文澜没有遇到神仙,但人间天堂令其陶醉不已。“中学四年,没有学得什么。现在回忆,那些是中学教育给我的东西呢?我想,只有西湖跑的次数算不少。”范文澜总结自己中学四年,在安定待了三年,自称做了四年“游荡的中学生”,而唯有西湖印象终生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