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局曝光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神话”是世界上永不褪色的故事

一、什么样的“神话”不是赝品

什么是神话?神话的本来状态就如同新生儿一般,混沌未明;神话的起源就像儿童一样,由想象而起,神话的传播和发展借由口耳相传,加入想象与自己的生活经验,不断丰富。对于神话来说,神话没有真假,神话只有纯杂的分别。

神话一般大致分为三类——创世神话、神仙神话、英雄神话。其中尤其以创世神话最为重要。

所谓创世神话,专指时间设定在人类原始时期,记载事物、制度起源的神话。其中一般还粗分为世界起源神话、人类起源神话和文化起源神话等三种。

所谓世界起源神话,指的是记述“世界”、“宇宙”起源的神话。就拿《圣经》为例,其中的《创世记》便属于这一类神话。因为内容论及了大地、太阳、月亮等等宇宙现象的起源。

不过,并不是所有民族的神话都包含有世界起源神话。比如说美国印地安人的神话,就是一部以宇宙已经存在为前提的神话。另外还有一些民族的神话,不只世界起源,就连文化的起源也只字未提。

可是尽管如此,不论是何种神话,所有神话在开宗明义时,都有一个共通的大主题,那就是宇宙是从“混沌初开”演进到“秩序规则”的。

几乎所有神话的基本形式都是由混沌中产生大地山河。中国有盘古开天的传说。盘古死亡以后,他的左眼变成太阳,他的右眼变成月亮。他的肌肉腐烂以后,就变成大地的土壤。他的骨骼变成起伏的山脉。他的血管就变成河流。他最后发出来的声音,变成了打雷、闪电的声音。他最后吐出的一口气,飘成天上的云朵。他的毛发,就长成了森林跟树木。他的牙齿,就变成土地里面所掩埋的一些宝贵的玉石矿藏。日本神话就是一个典型的世界起源神话范例。在日本神话中提到,大神用长矛搅拌着泥淖般的宇宙,然后大地生成、山河成形。类似的神话,同样出现在世界上其他民族的神话当中。

至于所谓的人类起源神话,通常所叙述的,是人类逐渐与动物区隔,然后逐渐成为世界上一个特殊物种的整个过程,比方说叙述人类如何学会使用语言的神话、人类如何懂得用火的神话、人类如何开始筑巢架屋的神话、人类如何与动物发生区隔的神话。而这些神话,其实都是一种世界秩序与规则的开始。

透过以上这些神话,人们对世界的历史演进会有清楚的认识,了解到世界是如何由混沌无知,演变成无数的秩序与规则。

相对于创世神话的纪录宇宙演化,神仙神话与英雄神话则较具戏剧性,所纪录的是神仙与英雄们的种种事迹。一般来说,越是文明的地区,创世神话的比例就越少,而相对的神仙神话和英雄神话比例则会反比例增加。这是一种自然趋势,不过意思并不是说创世神话的内容就因此而减少,而是说因为神仙神话与英雄神话的内容不断扩增,相形之下,创世神话所占的比例就少了许多。希腊神话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希腊神话中,创世神话的比例很小,而大量的神仙与英雄故事则经过长期的累积,成为希腊神话中绝大部分的故事。

由于文明地区所流传的神话比较广为人知,所以不少人认为所谓的神话,就是指这些神佛与英雄的故事。不过很可惜的是,这类拥有大量神佛与英雄的神话,其实只占世界神话中极小的部分;换句话说,这类神话不过是世界神话中的特例,而非常态。

从宗教学的角度来看,神仙神话其实是文明地区知识分子对创世历史失去了兴趣,转而开始信奉神明的阶段性产物。在这个过渡阶段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所谓的英雄叙事诗。因为随后知识分子又逐渐对神明失去了兴趣,于是转而崇拜身边的英雄人物,而英雄神话与英雄叙事诗于焉盛行。于是乎,神话逐渐走向了世俗的人间。

当今中国有劳模,上古时代的华夏民族也有劳模,比如说被我们所熟悉的燧人氏、伏羲氏、轩辕氏、神农氏、女娲氏,唐尧氏、虞舜氏、夏禹氏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处于原始部落时期出现的优秀劳模,他们教会了华夏民族如何耕织、如何狩猎、如何放牧、如何养蚕、如何沟通、如何取火、如何对抗、如何医药等等。他们在他们的那个社会里,是人人平等的,没有特权、没有高贵、没有贫贱,也正是我们执政党同志日思夜暮的共产主义文明年代。这里处处是公平,没人争权夺势,社会很和谐。在这种时代,劳模的出现无疑会让生产力带来大翻身,会不断地改善人民的生活,由此而形成的华夏先民对劳模的纪念就成了神话。随着年代久远,这些先哲们的形象逐渐在人们的脑海里丧失了,人们也只能通过叙述来描写绘画那些先贤们。但中华民族却丝毫没有忘记他们,他们的形象模糊了,中国人就赋予了他们新的形象。比如说伏羲氏和女娲氏是人头蛇身,神农氏是牛头人身,轩辕氏是张四方脸,而夏禹氏则直接就是一条龙。他们的形象虽然被人们淡忘了,他们却永远地留存在了我们的心里,永远都不会改变。

