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太阳的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少年意气(4)

1946年暑假期间,博学中学从重庆迁回了汉口原来的校园,袁隆平随博中迁回汉口时,恰好在重庆初中毕业。他的学生时代是在汉口开始的,他的高中学业也是在汉口开始的。博中占地近二百五十亩的校园,有两个篮球场、三个足球场,还有乒乓球室、游泳池。同重庆博中那些茅草泥房的校舍相比,汉口博中就像天堂一样。长江从重庆流到汉口,河床越来越宽,水势越来越大。袁隆平感觉自己就像一条从嘉陵江游进长江的鱼,在这大江里可以大显身手了。袁隆平在重庆嘉陵江就练出了游泳的好身手,有人把他比作梁山好汉、水浒英雄中的“浪里白条”张顺,张顺在水底可以伏七天七夜,穿梭水面快速无比,就像白条一闪而过,但那毕竟是小说家笔下的传奇人物,袁隆平没有这本事,但他蝶泳、仰泳、蛙泳、自由泳都练过,也不是他摸爬滚打自个儿练,重庆博中有教游泳的体育老师,有时候还会请来专业的游泳教练,对他们进行正规训练。在各种泳姿中,他最得心应手的还是自由泳,这又与他的天性有关了,他天生就喜欢自由。但他这自由泳到底游得怎么样,还得拉出来试试看。

就在博中迁回汉口的第二年,暑假前夕——1947年6月,一个机会来临了。湖北举办全省运动会,先要分区进行选拔赛。袁隆平一听这消息就自告奋勇向教体育的周老师报名,周老师把他浑身上下打量了一番后,摇了摇头。这年袁隆平已经十八岁了,但还未发育成熟,看上去还很瘦小。看看那十来个提前挑选出来的选手,一个个壮得就像鲨鱼一样,袁隆平往他们跟前一站,一下就矮下去一大截,就像一条小鲫鱼,哪是鲨鱼的对手啊!

周老师长得五大三粗,但心还挺细,他生怕伤了袁隆平的心,鼓励他说:“你现在个头还太小了,体力不行啊,先回去,再练几年,把身体锻炼强壮了,还有机会!”

这话让袁隆平一听就觉得有问题,他个头小,那是一眼就能看见的,但说他体力不行,你又怎能一眼看出来呢,这不是以貌取人嘛。他没有当场跟周老师争辩,好像还很听话似的回去了。但他心里已暗暗打定了主意,一定要参加选拔赛。只要认准了的事,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他也要百分之百地努力。这也是贯穿了他一生的性格。

到了预选赛那天,那些挑选出来的选手一人骑上一辆锃亮的自行车,呼呼生风地奔向赛场,那风头,可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啊。没承想,袁隆平不知从哪个角落里突然蹦了出来,纵身一跃,就跳上了最后一名选手的单车后架,也跟着一阵风似的飙进了赛场。周老师在点名报数时,才发现多了一个人。他看着瘦小个儿的袁隆平,仿佛看见了一个多余的人,这小子抬头挺胸、腰杆笔直地站在队伍里,那股倔劲儿一下子把他给逗乐了,他也莫名地被感动了。他走过来,拍了一下袁隆平的肩膀说:“好,你既然来了,那就试试看!”

那可不是学校的选拔赛,而是整个汉口的预选赛。在这场群雄逐鹿、悬念迭起的选拔赛中,袁隆平就是个小不点儿,谁也不看好他,也没有谁叫喊着他的名字给他鼓劲加油。在这游泳池里,他是一个最孤独的选手,也是一个多余的人。但他游得很放松,整个身心完全放开了,他能听见水在潺潺流淌,甚至能听见自己的血液也在潺潺流淌。他好像不是在跟别人比,而是在跟自己比。结果一出来,众人瞠目结舌,蓦地又发出一片惊呼。一条谁也看不上眼的小鲫鱼,竟然一身轻松地夺得了汉口赛区男子100米和400米自由泳的两个第一名!博中那些像鲨鱼一样强壮的选手,早已被袁隆平甩得不见了踪影,全都被淘汰了。当袁隆平从泳池里爬上来时,周老师又把他上下打量了一遍,凝视良久,仿佛是对这小子的一次迟到的正视,一次重新确认。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好小子!他也感到格外庆幸,幸亏他让这小子试试看,要是没有给他这试试的机会,堂堂博学中学,一所名校,在这次选拔赛中就要剃光头了。

这次选拔赛,对袁隆平来说只是小试牛刀,他还有不小的野心,那就是在全省的正式比赛中摘金夺银。这还真不是吹牛皮,在接下来的正式比赛中,他果然夺得了湖北省男子100米和400米自由泳的银牌——不是一块,是两块!

