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国学大典:文学经典(下册)(套装共6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八 游太华山日记

陕西西安府华阴县

本篇导读

一六二三年二月最后一天,徐霞客到了古潼关,三月初一到初三游览华山诸峰,没去古都西安,而是越华山南下,考察秦岭山水,经洛南、龙驹寨,初十出陕西,往湖北武当山去,共计在陕西十一天。

陕西六朝古都,西岳华山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人骚客写华山笔墨甚多。徐霞客记载华山景点状貌的笔墨不多,重在以华山为中心的地貌、交通、水脉、植被、物候等方面的客观而清晰的录述。

徐霞客在太华山的游历,有三处值得关注:潼关、西岳庙、洛南县。潼关为进华山道,西岳庙为进华山出华山处,洛南县为过华山山脉进秦岭东段南部处。三处为宏祖此篇三段游程。简单路线为:

潼关—西岳庙—(太华山)东、南、西诸峰—西岳庙—泓峪—华阳川—(秦岭,华阴、洛南界段)杨氏城—石门—景村—老君峪—龙驹寨—丹水。

在潼关,徐霞客远远望见太华山及其北部余脉,记录所见西岳的拔地而起、险峻及其北支脉“土岗”。华山险峻,远望如莲花。

二月初一到初二游历华山主脉,初三出西岳庙,走华山西行余脉,进秦岭主脉。华山为五岳中的西岳,登华山在秦汉以来,有朝圣的意味。“华山论剑”虽小说虚构,也可见华山在民间的神圣地位。徐霞客走华山多条险峻奇绝栈道,初一上东峰,初二上南峰、西峰。徐霞客爬华山兴致很高。自古华山一条道,很难爬。爬了一整天,徐霞客在迎阳洞放好行李,天差不多黑了,还要爬完东峰。

华山是道教胜地,山上道教庙宇众多,徐霞客上山多和道士交流。

初三离开西岳庙后,至初十离开陕西,期间他没去西安,而是走秦岭,泛舟大溪(丹水)。这部分载录对于西北山脉、水路和古代交通,记载细致精到,地理学和文学的文献价值大。例如,秦岭和华山河谷的不同,古道潼关和商州古蓝武道在当时的繁华景象,大溪(丹江)水土情况等等。明代末年陜西东南部的山形地貌、水道源流、州县辖境、水陆交通、关隘险阻,兼及作物、花果等,都通过之前的准备和实地考察得到确认并记录下来。

历史变迁,千年百年的人文会消失,不过华山还在那里,没多大变化。感受月华之下、华山之顶上,群山像一朵白莲花立在大平原上的胜景。

潼关西岳庙

二月晦 入潼关[1],三十五里,乃税驾西岳庙[2]。黄河从朔漠南下,至潼关,折而东。关正当河、山隘口[3],北瞰河流,南连华岳[4],惟此一线为东西大道,以百雉锁之[5]。舍此而北,必渡黄河,南必趋武关[6],而华岳以南,峭壁层崖,无可度者。

未入关,百里外即见太华屼出云表;及入关,反为冈陇所蔽[7]。行二十里,忽仰见芙蓉片片,已直造其下,不特三峰秀绝,而东西拥攒诸峰,俱片削层悬。惟北面时有土冈,至此尽脱山骨,竞发为极胜处。

注释

[1]潼关:历史上的潼关,在今风陵渡对岸的黄河边,陕西潼关县的港口。因修三门峡水库,潼关县迁至吴村。

[2]西岳庙:位于距华山五公里的岳镇东端,西距华阴县约一点五公里,亦称华阴庙。始建于汉代,历代帝王祭祀西岳神灵之所,全真教华山派圣地。建筑宏伟,庙内碑刻很多。

[3]朔漠:北方沙漠之地。隘口:狭窄而险要的山口。

[4]华岳:即今华山,又称“太华山”、“泰华”、“西岳”,峰聚如莲花,故称“华山”(古音华同花)。位于陕西华阴城南,南接秦岭山脉,北临黄河。东峰朝阳,西峰莲花,南峰落雁,中峰玉女,北峰云台。东、西、南三峰呈鼎状并立,系主峰,落雁峰为最高峰,两千一百五十五米,五岳最高处,朝阳峰顶为看日出胜地。中、北峰相辅,周边小峰拱立。华山险峻,山体像剑耸立,四面悬崖像被劈开一样笔直。

