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传奇从圣彼得堡开始(1)
普京出生在圣彼得堡,这个彼得大帝建造的城市。少年时,他并不是一个好学生,沉默寡言,喜好柔道和摔跤。普京时常在街头打架,甚至有一次打断了胳膊。在打架中,他找到了自己的生存哲学——不要害怕任何人,坚持到底,一旦出手,就直取要害——这种性格一直伴随着普京,他的父亲死前曾自信地预言说:“我的儿子是沙皇。”
2.1 “我的儿子是沙皇”
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于1952年10月7日出生在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的一个工人家庭。他的生日和东德国庆日是同一天,当他要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工作的时候,他的朋友们总是说:“你是工农德国的第一人。”1990年他从克格勃退役,又回到列宁格勒,1996年他才离开故乡到莫斯科。列宁格勒在普京的人生轨迹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要了解普京,应该先了解列宁格勒。
17世纪的莫斯科公国是一个非常封闭保守的国家,恪守宗教信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切都守旧不变,与欧洲其他国家也无往来。当时生活在莫斯科公国的所有人被明令禁止出国,出国必须获得沙皇的允许和批准,违者处死。当时落后的俄罗斯非常迫切地需要有人采取深入广泛的革新,这样的人诞生了,那就是彼得一世。
彼得大帝始建于1703年的圣彼得堡,完全是彼得大帝个人意志的产物,而普京最崇敬的人物就是彼得大帝,这当然不是偶然的。在彼得大帝之前,俄罗斯的历史是围绕着保守而阴冷的内陆城市莫斯科展开的。
彼得一世不断对外发动战争,其中最重要的是联合北欧的萨克森和丹麦、挪威,展开对北欧霸主瑞典的北方战争。在战争初期,彼得一世占领了芬兰湾的涅瓦河岸,并开始构筑堡垒,命名为彼得堡。这个地方自然条件恶劣,沼泽遍布,荒无人烟,狼熊出没。但是,这里是通向波罗的海的出口,是俄罗斯通向欧洲的海上通道。彼得一世不顾莫斯科贵族和官员的反对,一意孤行,既向大自然挑战,也向俄罗斯的传统挑战。
彼得一世以他特有的顽强意志,决定迁都此地。在无数苦役犯、农奴和士兵的尸骨上,圣彼得堡终于在1712年有了雏形。彼得一世彻底地改变了当时的莫斯科公国,成为俄罗斯历史上决定性的人物,以他为界,俄罗斯分为莫斯科时期和彼得堡时期。
彼得一世在1721年接受国父和全俄罗斯大帝的称号。他是俄罗斯历史上最重要的沙皇,运用暴力和强制手段在封闭落后的俄国推行欧化,包括改革政治体制,建立近代军队和造船厂,兴办非宗教的教育,提倡和鼓励商业,兴建科学院、博物馆和剧院,创办报纸……其改革措施几乎包括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不准贵族和民众男子留须,强迫民众穿西式的服装。他强制西化,命令俄罗斯人剪掉长胡子,这可以和中华民国时期强制剪辫子媲美。马克思说:“彼得大帝用野蛮制服了俄国的野蛮。”
圣彼得堡的历史和文化有两个特点:首先,作为俄罗斯和苏联最欧化的城市,圣彼得堡具有深厚的文化传统,是俄国的文化、艺术、科学中心。其次,它是俄国革命的发源地。彼得大帝建立圣彼得堡就是为了打破莫斯科的封闭和保守。他认为俄国必须有一座全新的、按照欧洲风格设计建设的首都,他做到了。和莫斯科不同,圣彼得堡一直被认为是欧洲的,而莫斯科是俄国的。俄罗斯媒体在谈到普京的时候说:“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历史上首次由首都出生的人担任国家总统,但不是官方首都莫斯科,而是‘欧洲的首都’圣彼得堡。”
圣彼得堡和莫斯科,有着持续300年的争吵,虽然从圣彼得堡到莫斯科坐火车一夜可至,但是圣彼得堡是优雅的、海洋的、开放的,莫斯科则是粗放的、内陆的、封闭的。莫斯科乃俄罗斯人民中心之城,圣彼得堡相对而言是外国的城市,是个人的城市。
因而,彼得大帝迁都圣彼得堡,这在老莫斯科人看来,乃是对古老民族精神和民族信仰施以暴力。在众多挑起圣彼得堡是非之争的言论中,最引人注目的是M·谢尔巴托夫公爵(1733—1790),这位帝国社会乌托邦分子和著名学者写下了《莫斯科,请忘却她》。
莫斯科,代表着保守和本土化,圣彼得堡则代表着自由和欧化。二者的争斗,其实是保守派和自由派之争。上个世纪,不少学者呼吁,圣彼得堡的灵魂应该复活,彼得大帝的事业也要成为俄国人民的事业。俄罗斯要把历史的逻辑和力量扭转到彼得大帝之路和传统上来。奇怪的是,普京虽然自命彼得大帝,相比较梅德韦杰夫,他似乎却是一个保守的人物。
