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若不知前方,就守心自暖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是谁让你守住青春的箴言,站在原地(4)

重返窄长巷子,小心地打开相机,幻灯片式地浏览,内心突然变得慎重无比。人若被某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所感染,所映衬,就会保留小心翼翼随时反视的态度。

一个获得历史的小镇,如同一个经历过重重世事的老人,自有一种端庄与郑重。它是一代人的根基,思想的源头。

别回头,小心摔着了

-1-

那时也就是五六岁光景,拥挤在传统的大宅院里。

同一个宗族的人家共享一个天井的光亮。一条窄小悠长的过道。一口井。春天的雨水慢吞吞地顺着长满青苔的屋檐滴落。雨势不大。梅雨季节常持续至暮春。

最欢喜的是下雨。雨天可以不用帮衬家里的农活,悠闲自在。母亲在一旁织毛线。我们在那条过道上玩认音游戏。就是每个人都假装一回瞎子,轮流站到前面去,其他人躲在过道后面的暗处。站到前面的人呢,根据背后发出的声音,判断那人是谁。

声音各异,有猫咪声、呼噜声、咳嗽声、口哨声等。通过模仿变了音质,模糊难辨。有些人躲在更远的角落,距离远,辨认起来更是困难。经常辨认很久,没一个对。

后来许多人按捺不住内心的焦躁,上去认音常会回头偷窥。这时候,在一旁织毛衣的母亲,就成了我们的裁判。她会不时抬头监视我们。我们藏在后面,常常听到她的声音:别回头。我们玩得很安心。

-2-

春天过后,夏季来临。田地常常干旱,抢水成了夜晚乡村的活动。

母亲在做工的窑厂受了工伤,整个夏季全在医院。兄长们都到镇里读中学。父亲每天骑着单车到医院照顾母亲,早出晚归。我一下子成了家里的顶梁柱,烧饭、劈柴、挑水,照顾幼小的妹妹,读书写字,有时夜晚还要去田里抢水。

那年夏季长时间没有下雨,田地干裂,庄稼叶子大都发蔫了。父亲分身无术,看水的任务后来便落到我的身上,常要在田头看护至夜里才归来。

回家要经过一座小山。鹅卵石小径两旁灌木丛林密集,不远处有一片蓊郁的竹林。高高的竹影在斑驳夜色里晃动,像是身穿长褂的黑衣人。风吹过时会发出怪异的声音,那是大人传说中的“竹鬼”的声音。夜黑风高,形单影只,每次归来,都要迅疾而过,跑到尽头,再回头看一眼,会不会有什么东西跟上来了。

某天夜里,气喘吁吁地推门进去,与刚回来的父亲撞个满怀。看到我脸色苍白,问了原因。父亲说,别怕,是风声。慢慢走,别回头。

此后,再走那条夜路,就慢慢地过去。

-3-

离家千里,回家的时间就少了。

每次回家,母亲都要迈着脚步来到路口迎接,神采飞扬。

每次回家,她都要像款待远方来客,各色菜肴,美轮美奂。

每次离开,她都是大包小包满满往手上推,然后送到路口,直到我的身影远去如豆。

冬至时,她久治不愈的腿疾又犯了,我回家看望她。

她叹息,今儿个是走不动了……话未说完,眼眶里晶莹的液体在打转。那顿饭,只煮了青菜鸡蛋面汤。童年的味道,清鲜、可口、烫嘴,朴素如她胸前从未脱下的粗布围巾。

在家住了一宿,在她的屋内。从小时一同上山砍柴至入学的新毛衣,从离家上中学到考上大学,再到毕业后的城市游离,谈到深夜。她说,就像一个线团一样,滚落地上,越滚越远,越滚越远,最后就见不着头了……然后在泪眼迷离中酣眠。

第二天要走时,她说,我是走不动了,然后转身进门去了。

跨过门口的小路,回头一看,她倚在大门边,目不转睛。

她说,别回头,小心摔着了。

没再回头,一直朝前走。那几分钟,我知道只要一回头,她的眼泪就会掉在我的心上。

那种方式,此后成了我与她之间一种无言的交汇。

一纸窗花,十分月色

-1-

对大嶝怀有一种淡淡的乡愁式的牵挂。初春午后阳光温软,流连于大嶝幽深窄长的巷子里,每每仿佛回到小时江南小镇的生活。窗边随意悬挂暴晒的衣物,交错复杂的电线杆,店铺梁木古旧,墙角郁金香开得正旺。整个春天的午后,空气里弥散着热切温和的声音。如此相似。记忆中的那个童年小镇,已经被改建成了商业气息很浓的现代化街市,大嶝却似持久停留在一种旧日意兴阑珊的不生不灭之中。