华山可分为十七景,从山麓始,经谷口、第一关、第二关、云门、千尺幢、云台峰、御道、通天门、西峰、南峰、东峰、中峰以及环列诸峰,抵西岳庙。自古华山一条道,经青柯坪后,是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等栈道悬空,道路险峻,扶铁索而上,至苍龙岭、鹞子翻身、空中栈道等处,益加险峻。

华山为五岳之一,古代祭祀华山君的场所,西岳庙修于汉武帝时,计有五十六位帝王在此祭天。后发展为全真教胜地,有云台观和玉泉院等庙观,为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中的第四洞。唐钟离权、宋陈抟老祖在此隐居修道,明代全真教王重阳嫡传弟子王处一、郝大通在此隐居传教,发展成全真华山派。摩崖石刻以明清居多,以西汉《汉西岳华山庙碑》为代表;民间传说、文人笔墨繁多,以“华山论剑”为华人所熟知。

[5]百雉(zhì):雉为古代计算城墙的单位,以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百雉,此处指长而高大的城墙。

[6]武关:位于陕西丹凤县武关河北岸,即春秋“少习关”,战国改为“武关”,与函谷关(东汉后被潼关替代)、萧关、大散关称为“秦之四塞”,自古兵家必争之地。

关中地区,即四关之内,古秦国旧地,主要指渭河平原和甘肃东部地区。

[7]屼:光秃秃的样子。冈陇:山岗,山岭。

译文

二月底 到达潼关,走了三十五里,就停宿在西岳庙。黄河从北往南奔流,到了潼关就转向东流。潼关正好位于黄河和华山的关隘,向北俯瞰黄河,南接华山,潼关是贯通东西的唯一大道,所以被高大的城墙封锁着。去北方不走陆路,就必须横渡黄河,往南则必经武关,但华山以南,崖壁层叠陡峭,无路可走。

还没到潼关时,百里之外就看见华山高耸入云;直至入关,华山反而被山岗遮蔽了。走了二十里,抬头忽然看到一座座美如荷花的华山山峰,原来已经到达华山的山脚。华山不仅落雁、朝阳、莲花三峰秀美无比,而且聚集在东西两边的山峰,也都是层叠如削的峭壁。就连北面不时出现的土冈,此时也泥土全无,露出岩石,争奇斗艳。

赏析与点评

陕西为六朝古都,众多帝王将相传说发生地。刚进陕西,徐霞客把黄河、潼关、武关、西岳庙等闻名千年的地方排了出来,然后西岳华山光秃秃地耸立在云端,出现在辽阔的秦川大地上。似是信手拈来,却将华山历史悠久、地理险要、雄伟辽阔的特点通过短短几句话讲述完整。也不知徐霞客在来之前对陕西华山的地理做了多少功课。

西岳神万寿阁—云台观—十方庵—玉泉院—莎萝宫—青柯坪—寥阳桥—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猢狲岭—苍龙岭—日月岩—三峰足—东峰玉女祠、迎阳洞

三月初一日 入谒西岳神,登万寿阁。向岳南趋十五里,入云台观。觅导于十方庵。由峪口入[8],两崖壁立,一溪中出,玉泉院当其左[9]。循溪随峪行十里,为莎萝宫,路始峻。又十里,为青柯坪[10],路少坦。五里,过寥阳桥,路遂绝。攀锁上千尺幢[11],再上百尺峡。从崖左转,上老君犁沟[12],过猢狲岭[13]。去青柯五里,有峰北悬深崖中,三面绝壁,则白云峰也。舍之南,上苍龙岭[14],过日月岩。去犁沟又五里,始上三峰足。望东峰侧而上,谒玉女祠[15],入迎阳洞。道士李姓者,留余宿。乃以余晷上东峰[16],昏返洞。

