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化与水历史探索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中国水文化研究的现状

事实上,水文化的研究在国内外都有了较好的基础,但是真正使用水文化这个概念来规范一个研究领域或者说一种文化现象都是最近几年才有了较快发展并且获得认同的。在国际学术层面上,虽然说水文化这个概念是最近几年才逐渐受到认同的,但是相关的研究和应用却有很长的历史。国际学术领域内,和今天的水文化最直接相关的是有关水和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关系研究以及不同民族、地区在使用水和利用水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与水相关的传统知识,以及由水的文化现象所构成的一个民族的一些标志性特征关于水文化在国际上的情况,参阅郑晓云《国际视野中的水文化》,载《中国水利》2009年第22期。

在中国,水文化的研究和建设同样是一个较为年轻的领域。水文化的研究和建设较为明显的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在此之前,一部分在水利部门工作的专家学者开始了水文化探索,早期的研究主要是集中于探索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水的文化现象及地方的水文化历史遗存,有兴趣于这一方面探索的专家学者在水利部门是较为众多的,并且产生了一批成果,随后水文化的理论探索也逐渐展开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靳怀春著《中华文化和水》(长江出版社2003年版)、《水之礼赞》(长江出版社2008年版)、张耀南、吴铭能编著《水文化》(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版)、郑国铨著《水文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李宗新著《水文化概论》(黄河水利出版社2007年版)等著作。。水文化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尤其是理论建设的繁荣时期是20世纪以后,《中华水文化概论》(中国水利文学艺术协会编,黄河水利出版社2008年版)一书的出版,是中国水文化研究的一部重要的系统性论著。各地相关水文化的研究和介绍除了一些出版物之外,更多的还包括各地水利部门的网站发表的大量当地水文化的介绍文章。目前中国水文化杂志、《中国水利报》之“现代水利周刊”及新近创刊的“水文化周刊”都是中国目前水文化研究成果发表与传播的重要阵地。1995年成立水利部中国水利文协水文化研究会,为水文化建设的搭建了一个较大的平台。

国内一系列的国际会议召开,使水文化受到更多的关注。2005年在云南召开的“水文化环境保护国际会议”,是中国关于中国水文化研究的一次较大规模的国际学术活动。2006年3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首届水文化高峰论坛”是中国较高规格的水文化的论坛会议。2010年,水利部举办了首次中华水文化论坛,是国家层面上最高规格的一次关于水文化的论坛会议,这次会议发出关于推动水文化在全行业建设的号召,将水文化作为水利行业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随后水利部曾经多次举办关于水文化建设的培训班。

目前水利部已经颁布了《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2011—2020年)》,在全系统广泛开展水文化的建设工作,这些工作包括了水文化研究、建设、应用、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等方面,应该说在全球层面上这都是极少的明确将水文化作为一种文化来建设的国家政府性纲要,对中国水文化的研究和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除了水利行业以外,目前国内社会科学界也有一些学者进入了水文化的研究中,极大地拓展了水文化的研究领域。在此以云南的少数民族水文化研究为例:近年来云南的一些学者首先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研究水和少数民族社会的关系。笔者是较早涉及这个领域研究的社会科学工作者,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关注云南少数民族的森林文化、水文化现象研究,并从傣族的水文化研究开始进行田野研究。近年来,除了不断地进行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水文化的调查研究及一些东南亚国家、日本等海外的水文化研究之外,还积极进行水文化理论的构建和推广工作,尤其是积极进行水文化的国际推广,近年来频繁应邀到国外一些机构进行水文化的演讲,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同笔者主要的水文化演讲包括了2010年在泰国清迈皇家大学研究生院、越南文化部文化艺术研究院的水文化演讲、2009年10月在日本京都“水与文化多样性国际研讨会”演讲,2010年10月日本东京大学、国学院大学、日本亚洲经济研究所水文化专题演讲。2012年伊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水管理的世界史研讨会及培训班”演讲等。。很多学术论文发表于国外学术刊物上,如《傣族的水文化与可持续发展》、《红河流域少数民族的水文化与农业文明》等学术论文发表于国际知名的刊物如日本《日本农业》、德国《泰文化》上等。《水文化》越南文版2008年由越南世界出版社出版,在越南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立足本土的研究,积极开展国际学术合作和交流、构建自己的水文化理论,是笔者进行水文化研究的特点。

概括而言,中国的水文化研究关注点和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水和中华文化的关系研究,包括了中国古代贤哲对水的认识和理解、古代哲学思想中的水文化问题,例如孔子、老子、管子等古代思想家对水的哲学理解;关于水的古代文学艺术、中国古代的水利思想、古代水利工程的文化含义、中国古代社会和水的关系、中国古代水文景观中的美学等研究。

