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发现生活中的快乐(3)
“我的脊梁也许会被木棍或石头打断,但是我永远不会因他人的言语而迷乱。”在加拿大杰斯帕公园,有一座十分漂亮的山,我时常在那里仰望这座山峰。这座山的名字叫伊迪丝·卡维尔,为的是纪念一位名叫伊迪丝·卡维尔的护士,她在1915年10月12日被德军枪决,她在死前表现得慷慨凛然。她所犯的罪名,是在比利时的家中收容照料法军和英军的受伤士兵,并帮他们逃到荷兰。临刑那天的清晨,一位神父走进她的牢房,为她做临终祈祷。她说出了那句永垂不朽的话,后来这些话被刻在了纪念碑上:“我知道爱国还不够,我还应不对任何人怀有怨恨。”四年后,她的遗体被送到英国,人们在西敏寺大教堂为她举行了安葬典礼。在旅居伦敦的那一年里,我时常到国家肖像画廊的对面去,站在伊迪丝·卡维尔的雕像前,默诵这句名言。
要想忘记或原谅敌人,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去做一些自己理想中无法办到的事,然后你会发现,那些屈辱和仇恨根本就无足轻重。对于与理想无关的事情,我们根本没有时间去理会。
1918年,密西西比州的一处松树林里发生了一件很有戏剧性的事情,这件事差点让某人被处以火刑。这个人名叫劳伦斯·琼斯,是位黑人讲师,他创办了一所学校,我还去他的学校做过演讲。
这件事发生在很早以前,那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人们的情绪比较敏感,很容易做出冲动的事情来。当时在密西西比州的中部有这么一种说法:德国人正挑唆黑人叛乱。有人就告发说劳伦斯·琼斯正发动叛乱。原来当时劳伦斯·琼斯正在教堂里对人们大声演讲:“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我们黑人应该武装起来,用战斗争得自己的立足之地。”当时有很多白人在教堂外听到了他的演讲,他话里的“战斗”“武装”等词语足以作为他企图发动叛乱的证据。于是有些年轻人在晚上跑出去,拉来一群人,冲进教堂,把劳伦斯·琼斯绑了起来。他们把他拖到一英里远的野外吊了起来,然后在下面堆满干柴,想要把他烧死。
这时,有人说了一句话:“让他说一说临终遗言吧。”于是劳伦斯·琼斯活动一下被绳子套上的脖子,站在干柴上,发表了一段关于自己人生和理想的演说。
他曾就读于爱荷华大学,由于成绩优秀,性格善良,而且在音乐方面有特殊天赋,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喜欢他。1907年大学毕业,他拒绝了一家酒店提供给他的职位,也拒绝了一位富人资助他音乐事业的提议。他有自己的理想,他的理想比这些事业都要远大。他曾读过布克尔·华盛顿的传记,从那时起就确立了自己的理想,那就是让那些贫困的孩子接受教育。所以,他毅然回到了密西西比州以南25英里的一处贫穷的地方。他用手表换来一些钱,用这笔钱建立了他的露天学校。学校的桌椅就是树林中的树墩。
有很多白人曾对他建立学校给予帮助,送给他金钱、土地、木头和牲畜。他用这些作为资本,让那些没上过学的孩子接受教育,让他们将来成为合格的农民、工人或者厨师。他把自己这些年来所做的事情,一一讲述给那些满腔怒火、想要烧死他的人。
后来,有人问劳伦斯·琼斯,是否还记恨那些曾经想烧死他的人。他说,自己还有那么多的理想要实现,哪还有时间记恨别人。他把自己的精力全部投入到实现他的理想中了。他说:“我没有时间争论,也没有时间悔恨,任何人都不能引起我的仇恨。”
在整个事件中,劳伦斯·琼斯都表现出了令人惊叹的坦然。他不开口祈求,只是向人们讲述自己的理想。终于那些人被他打动,其中一个参加过南北战争的老兵说:“我相信他。他说的那些白人我都认识,我想我们误会他了。我们不应该烧死他,他是在做好事,我们要帮助他。”然后他摘下自己的帽子,在人群中传递,当帽子传回他手里的时候,里面放着52.4美元,这是那些刚刚还想烧死他的人为劳伦斯·琼斯捐赠的。
1900年,伊匹克忒修斯曾说:我们种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我们所犯下的错误,总是要付出代价的。“如果一个人明白了错误与代价的关系,那他就不会再对别人发火,不会再迁怒他人、苛责他人、记恨他人。”