中国先民们也以自己畏惧大自然和畏惧猛兽的习惯创造了一些天神。比如说有执掌天火的火神祝融,执掌天水的水神共工,执掌天雷的雷神,执掌天雨的雨师,执掌天风的风婆,执掌闪电的闪仙电母,执掌云雾的云神,掌管幽冥的有名之神,等等。凡是不被自己所知道的,而又对人们构成威胁的因素,都被华夏先民封了神。一开始的这些天神是没有形象的,但后来逐渐被凡人所取代,这些人往往是在某一种程度上是劳模,抑或是英雄。对于野兽和怪兽,人们也对他们产生过畏惧,而这些怪兽也逐渐成为中国神籍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比如说我们常说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麒麟等是人们赋予正义的神兽,还有些邪恶的怪兽,别说年兽、浑沌、虐鬼、穷鬼、梼杌、化蛇、穷奇、楔貐、凿齿、饕餮、封豨、魑魅魍魉等怪兽,有许多怪兽还被赋予了叛徒、恶贼、不肖子孙、顽劣民族的象征。

英雄向来是华夏民族尊重的楷模,进入封建社会以后的中国神学发展史上,已经很少能够发现有许多优秀的劳模跃身齐上了,相反,有一大堆的英雄走进了人们的眼帘。比如说三国时候的关羽、南宋时候的岳飞、唐朝时候的李靖,这些都是英雄崇拜以后成为的神仙。当然在封建社会之前的后羿也是以英雄的化身被人们推向神坛的。人们对于神仙的崇拜在绝大多数情况之下把英雄与劳模联系在了一起,因为单纯的华夏先民都一般会认为是上天赐予了这些优秀的人才来到社会上,来帮助万民解决困难。

中国神话传奇出现的另一个来源就是白日升天的这些神仙。他们往往会把自己的影响力扩到最大化,让所有人都知道,即使是玩笑,即使别人会笑话他,他们也会这样做。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肯定会被人关注。他们明白那些懂得创作的白痴们迟早会信以为真,把他们编入史册。有些人更绝了,你们不理我,我自己写。最典型的就是西汉时候的淮南王刘安和他治下的淮南八骏,淮南王造反不成,编瞎话不错,一部《淮南子》让他和他的淮南八骏同时登上了仙坛,在这个年代还有一个诙谐幽默的东方朔也因为一本书而成为神仙——太岁之精。

中国神话在某种程度上跟道家与佛家的发展分不开。首先说道家吧,三清天、三十六天洞府都是道家的产物,由于道家派别众多,所以天神中也有气宗、天尊派、天师派和神霄派,等等。中国神话到后期出现的四大真人、四大天师、南五祖真人、北五祖真人、七真人都是道家后期派生出来的神仙。当然,许多道家的经典也成为了神仙义士的聚居之地,比如说斗部的绝大多数成员与道家经典相关。中国的神学文明多多少少也积累了中国道家文明的发展。

相信中国神话传说的人,往往总是对未来充满了众多的期许与美好的幻想。只是缘于现实的残酷,在这片被华夏先民勤勤恳恳耕耘的神话世界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抛弃现实中所附带着的种种郁闷烦恼与不愉快,让整个身心冲刺在真、善、美的世界里,让所有的情怀都为幸福美好的期许所沉醉,让疲惫在现实世界中的你我得到暂时休憩。

二、从神圣到神棍

在神话中,所有的神话人物都有不可思议的神仙法力。为了能够和天上进行沟通,于是巫术就诞生了。

古人认为人是可以和上天交流的,这就是中国古代的天人感应观。中国古代的天人感应是一种朴素的哲学观念,虽然也带有迷信的色彩,但它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一种先进的理念,是进步的,就是在今天,在某些方面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庄子·达生》曰:“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还曰:“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老子也说过类似的话,而且更加有名头,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天人合一”说得通俗一点,大略是指“天道”和“自然”,“自然”和“人”,以至“天”和“人”之间是相通、相似甚至是统一的。天、地是万物的父母,我们人作为天地的子孙,必然能在自身找到天地的影子,即笔者曾提到过的“天地一人身,人身小天地”。当然,这只是一个最为粗浅的理解。

因为,“天人合一”是一个比较复杂深邃的哲学观念,它蕴涵多重的意义,比如说它还包括“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天是主宰人、特别是主宰王朝命运的存在”的观念,“天是赋予人仁义礼智本性的存在”的观念等等。诸多观点和含义使其成为了一个学术性的话题。“天人合一”能成为中国古典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能对后世产生极大的影响是因为儒家接受并发展了这个思想,毕竟儒学成为了后世的正统学说。这里,笔者要提到西汉的一位著名的大神级人物董仲舒,此人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享誉华人社会,其实不只如此。董大神牛得惊人,“三纲五常”、“大一统”的概念也都是他老人家率先提出来的。从我们今人给予他的头衔就可见一斑:“董仲舒——西汉著名儒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阴阳家、经学大师”。太厉害了,估计要按现在的名片尺寸给他做张名片,正反面都得用上。