注释

[8]峪(yù):山谷。

[9]玉泉院:今名同,在华山北麓谷口,为登华山必经之路。

[10]青柯坪:在华山谷道尽头,是上山途中唯一比较平坦的地方,有东道院和通仙观可憩息食宿。过此出,以上险道多,路开始难走。

[11]锁:铁链。千尺幢(chuánɡ):今名同,为华山咽喉。两面峭壁,当中一条狭隘的石缝,中间凿出陡峻的踏步,两边挂着铁链供游人拉牵。接近幢顶处有铁板可以开合。

[12]老君犁沟:东为绝壁,西为深壑,自上而下,共五百七十余级。相传老子修道时,见人们开山凿道不易,便驱其乘牛一夜犁成此道,故名。

[13]猢狲岭:即猢狲愁。崖壁陡峭,传说以前从华山水帘洞出来的猿猴,每到此即返回,连它们也难于通过,故名。

[14]苍龙岭:今名同,为登华山最险的地段。系一条狭而长的山脊,南北长达一千五百米,踏步狭处仅尺许,两旁为深谷,游人必须牵住铁链前进。

[15]玉女祠:在中峰玉女峰。

[16]晷(ɡuǐ):原意为日影。古人测日影以定时刻,故又引申为时间。余晷即剩余的时间。

译文

三月初一日 拜祭西岳华山之神后,登上万寿阁。往华山的南面走了十五里,到达云台观。在十方庵找了向导。从山谷口进山,两边崖壁直耸,一股溪水从山谷中流出来,玉泉院就在溪水左岸。沿溪流和山谷走了十里,到达莎萝宫,道路开始陡峻。再走十里,到达青柯坪,道路稍微平坦些。走了五里,过了寥阳桥,就没路了。攀着锁链登上千尺幢,再爬到百尺峡。顺崖左转,登上老君犁沟,越过猢狲岭。距离青柯坪五里的地方,有座山峰悬立在北面深崖中,三面全是绝壁,就是白云峰。我放弃白云峰往南走,登上苍龙岭,经过日月岩。距离老君犁沟多五里的地方,才开始爬三峰足。朝东峰的侧面往上爬,谒拜玉女祠,进了迎阳洞。一个姓李的道士,留我住宿。于是用剩下的时间攀上东峰,天黑才回迎阳洞。

南峰仰天池、黑龙潭—西峰玉井—迎阳

东峰—(棋盘台)—白云峰圣母殿—莎萝坪—十方庵

初二日 从南峰北麓上峰顶,悬南崖而下,观避静处。复上,直跻峰绝顶[17]。上有小孔,道士指为仰天池。旁有黑龙潭。

从西下,复上西峰。峰上石耸起,有石片覆其上如荷叶。旁有玉井甚深,以阁掩其上,不知何故。

还饭于迎阳。

上东峰[18],悬南崖而下,一小台峙绝壑中,是为棋盘台。

既上,别道士,从旧径下,观白云峰,圣母殿在焉。下至莎萝坪,暮色逼人,急出谷,黑行三里,宿十方庵。出青柯坪,左上有柸渡庵、毛女洞;出莎萝坪,右上有上方峰;皆华之支峰也。路俱峭削,以日暮不及登。

注释

[17]“直跻”句:南峰落雁峰为华山绝顶,海拔二千一百五十五米。峰顶有老君洞,洞北有泉,冬夏不竭,称仰天池。

[18]东峰:东峰朝阳峰,为华夏九大观日出处之一。

译文

初二日 从南峰北面山脚登上峰顶,顺着南面山崖悬空而下,参观避静处。再上山,直登南峰的绝顶。顶上有个小洞,道士指着说是仰天池。旁边有黑龙潭。

从西面下山,再登上西峰。峰上岩石耸立,被荷叶般的石片覆盖着。旁边有一方很深的玉井,井上却盖着阁楼,不知是什么原因。

折返迎阳洞吃饭。

登上东峰,从南面山崖悬空而下,有一座小平台峙立在极陡的壑谷中,就是棋盘台。

上去后,辞别道士,从原路下山,观访白云峰,圣母殿就在那里。往下走到莎萝坪,暮色逼人,急忙离开山谷,摸黑走了三里,住在十方庵。从青柯坪离开,左边有柸渡庵、毛女洞;离开莎萝坪,则右边有上方峰;全是华山的支峰。路都很陡峻,因天黑而来不及攀登。

