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天下局势
当今世界进入了一个最重要的历史时刻——旧世纪即将结束,新世纪就要来临。天下局势可谓风云变幻:东土耳其、南西班牙、西法兰西、北德意志,皆以强国自居,且欲向其他弱国施加影响。现在,就让我们和亚历山大六世一起,且看这些强国虎视眈眈之下的意大利又是什么情况呢?仅稍作介绍。
东罗马帝国巴列奥略王朝的末代君王君士坦丁十一世受到三十万土耳其大军围困,向所有基督教国家请求救援未果,最后在托法那门附近阵亡。1953年5月30日,穆罕默德二世进入君士坦丁堡[1],其统治期间,以“法齐赫”(意为征服者)著称,死后留有两子,由长子继位,为巴耶济德二世。
在土耳其,巴耶济德二世虽然享有长子继承权,也是父亲指认的苏丹继承人,但他的继位并不顺利。皇弟杰姆,也就是人们熟知的季季米王子,声称自己为先皇登上大位之后所生,才是真正的帝王嫡子;而长子巴耶济德为先皇称帝前所生,实乃凡夫俗子。这样的诡计完全是无事生非,可在强权所向披靡而正义寸步难行的时代,这场皇权之争在所难免。1482年,兄弟二人各自率军在小亚细亚交战。经七小时激战后,杰姆战败,在皇兄乘胜追击之下,他根本没有时间重整溃兵,无奈只得从西里西亚上船,去往罗得岛寻求圣约翰骑士团的庇护。而罗得岛紧邻小亚细亚,圣约翰骑士团因此不敢收留杰姆,只得将他送往法国的一个骑士团辖区严加看管起来;也不管埃及苏丹凯特·贝的要求想请王子前去。苏丹凯特·贝此时已经起兵反叛巴耶济德二世,欲让年轻王子加入叛军以求师出有名。事实上,出于相同的政治目的而想要杰姆加入自己一方的人不在少数,有匈牙利国王马赛厄斯·科菲努斯、阿拉贡和西西里国王斐迪南二世[2]以及那不勒斯国王斐迪南一世[3]。
一旦这些敌国与弟弟联手得逞,后果则不堪设想,巴耶济德二世对此一清二楚,于是派出使节前往法兰西向国王查理八世提出了丰厚的条件,只要国王保证把杰姆扣留在法兰西,定奉上一笔数目不菲的酬金,并承诺一旦从埃及苏丹手中拿下耶路撒冷便将这座圣城的君权献给法兰西。如此划算的买卖,法王欣然接受。
然而,教皇英诺森八世却对此横插一脚。他要求保护杰姆,表面上是为维护逃亡王子的权益,宣扬要派出一支十字军对战土耳其,实际是想独吞巴耶济德二世报答基督教君主囚禁兄弟的四万达克特金币。这位基督界精神领袖借如此神圣的理由提出要求,查理八世岂敢拒绝。结果,杰姆在骑士团大头领德·奥布森的陪同下离开了法兰西,成了囚犯。德·奥布森以一顶枢机主教的帽子作为交换条件,答应交出这位囚犯。因此,1489年3月13日,这位不幸的年轻人,作为诸方利益的关注焦点,就这样冠冕堂皇地进入了罗马。他骑着高头大马,身着东方华服,走在大头领德·奥布森的侄子奥韦涅和教皇之子弗朗西斯科·奇博的中间。
从此,杰姆留在了罗马。而巴耶济德二世信守承诺,立即付给教皇四万达克特金币作为酬谢。
土耳其的情况到此为止。
此时的西班牙,正值斐迪南二世和伊莎贝拉统治时期,这一时期为二十五年之后神圣罗马帝国国王查尔斯五世建立日不落帝国的霸权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确切地说,这两位史称“天主教国王”的统治者在这时已经基本上收复了西班牙的全部失地,还把摩尔人赶出了最后的据点格拉纳达。在二人统治期间,还出现了两位杰出人物:巴尔托洛梅乌·迪亚士[4]和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前者重新找回了丢失的世界,后者则开辟了未知的新大陆。旧世界的胜利和新大陆的发现使这两位统治者在罗马教廷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力。
以上是西班牙的情况,接下来是同一时期的法兰西。查理八世[5]于1483年8月30日继承先父路易十一的王位。路易十一生前采用死刑的高压政策实现安邦定国,为日后幼子继位、长姐摄政扫清了障碍。而辉煌的摄政期不仅遏止了皇亲贵胄的勃勃野心,终止了内战,还把那些独立封地收归王权统治。到了我们这个时候,查理八世已年约22岁。关于他的说法有三个版本。拉特雷穆瓦耶公爵[6]说他身为一国之君,个头不大野心却不小。科米纳[7]评价他还是个涉世未深的毛头小子,一没见识,二没钱财,且性格软弱,又任性妄为,亲小人远贤臣。圭恰迪尼[8]的评价也许有失偏颇,他认为查理八世是个行事鲁莽,毫无智慧的年轻人,秉性肤浅狂躁,深陷膨胀的统治欲望和对荣誉的盲目追求而无法自拔,丝毫不具备君王之才;无论做何事都缺乏深思熟虑和判断力,也吃不了苦,受不得累,因此一事无成。在他身上若有什么东西乍看似乎还值得称赞,近看却必然发现不过是恶习而非美德。他是慷慨没错,却慷慨得过于草率,毫无分寸和公正可言。他有时坚定决绝,但不过是冥顽不化,刚愎自用,并不是意志坚定。而他身上被阿谀奉承之徒奉为善良仁慈的那些东西,应该说是对伤害和凌辱麻木不仁或者意志薄弱罢了。