就是这位董大神继承和发展了先秦道家的“天人合一”的观念,创建了儒家的“天人感应”的理论。他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而且“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他把天视为至上的人格神,认为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鼓励。这在他的著作集《春秋繁露》里就有着直接的表述:

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乃至。(见《春秋繁露·必仁且知》)

在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著名文章《天人三策》里,他又一次强调:

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上述就是董仲舒“天人感应”理论的大略,至于其更深刻的内涵,笔者在此不再讨论。顺便说一句,“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的观念在中国影响十分巨大,在艺术审美上都有所反映。中国园林造景艺术就讲究自然之美,终极目的是要把大自然搬进园林中来;而西方的园林艺术则是完全建立在对植物的修剪技巧上,强调人工,和我们完全是两个概念。还比如我国的盆景艺术,其目的也是为了“寓天地于一隅”。另外我国的传统水墨山水画,也从未着眼于细节,而是进行全景式的整体把握,讲究使观赏者有亲临其中的感觉体验。凡此种种,几乎都可以在上述观念里找到些许根源。

在“天人感应”理论中,董仲舒提出了一个“人副天数”的说法。在《春秋繁露·人副天数》里,他这样写道:

“……唯人独能偶天地。人有三百六十节,偶天之数也;形体骨肉,偶地之厚也。上有耳目聪明,日月之象也;体有空窍理脉,川谷之象也;心有哀乐喜怒,神气之类也。……是故人之身,首攽而圆,象天容也;发,象星辰也;耳目戾戾,象日月也;鼻口呼吸,象风气也;胸中达知,象神明也;腹胞实虚,象百物也。百物者最近地,故要以下,地也。天地之象,以要为带。颈以上者,精神尊严,明天类之状也;颈而下者,丰厚卑辱,土壤之比也。足布而方,地形之象也。是故礼,带置绅必直其颈,以别心也。带而上者尽为阳,带而下者尽为阴,各有分。阳,天气也;阴,地气也。故阴阳之动,使人足病,喉痹起。则地气上为云雨,而象亦应之也。……天以终岁之数,成人之身,故小节三百六十六,副日数也;大节十二分,副月数也;内有五脏,副五行数也;外有四肢,副四时数也;乍视乍瞑,副昼夜也;乍刚乍柔,副冬夏也;乍哀乍乐,副阴阳也。……”

看明白了吧,就是说人身体的各个部分和天(自然)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人体仿佛是天地的缩影。

这和中医学开山著作《黄帝内经》关于“天人同构”的论点有异曲同工之妙,在《黄帝内经·灵枢·邪客》里,描述得就更加直白了:

“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窍。天有风雨,人有喜怒。天有雷电,人有音声。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天有冬夏,人有寒热。天有十日,人有手十指。辰有十二,人有足十指、茎、垂以应之;女子不足二节,以抱人形。天有阴阳,人有夫妻。岁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节。地有高山,人有肩膝。地有深谷,人有腋腘。地有十二经水,人有十二经脉。地有泉脉,人有卫气。地有草蓂,人有毫毛。天有昼夜,人有卧起。天有列星,人有牙齿。地有小山,人有小节。地有山石,人有高骨。地有林木,人有募筋。地有聚邑,人有蜠肉。岁有十二月,人有十二节。地有四时不生草,人有无子。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

古代把和天地鬼神交流的看作是非常神圣的事情,那些能够和天地鬼神交流的人因此地位也是非常之高的,比如据说中华文化的源头——易经八卦就是由伏羲和周文王等人所创,其创立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占卜,以通天地鬼神。为了传递天地鬼神的信息,古代还有一个专门的职业——巫师。在古代,巫师的地位很高,受人崇拜,因为巫师所带来的信息关乎国家的决策,巫师也几乎参与国家所有重大的活动,所以巫师相当于部落或国家重要的决策者。

《左传》载:晋献公伐骊戎,得骊姬及其妹;想把骊姬封为夫人,于是让太史龟卜。卜之不吉,献公又让太史用蓍草占;结果,占出来的卦体非常吉利,正中其怀。于是晋献公力主从占,封骊姬;太史不愿使戎人的姑娘受封,于是反驳说:筮短龟长,不如从长,即从龟卜,不封骊姬。献公色令智昏,看到蓍占得吉,大遂己心,于是不顾太史据理反驳,遂封骊姬为夫人。这说明,占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卦象的征兆是可以随意发挥的,正所谓“易无达占”,即《周易》不会有唯一、通达的占卜。这句“阐释学”上的经典名言,是汉代哲人董仲舒的原创。稍后一点的刘向演绎为“易无通占”。王充《论衡·卜筮篇》亦云“卜筮不可信”,且引史为证:周武王伐纣,占卜得到的卦象曰大凶,武王犹豫不决;此时姜太公破门而入,推蓍蹈龟而反诘道,枯骨死草何知而凶?于是激励武王当机立断,兴兵伐纣,后来果然大获全胜,开创了历史新纪元。故王充在“卜筮篇”里开宗明义说:“卜筮不问天地,蓍龟未必神灵;有神灵问天地,俗儒所言也。”

