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和是一种能力,淡泊而明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章 随和的人拥有虚怀若谷 海纳百川的传统美德(3)

假如悲观的人能够知道,他们的恶习对于他们一生的幸福有着不良的影响,即使恶习已经到了根深蒂固的程度,也还是可以矫正的。希望这一点忠告,可以对悲观的人有所帮助,促使他们去除掉恶习。这种恶习实际上虽然只是一种态度,一种心理行为,但是它能造成终生的严重后果,带来真正的悲哀与不幸。他们得罪了大家,就不会再有人喜欢他们,至多以极平常的礼貌和敬意跟他们敷衍,有时甚至连极平常的礼貌和敬意都谈不到。

他们常会因此而气愤,引起种种争执。他们如果想将地位改变或将财富增加,别人谁也不会希望他们成功,没有人肯为成全他们的抱负而出力或出言。如果他们遭受到公众的责难或羞辱,也没有人肯为他们的过失辩护给予原谅;许多人还要夸大其词地同声攻击,把他们骂得体无完肤。如果这些人不愿矫正恶习,不肯迁就,不喜欢一切别人认为可爱的东西,而总是怨天尤人,自寻烦恼,那么大家就会避免与其交往。因为这种人总是难以和人相处,一旦你发觉自己被牵扯在他们的争吵中时,你将会感到极大的烦恼与痛苦。

有一位研究哲学的老人,由于饱经世故,时时谨慎、留神。他的一条腿长得非常好看,而另一条腿却因意外事故而呈畸形。陌生人初次和他见面,如果对他的丑腿比对他的好腿更为注意,他就有所猜忌。如果此人只谈起那条丑腿,不注意那条好腿,这就足以使老人决定不再和他做进一步的交往。这样的“大腿仪器”并非人人都有,但是只要稍微留心,那些有吹毛求疵恶习行迹的人,大家都能看出来,从而可以决定避免和他们交往。因此,我们劝告那些性情苛酷、怨愤不平和抑郁寡欢的人,如果希望受人尊敬而自得其乐,那就不能只是去注意人家的丑腿了。

下面的这个故事或许会对我们有所启示:

在一条比较繁华的街道上,一位僧人看到有个画家的生意出奇地好。画摊周围聚集了很多人,而其他画摊边的人却寥寥无几。

一天,僧人也挤进了人群想探个究竟。

“给我也画一幅!”一个小伙子抢先坐到小木椅上。他衣着邋遢,尖嘴猴腮,看起来很讨厌。作家暗忖:这模样还当众画像,简直就是出丑!

画家上上下下打量着小伙子,旁若无人异常专注,然后又示意小伙子调整身体眼神的位置和方向,认真揣摩。准备就绪后,画家便挥笔作画,几分钟后,一幅画交到小伙子的手上。

大家纷纷凑过来一睹为快。哇!像极了!这也的确是人们的第一印象:小伙子有几分像日本影星高仓健,而画中人面容棱角分明,双目炯炯,更把小伙子的特点突出出来。小伙子拿着画端详了老半天,眉开眼笑,十分满意。他绝对没想到,形象丑陋的自己,在画家笔下竟会有如此神韵。

接下来,一个模样圆滑势利,大腹便便的商人,在画家笔下,变得慈眉善目、笑容可掬;一个凶神恶煞的彪形大汉则变得豪放耿直,像梁山好汉一般令人敬畏……

这时,僧人恍然大悟。这位瘦小画家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总能用心捕捉到所画对象最美好的气质,然后稍加放大,所以,他的画受到大家的欢迎。

——摘自查字典网《街头画像》2015.9.20

生活中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没有十恶不赦的人。如果我们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身边每个人,我们一定能寻觅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感到世界的美好。在生活中我们要多懂得欣赏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多宽容别人的短处和不足,少注意别人不好的地方,只有这样你才能赢得更多的朋友,获得真正的友谊。

【摒弃狭窄心胸,放大宽广胸怀】

青蛙坐井观天,结果封闭了自己的视线,如果我们也像它一样,必然会故步自封,没有任何发展。一旦我们拥有并且放大了承受的胸怀,就一定会发现眼前是一个全新而又闪亮的世界。能够勇敢地去宽容、去承受的人,其人生路上的步伐往往会显得非常沉稳,他们的世界也往往是宽广、阔大、迷人的。

面对这千姿百态的生活,我们需要有一种承受的气度和宽容的境界。承受是一种始终清醒的看待生命的理念,是一种对生活的坦然接纳;宽容则是一种关乎前途发展的自我蓄积,是一种为实现自我而收敛的一种藏拙。

印度有一个师傅收了个徒弟,然而由于那个徒弟慧根尚浅,总是抱怨这、抱怨那,师傅感到很厌烦。于是一天早上他就派徒弟去食品店里取一些食盐回来。徒弟很不情愿,虽然纳闷,但他还是去了。当这位徒弟把盐取回来之后,师傅就让他把盐倒进水杯里喝下去,并问他喝了之后感觉如何。

徒弟喝下去不到一秒钟,就全吐了出来,嚷道:“咸死了,咸死了。”

师傅笑了,让徒弟带着一些盐去湖边,徒弟很迷惑地跟着去了。

他们一路上什么也没有说,默默地走到了湖边。

到湖边之后,师傅让徒弟把盐撒进湖水里,然后让他喝点湖水,徒弟照着师傅说的做了,师傅问道:“现在你喝到的水是什么味道的?”

