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道破天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章 辞官退隐不是初心,是无奈(1)

一个渔夫只身舍船进入一山洞,发现了一座桃源。

这是一个桃花盛开的地方,居民男耕女织,人们怡然自乐。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战乱。无都市之喧嚣,无尘世之烦扰。

啊!若能隐居此处,此生足矣。

也许,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啊!

刘伯温就宛如这个渔夫——

为了元朝,他倾尽所能……包括青春、激情和赤诚。

然而,仕途多舛,不是他所愿,辞官退隐也不是初心,而是无奈。

第一顶乌纱帽

公元1336年,25岁的刘伯温经过三年的等待,终于盼来了第一顶乌纱帽——江西行省瑞州路高安县县丞。

县丞,属八品官,主要是辅佐县令做事。按照元朝的官制,在县丞之上有达鲁花赤和县令两个官职。担任县丞一职,很明显是个苦差事。

毕竟是有了一官半职,刘伯温兴奋地想:三年,也是三年的等待,与理学大师朱子的仕途之路相吻合。总之,不论前路如何,终于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政治抱负了。

正值金秋时节,刘伯温怀着满腔的救国救民之情,再次离开家乡,去江西瑞州的高安县走马上任。

途经丽水、松阳、龙游、安江、衢州,沙溪、铅山、弋阳、南昌,直至高安。沿途,刘伯温借景抒怀,赋诗曰:

鸡鸣发山驿,天黑路弥险。

烟树出猿声,风枝落萤点。

江秋气转炎,嶂湿云难敛。

伫立山雨来,客愁纷冉冉。

这一日,风尘仆仆的刘伯温顺利到达了高安县。然而,接下来的事情就不那么顺利了。

高安县位于赣江支流锦江的中游,是富饶繁荣且有着3万多户人口的瑞州路治所在地。然而,在腐败的元朝末年,一个地方越富,可捞的油水越多,因此,刘伯温上任时的高安县,也是官员豪绅鱼肉百姓最疯狂之地。

刘伯温眼里是揉不进沙子的。

他岂能容忍这种鱼肉百姓的贪腐行为呢?因此,年轻气盛的刘伯温到任后,秉公执法,扶正祛邪,不畏强暴。上任不到一年,他就赢得了当地老百姓的赞誉。街头巷尾到处一片“青天大老爷”的点赞声。

然而,当时的元朝官员大都信奉“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为官之道。为官清廉、秉公执法的刘伯温,反而成了少数派。因此,刘伯温与那些视钱如命、贪赃枉法的同僚们就显得格格不入。而那些贪腐的官僚们把刘伯温视为了眼中钉,肉中刺,并将刘伯温列入了他们的黑名单。

刘伯温与贪官污吏们第一次的正面交锋,是发生在新昌州的一起人命案。

新昌州与高安县是统归瑞州路管辖的。

本来新昌州发生了人命案,与高安县丞是扯不上关系的。然而,此案在新昌审判时,由于主审官收受了贿赂,竟然将一个故意杀人案判成了误杀,草草地结了案。

这种草菅人命的做法引起受害者家属的异常愤怒。他们当然不服,于是,一张状纸又上告到了瑞州路。

案子到了知府手里,知府大人还算慎重,没有轻下结论,而是采取了异地断案之法。就是说,将新昌州这起人命案,交给了当时刘伯温所在的高安县重审。

而此时的高安县丞刘伯温,已经在高安县树立起了良好的口碑。为了彻底查明此案,知府便指名让刘伯温负责复审此案。

接到任务后,刘伯温便紧锣密鼓地开始了案件复查勘验。

其实,案件的真相并不难查,罪证确凿,谁是谁非,一目了然。这里面最大的障碍就是徇情枉法。

为了阻止和干扰刘伯温查案,一些当事人对刘伯温采取了威逼和利诱两种手段。刘伯温不惧威胁,更不受贿赂,秉公断案和执法,终于查明了案件真相,还了受害者一个公道。当然,凶手被依法严惩,受贿渎职的官员被罢官。

此案震动了朝野上下,也在百姓中传得家喻户晓。百姓直呼刘伯温为“刘青天”“慈父”。然而,这下子,刘伯温也算是捅了马蜂窝。被严惩者岂能善罢甘休,他们倚仗着蒙古达鲁花赤这个一县最高长官的势力,妄图陷害刘伯温。

刘伯温本来是抱着极大的热情出任高安县丞的,没想到却陷入了困境中。

瑞州知府接到举报刘伯温罪状的折子,深知刘伯温是被诬陷的,因此,他绝对不能治刘伯温的罪。但是,蒙古人又得罪不起的。

于是,为了调和矛盾,知府便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上书将刘伯温调离高安县,改任行省职官掾史。这是平级调动,刘伯温头上戴的仍然是八品的乌纱帽。

这一年是公元1340年,刘伯温29岁,担任高安县丞仅仅三年有余。

应该说,这是刘伯温在官场上的失败。然而,谁又能说这不是元朝的悲哀呢?