说到他的长相,根据圭恰迪尼的描述,更是不堪入目,不过与他那拙劣的思想秉性完全契合。他个头小,脖子粗,胸宽肩高,两腿细短,加上容貌奇丑无比,四肢比例失调,与其说是一个人,倒不如说是个怪物,只有目光之中透出的尊严和魄力让他出众。这样的一个人,命运让他成了征服者,上天也为他保留荣光,可惜他却无福消受。
以上是法兰西目前的情况。
此时德意志的帝王宝座之上正是腓特烈三世。他可是名不虚传的“和平之王”。此名的由来并非他真的能维护和平,而是他老打败仗不得不求和。他在去罗马途中的故事最先暴露出他这种泰然自若的忍耐功夫。当时在穿过亚平宁山脉的时候,他遭到强盗抢劫,却并没有派人追查。大盗一看这小贼都可逍遥法外于是大胆前来光顾。穆拉德二世占领了部分匈牙利地区,马赛厄斯·科菲努斯占领了奥地利东北部地区。面对这些侵略,腓特烈三世只是一再重复自己的座右铭“遗忘是治愈丧失之痛的良药”来安慰自己。这时,他已经在位五十三年,刚为儿子马克西米连与勃艮第家族的玛丽订完婚,把觊觎抢夺蒂罗尔一带的巴伐利亚女婿艾伯特逐出了德意志。由此可见他太过忙于家务事而无暇顾及意大利的形势。况且,他还一直在为奥地利家族寻找一句铭词,这对于像腓特烈三世这种性格的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句铭词最终被他找到了,后来被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实现。找到铭词之后,这位老皇帝喜出望外,认为自己留下这一睿智的预言之后,在人世间的使命终于完成了。1493年8月19日他安然地与世长辞,把皇位留给了儿子马克西米连。这条箴言即:“AUSTRIAE EST IMPERARE ORBI UNIVERSO”,由以五个元音a,e,i,o,u为首字母的五个单词组成,意为:“奥地利注定一统天下”。
以上为德意志的情况。我们简略回顾了欧洲四大强国的情况,现在让我们把目光转向罗马周边的那些小国。它们在罗马周围形成一个保护圈。要说万一那些政治大鳄们哪天一时兴起,不管是上山下海,无论是亚德里亚湾、阿尔卑斯山、地中海还是亚平宁山脉,都要前来进犯,那么这些小国将立刻全力护卫世界的精神女王——罗马帝国。
这些小国包括那不勒斯王国、米兰公国、佛罗伦萨共和国和强盛的威尼斯共和国。
年老的斐迪南一世统治着那不勒斯王国,且说他不仅并非嫡出,还很可能是乱伦所生。他的父亲是阿拉贡的阿方索五世,被那不勒斯女王乔万娜二世[9]收养而成为那不勒斯王位继承人,后继位成为那不勒斯国王。然而,女王担心后继无人,在临终时宣布了两位王位继承人——阿方索和安茹家族的勒内[10]。阿方索为保住王权只好与勒内为敌。双方为了王位陷入长期争斗之中,最终阿拉贡家族战胜了安茹家族。1442年,阿方索终于稳坐王位。然而好景不长,我们将看到查理八世出面要为战败的勒内讨回江山。虽然斐迪南一世既没有父亲的勇气,也不具备父亲的智慧,但他却能战无不胜,相继除去自己的两大劲敌。一个是外甥比亚纳伯爵,掌控着整个阿拉贡派系,诟病他这位叔叔的可耻出身;另一个是卡拉布里亚的约翰公爵,控制着整个安茹派系;论功绩这两位敌人都高于斐迪南一世。然而,他却设法将二位的势力孤立,凭着深谋远虑、老奸巨猾而稳坐帝位。他这人知书达理,熟知科学,尤其精通律法。
斐迪南一世中等身材,却相貌英俊,额头宽大,白发齐肩。他臂力超群,不过很少展现。据说有一天他路过那不勒斯诺沃市广场,一头公牛正在拼命逃跑,他上前一把抓住了牛角,任凭公牛如何挣扎都没能挣脱。现在亚历山大六世当选教皇使他感到极为不安,纵然他再心思缜密,也禁不住在送信人面前失口而出:“不光我自己不会对这次大选的结果感到欣喜,我还认为任何一名基督徒都不会感到欣喜,博尔吉亚从来都恶霸一方,绝对也是个恶劣的教皇”。他还补充说,就算这一结果让人人皆大欢喜,但是对阿拉贡家族却是场致命的灾难。尽管罗德里戈属于阿拉贡家族的一员,流有这个家族的血脉,也因为这个家族他的财富才能与日俱增;然而一牵扯到国家利益,血脉亲情也会翻脸为敌,更何况自己和他还只是臣属国关系!