徒弟很高兴地说:“很清凉、甘甜,很好喝呢。”

师傅又问道:“那你尝到咸味了么?”

徒弟摇摇头:“没有呀。”

师傅笑笑,拍拍身边的草地让这个总是怨天尤人的徒弟坐下来,然后握着他的手,语重心长的对他说道:“我们的心里能承受痛苦的大小决定了你痛苦的程度,佛告诉我们要六根清净,就是不想我们被太多的俗事羁绊。如果你还是感到痛苦的话,就把你的内心放大一些,让它变成一个湖。”

——摘自单眼老表博客的博客《宽容是一种“不说破”的境界》2015.2.23

就像这位师傅说的,只有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宽容那些人生中的各种变故和打击,我们的人生才有幸福可言。对于人生中的那些幸福与苦难而言,假如没有能够超越自我的气概和善于内省的精神品质,就不可能在苦难来临的时候依旧保持一个淡然沉稳的自我;假如没有对世事人情的彻悟、了然,没有一个洒脱自守的生命情怀,就不会在幸福的包围之中仍然保持一个恬然自如的心境。

只有放开心胸,勇敢地去宽容、去承受,人生的境遇才能美丽与苦涩并存,人生的滋味——酸、甜、苦、辣,才能一个都不会少。放大自己的胸怀,去宽容生活中各种不平和的是是非非,才会显得我们拥有良好的修养和博大的人格魅力。

大凡历史上有所功名成就的英雄豪杰,没有一个不是气度恢宏、心胸开阔的人中之龙,也没有一个不会善用“宽容”这一处世的法宝。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是一个非常有魄力的帝王,他“一鸣惊人”的事迹,直到今天还总是被人们津津乐道,而下面这一则脍炙人口的故事则显示了他作为帝王,所拥有的宽厚待人的气魄和胸怀。

春秋时期,一次,楚庄王在平息斗氏之乱时,六年没有喝酒,没有听过丝竹管弦之声,在叛乱平息之后,楚庄王非常高兴,便在宫中设宴招待有功的将士们,宫殿里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喝了不一会儿,庄王来了兴致,于是便召唤出最宠爱的妃子许姬,轮流替大臣们斟酒,并跳舞助兴。

大家正在闹腾的时候,忽然一阵大风把所有的蜡烛都吹灭了,宫中立刻一片漆黑。在黑暗中有人趁机扯住许姬的衣袖,想要亲近,许姬便顺手拔掉那人的帽缨挣脱离开,然后跑到楚庄王身边告诉他说:“大王,有人想趁黑暗调戏于我,我已拔下他的帽缨,还请大王快快吩咐点灯,看谁没有帽缨,就把他抓起来处置了。”

谁知道,楚庄王听说之后,对许姬说道:“且慢!今天我请大家前来喝酒,他们都是一群粗豪的汉子,酒后失礼也是常有的事,不宜怪罪。再说,下面的众位将士为国效力,我怎么能为了显示你的贞洁而辱没我的将士呢?”说完,楚庄王就不动声色地对下面的将士们喊道:“各位,今天寡人请大家喝酒,大家一定要尽兴,现在我命令你们在亮灯之前把帽缨都拔掉,不拔掉帽缨不足以尽欢!”于是所有人都拔掉了自己的帽缨,楚庄王这才命宫人重新点亮蜡烛,宫中又陷入了一片欢笑之中,到了深夜,所有人都尽兴而回。

三年后,晋国侵犯楚国,楚庄王亲自带兵迎战。在双方的交战中,楚庄王发现自己军中有一员名叫唐狡的将官,总是奋不顾身地冲杀在前,楚国的众位将士也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斗志高昂,奋勇杀敌。后来两军交战,晋军大败而回,楚军得胜转回。回宫后,楚庄王就把那位叫做唐狡的将官找来,问道:“你在此次战争中奋勇异常,可是寡人平日里好像并没有给过你什么特别的恩惠,你为何还要冒死奋战呢,这样不是很傻?”