当一个好官被逼得做不了好官时,这个社会就有问题了。如果不加以反思和改正,那么只会加快没落的速度。不是吗?

高安县丞智断铜钱案

就要离开高安县了,刘伯温的心里还真是有些舍不得。

因为,毕竟这里是他初次为官,并且为之拼搏奋斗了几年的地方。也可以说,高安县是刘伯温的青春之梦、智慧之梦开始的地方。

“对不起了,高安县的父老乡亲,我让你们失望了。”刘伯温背起简单的行囊,心中默默地与高安县的乡亲们告别。他不想惊动任何人,于是,选择了一个天刚蒙蒙亮的清晨,悄悄地起程了。此时的刘伯温绝对是孤身一人,因为原来的书僮阿六儿,也早就被他派回老家,替他到父母身边尽孝去了。

当高安县的百姓知道他们心中的“刘青天”离开后,都懊悔不已。因为,虽然他们知道没有办法挽留他,但是,能送一送他,敬他一杯薄酒也好啊,总比让他就这么悄无声息地离开要好得多!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在高安任上,刘伯温出门不带兵呼道、不坐轿、不骑马,他经常微服私访、体察民情、秉公办事、执法为民,实在是一个难得的好官。

人们记得,在高安县,曾经,刘伯温断了这样一桩奇案。

有一天,县丞刘伯温接到一张状纸,写的是卖烧饼油条的赵老汉,一生辛苦积攒的几十贯铜钱被偷走了。

刘伯温马上传赵老汉问案。

早就听说刘县丞是位秉公办案的人,没想到办案速度如此之快,因此,赵老汉仿佛看到了一丝希望之光。

赵老汉来到县衙,哭诉道:“老夫昨夜三更时,听到家中有异常响动,知道进贼了,急忙喊叫。但是,等邻居们赶到时,贼人已经逃跑了。可怜我年近古稀,无儿无女,如今又没了养老钱,这以后可让我怎么活呀!”

“老人家不要悲伤,本县一定把贼人捉拿归案。”刘伯温说。

“苍天有眼啊!让老夫遇到青天大老爷了。”赵老汉说完后便磕头不止。

既然案子发生了,刘伯温立即开始破案了。

刘伯温亲率衙役们来到事发现场,也就是赵老汉家的烧饼油条铺子勘察,试图寻找到一些蛛丝马迹。然而,这个小偷的手法极其高明,并没有留下任何有价值的线索,也没有找到目击证人。

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桩无头案,即使查下去也不会有什么结果,所以,都劝刘伯温不要白费力气了。

但是,刘伯温却不这样认为。轻言放弃,不是刘伯温的性格。

面对着赵老汉那恳求的目光,刘伯温思考着计策。就在他苦思冥想之际,目光看到了铺子里未卖完的烧饼油条,心里不免一动。

“有了。”刘伯温心中暗想,一条妙计在他的头脑中已经形成。

刘伯温一行的现场勘察无功而返,一夜无话。

第二天清晨,人们看到在县衙门外贴出了一张告示,内容大意是:赵老汉失窃一案今日将结案,希望街坊四邻于今日辰时到县衙内院围观。

贴出这样的告示,大家都感到非常奇怪。人们不禁问道:“是谁偷的?没听说抓住小偷啊?怎么结案呢?”人们带着诸多疑问,纷纷前往县衙想看个究竟。

当人们走进县衙大门时,看见在通往内院的门口,摆放着一只盛满清水的大缸,有两位衙役一左一右地在两旁站立。

每一位欲进内院者,都被告知须得先往水缸里投一枚铜钱,否则,免进!

这还是头一次听说,这刘大人玩的是哪一出啊?巨大的疑惑和好奇促使人们纷纷往水缸里投钱了。铜钱投得越来越多,围观者也越来越多。

这时,一个壮年汉子投钱后正要迈步进院,却被两旁的衙役一起上前绑了个正着。

这位壮汉高喊:“凭什么抓我?”

不由分说,衙役们绑着壮汉押到了大堂上。刘伯温一拍惊堂木,厉声说道:“偷了人家的钱,还如此嚣张,快快如实招来。”

一听这话,在场所有人都蒙了。壮汉虽然蔫了,但还想抵赖,死不认账。刘伯温也不多问,只是立即派捕快到壮汉家中搜查,结果,确实在壮汉家中搜出了许多铜钱。

至此,壮汉仍然抵赖不认罪,强辩那是他家的铜钱。刘伯温便命人把几贯铜钱全部倒入清水缸中,只见水面上浮起了一片油花……这分明是卖烧饼油条的赵老汉被盗的铜钱。

因为,投进清水缸中的铜钱,之所以泛起了一片油花,那是烧饼油条长期沾染所致啊!