在狭长的小巷里,不经意走进一家卖传统古意的饰品店里。主人正在忙碌着裁剪窗花。经过切剪的暗红纸板中逐渐露出精美的窗花图案,清新亮丽如同出水芙蓉。玻璃台面上放着各式成品窗花,观世音、平安竹、并蒂莲、鸳鸯、蝴蝶、双鱼戏水,还有各种生肖,刀法与形体看起来显得稳敛而温润,精巧的手工之中隐藏着细节的讲究,是极为细腻的风格。

一张放在玻璃内的名为“清露”的窗花,红色图案压在白色底纸上面,显得沉稳而有古韵,线条洒落有致,枝干粗细自如,莲花盛开得恰到好处。标在角下标签上的价格,极其昂贵。显然,手工作业的主人,自知它的分量所在。这样美得惊心的窗花如果带回家,该是珍藏起来,还是挂起来?按照一贯的方式,我想是会尽可能将它悬挂起来。选一处有日光斜照且显眼的角落,心意时时可以碰撞交流,如此才不辜负它的美。也许会将它送给至亲的友人,或是远方来客。

-2-

在对它的价值进行一番衡量并放弃之后,它至今还常令我心心念念。一个人常碰到喜爱的事物,常难以忘记。为此觉得对美的东西,人应持有一种收容感。这种收容感使人的内心优雅并保留最初的韵味,未尝不是一种美好。

所以,寻常人家要学会去体会和感受美好事物的价值。若不能保持一颗细腻之心去体认和回味,人的生活气息就会变得索然无味,缺乏优雅丰富的能量,缺少心与物之间的情感联系。观照并内省,这是一种真挚的情感。让心中喜悦的优美品质包围身边,以此投映单调的内心,其本身也是一种熏染。美好的、珍重的东西,一般也是脆弱和骄矜的,需要内心的细致和专注。它不会轻易使人懂得的。但如果人缺少这样的发现,最终会沦为粗糙与苍老。即使再美的事物出现在眼前,也看不见其中美的语言与符号,只当作一般的摆设。如此,即便是再有巨大价值的物品,也只能逐渐陷入经营惨淡并慢慢走向消亡,最终留下传统的历史在绵软的纸页上呼吸。留下的传统、文明、制作方式、内心信念,又逐渐被从发黄暗淡的纸页上抹去,丢弃。被漠视的事物终不会存留太久。

-3-

记得一次旅行路上,行至一个小镇已经天黑,便在偏僻山野的农家旅馆住下。朗朗的月色下,清辉中的传统江南宅院,翠绿的蔷薇攀爬墙头。深深庭院之内走廊、楼梯有淡淡月色。从窗外照进来的月光里,木质墙壁上悬挂着各式装裱精致的窗花。刀工硬朗,错落有致,形态准确,说不出来的细腻隽美。朱红木框,白色底纸,四边暗红卡纸衬托,装裱略有粗糙,看得出不是专业制作,但并不影响红白相间的美感。

而他们用来吃饭的圆形木桌,一样好看。上面皆用玻璃覆盖,每张桌面上各放置一张精致的窗花。同样是白底映衬红色花纹。而她用来吃饭的调羹、汤碗,也都印着鱼形的青色图案,线条疏朗。厅内墙壁上有草编的壁挂、斗笠等,一律好看。如此设计和运用,让人知道其内心的专注和细心。所有摆设与挂饰皆与宅院基调共生共融,映衬自如。普通山野人家的这般用意,在数字与机械的城市已是极为少见。与他们聊天,知道女主人闲暇时喜欢一些手工制作,诸如刺绣、折纸、中国结、草编等,那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山里人生性质朴,喜欢这些陈旧事物,如同他们身上穿的干净厚实的麻料衣服,因此悬挂放置这些饰物。

言语之间,感慨万端。普通山野人家的内心都是这般风景,如此心意优雅。这着实是一种厚实的生活。

-4-

喜欢的事物,属于那种美得朴素的东西。可以寻常使用,是生活中普通平常的事物,与人的内心接近。平实雅致,让人看得心平气和,波澜不惊。记得小时候,每每春节临近,阿婶就会利用闲暇,从柜内取出剪刀、纸张,放在簸箕之上。选材、构图、取色等等步骤细致繁多,有时一忙便是一两个白天。阿婶的刀法刚劲、均匀,是典型的女红,延续了她母亲的艺术。切出的窗花常常涉及耕种题材,玲珑剔透。贴置门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阿婶随心所欲,信手切出来的花样皆让人喜欢。有时她会多切一些,送给宅院他户人家,一起装饰宅院门厅。那些情景至今都存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