【命运的选择】

袁隆平在汉口博学中学念了一年半高中,由于父亲调到南京任职,为了一家人能够团聚,他于1948年春季又转学到南京中央大学附中(今南京师大附中)继续他的高中学业。但他没能按部就班地念完高中,在1949年4月南京解放前夕就匆促结束了学业,也可谓提前高中毕业。袁隆平刚刚拿到高中毕业证,便追随父亲登上了开往重庆的最后一趟火车。在他的身后,是黑白影像中出现的历史性一幕,几名解放军战士爬上南京那座总统府门楼,扯下那面象征着国民党统治的青天白日旗,一面崭新的红旗冉冉升起……

一个时代即将结束,而一个崭新的时代也即将开启。在这个历史转折点上,袁隆平在重庆报考了大学。但他到底选择什么专业,这对于一个未来的农学家来说,也是最关键的人生抉择。袁父觉得学理工、学医的前途应该会很好,战后的中国,百废待兴,一个国家要强大就离不开工业,一个民族要健康就离不开医学。但袁隆平把学农作为自己的第一志愿,这让父母亲都感到十分诧异。袁隆平的母亲对孩子们的想法是从不干预的,但她还是提醒袁隆平,学农很辛苦,那是要吃苦的,还说当农民要下田干活,中国上下五千年,最不缺的就是农民,最苦最累的就是农活。但不管父母亲怎么劝导,袁隆平已经打定了主意,这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若要追溯他学农的情结,从儿时母亲带他去拜谒神农、老师带他们去参观那个园艺场开始,一粒种子就在他童稚的心里萌芽了。而他从小到大,眼睁睁地看见那么多饥民饿死街头,这让他觉得,农业是造福人类的最直接的方式,吃饭是天底下的第一件大事,只有把庄稼种好了,提高产量,多打粮食,才能让天下苍生吃饱肚子,让世界少一点饥饿。

父母亲最终尊重了他的选择,他如愿以偿地进了私立相辉学院的农艺系。1949年9月上旬,袁隆平刚刚度过二十岁的生日,就背着行囊走进了位于重庆北碚东阳镇夏坝的相辉学院。他在该院的第一学年读的是农艺系。在1950年11月到1952年的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中,该院农艺系被整合进一所新型的农业高等学府——西南农学院,袁隆平转入了西南农学院农学系,但他主修的专业一直是遗传育种学。

对于袁隆平一家,重庆是他们的第二故乡,新中国成立后,袁隆平的父亲作为一名旧中国的军政人员,没有追随国民党而去,而是毅然选择留在了新中国,从此一直生活在重庆。而对袁隆平来说,重庆是他流离转徙中待得最久的一个地方,尤其是那一条嘉陵江,这是重庆的母亲河,也是在他的生命里流淌的河流。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他都没离开这条河,哪怕暂时离开了,最终也要回到这条母亲河的怀抱里,嘉陵江的水和他的血脉仿佛是相连的。

那时嘉陵江水还很清,一条如玉带般的河流从校园外蜿蜒流过,而那一个在水中畅游的身影,或顺水而下,或逆流而上,也成了嘉陵江的一道风景。袁隆平那“浪里白条”的名号,从中学带到大学,叫得更响了。那可是名不虚传,1952年春夏之交,大西南地区举办了第一届人民体育运动大会,袁隆平在川东区的游泳选拔赛中轻轻松松夺得了第一名。接下来,他又去成都参加西南地区的大赛。说来,这是一次极有可能改变他人生命运的比赛,在这次比赛里夺得前三名的就有可能入选国家队,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