不过,王充反驳占卜例子不够准确,因为《利簋》的发现说明那次的占卜是大吉。1976年青铜器《利簋》在陕西临潼出土。《利簋》的器内上有铭文四行共三十二个字。铭文曰:

征商,住(唯)甲子朝,岁

鼎(贞),克夙文《有》商。辛末

王才(在),易(锡)又(右)

事利金,用乍(作)公宝彝。

铭文共分两段,第一段:右事卜问;第二段:赐金铸器。第一段铭文的意思是:武王征商,在甲子那天朝上,举行岁祭,进行贞问,说一定能够取得胜利,早晚即可占有商国。第二段铭文的意思是:辛末那一天,武王赐给右事利一批黄金,右事利用它铸了一件宝彝。卜问的结果,卦象大吉。武王的右事利也因卜得吉卦,鼓舞了士气,对赢得战争的胜利,起了一定作用,所以也受到武王的赏赐。

然而,从历史上那些占卜师来看,占卜不是随便哪个人都能够学得好的,占卜是永远神秘的东西,那些占卜准确的人似乎都是不世出的上帝之子。在有史可查的人物中,汉初的许负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这不仅因为她是一介女流,更因为她以占卜预测得到了封侯的奖励。

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始皇帝诏令各地官吏,广征神异祥瑞之事,上奏朝廷。这年秋,河内郡上奏,该郡温城县令许望之妻赵氏生一女,手握玉玦,玉上有文王八卦图隐约可见。此女出生仅百日,即能言,实属神异。始皇闻讯,亦以为吉瑞之兆,令赐许望黄金百镒,以善养其女。

许望得到皇上赏赐,自然感激涕零。为了表示对始皇帝的感激之情,他特为女儿取名为“莫负”,意为莫负圣上的隆恩。

莫负从小就显出非凡的天分。其老师大为惊诧,叹为天神下凡。教书先生自知能力有限,遂向许望提出辞呈。莫负后得到黄石公送来的一卷题名“心器秘旨”的相书,让她“助君贤”。

得到《心器秘旨》后,莫负很快就对书中内容了如指掌,并能触类旁通,知道秦朝即将覆灭,为此,特将自己的名字由“莫负”改为单名“负”。许负善相的本领很快广为人知,由于许负善相的名声大振,始皇帝闻知,便令河内郡守送她到咸阳为其看相。许负仿佛早就知道始皇帝要来征召自己似的,事先便同父亲商量,以装病拒不赴召。后来,许负一见刘邦便知天下真主已到,随即跟随刘邦,为其夺天下服务,后被汉高祖封为雌亭侯。文帝即位后,文帝感念许负拯救自己和母亲的恩典,将其称之为义母。

许负的故事现在看来,极有可能是为了用来宣传刘邦是注定要得天下的“贤君”而已。巫术、占卜、神话等神秘文化从远古一路走来,已经渐渐失去了它的原味,已经沦为了被人利用的工具。利用“神话”,利用人对“神”的敬畏,有些人达到了目的,可是失败的人却占了绝大多数。

历史回溯到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顺帝以黄河南徙,泛滥成灾,派御史贾鲁为总治河防使,强征沿河民工15万人开凿河道。当时正值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空前高涨,一触即发时机。参加修河的民工怨声载道,在挖到黄陵岗、下河口(今界首余渡口附近)时,民工挖掘出一块石头人,背刻:“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民工大哗,于是刘福通振臂一呼,应者云集,迅速组成了一支反元队伍,并攻城夺地,轰轰烈烈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元义军。

其实,那块石头就是刘福通凿的一块石头,也就是这块石头,掀起了元末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大起义,并迅速在南方漫延,最终将元朝的江山推翻,大明得以建立。

刘福通为什么要凿那块造反的石头呢?原来刘福通出生于汝宁府颍州西刘营(今界首市)巨富之家,青年时曾任朱皋镇巡检。至正四年(1344年),黄河白茅堤决口,河南、山东等地一片汪洋,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至正十一年(1351年),元政府任命贾鲁为工部尚书、总治河防使,并征发黄河南北13路15万民工及庐州(今合肥)等地2万多军队治河。繁重的劳役,加上官吏克扣粮饷,引起民夫的强烈不满。而在此背景下,元王朝贾鲁修河时无意中知道了刘福通宅中有白鹿良禽和珊瑚树,便前往索要,在遭到拒绝后,竟假公济私擅改河道毁刘宅。刘福通激于国仇家恨,遂决心起义造反。时刘福通已加入白莲教(元朝末年,韩山童以白莲教主的身份在北方广收门徒,刘福通等成为其最早的一批信徒,他们鼓吹“弥勒佛下生”、“明王出世”,号召信徒等待时机,推翻元朝统治),便和白莲教首韩山童乘机造石人预埋于沿河工地,背刻“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字样,以童谣传颂,大造起义舆论,又于北花园聚众数千人,人人头扎红巾,号为红巾军,杀牛宰马,誓师起义。

