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令人销魂的成瘾
电影《门徒》
《门徒》讲述的是一个关于毒品的故事。生活在香港的昆哥表面上是做家电生意的小老板,实际上是掌控着庞大贩毒集团的毒枭,他的妻子已经有了两个女儿,如今又身怀六甲,这让昆哥产生了金盆洗手的想法。阿力是追随昆哥多年的“门徒”,他的真实身份是警方的卧底。虽然得到昆哥的信任,阿力却始终掌握不了关于制毒贩毒的详细情况,这让他非常苦恼。
阿力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认识了阿芬,两人不知不觉发生了一段微妙的感情。阿芬的丈夫是个瘾君子。阿芬为了帮丈夫戒毒,不惜以身试毒,再也无法摆脱毒瘾。最终,阿芬因为吸毒过量惨死,悲愤的阿力在警方协助下一举逮捕了昆哥,昆哥为了不连累家人,在厕所里割颈自杀。阿力又把阿芬的丈夫关进监狱,独自抚养了阿芬的女儿。
影片中没有绝对的坏人,也没有绝对的好人,有的只是一具具被毒品扭曲、榨干的灵魂。最触目惊心的是阿芬的惨死,死时面目狰狞,死后无人收尸,群鼠在她身上啃噬。
毒品这么可怕,为什么还有人吸毒呢?尤其是在演艺圈,近年来被曝光的吸毒明星一个接着一个。说是因为精神空虚,似乎也不尽然。精神空虚也可以寻找别的刺激,为什么偏偏是毒品?
明星柯某某,当红小生,阳光少年,拍过禁毒宣传片,当过禁毒大使。他曾对着镜头说:“有些人觉得用毒品可以放松,可是我觉得这是完全没有效果的。”“生活中的压力有很多渠道释放,你有朋友有家人。”“你自己一定与众不同,一定有自己的强项和优点。好好地跟朋友聊聊天就可以释放压力,你没有必要用到毒品。”
言犹在耳,他就因吸毒被抓。善意的推测是——当明星实在压力太大了,原本是普通人,非要被包装成偶像,时时刻刻对着粉丝展现出最好的一面,表面上风光无限,背地里竞争激烈,只有吸毒的那一刻烦恼完全不见……
也有人是因为好奇而吸毒,也有人是为了“融入圈子”而吸毒,也有人为了寻找灵感而吸毒,也有人就像阿芬一样,为了救人而舍身入魔。不管是什么原因,一旦成瘾,他们就沦为毒品的“门徒”,难以回归正常人的生活。
毒品有如此强大的魔力,和我们的大脑很有关系。某些脑细胞中有一种叫做“阿片肽”的受体,被激活之后,会通过信号传递进一步激活脑内的多巴胺系统,产生明显的欣快感。平时我们的大脑也会释放适量的脑啡肽,和“阿片肽”受体结合而产生愉悦感,当我们运动、游戏、恋爱、享受美食、欣赏音乐的时候,脑啡肽的释放会增加,于是心情十分愉快。
一个人自身的脑啡肽的释放是有限的,外源性的阿片肽却来势凶猛。阿芬说:“吸毒的感觉从头皮到脚趾都是高潮。”这到底是什么样的感觉?无法体验。若非吸毒的感觉如此美妙,也不会有人倾家荡产、乐此不疲吧?