2.地方性的水文化研究。这包括了不同地区的水环境特征和水文化现象,例如长江、黄河的文化现象和治理历史研究,渭河、运河等河流水文化研究,鄱阳湖、洞庭湖等湖泊水文化研究。一些伟大的水利工程的文化现象研究,如郑国渠、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文化现象研究等。地方性的水文化研究,尤其是水和一个地方、城市的文化研究,例如对水和北京城市文化的研究、参阅李复兴主编《水与文化》,中国市场出版社2007年版。泉水和济南城市文化的研究等。

3.少数民族的水文化。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的水文化丰富多彩,因此少数民族水文化是中国当代水文化研究的重要领域,同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研究的成果包括少数民族的水文观、水和少数民族社会的形成、少数民族社会中关于水的风俗习惯、少数民族用水,管理水的传统知识以及社会规范,宗教伦理等问题。少数民族的水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参阅郑晓云《云南少数民族的水文化与当代水环境保护》等,载《郑晓云学术研究文集2006—201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耿鸿江:《纳西族的水文化》,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4.水文化的应用问题。探讨水文化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水文化在水环境保护和建设中的价值和利用、水文化与城市建设、农村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水文化在当代的保护传承问题。如何将水文化应用到当代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水环境的改善之中、构建当代的水文化等问题。

5.水文化的理论问题。探讨水文化的内涵问题,在当代如何建设、应用、传承和保护传统水文化的问题参阅李崇新《浅议水文化的界定、实质及定位》;周魁一:《水·水科学·水文化》;李家和:《文化概念雏议》。以上论文载李复兴主编《水与文化》,中国市场出版社2007年版。

水文化研究在中国的较快发展虽然只有10余年的历史,但是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不论是水文化理论的探讨,还是水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地方文化之间的关系研究、水文化应用问题研究及国际交流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中国的水文化研究和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果将中国的水文化发展现状放在国际学术环境中来加以观察,笔者认为有以下的优势和差距。

首先,从优势上来讲,目前中国是在国际上大张旗鼓地明确提倡水文化应用和研究的主要国家,中国直接主张“水文化”这个概念,并且围绕这个概念进行理论探讨、水文化现象研究、水文化的传承和当代建设、应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虽然说中外在水文化的内涵上没有更多本质的差别,但是中国直接使用水文化这个概念,国外则从某个方面来特指相关现象,比如关于水的传统知识、水的伦理观念、宗教中的水观念、水文化遗产、水管理的传统规范和习俗,关于水的文化认同等。在学科上有水人类学、水社会学、水考古学、水历史学等学科分野和我们在此所谈的水文化的概念比较相近,但在国际学术领域内使用水文化的概念来概括上面谈到的传统学术领域人们也是理解的,并且有了越来越多应用。中国直接应用水文化的概念来概括相关领域的研究,这说明中国的水文化研究和应用在概念上是比较鲜明的,并且在国际学术领域内也是前沿的,这一点有助于中国的水文化研究的建设在国际上异军突起,成为中国学术领域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其次,从差距上来说,笔者认为中国的水文化研究有三个方面与国际上有较大的差距。

第一个方面是中国的水文化研究行业性的特点较浓厚,从事水文化的研究和应用的科研人员大多数来自于水利行业,近年来水文化研究和应用主要也是由水利部门推动的,这本身无可厚非。但是与此同时,社会上(尤其是非水利行业)从不同的学科领域开展水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还很少,成果也不多。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这些主要承担科学研究任务的机构中涉及文化相关研究无论是专家群体还是科研成果都是不能和水利行业相比的,这一点和国外的现状有鲜明的反差,因此在中国水文化研究还不是一个社会化的领域。在国外涉及水文化研究和建设的专家学者往往并不一定是水利行业的从业人员,更多的来自于高校和科研机构,这一点中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二个方面是关注的内容。中国的水文化研究目前主要是探讨和水相关的文化现象、文化建设等问题,国外的水文化研究更注重于水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水文化和可持续发展、关于水的伦理道德问题、水文化和人权问题、关于水的传统知识及应用问题等。在学科层面上也更注重从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哲学等学科去研究水和人类之间存在的文化现象。水文化已是一个社会化的领域,没有更多的行业化的色彩。

第三个方面是水文化的应用和公众的参与程度还较低,目前水文化已经开展了很多研究,但是水文化研究的成果在实践中应用程度和一些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公众对水文化参与者分享程度都较低,没有成为水文化分享、拥有和实践的主体。在水文化普及程度较高的国家例如日本,政府和民间机构每年都会主办大量的活动,例如聘请专家学者进行关于水的公众演出,举办水周,和水主题相关的绘画、摄影展览、音乐会、征文等活动,让大众广泛参与,了解水和人类历史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今年水环境的状况,倡导科学用水的理念和方法,让公众对于水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有清楚的认识,并且在社会生活中付诸行动。同时在很多城市都有关于水的各种博物馆,让大众能够随时了解到水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