在整个美国历史上,林肯所受到的非难、怨恨和攻击,可以说比任何人都多。然而我们从那些描述他的书籍中,看不到任何他记恨别人的记录。对于某项工作的人选,他从不会把自己的对手排除在外,即使那些人曾经侮辱或攻击过他,只要对方适合某个职位,他同样会像任命自己的朋友一样任命那个对手。他也从来没有因为某个人是自己的对手,就把对方从职位上排挤下去。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例子,麦克里兰、爱德华·史丹顿、蔡斯等人,他们都曾经攻击或侮辱过林肯,然而他们都被林肯委派到了重要职位上。
林肯认为:“人们并不会因为做了什么而被颂扬,同样也不会因为做了或没做什么而被撤职。每个人都受限于自己所处的环境、所受的教育,会受来自家庭的影响,所以他们才是现在这样,而且会一直这样。”
在我的童年时期,我的家人每天晚上都会从《圣经》里挑选出一句话来朗读,然后一起跪下诵读“家庭祈祷文”。直到现在,我仍然记得父亲在密苏里州的庄园里诵读的那些话:“爱你的仇人,温柔对待怨恨你的人。咒骂你的,你应为他祈祷,羞辱你的,你应为他祝福。”我相信,只要人类还有希望,这句话就会永远流传。我的父亲严格遵循着这些话,所以他的内心拥有王侯将相都难以比拟的安宁。
【不奢求他人的感激】
人们很容易忘记感恩,假如我们总是施恩图报,那得到的必然是无尽的烦恼和痛苦。
不久前,我在得克萨斯州遇到了一个怒火填胸的商人。旁边的人跟我说,他会把自己的事情一点不漏地告诉刚刚认识十五分钟的人。事实果然如此,很快,我就了解了令他发怒的事情的经过。事实上,是他的怒火让他忍不住倾诉这件事。
11个月前,他给自己的员工发了年终奖,34位员工,总共得到了1万美元的奖金。然而让他气愤的是,没有任何一个人对他表示感谢。他说:“早知如此,我就一分钱都不给他们。我真是后悔死了。”
曾有人说:“那些心中填满怒火的人,必然也充满怨恨。”我不得不说,此人心里就已经满是怨恨。这个人差不多有60岁,按照人寿保险公司的说法,人的寿命在60-80岁之间。照这么算的话,这个人还有十四五年可活,当然是在他幸运的情况下。然而他却愚蠢到用一年的时间来记恨一件过去如此之久的事情。说真的,我的心里满是叹息。
记恨和后悔对他根本毫无益处,他应该好好想想,为什么那些员工都不感谢他。是不是他平时对员工太苛刻,报酬低而工作重?是不是在员工的心里,年终奖是他们应得的,属于工资的一部分?是不是他平时太过严肃了,以致员工不愿亲近他?又或者,是否员工认为他是为了逃税才发年终奖的?
从另一个角度考虑,也许那些员工真的是自私、不懂感恩的,我们都不知道真相到底是怎样的,他要求别人对他感恩,正是错在他不了解人性。
假如你救了一个人的性命,你会不会期望他对你表示感谢?想必会的,这是人之常情。但是我们来看一个例子,法官山姆·里博维兹曾做过刑事律师,在他手下逃脱电椅刑罚的人有七十八个。可是,其中有多少人对他表示了感谢呢,即使仅仅寄一张圣诞贺卡也行?事实是,一个都没有。
这一点在金钱方面体现得更为突出。我的朋友查尔斯·施瓦伯跟我讲述了他的一件事:有一名银行的出纳员,为了炒股票而挪用了银行的公款。为了不让他坐牢,施瓦伯用自己的钱帮他堵上了窟窿。在一段很短的时间里,那个人对施瓦伯感激万分。然而过了不久,他便换了一副嘴脸,甚至开始谩骂和攻击施瓦伯。
如果你把你的一百万美元给了你的一位亲戚,你觉得他会感激你吗?有人曾做过这样的事,他就是安德鲁·卡内基。当时假如他能活过来的话,就会看到他的那位亲戚正在骂他呢,因为他只给了亲戚100万,而把365000000美元捐给了慈善机构。
人性是很难改变的,所以我们对此也只能徒呼奈何。罗马帝国皇帝奥勒留对这一点有很明智的见解,他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我又要去见那些自私刻薄、不知感恩的人了,不过并不为此难过,因为世界本就是这个样子的,总会有这样一群人存在。”当你为人们不知感激而难过时,到底错在谁?是错在人们不该如此,还是错在不了解人性?假如我们不再苛求别人感激我们,那当人们真的如此的时候,我们就不会难过,如果偶然有人表达了感激,那岂不是一种惊喜。
我在这个篇目中要谈的第一点,就是人们很容易忘记感恩,假如我们总是施恩图报,那得到的必然是无尽的烦恼和痛苦。
有一个住在纽约的女人,过着形单影只的生活,并因此不断抱怨,责怪自己的亲朋都远离自己。如果你了解了真相,便会知道为何如此了。
每当有人来看望她,她就不断讲述自己如何照顾侄女们,如何在她们得麻疹、腮腺炎或者咳嗽的时候,对她们精心照料,甚至养育她们,供她们中的一个读商学院,照顾其中的另一个直到结婚才离开。但是她的侄女们很怕来看望她,偶尔来也只是为了尽自己的责任。原因就是,只要她们一来,这个女人就会好几个小时连续不断地抱怨、责骂和叹息。