一向老谋深算的斐迪南一世对亚历山大六世的评价可谓一针见血。然而,这并没有妨碍他成为与亚历山大六世结盟的第一人。
米兰公国名义上属于弗朗切斯科·斯福尔扎之孙吉安·加莱亚佐·斯福尔扎[11]。弗朗切斯科于1450年2月26日通过武力篡夺了米兰公爵之位,之后将爵位传给了儿子加莱亚佐·马里亚,也就是现在在位的年轻公爵。我们之所以说是名义上的,是因为这一时期米兰的实际统治者并不是吉安·加莱亚佐,而是他的叔父卢多维科·斯福尔扎,因他纹章上的桑树而人称“摩尔人”。他曾和两位兄弟菲利浦和阿斯卡尼奥一起遭流放,菲利浦在1479年中毒身亡,阿斯卡尼奥当上了枢机主教。1476年12月26日,加莱亚佐·马里亚在圣史蒂芬大教堂遇刺身亡,几天后卢多维科回到米兰,担任摄政王,此时小公爵年仅八岁。从此之后,即使今天侄子已经二十二岁,卢多维科依然继续摄政。且种种迹象表明他将会长期把持朝政。这位可怜的年轻人刚表现出想要亲政的想法之后没过几天就病倒了。有谣言疯传,说他是中了一种慢性的致命毒药,这种毒药在当时的皇亲贵族中广为使用。不过,即使他真的是自然患病,人们也会把他的死因与某个大人物的利益联系起来。不管怎样,卢多维科终于除掉了这个心腹大患,从此年轻公爵身体日渐消弱,不适合忙于公国政务,只能被送到帕维亚城堡,由妻子伊莎贝拉(那不勒斯斐迪南国王的女儿)照料。
至于卢多维科,此人极富野心,勇敢机敏。他善于用剑下毒,视情况交替使用。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无论侄子是死是活,他都必须成为王位的继承人。
佛罗伦萨虽保留着共和国之名,实则已逐渐丧失了共和国的自由。佛罗伦萨这时的实际统治者是皮耶罗·梅迪奇,即使梅迪奇家族的统治地位不是合法的,但如我们之前所见,洛伦佐宁愿灵魂不得救赎,也要把佛罗伦萨的实际统治权交给儿子皮耶罗。
不幸的是,儿子远不及老子的聪明才干。皮耶罗英俊潇洒,嗓音悦耳动听,而洛伦佐恰恰相反,奇丑无比,而且鼻音浓重。皮耶罗学习过拉丁文和希腊文,谈吐风雅有趣,即兴创作的诗歌丝毫不逊于父亲。然而他对政务却一无所知,对那些熟悉政务的人更是傲慢无礼。另外,他沉迷享乐,纵情女色,热衷于强身健体以博取女人的欢心,最擅长的是打网球,他还打定主意,哀悼期过后,要让佛罗伦撒甚至整个意大利看到自己的宫廷是多么富丽堂皇,节日庆典是多么隆重奢华。皮耶罗·梅迪奇绘就了这一副宏伟蓝图,只可惜天不遂人愿。
这一时期的威尼斯共和国在总督阿戈斯蒂诺·巴尔巴里戈的统治下达到了权力和荣誉的巅峰。从加的斯湾[12]到亚速海,所有的港口都对她的上千只船开放。其领土除了运河的海岸线及古老的威尼斯公国外,在意大利还拥有贝加莫省、布雷西亚省、克雷马省、维罗纳省、维琴察省和帕多瓦省;及特雷维索地区,包括费尔特雷、贝卢诺、卡多雷、罗维戈省的波莱塞拉,以及迪拉韦纳公国;另外还有除阿奎利亚之外的弗留利地区,除的里雅斯特之外的伊斯特拉半岛;在海湾的东海岸,有萨拉,斯普利特及阿尔巴尼亚的沿岸地区;在伊奥尼亚海,拥有赞特[13]和科孚岛[14];在希腊有勒班陀[15]和帕特雷,在摩里亚半岛[16]有马罗尼亚、科罗内、奈阿波利和阿尔戈斯;在群岛上,除了沿海岸线的小城镇和站点,还有甘地亚和塞浦路斯王国。
至此,强盛的威尼斯共和国成为从意大利河口到地中海最东端海岸线的主人,意大利和希腊看起来倒成了威尼斯的郊区。