故弄玄虚很难把握,也不能真正服人。因为这些历史故事背后的推动力并不是什么神秘的石人,而是一个导火索,点燃了积压了很久的民心。所以,我们也应该看到历史上有以“神”而兴的,也有很多以“神”而亡的。近代著名的太平天国运动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当初洪秀全与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人在广西以“拜上帝会”组织群众,揭起反清大旗,建立太平天国。后来,杨秀清以天父上帝附体传言的落后愚昧方式来处理许多内部事务,久之,形成许多重大战略和政策都由杨秀清决定,一些典章制度也由他改定,大权由杨总揽的局面。又借善待女官和教育5岁小儿等小事来训诫洪秀全,以至于欲杖责明知所谓“天父上帝附体传言”是骗局的洪秀全,引起了太平天国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这种斗争其实就是两个人对上帝在人间唯一代表的资格的争夺。这种斗争,充分暴露了作为洪秀全和杨秀清这两个“神棍”的低级和落后。

因为谶纬之术被利用太多,而且很容易蛊惑人心,自古以来都是被禁止的。

三国时,曹魏“科禁内学、兵书”。凡谶纬诸书都须上缴,“匿不送官”的坐罪(见于《三国志·魏书·常林传》);晋武帝司马炎“禁星气谶纬之学”(见于《晋书·武帝纪》);北魏拓跋氏严禁谶纬。魏孝文帝拓跋宏大和九年“图谶之兴,起于三季。既非经国之典,徒为妖邪所凭。自今图谶、秘纬及名为《孔于闭房记》者,一皆焚之,留者以大辟论”(见于《魏书·高祖纪上》)。隋文帝杨坚取代北周时说:“朕应簶受图,君临海内”(见于《隋书·高帝纪上》)。他是利用谶纬来表示天命所归,应让其做皇帝。可是当他的政权稍加巩固,就在开皇十二年(592年)下令“私家不得隐藏纬候图谶”(仍见于《隋书·高祖纪上》);到了隋炀帝时,“炀帝即位,乃发使四出搜天下书籍与谶纬相涉者皆焚之。为吏所纠者至死。自是无复其学,秘府之内,亦多散亡”(见于《隋书·经籍志》)。

唐朝也禁止私家收藏图谶,并悬为禁令,著于法律,唐高宗时制定的《唐律疏义》规定私家不得藏有“天文、图书、谶书、兵书”,“违者徒二年”(卷9《职制》律)。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又重申“谶纬不经,蠹深于疑众,盖有国之禁,非私家所藏”。命令天下各州府查禁,“敕到十日内送官,本处长吏集众焚毁”(《旧唐书·代宗纪》);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正月诏“民间天象器物,谶候禁书,并纳所司焚之,匿不言者死”(《宋史·真宗纪》);元世祖至元十年(1273年)禁“阴阳图谶等书”;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又重申“私藏天文图谶”的禁令,“有私习收匿者罪之”(《元史·世祖纪》);明洪武六年(1373年)赵俶“请颁正定《十三经》于天下,屏《战国策》及阴阳谶卜诸书”(《明史·赵俶传》)。这是从魏晋到元明一千多年历代禁绝谶纬的概况。

三、从神棍到“大师”

“神话”和“巫术”除了成为政治争夺的牺牲品,更多的则成为了一些人行走江湖、发家致富甚至谋财害命的玄机,如对亡者的招魂、算命打卦、驱鬼、辟邪,等等。

1.招魂

咱们中国是一个极为重视祖宗、极为推崇孝道的国家。俗话说得好:“万恶淫为首,百善孝当先。”传统上,人们对故去的祖先亲人每年都要祭拜、烧香、上供、做法师、摆道场等等,以祭奠他们的亡魂,求得心灵上的慰藉。即便到了现在,形式虽然没有古时那样夸张,然而每逢清明节期间,全国人民大都会进行祭扫活动,来悼念亲人。而且,由于鬼神、魂灵、地府、阴世等观念在民间的长期存在,很多人都会关心故去的亲属在阴间的情况,希望故人在“那边”过得一切顺利,并以焚烧纸钱冥钞元宝、“送寒衣”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意,以慰相思之情。

但是阴阳相隔,阳世的人无论怎样做也无法了解故去的亲人在阴间的“生活状态”。烧的钱财、送的寒衣,故人们究竟“收到”没有,故人还有什么未了的心愿,这些谁也说不上来。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去了解一下“那边”故人的“情况”呢?于是,在这种社会普遍的心理需求下,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种神秘的巫术——关亡。

所谓“关亡”,就是可以打破阴阳两界,可以让死者与生者进行沟通的一种巫术。

关亡有两种:

一种是术士通过作法,召回死者的灵魂,并让灵魂附于自己身上,此时术士本人便若死者,然后与生者进行沟通。这种方式叫作“问亡”。另一种是术士通过作法,将活人的灵魂送到阴间去,让其自己去和死者进行沟通。这种方式叫作“放阴”。

