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艺术与收藏的偏执
文学和绘画在西方或许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但在中国却常常被拉扯在一起。最早的是王维,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后是苏东坡,所谓“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因此,在中国,不仅一首诗在创作完成之后是可以反复吟咏的(如果不够还可以反复的歌唱、舞蹈,当然也还可以反复的书写和描绘),一幅画在创作完成之后也是可以重复制作的,尤其是写意画,重复制作也等于重复创作,更不要说是大写意或泼墨大写意,更不要说还会给当事人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了。
中国画之所以能成为中国画,是因为所使用工具的特殊性。首先是毛笔,所用的兽毛是既软而又有弹性的一撮,因此要想画出相同的点和线很难,要想不画出不同的点和线也很难。而不同的点和线自然可以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也因此,中国画在有了得心应手的一重境界之后还有着更高的一重境界——得手应心,正所谓“无心得之鬼神服”。尤其是在水墨与生宣纸结合,也就是写意文人画产生之后,中国画的这一特点更几乎到了可以出神入化的程度。这也正是中国画的魅力所在。
中国画市场的最初形成也正是因为中国画具备了较为迅速和可以重复的特点。在石涛八大以前,中国绘画一是用于统治者的宣教,二是用于士大夫阶层的自娱,并没有市场可言。到了石涛八大时期情况发生了变化,在中国出现了一个新的阶层——市民阶层。他们虽然非官但是有钱,因此对文化有了需求。石涛和八大本来都是因为政治原因而出了家,铁了心要为已逝的明王朝殉葬的,但却还是经不住金钱的诱惑而还了俗。他们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但如果不从深山里走出来是不是可以使自己变得更伟大一些,不仅仅成为范曾教授所说的大师而还可以双双成为巨匠,或者其中的一个来与巨匠“差强近之”,另一个去与魔鬼——神圣“差强近之”呢?如果真的会是这样的话,范曾教授的新古典主义也就不至于如此的没有着落了。
其实不仅是扬州人,但凡有钱人都是“喜新尚奇”的,因此我们似乎也不能将石涛八大绘画奇崛风格的形成完全归因于他们的身世。正如当时的人们所说,他们“乱变古法”目的是要“以惊俗目”,是顺应当时市场的结果。这或许也正是石涛“笔墨当随时代”和“我用我家法”的由来。也就是说,他们之所以能成为范曾教授所说中国历史上大师级的画家又是托了市场的福,否则或许他们连大师也做不成,更不要说巨匠和魔鬼以至于神圣了。
石涛八大历来是被并称着的,但范曾教授却说今后这个说法要作废,因为二者之间是相差甚远的,八大是要与巨匠“差强近之”的,而石涛顶多也就是个大师而已,谁要是看不到这一点就是“眼力不济”。范曾教授之所以如此说或着是因为其眼力太好,但也可能是出于对八大简笔画法的偏好,因为这简笔画法与石涛的繁笔画法正相反却与范曾教授所追求的“简洁漂亮”相一致。由此也可以让我们领略到范曾教授的霸道,但这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也并不是什么缺点,因为艺术是需要有一点偏执的。
但无论怎么说,石涛和八大还属于中国绘画从宫廷向市场过渡时期的画家,在他们的身上还没有太多商业化的成分,因为他们只是要惊世骇俗,还没有太多的欺世和媚俗。到了八怪时就又不同了,这时的市场或许是已经相当的繁荣了,因此画家们不仅可以“一招先,吃遍天”,而且还可以以流水线的方式批量生产也未可知,即便是欺世和媚俗者也是很正常的事。
一张画画的好,一百个人都想要,当然是可以重复的画了,虽然其中会有一些劣品掺进来,但也自然会有一些精品被蒙(所谓“无心得之鬼神服”者也)出来。更何况应酬之作与代表作的价格并不一样,即便画家那样要买家也不会那样给,而且历史最终是要将那些劣品淘汰掉,后人评价画家时也一定是会以他的代表作为依据的。这也正是中国画的魅力所在。
而如果一幅画好,一万个人都想要,即便是开一个印刷厂也是顺理成章的事,至少也可以像黄永玉先生的《虎年镇宅》那样电脑复制几十、几百或几千张。其实如果仅是从欣赏的角度看,原作和印刷品又有多大的区别呢?或许还能更好也说不定,因为作为印刷之原作也许是从一百张、一千张重复的作品中选拔出来的最好的。这也如同是看电影,坐在电影院里看放映和到现场去看拍摄,哪一个效果会更好呢?答案是明摆着的。但如果你是个收藏家,要通过藏品的升值来赚钱,其结果或许就要大不一样了。尤其是当你的“眼力不济”,将劣品当成了精品或者将应酬之作当成了代表作买到手里时,那也就怨不着别人。或者,这也还可以说是市场惹的祸。但也许你还会歪打正着地以劣品和应酬之作的价格得到了精品和代表作,那你也许就又要高呼起市场万岁来了。
因此某收藏家写文章指责范曾教授流水线作业来复制自己的作品是没有任何道理的,因为对于中国的写意绘画来说,精品也许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重复中产生的,更何况范曾教授所画的还是泼墨大写意呢!而且,除了范曾教授的破墨大写意中国难道就真的没有其他值得收藏的绘画了吗?即便是这样,那何不去收藏中国的油画或西方的油画,又何必要在范曾教授这一棵树上吊死自己呢?但也许这也是一种偏执。
但范曾教授要因此将其告上法庭并索赔500万也实在没有什么必要。钱已经装进自己的口袋了,不论是拿着盖大楼、买豪宅还是去捐献灾区全随自己的便,何必要让别人因此而说你的胸襟太过于狭窄呢?但也许这也又是一种偏执。
201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