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金榜题名不是梦,是传说(4)
此时,落日的余辉照射在朱子亭门楣上,将匾额上的“天心屹然”四字映得红彤彤的,也照得门框上朱熹自书的一副对联金光闪亮——“日月两轮天地眼,诗书百世圣贤心。”
想着此番探秘覆船山的搁船尖,乃是得知此地有一本《六甲天书》,因天色已晚,刘伯温无暇细寻,于是,便匆匆下山,只待改日再慢慢品味和领略覆船山的神奇奥秘了。
掌灯时分,刘伯温在覆船山的附近,寻到一家客栈暂住。一夜无话。
一晃多日,刘伯温没再急于登山,而是连续几天,只在周围山乡寻访探秘,还真是大有收获。不只达到此行的目的,而且还收集到了当地的许多人文、地理、传说……
据说,这里有诸多的传说。比如:有伏羲、女娲、神农的轨迹;有火神祝融、大禹治水的功绩;有天开神坛和六甲道场;有东水向西流的乾坤大挪移;有项羽会稽起兵的秘密练兵场和三国时期孙权的秘密屯兵场……
此外,刘伯温还发现了一个惊天大秘密——原来这里竟然隐藏了一个完整的明教社会。使他不仅找到了《奇门遁甲》,而且还结识了一大批明教圣者。
那一日,旭日初升之时,刘伯温探查到了一个被群山环抱的山谷。山间一块平地上,一间茅屋,孤零零,不显山不露水地置于其间。见有炊烟袅袅,知道有人居住,刘伯温便寻到一条羊肠小路来到屋前。
轻叩门扉,吱呀一声,门开了。定睛一看,开门之人不是别人,正是那日覆船山上引路的老者。
哈哈——哈哈——两人相视大笑,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缘份吗?
再次见面,少了许多寒暄,也无需多言,老者便将刘伯温引到了茅屋一侧不远处的山谷。原来,此处竟然是别有洞天。只见山谷入口处有一块巨大的石头,上书“邦源洞”三个大字。
“这里又称‘日华洞’,虽名为洞,实是一个被群山环抱的山谷。”老者伸臂指向山谷深处说道,“你既已寻来,看来定是天意!此地,就是藏有安邦定国之策的洞天福地,也是中国第一个朝代——‘夏’都会稽山的源头。相传,黄帝于此写经台著《阴符经》。相传姜子牙在这里得黄帝《阴符经》。”
两人一起进入到了“邦源洞”。空旷的山谷岩石林立,树影婆娑。时有屋舍若隐若现,可见各色人等往来其间……原来这里竟然是一个小社会。刘伯温知道自己又是遇到了高人。
接下来的日子,在老者的挽留下,刘伯温在茅屋住了下来。刘伯温发现,老者虽是独居,但经常有人前来拜访。在他们的谈话中,刘伯温第一次听到了“明教”两字。
终于有一天,老者将一本书郑重地呈到刘伯温眼前,说:“这就是你需要的《奇门遁甲》,民间俗称为《六甲天书》,乃是奇门、六壬、太乙三大秘宝中的第一大秘术,也是《易经》最高层次的预测学,号称帝王之学,又为夺天地造化之学。此书的奥秘你已经略知一二,以你之才,定会让此书发扬光大。以后的情形如何,就看你的造化了。”
“一直不敢问老伯名姓,能否告诉晚辈。”刘伯温跪接此书,并感激涕零地请问道。
“名姓只是一个符号而已,不知道也罢。你能将此书传承,就是最好的报答了。”老者转过身去,摆摆手,算是结束语了。
需要说明的是,此时是公元1333年。元朝宫廷内正在走马灯似的进行着血腥的皇位之争。刚刚经历金榜题名的刘伯温只有23岁,而后成为明太祖的朱元璋,此时还只是个抹鼻涕的5岁孩童。当然,朱元璋下令对覆船山封山600年就更是后话了。
十门九不锁,天门夜不关
得到《奇门遁甲》,刘伯温并没有离开覆船山区域,因为,书中所述的策略还有待于实地查验,而且,他还听说七夕节期间,将有上万人,会来自发朝山,到“情人庙”拜仙姑娘娘。刘伯温年轻的心,动了!
不知不觉,传统的七夕节,悄然而至。随着人流,依槌鼓之声,刘伯温直奔覆船山半山腰那掩映在树木间的一处寺院而去。
在寺院入口处的门楣上,赫然上书四个大字——覆船山寺。因寺内建有仙姑殿,因此当地人又称为“情人庙”。这与搁船尖上的顶宫——圣佑观是相辅相成的。
当然,元朝末年,覆船山寺改为云心寺。以搁船尖为背景,突出金尊伏羲、金娘女娲的传统文化,又隐含佛教文化内涵,因此,可以说,在这里,气势磅礴的中国大佛城浑然天成。因此,后世之人称之为“东南第一大佛国”,而覆船山又被誉为“佛全山”。
当人流涌向“情人庙”上香祈愿之时,刘伯温避开人流,先行向十道门攀登。因为,他要去体验“十门九不锁,天门夜不关”的意境。
到达第一道门——朝阳门。
由九天狮子把守的大门,因其位于第一的位置,是最先如同光明世界的太阳一样迎接朝奉的施主,因而名为朝阳门,当地人又称为朝天门。
有一句很经典的话正合此理:当你紧握双手,里面什么也没有;当你打开双手,世界就在你手中。懂得放弃,才能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得充实、饱满、旺盛!