岳庙—华阴西门—泓峪—木柸

初三日 行十五里,入岳庙。西五里,出华阴西门,从小径西南二十里,入泓峪,即华山之西第三峪也。两崖参天而起,夹立甚隘,水奔流其间。循涧南行,倏而东折[19],倏而西转。盖山壁片削,俱犬牙错入,行从牙罅中,宛转如江行调舱然。

二十里,宿于木柸。自岳庙来,四十五里矣。

注释

[19]倏(shū):极快地。倏而:忽而。

译文

初三日 走了十五里,到达岳庙。往西走了五里,从华阴县城西门出发,顺小路往西南走了二十里,进入泓峪,这是华山西边的第三个山谷。山谷两边的崖壁高耸入云,夹谷而立,十分狭窄,溪水奔流其中。沿溪往南走,一会转向东,一会转向西。因岩壁片片峭立,像犬牙一样参差不齐,在错落的牙缝中行走,如在弯曲的江上航行,需要不断地调整航向。

走了二十里,住在木柸。从岳庙至此,已经走了四十五里。

泓岭—华阳川—秦岭华阴、洛南界—黄螺铺—杨氏城

初四日 行十里,山峪既穷,遂上泓岭。十里,蹑其巅。北望太华,兀立天表。东瞻一峰,嵯峨特异,土人云赛华山。始悟西南三十里有少华[20],即此山矣。

南下十里,有溪从东南注西北,是为华阳川。

溯川东行十里,南登秦岭[21],为华阴、洛南界。上下共五里。又十里为黄螺铺。

循溪东南下,三十里,抵杨氏城。

注释

[20]少华:少华山,今名同,在华县城东南五公里,比太华山低小。有三峰,西为独秀峰,中为玉女峰,东为半截山。

[21]秦岭:广义为秦岭山脉,秦岭—淮河是中国南北分界线,也为传统华夏三大干龙脉中的“中龙”,名山有终南山、华山、武当山、九华山、骊山等。狭义秦岭位于陕西南部、渭河和汉水之间的山地地区。此处是秦岭东段,岭谷地形,有丹江、太华山、少华山等。

译文

初四日 走了十里,走到山谷的尽头,就爬上泓岭。十里后,到达泓岭顶。北看太华山,高耸天际。在东边看到一座山峰,山势特别高峻奇异,当地人说是赛华山。我才知道西南三十里的少华山,就是这座山了。

往南走了十里,有条溪从东南流向西北,这是华阳川。

逆流往东走了十里,往南攀上秦岭,就是华阴、洛南的分界线了。上下攀爬共五里。再走十里到黄螺铺。

沿溪朝东南方,往下走了三十里,到达杨氏城。

石门—隔凡峪—洛南县—洛水—田家原—景村南峪—草树沟

初五日 行二十里,出石门,山始开。

又七里,折而东南,入隔凡峪。

西南二十里,即洛南县峪[22]

东南三里,越岭,行峪中。十里,出山,则洛水自西而东,即河南所渡之上流也。

渡洛复上岭,曰田家原。

五里,下峪中,有水自南来入洛。溯之入,十五里,为景村。山复开,始见稻畦。过此仍溯流入南峪,南行五里,至草树沟。山空日暮,借宿山家。

注释

[22]洛南县:即今陕西商洛市洛南县,陕西东南门户,位于秦岭东段南麓、洛河上游,北接华阴,南接商州。石门、景村在洛南县南。

译文

初五日 走了二十里,离开石门,山势渐渐开阔。

再走七里,转向东南,进入隔凡峪。

往西南走二十里,就是洛南县峪。

往东南走了三里,越过山岭,在山谷中行走。十里,出了山,看到洛水从西流向东,这就是在河南渡过的河水的上游。

渡过洛水后又登上了一道叫田家原的山岭。

往下走了五里,到达山谷,有水从南边流入洛水。逆流往里走,十五里后,到达景村。山势又开阔起来,这才看见稻田。过了景村后仍然逆流而行,到南峪,往南走了五里,到草树沟。山野空旷已黄昏,于是在山野人家借宿。