关亡之术的历史也很久远,可以算得上源远流长了。

先秦时代,人们普遍认为生命是元气变化而成。魂是阳气,魄是阴气,魂魄会合成为一个具体的生命。人之初生,便有精神依附于形体,精神为魂,形体为魄。人之将死,则魂气上归于天,形魄下归于地。这就是人的生命往复轮回的过程。人的魂灵若是离开了形骸,短期的就会致病,长久的便是死亡。于是在先秦习俗中,便出现了招魂复魄的仪式。

招魂分为两种,即招生者魂(简称“招生魂”)和招死者魂(简称“招亡魂”)。招生者魂就是:比如说小孩莫明其妙地哭闹或是突然间神智不清,民间认为是由于孩子“阳气”太弱,魂魄“离位”或丢失造成的,这就需要请高人来招魂,俗称“叫魂”。

招死者魂即召回死者的灵魂,其后来融入礼仪,成为古代葬礼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儒家经典称之为“复”。“复”就是使离散的游魂复归于形体之意。它和“问亡”的情况类似,但是也有区别。古代的招魂仪式是在人刚死之时便立即开始,其目的是以求死者能够复生。《礼记·丧大记》曰:“唯哭先复,复而后行死事。”郑玄注:“气绝则哭,哭而复,复而不苏,可以为死事。”就是说,人气绝以后,其余生者先得痛哭,哭完以后再马上招魂,招魂以后死者若还没有苏醒活转过来,才能判定人确实是死了。《周礼》中便记载了很多招魂的仪式,如《周礼·天官》记载:“夏采,掌大丧。以冕服复于大祖,以乘车建绥复于四郊。”此外,一代圣贤屈原的名篇《招魂》,也描写了给楚怀王招魂的盛大场面。

而现在的“问亡”,是在人死了一段时间以后进行的,其目的是为了能获知死者的情况和心愿。关亡之术至今仍然存在,即便其中有故弄玄虚的成分,但一直能传到现在,想来也是有其神秘之处。先来说说其中的“问亡”。

“问亡”的作法之人一般都是女性,民间称为“关亡婆”。“问亡”开始前关亡婆会询问家属死者的姓名、年龄、生辰八字、阴宅阳宅的位置和本庙(所谓本庙,就是本家庙宇,即未亡人经常去为家里烧香祈福的庙宇),等等。不过不需全问,据说法力高强的关亡婆根本一个不问。之后关亡婆会作法招魂,直到亡魂附体,也称为“上潮”。阴魂附体时,关亡婆会有一些特殊表现,如翻白眼、身体颤抖抽搐、发出类似干呕的声音,等等。待恢复正常时,阴魂就已完全附体了,就可以和在座的亲属们沟通了。本事大的关亡婆,会以死者的身份、口吻、语气与亲人交谈,而且叫得出亲人的名字并知道死者死后家里发生的事情。“问亡”的时间由关亡婆面前的香来决定,香烧完,亡魂就离开了,俗称“退潮”。

2.诅咒

它是借助语言的魔力,达到加害对方的目的。最常见的形式是面对面地诅咒“不得好死”、“千刀万剐”,等等。更多的是通过诅咒对方的名字达到巫术的目的。傣族有一种“放罗”巫术,目的是挑拨别人夫妻关系,自己好插足。做法是从夫妻家坟地的篱笆上取两片竹,刻上“你俩胸上长刺,不能彼此拥抱,只能像隔河相望一样”,然后放于对方竹楼下,认为三天内就会夫妻失和。在东北汉族和满族地区过去有一种蒸猫诅咒,如失者发现某人偷了自己的财物又拒不承认,失者就将偷者的生辰八字、姓名写在纸上,与一只猫一起放在蒸笼内蒸煮。猫在蒸笼中挣扎惨叫,失者便诅咒偷者也像猫一样不得好死。为了害人,还有制蛊等手段。

3.驱鬼

是对鬼施行的一种攻击性巫术,在生产、建房、治病、丧葬中经常使用。这是民间巫师的最主要的工作。凉山彝族毕摩为病人治病时,让病人坐在门口,头顶一个竹簸箕,毕摩大叫“把害人的鬼抓住,快抓住他”,同时命助手持锹把火塘灰撒向病人头部,利用灰把鬼赶走。彝族另一巫师苏尼在驱鬼时,在火塘边摆许多树枝贡品,他绕火塘而行,一边敲羊皮鼓,一面请各位山深神降临,随后突然把一个陶罐口打开,说“把鬼捉住了快放在陶罐里”,说完立即把口封住,并喊:“害人的鬼,我要烧死你!”说完,苏尼把陶罐中的鬼倒进火塘,并说:“鬼啊,你等着吧,到竹筐能盛水时,你再回来。”此外,还有纸船明烛照天烧、婚礼上用箭射新娘、迈火盆,等等。汉族的驱鬼巫术后来许多被道教继承下来。符、剑、印、镜是道士的主要驱鬼工具。驱鬼巫术也适用于凶死者。