普京在出任代总统之后,办公室里所挂的唯一肖像,就是彼得大帝的画像,这绝非偶然。在普京被任命为总理前不久,他的父亲弗拉基米尔·斯皮里多诺维奇去世。老人弥留之际斩钉截铁地告诉众人:“我儿子是沙皇!”是什么样的成长过程,让这位老人如此自信地宣称普京会是俄罗斯的沙皇呢?让我们看普京的少年时代吧。
2.2 大杂院中的少年时代
普京出生在一个产业工人之家。关于他的家世,有这样一个有趣的说法。2000年年初,当普京正在准备总统大选时,摩尔多瓦共和国的报纸《独立摩尔多瓦》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普京是我们摩尔多瓦人》。摩尔多瓦是乌克兰和罗马尼亚之间的一个小国,历史上曾经是罗马尼亚的一部分,1940年成为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1991年8月独立。
普京小时候该报称,摩尔多瓦历史学家维克托·安东研究了普京家族的族谱。他说,普京的祖先是摩尔多瓦大公的卫兵弗拉德·普京内,“普京内”俄文的意思是“圆桶”。普京内的主人在帐篷中和彼得大帝谈话,土耳其刺客前来行刺,普京内和刺客搏斗,救了彼得大帝和摩尔多瓦大公。彼得大帝得知卫兵的名字之后笑了,建议他更名为普京,并且留这名卫兵在自己身边,并封他为上尉,赏了一块封地,这个地方就叫普京诺。弗拉德·普京和俄国姑娘结婚生子,他的后代一直住在圣彼得堡,这就是普京的家世。报道说:“相信不相信这段历史,是普京自己的事,不过这确实是一个有趣的家世,特别是普京的名字因此和彼得大帝有了联系。”
普京的祖父是个出色的厨师,十月革命后曾经先后为列宁和斯大林做过厨师。1911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祖父带全家到特维尔州乡下躲避饥荒。普京的父亲在那里长大并且和普京的母亲玛丽亚结婚。1932年,普京的双亲回到列宁格勒,母亲到工厂做工,父亲参军在海军潜艇部队服役,二战后复员回到列宁格勒,进了亚格罗夫机车厂工作,是一个劳动模范,一个老布尔什维克。
普京的父亲弗拉基米尔·斯皮里多诺维奇,这位亚格罗夫机车厂拖车车间的钳工和车间支部书记,是卫国战争的伤残者。他是在1942年冬天的列宁格勒前线受伤的,他的双腿上留有手榴弹的残片,天气不好时就两腿酸痛。他的工作又多又重,每天晚上都精疲力尽地回到家。他和妻子一起熬过了德军封锁时期。
普京的母亲玛丽亚·伊万洛夫娜生普京时已41岁,为了和普京呆在一起,她辞掉了工作,也没有把普京送进幼儿园。普京是他们最后一个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在二战前,普京父母曾经生过两个孩子,但都相继夭折,一个死于疾病,一个死于封锁时期。玛丽亚在这个年龄生孩子,确实是一个艰难的决定,所以他们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在了孩子身上。
普京的父亲从小对儿子实行了爱国主义和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教育。但是,另一方面,普京的母亲却为小儿子偷偷地做了东正教的洗礼。因此,普京出生后就受洗为东正教徒。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东正教在俄国人民文化传统和精神生活中所占的地位。普京出生的时候,苏维埃政权已经建立了33年,无神论教育已经很普及,而且苏共党员是不准信教的,普京的母亲玛丽亚——一个普通的列宁格勒女工——却仍然秘密地为儿子到教堂洗礼。这是普京在2000年2月回答选民有关他的信仰时透露的。他还说,他在担任圣彼得堡副市长时,曾经应以色列外长之邀访问耶路撒冷。普京那次专门带上母亲当年给他的十字架,在东正教教堂的圣棺完成了这一十字架的圣化,完成了母亲的嘱托。
普京一家生活很困难。普京小时候是在一个没有浴室、热水和集中供暖的集体宿舍中长大的。房子中间摆着一个烧火的炉子,洗澡得去大浴池。开始几年,和他们住在一起的还有弗拉基米尔·斯皮里多诺维奇的哥哥一家。六口人共处一室,互相帮助。1977年,普京长大成人,他们才搬进一套两居室的房子。
长期的平民生活使普京对俄罗斯民众的艰辛有着切身体验,对他们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有着深刻的了解。普京经常和群众打成一片,关心人民的生活。普京到各地视察,经常打乱地方的接待计划,随意走进事先未做安排的百姓家了解情况。
2002年普京考察远东时,路过一个村子。有个男子正穿着裤衩劈木柴,老婆对他嚷道:“当家的,总统来了!”
