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熊猫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中译本修订序

夏勒(G.B.Schaller)博士曾任纽约动物协会保护部主任,是国际著名的保护生物学家。他一生涉猎广泛,先后研究过非洲大猩猩、狮、印度虎以及喜马拉雅野山羊等物种。在中国,夏勒与我合作研究卧龙的大熊猫更达五年之久。在此期间,我与他在中国西部大熊猫栖居的遥远山区中同住、同吃、同工作,留下了诸多美好回忆。夏勒挚爱野生动物,研究细致严谨,善于记录分析,并有乐观积极的工作作风,令我很是钦佩。

《最后的熊猫》是继《卧龙的大熊猫》之后的一部叙述性著作,忠实地记录了作者进入中国寻踪大熊猫家族的来龙去脉与酸甜苦辣,披露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书中作者对大熊猫这一独特物种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尤引人注目。该书语言流畅,叙事生动,在带领读者步入大熊猫家族神秘生活的同时,也能唤起关爱自然、保护大熊猫的社会责任感。

在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已成基本国策,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的实施为大熊猫生存环境的改善创造了良好条件,野生大熊猫栖息地面积已达两万多平方公里。在个体数量方面,野生大熊猫种群在经历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衰退之后,到二十一世纪初已达约一千六百只,目前估计已近两千只。在遗传多样性方面,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魏辅文研究员等通过微卫星分子标记、宏基因组学等研究手段发现当代野生大熊猫仍保留着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进化潜力。因此,当代大熊猫的未来仍颇为乐观。

我和夏勒博士都已是耄耋之年,今乐见他所著的《最后的熊猫》中文译本重新审定出版,欣慰之余,特为之序。

 

教授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四日

于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纪念

彼得·斯科特爵士

一年又一年过去,总听见刀斧砍伐最美丽的树木的声音。中国本已残缺不全的原始森林,遭破坏的速度快得令人遗憾。树砍了就再也不能恢复原貌。大批的灌木和其他必须在大树树荫下生存的植物,都会随着大树一块儿消失;还有所有大大小小需要森林才能生存并延续物种生命的动物……

凡是有眼睛的人都看得到的宇宙神妙,因以自我为中心的盲目追逐物欲而变得单调无聊。不久,马和猪,还有小麦和土豆,就要取代林中成千上万的生命——上帝造来跟我们共同生活的动植物。它们也有生存的权利,我们却消灭它们,残暴地剥夺它们生存的希望……难道说造物主在地上创造那么多样化的生命体,每个都有独特的优点而本身都那么完美,却只不过是为了让它的杰作——人类——将它们永远毁灭?

 

谭卫道神父谭卫道(1826—1900),又译“谭微道”,本名让·皮埃尔·阿尔芒·戴维(Jean Père Armand David),是法国遣使会教士。清同治元年来华,后为法国政府研究中国博物学,走遍全中国,搜集各种标本。在中国动物、植物方面有诸多发现,最大贡献是1866年在北京皇家猎苑发现麋鹿,以及1869年在四川宝兴县邓池沟发现大熊猫,令西方世界为之轰动。——译者

一八七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