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驱动系统
驱动系统是向机械结构系统提供动力的装置。机器人的驱动方式主要有液压驱动、气压驱动和电气驱动及新型驱动。工业机器人出现的初期,由于其运动大多采用曲柄机构和连杆机构等,因此大多采用液压与气压驱动方式。但随着对作业高速度的要求,以及作用日益复杂化,目前电气驱动的机器人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但在需要出力很大的应用场合,或运动精度不高、有防爆要求的场合,液压、气压驱动仍获得满意的应用。
电气驱动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驱动方式,其特点是无环境污染、运动精度高、电源取用方便,响应快,驱动力大,信号检测、传递、处理方便,并可以采用多种灵活的控制方式,驱动电机一般采用步进电机、直流伺服电机、交流伺服电机,也有采用直接驱动电机的。
液压驱动可以获得很大的抓取能力,传动平稳,结构紧凑,防爆性好,动作也较灵敏,但对密封性要求高,不宜在高、低温现场工作。
气压驱动的机器人结构简单,动作迅速,空气来源方便,价格低,但由于空气可压缩而使工作速度稳定性差,抓取力小。
随着应用材料科学的发展,一些新型材料开始应用于机器人的驱动,如形状记忆合金驱动、压电效应驱动、人工肌肉及光驱动等。
2.3.1 液压驱动
液压驱动是以高压油作为工作介质。驱动可以是闭环的或是开环的,可以是直线的或是旋转的。图2-32是用伺服阀控制的液压缸的简化原理图。
图2-32 用伺服阀控制的液压缸简化原理
开环控制能实现点到点的精确控制,但中间不能停留,因为它从一个位置运动,碰到一个挡块后才停下来。
(1)直线液压缸
用电磁阀控制的直线液压缸是最简单和最便宜的开环液压驱动装置。在直线液压缸的操作中,通过受控节流口调节流量,可以在达到运动终点前实现减速,使停止过程得到控制。也有许多设备是用手动阀控制,在这种情况下,操作员就成了闭环系统中的一部分,因而不再是一个开环系统。汽车起重机和铲车就是这种类型。
大直径的液压缸是很贵的,但能在小空间内输出很大的力。工作压力通常达14MPa,所以每1cm2面积就可输出1400N的力。
无论是直线液压缸或旋转液压马达,它们的工作原理都是基于高压对活塞或对叶片的作用。液压油是经控制阀被送到液压缸的一端,见图2-32。在开环系统中,阀是由电磁铁来控制的;在闭环系统中,则是用电液伺服阀或手动阀来控制的。最大众化的Unimation机器人使用液压驱动已有多年。
(2)旋转执行元件
图2-33是一种旋转式执行元件。它的壳体用铝合金制成,转子是钢制的,密封圈和防尘圈分别防止油的外泄和保护轴承。在电液阀的控制下,液压油经进油孔流入,并作用于固定在转子的叶片上,使转子转动。固定叶片防止液压油短路。通过一对消隙齿轮带动的电位器和一个解算器给出位置信息。电位器给出粗略值,精确位置由解算器测定。这样,解算器的高精度小量程就由低精度大量程的电位器予以补偿。当然,整个的精度不会超过驱动电位器和解算器的齿轮系的精度。
图2-33 旋转液压马达
1,22—齿轮;2—防尘罩;3,29—电位器;4,12—防尘圈;5,11—密封圈;6,10—端盖;7,13—输出轴;8,24—壳体;9,15—钢盘;14,25—转子;16,19—滚针轴承;17,21—泄油孔;18,20—O形密封圈;23—转动叶片;26—固定叶片;27—进出油孔;28—解算器
(3)液压驱动的优缺点
用于控制液流的电液伺服阀相当昂贵,而且需要经过过滤的高洁净度油,以防止伺服阀堵塞。使用时,电液伺服阀是用一个小功率的电气伺服装置(力矩电动机)驱动的。力矩电动机比较便宜,但这点便宜并不能弥补伺服阀本身的昂贵,也不能弥补系统污染这一缺陷。因压力高,总是存在漏油的危险,14MPa的压力会迅速地用油膜覆盖很大面积,所以这是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这样一来,所需的管件就很贵,并需要良好的维护,以保证其可靠性。
由于液压缸提供了精确的直线运动,因此在机器人上尽可能使用直线驱动元件。然而液压马达的结构设计也很精良,尽管其价格要高一些,同样功率的液压马达要比电动机尺寸小,当关节式机器人的关节上必须装液压马达时,这就是一个优点。但为此却要把液压油送到回转关节上。目前新设计的电动机尺寸已变得紧凑,重量也减小,这是因为用了新的磁性材料。尽管较贵,但电动机还是更可靠些,而且维护工作量小。
液压驱动超过电动机驱动的根本优点是它的本质安全性。在像喷漆这样的环境中,对安全性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因为存在着电弧和引爆的可能性,要求在易爆区域中所带电压不超过9V,液压系统不存在电弧问题,而且在用于易爆气体中时,无例外总是选用液压驱动。如采用电动机,就要密封,但目前电动机的成本和质量对需要这种功率的情况是不允许的。
2.3.2 气压驱动
有不少机器人制造厂家用气动系统制造了很灵活的机器人。在原理上,它们很像液压驱动,但细节差别很大。它的工作介质是高压空气。在所有的驱动方式中,气压驱动是最简单的,在工业上应用很广。气动执行元件既有直线气缸,也有旋转气动马达。
