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老味道:郑逸梅谈吃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苏州的著名食品

我是苏州人,家乡观念很重,尤其对于家乡的食品,更感兴趣。记得范烟桥曾在某刊物上专谈苏州的饮食,用唐诗人的名号“苏味道”作为标题,抑何隽趣巧合。的确苏州的食品别有风味,非它处可及,我都亲自品尝过,也来补谈一下吧!

苏州人的口味,偏于甜的方面,那观前街采芝斋的松子糖,更负盛名。苏曼殊每次来苏,总购买相当数量的糖果,因此自号“糖僧”。据说,清代慈禧太后吃该店的脆松糖,年年进贡,遂有“贡糖”之称。又1954年周恩来总理出席日内瓦会议,把采芝斋糖果招待各国来客,无不啧啧称美。回忆当年我的内兄周梵生,在彰德养寿园任西席,教袁寒云诸子读书,独居寂寞,兀是念念不忘家乡的脆松糖和松蕈,我为了慰其羁愁,经常购办了寄去。按脆松糖,是长条式的,此前是角黍式的,称棕子糖。棕子糖有松子的,又有红色的梅浆糖。《吴门表隐》云“粽子糖为明末谢云山创始”,故一名谢家糖,具有数百年的历史了。洞庭红,是指太湖洞庭山的橘子而言,韦应物诗:“书后欲题三百颗,洞庭须待满林霜。”我就在秋霜时节到了洞庭东山,大啖树头新摘的红橘,甘芳沁脾,大大地饱了口福。洞庭东山的杨梅和白沙枇杷,也负盛名,可惜足迹未及,虽尝到,都是隔宿的,颇以未啖树头鲜为憾。太湖莼菜,亦属名产,张翰秋风起,思莼鲈,弃官归。张翰吴人,他所思的,便是太湖的莼菜。可是我偏食,觉得滑腻腻不对胃口,始终没有领略它的美味。观前街的黄天源,为糕团铺的权威。糕团品种很多,这时我赁居洙泗巷,离黄天源不远,我家有一亲戚,在该店服务,什么新品种,都送来给我内人和我一快朵颐。因相距密迩,送来都是热腾腾的,更觉香烈。闻近来品种,以数百计,我多年不回苏州,只有儿媳每年清明时节,赴苏扫墓,带些来尝尝,也就解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