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新时代社区党建工作概述(3)
(六)社区党建工作监督机制
党内的监督机制是一种预防和修偏补正的制衡机制,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的重要环节,也是社区党组织实现社区党建目标和完成各项任务的重要保证。
(1)强化监督主体,是完善党内监督机制的先决条件。社区监督主体是社区党组织、党员、居民群众、群众团体、社会新闻媒体以及在社区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要通过强化监督主体,来保证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与管理的健康运行。一是要发扬党内民主,确保党员的民主权利。没有广泛的党内民主,便没有健全的党内的权力约束机制;发扬党内民主,便可以发挥广大党员作为主体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党员对社区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进行监督,是一项重要的民主权利。因此,要依靠广大党员进行自下而上的监督,民主评议是行之有效的监督方法。二是大力发扬基层民主,切实搞好群众监督。要充分发挥社会群众团体、民主党派、驻社区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监督作用。要切实保护居民群众的民主权利,支持他们依照党规国法进行民主监督。要通过社会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广开言路,听民声、察民意、知民情,进一步创造一个人民群众敢于监督、善于监督、能够监督的良好氛围。三是建立一支社区监督员队伍。由社区党组织牵头,聘请一定数量的监督员,组成一支队伍,深入群众听取意见,发放评议征询表,使群众监督落到实处。
(2)明确党内监督的客体,是健全监督机制的根本保证。监督的客体是指党内监督的对象。在社区中,这就是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和领导干部以及社区职能部门派出机构和负责干部。一是要通过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修养,提高干部的整体素质,使领导干部做到自我监督,对照党章和党的有关规定,经常检查自己有无“越轨”行为,这是一种最积极的自我监督。二是要强化社区党组织、居委会自身制约和监督。对领导人最重要的监督来自党组织本身。因为领导班子成员能否从社区实际出发,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出工作思路,能否改变机关作风,深入群众,为民办实事、廉洁奉公,领导班子成员最了解情况,最有发言权,也最有监督权。对此,切实加强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的相互监督是搞好党内监督的关键。三是建章立制,增强法治观念。法律监督是一种强制性的监督形式。这就要求社区的领导干部一定要在宪法和法律及条例法规许可范围内行使社区建设和管理的权力,并接受法律和法规的制约和监督。因此,社区领导干部要自觉增强法治观念,学会并善于运用法律手段领导经济工作、管理社会事务,规范自己的从政行为。
(七)社区党建工作运行的决策制度
社区党建工作决策制度是确定社区党建工作的范围、内容和原则、程序,保证社区党建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的一种制度,是实现社区党建工作领导的一项重要内容。
社区党建工作决策包括社区辖区内党的工作和党的自身建设两方面。党的工作重点是指社区的建设、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等方面的工作。社区党的建设是指各单位党员在共同需要基础上的教育管理和培训工作,包括对生活和工作在社区而原单位党组织无法直接教育管理的党员进行教育和管理等。社区党建工作决策的内容,是对决策范围内的各项工作进行决策:从社区建设来看,关于进一步发展社区经济的决策,包括社区自身经济、家庭手工业经济、城市工业、社区各种市场的建设和发展等。经济建设是党和全国人民的中心工作,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基础。因此,社区党建工作决策中,还要把直接或间接为促进社区经济发展作为重要内容。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也是社区党建工作决策的重要内容。要从需要和可能出发,制定出中、长期建设的规划,作出每年建设项目的决策。在硬件建设方面要配合市、区改造和发展规划,制定社区的补充建设规划。从软件建设来看,要作出各个时期达到的综合指标和各项分指标,并对实现目标的手段和途径作出规定。在社区管理方面,对治安、环保、环卫、绿化、市场、建筑以及计划生育等各项的整体管理的目标和分项管理目标及实现的措施也要作出中、长期及年度决策。社区服务的整体水平及各项服务项目,也要根据需要和可能作出中、长期和短期的决策。对社区建设与管理、社区服务的体制的改革和机制的选择,也要作出决策。另外,突发事件的预测和发生时的处置,也要预先作出应变方法的决策等。
社区党建工作的决策的程序,要根据社区党建工作的特点来进行。决策的草案可以是社区党组织提出,可以是区级职能部门派驻社区的机构提出,可以是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提出,也可以是居住在社区的党员和群众提出。社区党组织经过初步审议,认为需要作出决策的,列为决策的正式草案。重大决策要请专家进行论证。而后,把决策草案印发给社区各单位征求意见。汇总后,进行必要的修改,提交给相关决策机构讨论通过。所谓相关决策机构,是指社区党建联席会议、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社区各工作委员会、社区各协调委员会。通过后的正式决策,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贯彻执行。
(八)社区党建运行工作制度
社区党建工作的制度是一项具体制度,它来自于实践,又对实践有重大的指导作用。从许多社区先进经验来看,一般有以下几项制度:
(1)社区党建联席会议例会制度。社区党建是一种区域性党建工作。社区党建联席会议不是常设工作机构,故一般两个月或一个季度由社区党组织主持召开一次。它的主要任务:一是讨论和协商工作规划,确定工作方向和重点,协调工作步骤以及提出实施工作目标的方针原则等方向性和全局性问题;二是交流社区党建工作开展情况,总结经验,沟通信息;三是分析群众的思想动态以及某些工作任务或政策在不同对象中引起的反响,有针对性地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保证工作任务的完成和政策的贯彻执行。为了开好例会,社区党组织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上级党委的指示精神,提出每次例会的中心议题。当然,各委员和社区各党组织代表也可以根据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提出议题,进行讨论,平等协商,达成共识。
(2)社区党建工作研究会年会制度。它是各社区普遍建立起来的旨在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新的组织形式和重要途径。社区党建工作研究会是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社区各级党组织参加的从事社区党建理论研究,总结、交流、推广社区党建工作经验的群众性社会团体。要按照章程,每年举行一次年会,并确定为年会制度。一是要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为党的总任务、总目标服务,为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服务。二是要发挥参谋作用。召开年会,主要是交流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开展评优活动,以利于树立先进,振奋精神,稳定队伍;发挥参谋助手作用、指导实践作用、桥梁纽带作用、培养骨干作用。三是坚持调查研究之风。研究会以研究当前现实为主。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以基层工作出现的问题为课题,进行探索,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在年会上,各抒己见,求实、创新、服务、提高,为社区党建工作服务。