后来,她逼迫侄女们看望自己的手段基本不再管用,于是她又创造了一种方法:心脏病发作。给她做治疗的医生说,她确实有心悸亢进症状,但是她的发病比较“神经”,完全是由感情问题引起的,医生对此束手无策。
她认为自己应该得到别人的感恩,那是她理所应得的,而她真正需要的,却是别人的关心和爱。可是她越是这样,越得不到真正的爱。像她这样的女人有很多,别人的忘记感恩、远离和抛弃会让她们出现各种疾病。她们需要爱,但是要想得到爱,唯一能做的就是施恩不图报,不去奢求他人的感恩。
可能有人觉得这太理想主义,然而我认为,这是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最简单的常识,它能让我们变得快乐。
说一个我自己身边的例子。小时候,我家非常贫穷,总是欠着债,可是每年我的父母都会找机会捐些钱或东西给孤儿院。那所孤儿院位于爱荷华州,不过我的父母根本没有去过那里,他们也不期待得到那些孤儿的感激。很有可能他们并没有得到除感谢信之外的感激,但是他们得到了最大的回报,那就是帮助孤儿的快乐。
离开家后,我每年圣诞都会寄一张支票给父母,让他们改善生活,但是他们很少用这笔钱给自己买东西。每次圣诞前夕回家,父亲都会告诉我,他买了一些煤和其他东西送给镇上一些贫穷的女人,她们有很多孩子,但是没钱过冬。我的父母付出却不求回报,他们帮助别人,将得到多么大的快乐!
亚里士多德曾说:“理想中的人,应该以助人为乐,以受惠为耻。帮助别人的人高贵,受人帮助的往往低贱。”我想,我的父母应该就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种理想的人,那种得到极致快乐的人。
然后是我在本篇要讲的第二点:如果我们想得到快乐,那就不要奢求别人的感激,施予本身就会带来快乐。
莎士比亚塑造的经典角色李尔王曾经说过:“一个没有感恩之心的孩子甚至毒过毒蛇的牙。”在几千年的人类历程中,不知道有多少父母因为孩子的不懂感激而悲伤难过。但是孩子们的感恩之心从何而来呢,那只能是从我们的教育中来。人类的天性就是忘记感恩,就好像自然丛生的杂草一样,而感恩则像一株玫瑰,需要有人施肥、灌溉,有足够多的呵护才行。如果我们的孩子不懂感恩,那责任应该在我们自己,我们都没有教他们感恩,又为什么苛求他们?
我认识的一位家住芝加哥的人,有两个继子,不过他总是跟人抱怨这两个继子不知道感激自己。当然,他的抱怨是有原因的。他娶了一个带着两个儿子的寡妇,为了让两个儿子上大学,这位太太让他到处去借钱。当时他在一个纸盒厂工作,每星期的工资只有40美元,这些钱要用来买食物、衣服等生活用品,要付房租,还要用来还债,压力可想而知。可是他毫无怨言,埋头苦干,一干就是四年。然而,并没有人感激他,太太觉得这是他应做的,两个继子也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两人连个谢字都没有,从不觉得自己欠继父什么。
这件事错在谁呢?继子有错,这位太太更有错。她觉得不应该让孩子年纪轻轻就负疚在身,不想让他们背上心理包袱,所以从来不说“你们继父对你们太好了,供你们读完大学”这种话,而总是教导他们:“这是你们继父的责任。”她觉得这样是对儿子好,但其实她这是在让孩子往斜路上走,让他们觉得全世界都欠自己的。这种观点带来了恶果,两个儿子中的一个因为想跟老板“借”点儿钱,被送进了监狱。
为人父母的一定要谨记,父母对孩子的行为有巨大影响。再说一件事吧。这件事的主角是我的姨妈,她就从来没有想过让孩子感激自己。在我小的时候,姨妈跟她的婆婆住在一起,后来又接来自己的母亲同住。直到现在我仍能记起两位老人围坐在壁炉前的情景。当然,两位老人也会给姨妈带来麻烦,可是从姨妈脸上看不到丝毫不快。她悉心照料两位老人,让她们颐养天年。另外,她还有六个孩子要照顾,不过她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从不因照顾两位老人而期待他人的赞扬。她觉得这是自己的责任,而且自己乐于承担这份责任,觉得这是种快乐。
现在的她,已经守寡20多年,6个孩子已经成家立业,每个人都希望能跟她住在一起。这些孩子都尊敬她、爱她,想要陪在她身旁。这并不是感恩,而是真正的爱。她在孩子们小的时候用爱灌溉他们,现在他们也懂得付出爱了。
所以,要想让孩子懂得感恩,一定要以身作则。我们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不在孩子面前贬低别人对自己的好,不要说“表妹送的这些桌布,其实都是她自己做的,根本没花钱”这样的话。你的顺口一说,可能就会被孩子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