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往开来话百年:师生回忆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难忘“75团”

1975届 魏兰青

 

蹉跎岁月,“75团”这个名字在我们的脑海里已经存在40多年了,每当校友相遇时说“咱们都是75团”的时候,是那样的亲切与自豪。那是一段令人难忘的经历啊!“75团”是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参加1975年第三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大型团体操演出的团队名称。

1966—1975年,中国体育运动基本陷入停顿,全运会被迫中断,与上届全运会相隔10年之久。1975年年初,全国形势明显好转,也为体育事业的恢复营造了一个有利环境,国家决定举办第三届全国运动会,此后中央确定,全运会每4年举行一次。同时确定了在第三届全运会开幕式上举行大型团体操表演,团体操被命名为《红旗颂》。这是历届全运会团体操规模最大的一次。团体操由约23000名男女青少年、运动员和解放军战士演出,共分8场,我们海淀区7所学校(101中学、八一中学、十九中学、铁道附中、海淀中学、西颐中学、人大附中)承担的是第三场《大寨红花遍地开》,表演的是农民操。

40多年前,我们这些十六七岁的孩子是那样的单纯、活泼、追求进步,当听到动员大家报名参加这次任务时都非常高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任务,同学们意识到能参加这样国家级的活动,是我们的荣幸,在我们一生中这样的机会也可能只有一次,大家凭着高度的政治觉悟和满腔的爱国热情积极报名参加,经过挑选,由三个年级200名同学正式组团,简称“75团”。从此开始了一年多的艰苦操练。从1974年年底到1975年第三届全运会开幕,我们苦战严寒酷暑,边学习边训练,这是一生都难以忘记的磨炼。

开始的训练是枯燥无味的,每次活动只是队列训练,整天听着“一二一”的口令,喊着各种口号,齐步走、正步走、变队形,在寒冷的冬天练队,不能戴手套,有的同学手上起了冻疮,但如同军训一般,同学全部都坚持下来了。正是这些训练培养了我们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思想作风,在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气氛中成长。然后就是练习舞蹈基本功。我们大多数同学没有舞蹈基础,需要刻苦地训练,于是每天早上7点多在学校的操场或礼堂压腿、踢腿、弯腰、劈叉,那时大多数同学是步行几十分钟上学,很早就出门,不知多少次吃不上早餐,每个人都累得腰酸腿疼,有的压伤了韧带,疼痛难忍,但没有一个人放弃,仍然拉着“舢板”天天练,同学们互助互爱,互相鼓励,最后都能将腿踢过头顶,这真是用我们的汗水换来的!而这些练习在许多时候是在没有老师盯着的情况下进行的。我是团长,当时带领大家练习,从不用为纪律发愁,靠的是自觉,看着大家整齐的动作,一个个标准的前后踢腿的样子及那青春般的活力,我敬佩所有的伙伴。

随着训练的深入,逐步开始了团体操动作的练习,这不仅要动作标准,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团结协作,要有集体感,保持动作一致,这就是团体操的特点。为了我们这些十几岁的学生像农民、像大寨铁姑娘,领导要求大家在太阳下练习,三伏天更是苦战。除此之外起早贪黑,也记不清有多少同学晕倒过,那时能够喝到自制的汽水就是非常的享受了。我们晒黑了皮肤,锻炼了意志,同学们想的是为学校争光,为祖国争光,一定要以最优异的表现完成这次任务。当有了道具和音乐后,在准确的节奏下同学们精确地做着每个动作,把以前积累的所有基本功都融合到表演当中,个个都是大寨铁姑娘,用自己的演出歌颂着伟大的祖国,体现中国农民当时的风貌。

第三届全国运动会于1975年9月12日至28日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举行。开幕当天,所有“75团”团员带着一年多训练的成果,以最饱满的精神、满腔的热情和胸有成竹的体操动作进入了表演场地,随着“麦浪滚滚闪金光,棉田一片白茫茫,丰收的喜讯到处传,社员人人心欢畅,心欢畅”优美的歌声,大家翩翩起舞,进发出所有的激情,当手里的绸子转瞬间形成麦浪时,全场发出热烈的掌声——我们终于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回想在完成“75团”任务的过程中,没有一个同学和老师向领导提出过任何条件,没有要求任何报酬,到工体合练每人一个义利面包,大家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那是一种多么可贵的精神啊!当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许多同学稚嫩的面容及老师严肃、和蔼可亲的样子还不断地浮现在眼前,令人回味和难以忘怀。