在那不勒斯、米兰、佛罗伦萨和威尼斯中间剩下的一些空白区域有一些小独裁者,他们对这些领土行使着绝对主权。如:科隆纳家族在奥斯蒂亚和内图诺,蒙泰费尔特罗家族在乌尔必诺,曼弗雷迪家族在法恩扎,本蒂沃利在博洛尼亚,马拉泰斯塔家族在里米尼,维泰利在卡斯泰洛城,巴廖尼在佩鲁贾,奥尔西尼在维科瓦罗,埃斯特王公在费拉拉,都进行着专制统治。
最终,这些强国、小国及专制城邦围成了一个巨大的圆圈,圆圈的正中心高耸着罗马帝国,虽处位置最高,却最为孱弱,既无影响力,也无领土;既没有军队,也没有黄金。这些正是新任教皇需要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让我们看一看,这位亚历山大六世是何许人也,又是如何完成这一使命的呢!
注释:
[1]君士坦丁堡:原名为“拜占庭”,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一世于公元330年5月11日定都此地,开始出现了“君士坦丁堡”这名字。1930年3月28日,土耳其城市君士坦丁堡易名伊斯坦布尔。(译注)
[2]斐迪南二世:阿拉贡国王,后与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一世结婚,将卡斯蒂利亚、阿拉贡和西班牙其它许多独立领地的王冠以家族联盟的形式联合了起来。斐迪南二世成为统一西班牙的第一任国王。(译注)
[3]斐迪南一世:斐迪南二世的哥哥阿拉贡阿方索五世之子。(译注)
[4]巴尔托洛梅乌·迪亚士:葡萄牙著名航海家,其贡献在于欧洲人第一次打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的海上通道,标志着欧洲可以绕过伊斯兰世界直接与印度和亚洲其他地区展开贸易。(译注)
[5]查理八世:是法国瓦卢瓦王朝嫡系的最后一位国王。是“蜘蛛国王”路易十一的独子,年幼继位,由姐姐法兰西的安妮与丈夫波旁公爵皮埃尔二世摄政;查理八世被视为给意大利带来一系列入侵的灾星。(译注)
[6]拉特雷穆瓦耶公爵(1377-1449),曾担任勃艮第公爵无畏的约翰(JOHN THE FEARLESS)和善良的菲利浦(PHILIP THE GOOD)的大学士(GRAND MASTER)和内阁大臣(GRAND CHAMBERLAIN)。(译注)
[7]科米纳:1447-1511,法国政治活动家及历史学家,曾先后事勃艮第公爵查理(勇敢者)、法王路易十一、查理八世,被誉为“法国的第一位人文主义历史学家”。晚年写成《回忆录》8卷,追述15世纪后半期法国的政事。(译注)
[8]圭恰迪尼: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学家、政治家。(译注)
[9]乔万娜二世:接连受到法国安茹公爵的进攻,又面临着雇佣军的不忠诚,在这种情况下她以让阿方索成为其继承人为条件向阿方索求助。(译注)
[10]勒内:安茹国的路易三世的弟弟。(译注)
[11]吉安·加莱亚佐·斯福尔扎:七岁时其父加莱亚佐·马里亚·斯福尔扎遇刺身亡,吉安·加莱亚佐成为米兰公爵。其叔卢多维科·斯福尔扎摄政,但很快就架空了吉安·加莱亚佐,成为米兰的实际统治者。(译注)
[12]加的斯湾:西班牙南部港口。(译注)
[13]赞特:扎金索斯的旧称。(译注)
[14]科孚岛:克基拉岛的旧称。(译注)
[15]勒班陀:纳夫帕克托斯的旧称。(译注)
[16]摩里亚半岛:伯罗奔尼撒半岛的旧称。(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