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永彪,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获“安徽文学奖”,后为某大学校刊主编,发表作品200多万字……颇具才气的刘永彪在许多文学爱好者眼里是文学创作的名家,《难言之隐》是他的长篇小说代表作,可如今,刘永彪的作家身份有了颠覆性的变化——他是22年前一起致4人死亡的特大抢劫杀人案的犯罪嫌疑人。被警方抓获时,刘永彪对22年前抢劫杀人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与他共同作案的另一名犯罪嫌疑人汪明(化名),案发时,是上海一家投资咨询公司的法人代表,42岁。
据他们交代,两人是南陵同乡,也是好朋友。作案前,两人都没多少钱了,而汪明之前曾在织里打过工,所以两人商量到织里搞些钱。

采访结束后,刘永彪身子向前探了一下,问我:“古记者,这节目什么时候播出?”我回他,周日晚上九点半。他缓了一口气,自言自语地说:“还好,我儿子一般九点就睡了。”说完,他站起身,拖着沉重的脚铐,一步一挪地被带往监舍。看着他的背影,我的心情很复杂。如果不是刘永彪最后的问询,我的关注也完全集中在案件本身的曲折坎坷和新闻热度的谈论上。无论多么凶残的罪犯,内心对于自己的孩子都是有愧疚的。而作为杀人犯的孩子,未来他怎样面对这个现实,怎么面对社会和周遭亲朋好友呢?在关注这起大案的同时,很少有人会在乎或想起一个12岁孩子的心灵“地震”。
一个杀人嫌犯在22年的逃亡中离奇地成了一名作家,这本身就极富戏剧性。我曾想过,采访他时一定会面临很多博弈和挑战,但没想到他会全盘托出,没有任何否认和回避。而我很难相信面前的嫌犯曾是一名作家,一双沾染鲜血的双手是怎么拿起笔为人们提供文字食粮的呢?
无论如何,刘永彪都必须为此付出代价。所以当警方第一次到家里采集他的信息时,他已经知道了结局。他说那天之后,他把儿子送回老家,回到办公室收拾好物品,静静地等着那个他曾经多次梦到又心存侥幸地希望不会发生的场景的到来。当一切来临,他显得很平静。他说到那晚被抓捕的情景时,说幸亏把儿子送走了,怕孩子被吓坏,还说孩子自幼胆小,没安全感,像他。
我说,孩子总会知道的。他低下头,不做声,过了许久,抬起头,眼圈红着说:“回不去了,再也回不去了。希望孩子不要恨我,毕竟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人生就是这样。最初觉得路很长,但走错一步,可能就会万劫不复。希望在这个案件过后,人们能帮助那个12岁的少年走好他的人生之路,毕竟孩子是无辜的。
采访时间:2017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