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讲究时机,事半功倍
成大事者说话总能找对时机
谈话很多时候是个时机的问题。人对了,时间不对;时间对了,地点不对;地点对了,人又变了。要在恰当的时机说恰当的话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有些法则是可以遵循的。它们能够创造时机。
成大事者认为,说话如果能够讲究时机,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个时机首先指的是形势,整体形势如何,直接决定了该如何说话。
我们说一个人不会说话,一般会用不合时宜来形容。历史上也有一些人说话,很合时宜,结果做出了让人赞叹的壮举。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一个叫缇萦的小姑娘。
公元前167年,临淄有个人叫淳于意,本来是个读书人,但因为喜欢医学,经常给人看病,结果因为看病而出了名。后来他做了太仓令,但他由于不善于和做官的来往,也不会拍上司的马屁,没有多久就辞职当起医生来了。
有一次,一个大商人的妻子生了病,请淳于意去看病。但那病人吃了药,病情并没有好转,没过几天就死了,大商人于是向官府告淳于意庸医误诊。当地的官吏判他“肉刑”,要脸上刺字,割去鼻子,砍去左足或右足等,要把他押解到长安去受刑。
淳于意有五个女儿,没有儿子。他被押解到长安离开家的时候,望着女儿们叹气,说:“唉,可惜我没有儿子,遇到急难,一个有用的也没有。”几个女儿都低着头伤心得直哭,只有最小的女儿缇萦提出要陪父亲一起上长安去,家人再三劝阻她也没有用。
缇萦到了长安,托人写了一封信,到宫门口递给守门的人。汉文帝接到奏章,知道上书的是个小姑娘,相反很重视起来。那信中写道:“我叫缇萦,是太仓令淳于意的小女儿。我父亲当官的时候,齐地的人都说他是个好官,这回他犯了罪,被判处肉刑。我不仅为父亲难过,而且也为那些所有受肉刑的人伤心。一个人如果砍去脚就成了残废;割去鼻子,就再也没有办法安上去,以后就是想改过自新,也一点办法也没有。我情愿给官府没收为奴婢,替父亲赎罪,好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当时的汉文帝正在主张孝道治理国家,他看了信后,对这个小姑娘十分同情,觉得她说得很有道理,于是召集大臣共同商议,他对大臣说:“犯了罪是应该受罚,这是天经地义的。可是受了罚,也应该让他重新做人才是。现在惩办一个犯人,动辄在他脸上刺字或者砍掉他的肢体,这样的刑罚又怎么能劝人为善呢?你们最好商量一个能代替肉刑的办法!”
大臣们一商议,便提议把肉刑改用打板子。原来判砍去脚的,改打五百板子;原来判割鼻的改打三百板子。汉文帝于是正式下令废除肉刑。
缇萦之所以能够成功救回父亲,和当时孝道治理国家的形势是一致的。一个很小的姑娘,就懂得上书救自己的父亲,哪怕她的父亲犯了天大的罪过,汉文帝看在这份孝心的份上,也会有所宽恕,事实也确实如此。
说话讲究时机还在于抓住准确的时间点说话,少说别人厌恶的话。鲁迅先生有这样一个寓言,说的是有一户人家生了小孩,很多客人来了。有的客人说这个孩子以后一定是个高官,有的客人说这个孩子一定会很有钱。主人听了都笑逐颜开,十分高兴。这个时候,有个人说这个孩子以后一定会死,主人一听脸色就沉了下来。
事实上,最后一个人说的是真话,但是确实不该说。
劝说别人的时候一定要讲究时机,提前说出来和以后说出来,很多话就起不到想要的效果。当然,我们不但要等待时机说话,也要创造说话的时机。
春秋战国时期,管仲为齐国的富强立了大功。有一天,齐桓公问大臣们说:“因为有了管相国,我们齐国才有现在民富国强,威震天下,寡人想封他为仲父,让他总管内政外交,你们想一想,看行不行?认为行的,就站到左边;认为不行的,就站到右边。”
听了国君的话,大臣们有的站在左边,有的站在右边,其中,站在左边的很多,站在右边的很少。然而直到最后,还有个叫东郭牙的大臣始终站在大门中间,既不往左,也不往右。桓公觉得很奇怪,于是问道:“东郭牙!难道你没有听清寡人的话吗?”
东郭牙并没有直接回答,相反,他问桓公:“大王,您说凭管仲的智慧,能不能谋取天下?”
“当然能。”桓公毫不犹豫地回答说。
“那您说,凭管仲的决断,敢不敢干一番大事?”东郭牙又问。
“那是显然的。”桓公有点生气,东郭牙居然问这样简单的问题。
“大王因为管仲的智慧能谋取天下,他的决断能干一番大事业,于是就决定把内政外交大权全部交给他。”东郭牙顿了顿,接着说,“管仲以智慧和决断,又凭借大王的威势,必然能将齐国治理得井井有条,但是这样一来,对于大王您,是不是也存在危险呢?”
桓公听了,恍然大悟。确实,如果全权委托给了管仲,那么用不了多久,齐国就只知道有管仲,而不知道有齐王了。于是,他让管仲管理外交,而把内政交给别人。
东郭牙之所以能够成功劝说国君,就在于他创造了一个说话的时机。他首先哪一边也不站,让国君关注到他;然后通过几句问话,让国君留意到他的意思;最后通过一句问话,说出了自己的担心所在。这种劝说的方式首先就解除了国君的戒备,进而就站在了国君的角度上考虑问题,自然能够得到国君的认可。
成大事者认为,很多时候,说话的时机比要说的内容重要得多,说话的时机不对,即使再正确的内容,也很难发挥说服别人的作用。因此,我们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不要总是想着将自己的意见表达完善,而应该想着在不同的时候应该说什么内容,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