在铁的事实面前,偷盗的壮汉只能低头认罪了。围观的人们也才恍然大悟,纷纷向刘伯温竖起了大拇指。

这就是刘伯温顺藤摸瓜,水缸投铜钱起油花识别罪犯,一举破获的一桩奇案。

辞官的无奈只能用灵棋述说

从上任的那一天起,刘伯温就为自己定下了当官的原则——“严而有惠爱”。

然而,这种体恤民情,为国为民的公仆之心,不可避免地会触动那些违法乱纪者的软肋。

在高安县,刘伯温对几个劣迹昭著的豪强恶霸,坚决予以严惩,并对县衙内贪赃枉法的官吏也进行了整治,这使高安县的社会风气很快就有了好转。然而,刘伯温的付出并没有和回报成正比,得到的反而是当头一棒。那些受到惩处的人对他恨之入骨,总想找事端陷害他。

强龙压不住地头蛇。至元六年,即公元1340年,刘伯温被迫辞去高安县丞一职。

这是刘伯温的第一次被迫辞官。

辞官,并不是刘伯温心中所愿。他的功绩是有目共睹的。他虽然遭人暗算,但他的上级——知府大人心知肚明。因此,刘伯温的这次被迫辞官,并不是被一撸到底,而是改任为行省职官掾史。这只是一个闲职。表面上,虽然属于平级调动,但实质上,是明升暗降的息事宁人之举。

刘伯温抱定了不向恶势力妥协的决心。在高安任县丞如此,在职官掾史任上也是如此。

虽然,刘伯温怀疑元朝的官场一般黑,但仍然抱一丝希望。他想:也许过些日子风气会好一些,自己能有机会继续实现最初为官的梦想吧!

然而,行省职官掾史这个职位,实在是让刘伯温越来越没脾气了。整天只是抄抄写写,实在是没有什么前途可言。看到抄抄写写的内容有许多的黑暗肮脏、无耻龌龊、让人干呕之处,他却无权改变。这让他气愤异常!

刘伯温想:如果再让自己在这样的环境里生存下去,他得需要多么强大的心脏啊!

刘伯温是个有远大理想的人,但他却看不到一点儿希望,这样的日子简直是在浪费生命,报国无门的绝望快要把他逼疯了。

人,不能这样活。刘伯温寻找着发泄口,他需要把内心的郁闷全都倒出来。

首先,刘伯温想到了酒。以前他可是滴酒不沾的。也许,曹操曾说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就是在他这样的心境下说出的吧!

一场秋雨过后,凉意十足。在一家酒馆,三个文弱书生模样的年轻人饮酒正酣,肆无忌惮地碰杯,说笑,吟诗作赋……引得酒馆中的人纷纷向他们这桌扫来,其中免不了有一些人皱起了眉头。

“郑公子,钱公子,刘公子,三位还需要添些酒菜吗?”因为是常客,酒馆老板已经认识了他们。这时,看到别的客人产生了反感,这才顾左右而言它地提醒一下。

当然,这三个人,一个是“才识天下冠”的郑希道;一个是为人正直豪爽,是官场中少见干才的钱士能;一个就是行省职官掾史刘伯温了。

他们既是同事又是朋友,因为志同道合,便经常聚在一起。因为都对官场的黑暗心怀不满,所以,才发发牢骚,议议国事,借机发泄一下郁闷的情绪。

酒喝多了,说话声就大了。把心中憋着的话都说出来,却也舒服多了。

酩酊大醉之时,刘伯温恍惚觉得有一个人站到桌前对他说:“君不知借酒浇愁愁更愁吗?何不前往龙兴府去求助于灵棋呢!”

从酒醉中醒来,已经是第二天的事了。刘伯温晃晃僵硬的脖子,按按疼痛欲裂的头,想起酒醉时听到的话,便做出了前去寻访的决定。

又一天,刘伯温约上好友郑希道和钱士能,三人直奔江西行中书省龙兴府而去。

元属龙兴府(现为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偏北,鄱阳湖南岸。虽然与刘伯温就职的行省同属江西,但仍然免不了一番舟车劳顿。

刘伯温预感到,他们此行肯定会另有收获。因为,他相信东方不亮西方亮。事实也证明,每当他陷入一个困境,必会有新的奇缘。果然,这一次又灵验了。

刘伯温等来到龙兴府,略一打听,就找到了精通天文、占星、占卦的大师邓甫祥。似乎,邓甫祥早已算好了刘伯温会来,见到刘伯温,并没有多言,只是默默地动作起来——

首先,邓甫祥跪在了一个摆满鲜果酒肉的桌台前,向诸天神祭拜行礼。四孟四仲四启,天元地母,日月星宿,阴间明堂,各种神祗,哪怕是小小的土地公都逐一祭拜到了。然后,再去沐浴更衣,净手熏香。待一切准备就绪,他才坐在蒲席上打开棋匣,把棋子抛出来,口中叨叨念念着,开始占卜。

刘伯温见那灵棋是由十二枚用檀香木所造的圆形棋子。正面有字,背面无字。十二颗棋子,分成上、中、下三种,每种各四颗。占卜的时候,将十二个棋子抛出,以正面朝上的棋子为卦象进行占卜,背面朝上的棋子则可以忽略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