那将官跪在宫阶前,低着头回答说:“大王还记得三年前大宴群臣的时候,有人失礼冒犯了妃子,臣就是那个被王妃拔掉帽缨的罪人啊!臣酒后失礼,本该处死,而大王不仅没有追究、问罪,反而还设法保全我的面子,这令我深深地感动,对大王的恩德铭记在心。从那时起,我就时刻准备用自己的生命来报答大王的恩德。这次上战场,不正是我报恩的绝好机会么?所以我才决定不惜生命,奋勇杀敌,就算是战死疆场也不足以报答大王的恩情。”唐狡说完之后,早已泣不成声。

他的一番话,使楚庄王和在场的所有将士深受感动,楚庄王于是走下台阶将他扶起,并随后把许姬赐给了他。

楚庄王不计小节,终得良将,这就是极度宽容带来的意外收获。俗话说得好:“处世让人一步为高,待人宽厚一分是福。”宽容是一种境界,一种风格。它像春风,抚慰人心;它像阳光,温暖人心。

——摘自单眼老表博客的博客《宽容是一种“不说破”的境界》2015.2.23

如果不能具备宽容大度的胸襟,就难免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一些不必要的伤害。这种伤害并不是别人强加到我们身上的,而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心胸太过狭窄,从而给自己设置了障碍。

懂得尊重、理解、善待别人的人,就拥有宽容的美德;从善良的愿望出发,常常为他人着想,为大局着想的人,就拥有宽容的心;懂得求同存异,团结不同意见的人一起工作,哪怕是对曾经的敌人,也毫不鄙弃、不猜疑的人,一定是走到了宽容的最高境界。

【记人之善,忘人之过】

荀子说:“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社会生活复杂纷纭,在人际交往中,难免有时会与别人发生不愉快的事情,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是针锋相对,以怨报怨,还是宽容为怀,不念旧恶?这涉及为人处世的一个基本准则。要想让自己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轻松一些,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记人之善,忘人之过。

其实,人际间的矛盾往往因时因事而转移,总把思路放到过去的恩怨上,总是怀着苛求于人、不讲宽容,乃至睚眦必报的心态,就会降低人格和品位,也很难与人相处得好。须知,宽容是一种博大而深邃的胸怀,是人类崇高的美德之一,而在很多情况下,它正体现于“不责小人过,不发人隐私,不念人旧恶”的宽广气度中,也是为人处世的良好法则。

阿拉伯传说中有两个朋友在沙漠中旅行,在旅行途中他们吵架了,一个还给了另一个一记耳光。被打的觉得受辱,一言不语,在沙子上写下:“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巴掌。”

他们继续往前走。直到到了沃野,他们决定停下来休息。被打巴掌的那位因为站错位置差点被淹死,幸好被朋友救起来了。被救起后,他拿了一把小剑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

一旁好奇的朋友问道:“为什么我打了你以后,你要写在沙子上,而现在要刻在石头上呢?”

他笑笑,回答说:“当被一个朋友伤害时,要写在易忘的地方,风会负责抹去它;相反地如果得到帮助,我要把它刻在心里的深处,那里任何东西都不能抹灭它。”

朋友的相处伤害往往是无心的,帮助却是真心的,忘记那些无心的伤害,铭记那些对你真心的帮助,你会发现这世上你有很多真心的朋友……

要赞扬别人的善事,不要宣扬别人的过失;对别人惭愧羞耻之事,不要宣讲;听到别人的隐秘,也不要向其他人讲说。谈论他人的是非,只会蒙蔽自己的心性,妨碍解脱之道。在谈论是非之时,内心呈现的是纷扰的情况、不安的状态,而且,“说人者,人恒说之”。若是不知道谨言慎行,可以预见,这个人将会很难挣脱是非的困扰。

原谅像透视镜。人际关系很少由一方毁约而破裂,通常是一连串不能原谅、和解的冲突爆发出来的积怨所造成的。在婚姻生活中,没有从不抱怨的夫妇,然而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享受爱与和谐的夫妻,他们的秘诀就是原谅。

或许“不责小人过”容易做到,“不发人隐私”也并不太难,而要对待曾经坑害甚至威胁过自己生命的人“不念旧恶”,却绝非是常人所能做到的,的确需要有天空般的宽厚胸怀,大海般的包容雅量。慈航法师曾经讲过他亲身经历的一些事情,我们应该可以从中明白这个道理。

慈航法师当年在鼓山当沙尼的时候,有一次上厕所忘记带卫生纸了。于是,他就向正在他身旁上厕所的寺中一位茶房头索取,不过茶房头是个坏心人,他把用过的卫生纸扔给了慈航法师,弄得慈航法师一手的大便。茶房头如此地捉弄人,要是别人一定会很生气的,可是慈航法师并没有生气。

一天,慈航法师搬房间,那位茶房头来了,慈航法师对他说道:“你来得正好,请你帮我看守一下东西,我先把棉被搬去,马上就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