4.辟邪

是利用一定的物件来防止邪鬼来犯,是一种消极巫术。辟邪物一般装饰在建筑物上、交通工具和生产工具上,也有佩戴在身上的。普米族在门或墙上印有许多石灰手印纹,据说这是一种打鬼的姿势,鬼会见而生畏。在门楣上挂刀、剑、锯、羊角等也可辟邪。我国西北地区和欧洲地区常常挂马蹄铁。汉族的护身符、门神镇宅宝剑等都是辟邪物。

5.养鬼巫术

这里有勾魂法、追魂骨、降头术,等等。勾魂大法乃是茅山术的一种,有心拳养鬼仔的法师,会先打听清楚何处有童男或童女夭折,同时设法取得它们的生辰八字,待尸体下葬后,降头师就会趁夜深人静潜到小童的坟前,焚香祭告,施展勾魂术,然后将预先从树上斩下的一段藤茎,插在坟头上,令其自然生长。等到藤茎长得繁茂时,施法的降头师会再次起坛运起勾魂大法,使到坟中小童的魂魄附在藤上,然后念咒焚符。之后,他必须一面念咒一面操刀斩下坟头的一小段藤茎,再雕成约一个约一英寸半高的小木偶,以墨及朱砂画上小童的五官。大功告成后,将小木偶收藏在小玻璃瓶中。不过,施展这种勾魂术前,大多数的降头师都会先后勾取一男一女两个魂魄,并且将它们收藏在同一个玻璃瓶中。据悉,这种作法是为了预防天性好玩的鬼仔,由于寂寞难耐而逃离。有鉴于此,如果你有缘见到让鬼仔藏身的小玻璃瓶子,则多数可以看见里面有一黑一白共两个以藤雕刻的小木偶。大部分时候,鬼仔是日夜都在睡觉的,当主人有令时,会先对着瓶子吹口气,念咒语,将鬼仔唤醒,然后吩咐它们去办事。它们唯命是从,绝不讨价还价,瞬间就能将主人的指示办妥。降头术乃衍生自泰国一带,与茅山术有所不同的是,降头师会先到森林去斩一段适用的木头,再用刀子雕成一口小棺木,最后才去找寻童男或童女,甚至是婴儿或未破身之童男童女的坟墓。找到后,降头师会堀开坟墓,取出尸体,让它坐立起来,再以据说是用人体脂肪提炼而成的一种蜡烛烧烤尸体的下巴,直到尸体被火灼得皮开肉绽,露出脂肪层,再让脂肪层遇热而溶解成尸油滴下时,以预先准备好的小棺木盛之。之后便马上加盖念咒,前前后后念上四十九天,这个魂魄就能听命而供差遣行事。

养小鬼的多是偏门中五鬼行业——吃、喝、嫖、赌、诈——的人。跟这五行有关的,多是养鬼搏命,比如职业赌徒、诈骗犯、投机商人、算命的、复仇的等等。

6.奇门遁甲

这种用来占筮吉凶祸福的方术,历来被术士们尊为中国方术之王。

奇门遁甲,简称“遁甲”或者“奇门”,它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九天玄女传授给黄帝的。九天玄女,传说是西灵圣母元君之弟子,就是今人所说的西王母的弟子。相传上古时期,黄帝与蚩尤,鏖战于涿鹿(今河北省涿鹿县)九战而不胜。蚩尤之暴,他祭起法术,使三日三夜大雾冥冥,令军士不见天日,难辨山川四野方向,困黄帝于太山之下。黄帝见军士无法作战,引兵退归太山之阿,夜间昏然忧寝。西灵圣母遂遗使者,被玄狐之裘,以符授黄帝曰:“太一在前,天一在后,得之者胜,战则克矣。”西灵圣母所授神符,“广三寸,长一尺,青莹为玉,丹血为文。”授符既毕,西灵圣母又命弟子九天玄女向黄帝传授“三宫五意阴阳之略,太一遁甲六壬步斗之术,阴符之机,灵宝五符五胜之文”。这才使黄帝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天下始得大定。此事在《龙鱼河图》、《旧唐书·经籍志》、《广博物志》等史籍和《墉城集仙录》、《云笈七签》等道家典籍中均有记载。

7.相术

相地形建筑的一部分独立了出去,并逐步发展成了风水堪舆术,即“青乌”;相动物的一部分也分离了出去,进入了以伯乐(相马大师)为代言人的农艺遴选学的学科范畴;至于相器物的部分,则更是成为了文人雅士生活的注脚了,如明人袁宏道就写过《瓶史》来讲折花插瓶的,清人李渔的《闲情偶寄·器玩部》里就有茶壶等器物如何品评的详细记述。当然,最主要的还是相人最为流行,在历史上流传也最多。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了一个名叫尉缭的对秦始皇的相语:“缭曰:‘秦王为人,蜂准,长目,鸷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视人。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乃亡去。”大意就是说秦始皇鼻子像翘起尾巴的蜂蝎,眼睛又细又长,挺胸耸肩像鹰鹫,说话的声音像豺狼。这样的人如果得了天下,那么天下人就都会成为他的俘虏了。