难忘十九中的同学在区里会练、会演中多次拿到第一名或受到表扬,敢与名校拼搏较量的劲头。

难忘同学们无私地为“75团”奉献。记得当时我们演出用的道具是绸子(蓝绸子代表红旗渠水、绿绸子代表秧苗、黄绸子代表熟的麦子),裁开后需要把边缝上,当时时间很紧,池踪辉、李建新等主动承接了这个任务,熬夜和家人一起用缝纫机制作,保证了第二天训练能及时用上这些道具。

在“75团”的训练中,我犯了一个一生难以忘记的错误:我拿回绸子加工时,妈妈和我一起做得很晚,一不小心绸子卷进缝纫机下面的转轴中,弄上了机油。我和妈妈赶紧找来了汽油,清洗了一下,虽然没有了黑油,但仍然有脏的印迹。我很害怕,第二天没有胆量和老师汇报,后来有人发现了这块有脏印的绸子,当被问起时我承认是我弄的,当时真的很惭愧。当天训练结束后,同学们都回家了,我独自一人坐在操场上伤心,我后悔自己没能主动说出自己的过错,不敢于承担,好像一个说谎的孩子,没有了尊严。陈新老师看到了我,他耐心地安慰着我。我非常感谢他。但这件事一直都在提醒我,有错一定要坦诚,要勇于承担,才能让自己轻松。

难忘1975年5月我国第一位女登山队员潘多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团体操背景图上终于如愿宣传了中国男女登山运动员登上珠穆朗玛峰的英雄气概,他们努力攀登世界体育运动高峰的精神鼓舞着全体同学。

难忘带领我们训练的老师们,他们是陈新政委、李英教练、汪宏驹教练,还有许多默默无闻奉献的十九中老师。陈新老师是当时代表学校领导主抓这次任务的人,是我们的指导员,他总是非常耐心地做着各种细致的思想工作,及时准确地传达上级的指示和精神,和蔼可亲,我们很乐意听他讲话。我现在仍然记得他阑尾炎手术后没几天便带着虚弱苍白的面孔给大家讲话,很让人心疼,也令人敬佩。李英老师主要负责舞蹈动作的指导训练,她身体不好,有严重的心脏病,但她兢兢业业,从不把自己的病放在心上,认真做好每个示范动作,以身作则,手把手地指导同学,一起拉“舢板”、踢腿,同学们的每一个动作都渗透着她的心血。我们时常看到她满脸通红,使尽全力讲解动作,可以说她是用生命在工作。李英老师的爱人葛继振老师在背后默默支持着李老师的工作,承担了家里的事务,尽量照顾好李老师,是个好丈夫,这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一定不能辜负老师!汪宏驹老师那时刚参加工作不久,比我们大不了几岁,接受这个工作后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团里的许多琐事、累活他都抢着做,早来晚归,吃苦耐劳,每次排练之前都要把队形变化按坐标用白灰点出来,工作量极大,在指挥同学排练时,他那帅气、标准的动作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严格要求,同时经常做同学们的思想工作——全能老师啊!

难忘那些为了能够全面完成这项工作的各年级老师和班主任,他们克服了许多困难,合理安排教学和各项工作。老师们的言行直接激励着每个同学,他们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倾注全身心的精力来完成这项任务,那时没有加班费,也没有奖金,凭的就是觉悟,靠的是高度的爱国心,这不是唱高调,而是鲜活的事实。我常想,金钱不是万能的,他们所付出的根本不能以钱来衡量。这是一种高尚的情操。

难忘我在“75团”担任团长的日子,我倾心付出,得到了各种能力的培养与锻炼,一生受益匪浅,感谢所有支持我的同学和老师们。

难忘所有“75团”的伙伴们,我们同甘共苦,彼此相助,同尝“75团”的酸甜苦辣,我们的付出是值得的。

我们无愧于那个时代,它使我们受益匪浅,造就培养了我们热爱祖国、勇于吃苦、敢于担当、团结友爱、乐于奉献的精神。

“75团”这个名字及我们在这里所经历的一切,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作者简介】

魏兰青,女,1957年6月24日生。1971—1975年在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就读,担任学校参加全国第三届全运会团体操团长。毕业后到陕西延安宜川县插队,任团支部书记,回京后在北京无线电厂工作,任生产科党支部书记、分厂人事部经理、华奥商厦信息管理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