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鉴录:北宋~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9章 为百姓着想的陈尧叟

陈尧叟,北宋政治家。宋真宗时,陈尧叟担任广南西路(今广西)转运使。广西在北宋时期还属于封闭落后的地区,有些人甚至不知道打井,以至于当地人只能把下雨时的积水和河沟水当成饮用水。由于水质不卫生,因此当地人经常得病。

陈尧叟一到任,马上组织人来教当地人凿井。因为有了干净卫生的井水,当地人身体状况有了改观。陈尧叟还带人植树造林,原来光秃秃的荒山都变绿了,这极大地改善了当地酷热难耐的气候。由于地理因素,广西的百姓经常在耕作或行走时中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陈尧叟命人沿着大路每隔二三十里就修建一座供人饮水休息的凉亭。

由于岭南尚未开化,医学远远落后于中原,再加上迷信活动盛行,导致当地人都找巫医看病。陈尧叟看到老百姓生病之后,不是用药物治疗,而是把希望寄托在求神问卜上。对于这一切,陈尧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以中原的先进医学为武器,来对抗愚昧和迷信。

陈尧叟向社会发出公告,揭露巫医对病人的危害,禁止巫医活动。可只禁止巫医活动并不会使病人康复,为了让老百姓相信医学,陈尧叟不遗余力地深入民间收集中药的方子,并把所有的医药知识汇总到一起,编成《集验方》。为了便于百姓及时了解相关知识,他又请工匠把书里的药方刻在立于交通要道的石碑上。为了普及医学,解决贫困家庭买不起药的问题,陈尧叟让官府出面招募医生为穷人看病,并且无偿向贫困家庭提供医药方面的相关帮助。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当地医疗卫生的落后和医药方面专业人才的缺乏,陈尧叟大力培养医学人才,为广西积累了大量的医学后备力量。

陈尧叟的一系列努力没有白费,当地百姓逐渐意识到医学的重要性,他们通过亲眼所见,知道治病找医生比找巫医要靠谱得多,很多人得益于陈尧叟普及的医学知识,得以重获新生。一个叫杨侃的进士为了赞赏陈尧叟的善举,专门作了一首题为《送陈尧叟》的诗:“马困炎天蛮岭路,棹冲秋雾瘴江流。辛勤为国亲求病,百越中无不治州。”

陈尧叟在广西还因地制宜地推广种植苎麻。真宗时,政府发布命令,让各地方官员督促当地百姓种植桑枣等作物。由于广西石山多,陈尧叟就鼓励广西人民种植苎麻。由于朝廷没有要求种苎麻,陈尧叟此举有点对抗上级的意味。为了说明情况,陈尧叟上奏朝廷说明自己的用意。他列出的理由是:苎麻这种植物一年三收,是一种高效的纺织原材料。陈尧叟同时还提出纺织品是紧俏的军需物资,国家应该鼓励百姓进行大规模的纺织,然后国家再统一拨款收购。这样既解决了一向吃紧的军用物资,还可以提高老百姓的收入,可谓一举两得。皇帝和大臣们协商后,同意广西百姓用苎麻来替代桑枣,最终使得朝廷和老百姓都从中受益。从此以后,原本只生长在北方的苎麻被种植到南方。由于陈尧叟在广西政绩优异,没过多久就被调回到朝廷,之后又担任广南东西两路的安抚使。

陈尧叟还有一个贡献,那就是首开制置使的先例。陈尧叟还编写了《监牧议》,建立了宋朝的马政,因此他成为了宋朝马政制度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