多数的气压驱动是完成挡块间的运动。由于空气的可压缩性,实现精确控制是困难的。即使将高压空气施加到活塞的两端,活塞和负载的惯性仍会使活塞继续运动,直到它碰到机械挡块,或者空气压力最终与惯性力平衡为止。
用气压伺服实现高精度是困难的,但在能满足精度的场合下,气压驱动在所有的机器人中是重量最轻、成本最低的。可以用机械挡块实现点位操作中的精确定位,0.12mm的精度很容易达到。气缸与挡块相加的缓冲器可以使气缸在运动终点减速,以防止碰坏设备。操作简单是气动系统的主要优点之一。由于它简单、明了、易于编程,因此可以完成大量点位搬运操作的任务。点位搬运是指从一个地点抓起一件东西,移动到另一指定地点放下来。
一种新型的气动马达——用微处理器直接控制的一种叶片马达,能携带215.6N的负载而又获得较高的定位精度(1mm)。这一技术的主要优点是成本低。与液压驱动和电动机驱动的机器人相比,如能达到高精度、高可靠性,气压驱动是很有竞争力的。
气压驱动的最大优点是有积木性。由于工作介质是空气,很容易给各个驱动装置接上许多压缩空气管道,并利用标准构件组建起一个任意复杂的系统。
气动系统的动力源由高质量的空气压缩机提供。这个气源可经过一个公用的多路接头为所有的气动模块所共享。安装在多路接头上的电磁阀控制通向各个气动元件的气流量。在最简单的系统中,电磁阀由步进开关或零件传感开关所控制。可将几个执行元件进行组装,以提供3~6个单独的运动。
气动机器人也可像其他机器人一样示教,点位操作可用示教盒控制。
2.3.3 电气驱动
电气驱动系统在机器人驱动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电动机是机器人驱动系统中的执行元件。
(1)机器人伺服执行机构
机器人运动控制的核心与基础是其伺服执行机构及其控制系统。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过去主要用于恒速运转的交流驱动技术,终于在20世纪90年代,可以逐步取代高性能的直流驱动,使得机器人的伺服执行机构的最高速度、容量、使用环境及维护修理等条件得到大幅度的改善,从而实现了机器人对伺服电机的轻薄短小、安装方便、高效率、高控制性能、无维修的要求。目前,国际上的工业机器人90%以上均采用交流伺服电机作为执行机构。机器人采用的交流伺服电机也常被称作直流无刷伺服电机,它与直流伺服电机的构造基本上是相同的,不同点仅是整流子部分。
(2)直流(DC)伺服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如图2-34所示,由于永磁铁N、S的作用,当N、S之间的导体通过电刷和整流子有电流流过时,根据弗莱明左手法则,产生如图2-34所示的转矩。当导体转子回转到90°时,由于整流子的作用,电流反向,转子继续回转。按图2-35所示的结构,在通电瞬间,转子电流与磁通正交,故转子以最大转矩旋转。在旋转过程中,转矩逐渐减小,到90°时为0。本来转矩为0,转子应该停止旋转,可实际上由于转子的惯性作用,转子将继续旋转,一旦超过90°,则由于换流的作用,转矩又开始增大。因此,图2-35所示的直流电机是一个转矩变化激烈的电机。为了保证电机保持一定的最大转矩,实际应用的直流伺服电机往往要设置数十个整流子,并在设计中保证磁通总是与电流正交。
图2-34 DC伺服电机原理
(3)交流(AC)伺服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如图2-35所示,将DC伺服电机的整流子换成滑环,并在A端电刷接电源“+”极,B端接“-”极,则与DC伺服电机一样,转子转矩的产生使转子旋转。如果保持这个状态,则因无整流子,转子要停止旋转。如果能够在适当的时刻,改变外部电源的电流方向,则可以维持转子的继续旋转。如果将外部电源变成交流,三相绕组为定子,永久磁铁安置在转子上,则转子可实现与交流频率相应的回转速度不断旋转。这样,与电源频率同步,让转子不断旋转的电机即是AC同步伺服电机,人们也常常称这种电机为DC无刷伺服电机。它的特点是必须随时根据转子的位置改变电源极性。
图2-35 AC伺服电机原理(一)
如图2-36所示,目前的AC伺服电机(又称DC无刷伺服电机)基本采用这种旋转磁场结构。DC伺服电机依靠整流子数目的增加来减小其转矩的波动,而AC伺服电机则是将电机定子作为三相绕组。各相电流是通过正弦波变换实现的。
图2-36 AC伺服电机原理(二)
图2-37(a)、(b)是三相同步电机的截面图。U+、U-、V+、V-、W+、W-是各相绕组的始端与终端。将图2-37(c)所示的三相交流电源接通时,在时刻A,仅U相为正,V相、W相均为负。各绕组的电流方向如图2-37(a)所示,根据电流而诱发的磁通合成向量产生在从N指向S方向上。此时,在与磁通成正交的位置上,若有转子磁场,则在顺时针方向上,转子产生回转转矩。同样,在时刻B所产生的磁通[见图2-37(b)]正好在顺时针方向的60°处。
图2-37 旋转磁场原理
如上所述,只要让三相正弦电流流过电机定子上的绕组,就可以得到连续的回转磁场。只要能够做到让转子的任意回转位置总能与其正弦波相位正交,就可以得到平滑的转矩,获得高效率的AC伺服电机。因此,转子位置检测及其相位正交控制,成为AC伺服电机控制的关键。
表2-1给出了三种驱动系统的驱动性能对比。
表2-1 三种驱动系统的驱动性能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