自岳庙至木柸,俱西南行,过华阳川则东南矣。华阳而南,溪渐大,山渐开,然对面之峰峥峥也[23]

下秦岭,至杨氏城,两崖忽开忽合,一时互见,又不比木柸峪中,两崖壁立,有回曲无开合也。

注释

[23]峥峥:高峻貌。

译文

从岳庙到木柸,都是往西南走,过了华阳川就往东南走了。华阳川以南,溪流渐渐变大了,山势逐渐开阔,然而对面的山峰却十分高峻。

下了秦岭,抵达杨氏城,两旁的山崖骤聚骤离,交错出现,异于木柸峪的景色,那里两旁的崖壁峭立,山势一味迂回曲折,没有骤开骤合的景观。

坞底岔—商州—仓龙岭—老君峪—(老君)峪口

初六日 越岭两重,凡二十五里,饭坞底岔。其西行道,即向洛南者。

又东南十里,入商州界[24],去洛南七十余里矣。

又二十五里,上仓龙岭[25]。蜿蜒行岭上,两溪屈曲夹之。五里,下岭,两溪适合。随溪行老君峪中,十里,暮雨忽至,投宿于峪口。

注释

[24]商州:即今陕西商洛市商州区,自古就是中土西北与东南的交通要道。

[25]仓龙岭:即今蟒岭。

译文

初六日 翻过两重山岭,共走了二十五里,到坞底岔用饭。由坞底岔往西的路,通往洛南县。

(我)又往东南走了十里,进入商州的境内,距离洛南县有七十多里。

又走了二十五里,登上仓龙岭。在山岭上曲折地走着,两边夹着弯曲的溪流。走了五里,下了山岭,两条溪刚好合二为一。随溪走在老君峪中,十里后暮雨忽然降下,投宿在老君峪口。

(老君)峪—大溪—龙驹寨

初七日 行五里,出峪。大溪自西注于东[26],循之行十里,龙驹寨[27]。寨东去武关九十里,西向商州,即陕省间道[28],马骡商货,不让潼关道中。溪下板船,可胜五石舟。水自商州西至此,经武关之南,历胡村,至小江口入汉者也[29]

遂趋觅舟。甫定[30],雨大注,终日不休,舟不行。

注释

[26]大溪:此大溪明代称丹水,即今丹江,这条河明清时代航运发达。

[27]龙驹寨:位于丹江北岸,今丹凤县政府所在地。历代秦地和秦岭东南地区的货物集散地。

[28]间(jiàn)道:偏僻的捷径。

[29]石:古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一石约合市斤一百二十斤。小江口:今称江口,在湖北丹江口市丹江汇入汉水处。

[30]甫:方才。

译文

初七日 走了五里,走出山谷。一条大溪从西流向东,沿溪走了十里,到达龙驹寨。寨东距离武关九十里,西边通往商州,也是去陕西的捷径,路上的骡马、商人、货物往来不绝,不比潼关大道逊色。行驶溪流的板船,可以承受五石的重量。溪水从商州西边流到这里,经过武关的南面,流过胡村,到小江口后汇入汉水。

于是急忙寻找船。刚刚找到船就下起大雨来,一整天都没停,船也不能启航。

赏析与点评

除了山水地貌,徐霞客在路上的所见所闻,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信息。

“寨东去武关九十里,西向商州,即陕省间道,马骡商货,不让潼关道中”。潼关道过潼关入关中,蓝武道过武关入关中,一六二三年农历三月初七,徐霞客在路上见到:陕西到河南和湖北的两条交通要道顺畅兴旺。此处和“嵩山日记”伊阙“摩肩接毂”相应。

“可胜五石舟”,“雨大注,终日不休,舟不行”。丹江陕西段当时水量很大。五石船,能装六百多斤的大船。雨水太大,都不敢开船。丹江发源于秦岭陕西段,注入湖北汉水,再入长江。现在丹江陕西段只剩一条小溪。四百年过去,秦岭水土有所变化。