还有,《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大意就是说范蠡离开越国后,从齐国写信给越国大夫文种,信上说:“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勾践这个人长得脖子长而又有一张鸟嘴,这样的人只能共患难而不能共享乐,你怎么还不离开?”文种没听范蠡的话,果然后来被勾践逼死了。

到了两汉时期,由于阴阳五行理论的普及,相术也从中找到了自己的理论根据,一时间很是繁盛。《史记》里就多次提到过汉代相人的事情,如《史记·高祖本纪》云:“有一老父过请饮,吕后因哺之。老父相吕后曰:‘夫人天下贵人。’令相两子,见孝惠,曰:‘夫人所以贵者,乃此男也。’相鲁元,亦皆贵。老父已去,高祖适从旁舍来,吕后具言客有过,相我子母皆大贵。高祖问,曰:‘未远。’乃追及,问老父。老父曰:‘乡者夫人婴儿皆似君,君相贵不可言。’”

8.堪舆(风水)

简单一点说,是一门占测居宅和葬地吉凶的学问。它的别称有很多,如堪舆术、青乌术、相地术、青囊术、地理术等等,其中最有名的别称是堪舆术和青乌术。

“风水”一词出于东晋郭璞所著的《葬书》,原文为:“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三国时期的孟康注《汉书·扬雄传》,说:“堪舆,神名,造图宅书者。”即谓“堪舆”是一位神祗的名字。而“青乌”一词则指的是另一位风水祖师青乌子。此人的身世是个谜,众说不一。《旧唐书·经籍志》记载青乌子是汉代相地家,著有《相冢书》三卷流行于世。

《晋书·郭璞传》里就记载了一个事件:南史张裕传曰:“初裕曾祖澄当葬父,郭璞为占墓地曰:‘葬某处,年过百岁,位至三司,而子孙不蕃。某处,年几减半,位裁卿校,而累世贵显。’澄乃葬其劣处。位光禄,年六十四而亡。其子孙遂昌云。”

这件事大意就是说张裕的曾祖父张澄要葬父,请郭璞给占选墓地。郭大神给选了两处葬地,对张澄说:“如果葬在第一处,你能活过百岁,官能至三司那样的高位,但是你的后世子孙就凋零不济了。如果葬在第二处,你的寿数减半(“年过百岁”减半),官只能做到卿校这个级别,但是你的后世子孙则会显贵。”张澄选择了第二处葬父。果然,后来他仅官至光禄卿,享年只有六十四岁,但是他的后世子孙确实兴旺显贵。

总的来说,所有的大师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版本,如唐玄宗时的堪舆大师丘延翰那样:“尝游泰山,于石室中遇神人,授玉经,即《海角经》也。洞晓阴阳,依法扦择,罔有不吉。”而且大师们都有神奇的故事可以作为印证他的非凡本领的,如丘延翰解读兴于隋,盛于唐,延续千余年,出了五十九位宰相、五十九位大将军,数以千计的公、侯、伯、子、男和皇后、皇妃、驸马等的闻名遐迩的裴氏望族,他踏遍了邑境的北垣、南川、西域、东镇,从汉代古葬区到裴氏所有庄园,他的足迹最后停留在邑境东域的凤凰垣上。这里是裴氏家族的祖居和裴氏家族的祖茔,丘延翰翻开自己抄录恩师郭璞启语的小册子,把郭璞关于堪舆方面的名言和眼前的山形、地理、气流、穴位一一对照,竟然大惊失色,连连声称:“绝,绝。”一时慌得裴家人不知所措。回到裴村家中,丘延翰说:“裴家祖茔方圆十里,是个风水宝地,远山清贵,近山有托,青龙胜腾,白虎伟立,若以子午结穴,按照郭璞先生的动静天机,子阳午阴,这个穴左为双狮戏珠,右为金牛出洞,皆是拜相出公候之地,前为汪洋深潭大泽,福寿双全之象,中为龙穴,这里会很快出天子的,是真的龙穴,此穴的中后方形如飞凤骑金狮,是出皇后、嫔妃、状元、驸马的地形,这里理气交见,大富大贵啊!”可是,为什么没有出天子呢?原来,唐玄宗知道了这块风水宝地之后,派人破坏了那里的风水。

相信各位看到这里,应该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复杂性有所体会了。确实,中国的传统文化绝非三言两句能够介绍清楚的。笔者想说传统文化里虽然包含了很多神秘的成分,但我们决不能轻易地把它当作迷信来看。比如事实上,随着现代人居科学和地球科学的发展,风水学里的很多理论都被证明存在着一定的科学性,并非完全的荒谬。倘若抛开其中的神秘色彩,我们会发现传统风水学融会了地质学、生态建筑学、景观建筑学和建筑外部设计学等诸多先进理念,可以说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财富。尽管如此,我们也不应该夸大传统文化的作用,把他们看作是包治百病、无所不能的良药,所以,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还要有科学的分析,保持适当的警惕和警觉性,最直观最起码的,我们要认识到他们往往是一些人借以谋生的手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