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孩子伤在童年:探寻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令人头疼的“人来疯”

有安静的孩子,也有爱动的孩子,就算安静的孩子也有偶尔胡闹的时候,特别是家里来人的时候,孩子特别容易“人来疯”。

我曾经遭遇过一个“人来疯”孩子,那是一个不太熟悉的朋友,第一次去她家里做客,第一次见到她的女儿。刚开始,她的女儿非常乖巧地在一边画画儿,我和她的妈妈坐在客厅的沙发上聊天,过了一会儿,她的女儿走了过来,钻进妈妈怀里开始撒娇,让妈妈陪她玩儿,妈妈让她自己先到一边玩儿,不要打搅她和客人说话。但这似乎不管用,女孩坐在了我们中间,说:“我也要参与你们聊天。”结果,我们说一句,小女孩就插一句嘴,不停地问我们“你说这个是什么意思,你说那个是什么意思”,弄得我和她妈妈没办法聊天。于是,她妈妈生气了,板起脸来训她:“越是有客人来你越不懂事,自己到房间玩儿去!”

看到妈妈生气了,她收敛了一些,默默地回自己房间。我们以为这下清静了,可没过几分钟,她又跑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条裙子在我们面前挥舞,不停地问:“漂亮吗?漂亮吗?”

我连忙答道:“漂亮,漂亮!”

“漂亮啊,好,我穿给你们看。”她兴奋地说道。

要知道,那是夏天的裙子,可当时是冬天,但是,她把夏天的裙子乱七八糟地裹在身上,开始在我们面前跳舞,一边跳一边“咯咯咯”笑,她的妈妈制止她:“可以了,可以了,快回房间看书去。”

可妈妈的制止完全不管用,小女孩又回到房间拿来了更多的裙子和衣服,开始在我们面前一件一件穿上走模特步,然后拉着我们跳舞,我和她妈妈完全无法继续聊天,都被她带到了她的世界。小女孩一晚上唱啊、跳啊、疯啊,直到我和她妈妈都累了、困了,她还不作罢。她的妈妈看着我,很不好意思地说道:“真抱歉,你第一次到我家做客,就碰到她疯成这样,她很少这样的,今天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回头我一定好好教训她。”

我连忙说:“别,千万别教训她,越是有陌生人越兴奋,越喜欢表现,这是小孩的天性。”

后来,我和这位朋友经常来往,多次去她家里,和她的女儿也渐渐熟悉起来,而她不再有兴趣在我面前表演“人来疯”了,每次和我打声招呼后就去做她的事情了,仿佛这个女孩不是上次我遇到的那个“人来疯”小孩。

胡闹是孩子博取关注的手段

碰到“人来疯”孩子,父母最头疼,越是有朋友来,越是人多的时候,孩子越喜欢“胡闹”,怎么也制止不了。一方面,父母感到孩子这样很不给自己面子,让自己在朋友面前下不来台。另一方面,父母觉得孩子喜欢“人来疯”,是不是有问题,为什么别的孩子不是这样。就如同我那位朋友说的那样,是不是要好好“教训”一番。事实上,生活中也确实有这样的父母,碰到孩子“人来疯”的时候,一顿打骂了事,只有这样才能立刻制止他。

但其实,这样教训往往教育不好孩子,利用父母的权威强迫孩子“听话”是下下策,往往是这次听话了,下次依然不听话;或者表面听话了,内心并没有听话,甚至内心会怨恨父母的管教,这种做法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伤害。

父母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孩子并不是时时都“人来疯”,他只有在人多的时候或有客人来的时候特别是新朋友来的时候才会这样,所以,孩子不过是在用他过于疯狂的言行来吸引大家的注意,让大家关注他、喜欢他、夸奖他,一旦大家真的这么做了,他可能就对吸引大家的注意没那么大兴趣了,疯狂的言行就会收敛很多。

这是一部分孩子的心理,胡闹是他们博取关注的手段。什么样的孩子会有这样的心理?那些喜欢热闹的、相对较为外向的、比较在乎他人的评价尤其是喜欢得到夸奖的孩子,会特别在乎是否能得到他人的关注,特别是陌生人的关注。所以,你越不理他,他就越疯。

这是这部分孩子的天性,是他们的性格,除了“人来疯”,这些孩子在生活中也会有其他胡闹的时刻,相比其他孩子,这些孩子相对会“作”一点,因为他们是受不了父母或他人忽略的孩子。

所以,胡闹并不是多么可怕的行为,“人来疯”孩子也没有什么“毛病”,它只是为了满足孩子心理的需要。但是,毕竟它有时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烦恼,如果我们可以正确对待,孩子的“人来疯”行为可以得到适当的纠正。

给孩子足够多的关注

许多的心理问题,都是因为心理能量的缺失,孩子之所以喜欢胡闹,正是因为缺乏被关注或被关怀,如果能在任何时候,都给孩子他需要的关注,让孩子不再需要通过胡闹的行为来博取父母或他人的关注,那有关胡闹的种种行为也就消失了。

不制止而是配合

当孩子的心理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他就不会停止他有关的行为。当孩子需要关注的时候,你不关注他,而是让他“一边去!”,孩子会听从你的命令吗?家里来了客人,父母可以热乎地和客人聊天,自己却不能参与,他会满意吗?不会。所以,他必然会“胡闹”。如果父母在这个时候,不是严厉地制止孩子的行为,而是让他参与进来,和客人一起聊天;当孩子想和父母玩耍的时候,父母热情地配合一下,让孩子知道你们并没有无视他的存在。那么,他需要被关注的心理得到了满足,就不会一直缠着你们了。孩子做任何事情的注意力都是短暂的,对吸引别人的注意也是如此,一旦感到自己被关注了,也就停止了索取关注的行为。

在平时给孩子足够多的关注

孩子有“非正常”的行为,是因为在平时心理上没有得到正常的满足。如果我们在平时就给孩子足够多的关注,不忽视孩子的每句话、每个行为、每个请求,好好地回应孩子的每一个需要,让孩子知道父母在乎他、重视他、爱他,何时何地都不忽略他,不简单粗暴地对他,那么孩子根本就不需要通过一些“非正常”的行为来索取父母的关注,因为他已经得到了足够多的爱和安全感——喜欢索取关注的孩子也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孩子身上许多看似不正常的行为其实都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严重,并不需要我们通过严厉和极端的手段来强迫他们改掉,事实上,不解决心理问题,那些行为也改不掉。摸清楚孩子的心理需要,顺势而为,才能让孩子的那些不太好的行为不改而自动消失。

每个孩子的性格及心理需要是不同的,有的孩子家里来了客人喜欢躲着,有的则喜欢凑到客人身边去,这是因为有的孩子不喜欢被过多地关注,而有的孩子没有他人的关注就不快乐。这是心理需要的不同,和好坏无关,我们不要过于关注孩子行为的好坏,而是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心理需求上,当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时,每个孩子都可以很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