得之坦然!失之淡然!
来到第二道门——宝锁门。
两块山石如狮子滚绣球一般天然对等而存在,并有龙凤呈祥之势,故称为仪凤门。
从正面看去是凤,背面看是凰。凤凰在一块石头上,宛如涅槃。当地人因其像小孩子胸前常挂的长命锁,又称为宝锁门。
进入门里,一道道瀑布下面形成了深潭,宛如龙王的别宫,再配以山崖处的弥勒石佛像,此道门内外便也是别有洞天了。
来到第三道门——三山门。
这里是内云溪和二个外云溪三溪合流之处,也是为云山、凤山、凰山三山交汇处,因此称为三山门。
有九天玄女天然石像,如盘古开天,又似如来佛掌,脚蹬手托之后,石门裂开。
民间有言:“十门一锁定终生。”
相传这道门是锁住的,泉眼即为钥匙孔,水就是钥匙。流水无分别,此是智慧行。修观行者,如水流行,不行而行、行而不行。这也可以解释为水的佛性。
这第三道门所在地,原来叫童家磡,相传是方腊所住的村子。民间有诗云:“水浸鳖背湾,方腊出二关;水氽童家堪,方腊就造反。”
来到第四道门——通济门。
这是最有特色的也是最宽阔的一道门。它坐北朝南,外有三重石门。进门向东北而行,林深树密,向西南而行,则是人流云集的热闹区域,堪称咽喉要道,因此,称为通济门。
最特别的是,此道门的外形,像一只要张开的蝴蝶,更像一艘正待扬帆远航的大船,扼守在内外分界点上,因此,民间又称为蝴蝶门。
来到第五道门——太平门。
由于该道门位于石门中间位置,扼守通向城内最关键的通道,为兵家必争之地,得之则天下太平,故名为太平门。
此道石门有如五只天然的老虎,又恰如朝廷兵部的前、后、左、右、中五员大将,或者是五都督府,因此,又被称为五虎上将门。
来到第六道门——聚宝门。
这道门的整个外形宛如心型,又宛如一个贮以金宝,取之不尽的聚宝盆,因此称之为聚宝门。古人选择风水,依山伴水而居。六甲岭上最大的一个千年古村——皂夹汰,就建在这里。
来到第七道门——玄武门。
这道门有个天然的玄武石像,因此称为玄武门。从先秦时期,人们就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方之神作为东、西、南、北四方的代称。
历代宫殿的正北门,大部分都叫玄武门。著名的有:发生“玄武门之变”的唐长安太极宫北门;发生玄宗李隆基除韦后、代宗李豫除张后的唐大明宫北门等。
六朝之都的南京也是如此。然而,也有例外。南京玄武湖的玄武门,却并非朝北,而是朝西。因为,那里也有和搁船尖的第七道门一样天然的玄武石像,也是朝西的。
来到第八道门——正阳门。
这是一道朝向东面最为巨大的石门,宛如女娲石像,正对着东方的太阳,故名为正阳门。此门也是距离浙西明教总舵——金銮殿最近的石门,入门60米即为皇城钟阜门,并以此作为正门,当得天子门。
这座门延伸过去有一天然大石头像,世传此石从天上飞来,上无任何索痕,人称“东南小飞来”。头像呈吉祥状,两侧对称而生二位侍女,高达16米,坐西朝东,望向天心。头像面部表情比例也十分协调,仿佛在诵念《心经》一般。
对于头像的形象有多种说法。一说是伏羲头像;一说是大日如来;一说是仙姑娘娘……
而在刘伯温看来,这头像应该是一个人,一个可以当天子的人。当然,此时的刘伯温还不能确定这个人是谁……
来到第九道门——钟阜门。
与向西的仪凤门,天然对等而存在,有龙凤呈祥的地势。因其一个巨型石钟如石锁一样锁住佛界与俗界,故名钟阜门。而敲钟是南北朝梁武帝开始的,宝志公是这里的开山祖师,是宝志公让梁武帝开悟,才开始设立敲钟的仪式,禅宗的金钟源于此。因为远看这大钟又如观音端坐莲花台上,石壁上有一俏皮的童子跷着小小二郎腿,农民又戏称童子拜观音,又称观音门。
来到第十道门——神策门。
刘伯温才发现此道门乃是“邦源洞”的第一门,也是最终一门,是源头的源头。经过此门就是仙境了,这里是神仙住的地方。神,神仙也;策,策略也。所以此道门被称为神策门。
十个城门中,其中九门都只有一个门洞,唯有神策门设左右两个门洞。这里认为,进山是关,下山是门,进山是闯关,下山是安乐。
在山门的右边有匹石马,因此,当地人又称此门为马到功成门。
刘伯温到达十道门,此番也算是马到功成。
刘伯温虚心好学、才智出众,在这里学就和掌握了《奇门遁甲》中丰富的奇门斗数知识,回到家乡后,他就在家乡出了名,大家都说他有唐朝魏徵和三国诸葛孔明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