“什么总统,见鬼了!”男子不相信,可是抬头一看,愣住了,“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真的是您!”“不,不是我。”普京开玩笑说。
男子不知深浅地请普京跟他儿子一起游泳。当时水温只有21摄氏度,普京二话没说就下了水。这段故事很快成为妇孺皆知的佳话。
2.3 “无论对错,我都必须强硬”
这个靠叶利钦发现、提拔上来的新一代领导人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他具有执行命令的坚定性、很强的工作能力、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却没有任何思想观点,信奉实用主义和冷酷。普京的这些特征,是中学时代就养成的。
普京在列宁格勒读完小学、中学和大学,在苏维埃体制下接受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教育。普京是10月出生的,而苏联的新学期从每年9月开始,因此普京1959年10岁时才开始读小学,比一般的孩子迟一年。
普京普京的中学成绩并不突出,父母总是埋怨他:捣蛋鬼,不好好学习。他先后在两所中学读书,还曾经想到民航飞行学校,但是未能如愿。普京完成中学的课程后,进入一所化学专科学校,性格也从此发生了很大变化——变得更加深沉和严肃,更加倔强。在毕业晚会上,他和班主任打赌,说一次可以吃20个馅饼,结果吃了14个就再也咽不下去了。
普京在中学时代平淡无奇,他不是天才型的学生,也不是调皮捣蛋的刺儿头,学习成绩中等。他有过少年的初恋,据说当时普京就颇受女孩子的青睐,曾经因为在学校和女同学接吻,被同学打了小报告。
普京喜欢体育,但是在男孩子中,他个子不高,无法进入篮球队,甚至一般男孩子最喜欢的足球,他也没有机会练习。普京的体育活动是在胡同的后院里开始的,在那里他学会了格斗,这为他后来学习摔跤和柔道创造了条件。普京虽然不爱说话,却颇好胜。一次他和同学打赌,在学校四楼阳台徒手吊在外面,结果他赢了。
普京的一些信念是在年轻时就已经形成的,后来他谈到这一点:“我明白,为了能够承担责任,任何情况下,无论是对还是错,我都必须强硬。随时准备应付突发的责难。如果你想取得胜利,那么在任何斗争中都要坚持到底,战斗到最后,直到决定胜负。原则上说,我是在克格勃时才学到这条有名的规则,但实际上我早在幼年的打斗时就已经很好地掌握了……不要害怕任何人。当你决定射击的时候,就必须掏枪。”
普京的同年级同学和邻居回忆他时,总是说到他的这个特点:“他不考虑打架的后果,抬手就打脸部,总是这样。”他总能战斗到最后,所以经常获胜,也没有人去惹他。
普京年轻时就想当领袖。“我希望自己在任何方面都不比那些身体强壮的小伙子差……我很早就明白,如果现在不开始体育锻炼,明天就不会拥有在院子里和学校中的地位。”
开始的时候,他决定做一名拳击手,但是鼻子被人打骨折了。所以他改学摔跤,然后是学柔道。很幸运的是,他遇到了著名教练阿纳托利·西姆耶诺维奇·拉赫林。教练发现这个孩子有运动天赋,所以去说服他的父母让他从事体育训练。
母亲对儿子的体育爱好并不喜欢——这当然是有原因的。普京最好的朋友弗拉基米尔·切利穆什金在一次列宁格勒的高校摔跤比赛中摔断了颈椎,几天之后就死了。普京非常伤心,在朋友的灵柩前放声痛哭,但他并没有因此终止体育训练,而是抓住一切空闲练习。
体育方面的成功帮助这位不漂亮、说话又快又不清楚的年轻人保持了自信心。长大以后,普京多次在街上碰到流氓,他并不害怕和他们打架,有一次甚至自己的胳膊也在搏斗中被打断了。
他是摔跤和柔道方面的健将。普京18岁时已经成为黑带高手。1976年,已经在克格勃工作的他赢得了列宁格勒的城市冠军。他还是桑勃式摔跤高手,曾获桑勃式摔跤“运动健将”称号,并于2005年当选国际业余桑勃式摔跤联合会名誉主席。他还经常游泳,并且喜爱滑雪。他被认为是一位颇有天分的、有前途的运动员,如果他专业从事体育的话,肯定会获得更大的成功。但此时,在克格勃的工作为他开辟了更广阔的前景,体育的吸引力和重要性对于他已经大大降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