(3)党员干部分工联系群众制度。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社区党员干部必须坚持的一项工作制度。一是党员责任区制度。党员干部分工联系群众,能够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密切党和群众的关系,有利于广大党员干部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群众,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群众,提高群众的认识,解决思想问题。党员责任区制度,是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行之有效的制度。二是社区党支部分片联系的制度。如建立干部每周一天下基层的联系制度,能够使干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指导工作,转变工作作风,反对、克服“四风”问题,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起到上情下达的作用。三是党员干部分工联系社区单位的制度。社区党员干部作为社区党建工作委员会的联络员,分片联系社区单位,能够同社区单位沟通情况,交流信息,联络感情,相互帮助,加强协作,从而起到横向联动的作用。
四、强化功能,发挥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
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关键要落实党中央要求,在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上下功夫。要紧密结合城市社区建设实际,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的服务和管理功能,努力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和谐有序、绿色文明、创新包容、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
(1)强化政治功能。党的十九大要求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在新时代,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关键在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确保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落到实处,从而使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能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在基层社区中,政治的领导权是属于社区党组织,主要表现在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上级党组织的政治方向、政治原则和政治意识。社区党组织不仅要培养社区居民的民主意识,引导他们参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还要通过政策宣传、思想教育以及开展社区中的先进党员或者先进党组织的示范活动,鼓励社区中各类社会组织与党的宗旨保持一致,依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展各项活动,使得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地位在基层得以实现,使得国家的法律法规在基层社会中得以遵守。
(2)强化服务功能,努力把事关居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做细做实做好。《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指出,“街道、社区党组织要围绕建设文明和谐社区搞好服务,定期开展民情恳谈,组织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服务群众是街道社区党组织的重点职能。要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一要拓展服务内容。着眼于满足居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在做好便民利民、扶危帮困、社会保障等工作的同时,突出做好帮助群众就业创业、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居民素质等工作。二要整合服务资源。加强与辖区各类组织和单位的沟通协作,建立健全社区组织和驻区单位相结合、无偿服务和低偿服务相结合、社会化和产业化相结合的社区服务体系,实现社区服务全覆盖。三要创新服务方式。依托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工作站、各类服务网点实行“一站式”服务,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着力打造服务品牌,不断提高服务居民群众的质量。
(3)强化凝聚功能,把广大居民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组织周围。街道社区党组织是党联系城市群众、凝聚社区群众的纽带。一要进一步转变作风。建立健全街道社区干部定期走访、党代表定点接访、党员分片包户联系群众制度,了解群众意愿、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见,让广大居民感到党就在身边。二要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扬民主,完善社区居民自治,建立健全社区事务决策听证、监督评议等制度,推进党务公开、居务公开,拓宽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渠道,做到“大家的事大家议、大家的事大家办”。三要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广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居民中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培育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形成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
(4)强化管理功能,努力提高城市基层社会建设和管理水平。街道社区党组织要加强对社区各类组织的领导、组织和协调,把上级交办的社会建设和管理任务落到实处。一要健全党领导的社区居民自治机制。借鉴“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等经验,探索建立社区党组织领导的社区“两委”议事协调机制,保证社区党组织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保证社区居民自治权利得到充分尊重。二要理顺社区党组织与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企业之间的关系,建立健全协商议事机制,在党组织领导下共同做好社区管理工作。三要加强党组织对社区群众组织、社会组织的领导,支持他们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开展工作,形成搞好社区管理和服务的合力。上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在给街道社区提要求、交任务的同时,要做到权随责走、费随事转,把资源和财力向下倾斜,把办实事、做好事的手段交给街道社区。
(5)强化维稳功能,筑牢维护城市基层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城市和谐稳定的重心在社区,维护稳定是街道社区党组织的硬任务。一要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建立定期排查和经常走访制度,及时掌握辖区情况,对影响稳定的隐患早发现、早排除,对暴露出的矛盾和问题早化解、早处理,使街道社区党组织成为保平安、促和谐的战斗堡垒。二要建立社区治安联防机制。加强与政法、公安等部门的联系,采取分片包保、设岗定责等办法,组织和动员群众开展社区治安群防群治,健全街道社区维稳工作网络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三要深入推进安全文明社区创建活动。加强社区法治宣传和安全教育,引导居民理性表达诉求,自觉依法办事,妥善处理利益纠纷,促进城市基层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