(龙驹寨)—影石滩小影石滩

初八日 舟子以贩盐故,久乃行。

雨后,怒溪如奔马,两山夹之,曲折萦回,轰雷入地之险,与建溪无异[31]。已而雨复至。

午抵影石滩[32],雨大作,遂泊于小影石滩。

注释

[31]建溪:福建闽江主要源头之一,闽江上游最大的溪流。

[32]影石滩:即今月日滩,在丹凤县稍南。

译文

初八日 因为船夫要卖盐,很久之后才启航。

雨后,溪流的水势如奔马,两边的山崖夹着溪水,曲折盘旋,声如雷鸣般流入险要之地,这和建溪无异。不久又下起了雨。

中午到达影石滩,雨势很大,于是停泊在小影石滩。

龙关—武关之流—(武关之流)山涯

初九日 行四十里,过龙关[33]

五十里,北一溪来注,则武关之流也[34]。其地北去武关四十里,盖商州南境矣。时浮云已尽,丽日乘空,山岚重叠竞秀。怒流送舟,两岸秾桃艳李,泛光欲舞,出坐船头,不觉欲仙也。

又八十里,日才下午,榜人以所带盐化迁柴竹[35],屡止不进。夜宿于山涯之下。

注释

[33]龙关:即今竹林关,在丹凤县南境,银花河汇入丹江处。

[34]武关之流:即今武关河。

[35]榜(bànɡ):即棹,摇船的工具。榜人:摇船的人。迁:变换。

译文

初九日 航行四十里,经过龙关。

五十里,一条溪水从北边流入,这是武关的河流。从这里往北距离武关四十里的地方,就是商州南部的边境。此时浮云散尽,丽日当空,雾气笼罩的山峰层叠交错,争相竞美。奔腾的水流推动船只,两岸盛开的桃李争艳,倒映在水面上,仿佛翩然起舞,走到船头坐着,不觉飘飘欲仙。

航行了八十里,才是下午时分,船夫想用盐交换柴和竹,多次停船不肯前进。当夜停宿在山涯下。

莲滩—百姓滩—蜀西楼—胡村—石庙湾

初十日 五十里,下莲滩。大浪扑入舟中,倾囊倒箧,无不沾濡[36]

二十里,过百姓滩,有峰突立溪右,崖为水所摧,岌岌欲堕[37]

出蜀西楼[38],山峡少开,已入南阳淅川境[39],为秦、豫界。

三十里,过胡村。

四十里,抵石庙湾,登涯投店。东南去均州,上太和,盖一百三十里云。

注释

[36]沾濡:被水沾湿。

[37]岌(jí)岌:山高峻危险貌。

[38]蜀西楼:今作梳洗楼,在商南县东南隅,陕西海拔最低点,陕西、河南、湖北交界处。

[39]淅川:明成化六年(一四七〇)析内乡县地置淅川县,隶南阳府,治所在今河南南阳市淅川县西南境,丹江北岸的老城。

译文

初十日 航行了五十里,在莲滩登陆。大浪扑进船舱,翻箱倒柜,行李全都被水弄湿了。

航行了二十里,经过百姓滩,河流的右岸有突立的山峰,峰崖被水流侵蚀得摇摇欲坠。

船只离开蜀西楼,峡谷稍稍宽阔,不久便进入南阳府的淅川县境,这是陕西、河南的分界处。

三十里,经过胡村。

四十里后,到达石庙湾,上岸投宿旅店。从这里的东南面出发去均州,攀上太和山,大约是一百三十里。

赏析与点评

一六二三年三月份,陕西、湖北、河南交界处的雨量很大。徐霞客记述清晰,他在船上颠来覆去,四百年过去了,似乎历历在目。下面有条信息,看看当时明朝的其他地方发生了什么大事——

一六二三年农历五月初六,黄河在河南东部的商丘睢阳(河南、山东、江苏、安徽结合部)决口,上下一百五十里内被黄河水淹成了平地。

图3 明 佚名(旧传马远)《对月图》(旧传南宋马远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图4 《武当梦游》 选自《泛槎图全集》(清张宝撰,道光时期羊城尚古斋刊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