吸毒的感觉美妙无比,倘若可以一直持续下去倒也令人羡慕。问题是,它无法持久,在数分钟到数小时的强烈快感之后,就会被打回原形。而且,毒瘾发作的时候,会出现严重的躯体症状,如打哈欠、流鼻涕、流眼泪、出汗、呕吐、腹泻、全身酸软等,还会出现严重的精神症状,如狂躁、偏执、多疑、入睡困难、表情冷漠、心慌、焦虑、烦躁不安,严重者会毁物、伤人、自残。这是因为,脑啡肽等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是一套自我平衡的体系,使用大量的外源性药物之后,自身的平衡就会被破坏,大脑就会表现出和吸毒时截然相反的抑郁症状,伴随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躯体症状(毒品本身也会造成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吸毒有多快乐,戒毒就有多痛苦。寻求快乐和逃避痛苦相比,后者更占心理优势,所以思维能力正常的人会选择不吸毒,而瘾君子们在清醒的状态下更是渴望戒毒。
常见的戒毒方法包括:第一,强制戒毒,硬性停掉毒品,任由戒断症状自然发展、自然消退。通常戒断症状在1~3天内达到高峰,熬过3天后症状逐渐好转,7~10天后症状基本消失。这种戒毒方法适用于吸毒时间短、毒瘾轻、毅力强的吸毒者,对老弱病残、毒瘾深的人可能会危及生命。第二,药物替代,用美沙酮等成瘾性较弱的药物逐步替代海洛因等毒品,并不断减少药物剂量,待毒瘾减弱后再停药。这种治疗需要21~180天,有些病人需长期甚至终身用药。第三,手术治疗。吸毒成瘾的人,脑内会形成毒品依赖的“病理性犒赏中枢”,在脑磁图等功能性定位设备上表现为与吸毒相关的“异常活动”,类似于病人的“病灶”。只要在极其精确的定位下,摧毁毒品依赖的“病理性犒赏中枢”,或阻断与之相联系的神经纤维、破坏“毒瘾环路”,就能达到戒毒的目的。手术的效果立竿见影,但是可能存在后遗症,如病人的性格和智商出现较大改变。
以上方法并不能保证吸毒者百分之百地戒掉毒品,戒毒成功的人,即便他们在一段时间里确实不再依赖毒品,但是漫长的人生里始终存在复吸的可能。据资料统计,世界各国的复吸率都很高,如美国为90%以上,德国为80%以上,新加坡为70%~80%,我国的复吸率也达到80%以上。这里面既有毒品本身的致命诱惑,也有家庭和社会对吸毒者的歧视,使他们再次投入毒品的怀抱。
看到这一连串的数字,我想,没有人真的愿意吸毒,就像没有人真的愿意沉沦。之所以明知故犯,欲罢不能,就是因为在我们的神经系统里,始终存在着一股无形的力量推着我们前进——寻找快感,追求快乐。
追求什么样的快感?是一时的强烈快感,还是可持续的快感?前者指向吸毒、酗酒、网络成瘾、赌博、暴力、色情、购物狂。后者指向正当的兴趣爱好,合理使用我们的感官。
怎样追求快感?是为了一时的快感甘冒巨大的风险,还是为了可持续的快感忍受暂时的艰苦(很多心理学家认为延迟满足是成功人士最重要的心理素质之一)?前者指向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及时行乐,后者指向苦尽甘来的幸福人生。
我的身边没有吸毒的人——虽然实验室里备有毒品(用作麻醉剂),但是有各种对某些事物成瘾的人。连我自己,有时也会对某一事物如痴如醉,仿佛着了迷一般。
我喜欢明末才子袁枚的一段话:“余观世上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之人,皆无癖之人耳。若真有所癖,将沉湎酣溺,性命死生以之,何暇及钱奴宦贾之事。”这里说的无癖,就是没瘾,对什么都没瘾,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活着该是多么枯燥乏味的事。
一定程度的“瘾”是正常的。只要不是有毒的瘾、过度的瘾,就不会迷失自我。
《门徒》——这个具有宗教色彩的片名,仿佛在说:我们渴望快乐,没有烦恼,没有空虚和孤独。要是有什么能带领我们达到那个境地,我们便心甘情愿地做了门徒——或者是罪的门徒,或者是义的门徒,或者是天使,或者是魔鬼,我们都在漫漫旅途中不断地行走,走着走着就成了不一样的人生……
眺望远方,是谁在冥冥中牵引?
谁值得我终身追随,做一个不悔的门徒?
我想我已经知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