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与人才之泉
社会进步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大大地提高了,我们的孩子也都成才了!到了不惑之年的我们,是幸福的!然而,我们这一代,经历了几十年风霜岁月的熬煎。而今,改革开放后才尝到了幸福的甜头!追根溯源,这幸福的源泉在哪里?在万泉,在十九中!
我们的今天,得益于关键性的青春成长期所获得的教益。40年前,在蓝靛厂,在万泉的十九中的三年,就是我们这一代生命史中关键的三年。那淳朴、勤俭、刻苦、耐劳的校风;那严谨、勤奋、认真、好学的学风;那欢乐、愉快、多姿多彩的课余活动……至今仍令我们神往,仍津津乐道地去回味。
不知道现在的母校,还有没有高中班做初中班的少先队中队辅导员的?当初,我们几个人,有杨景山(听说现在人在美国)、吴景崇、李开宁、赦如惠、张鲁风和我们俩。我们受团委委派,分别担任了初中一、二、三年级的少先队中队辅导员。现在回味起来,那工作真是有趣,而且对我们本身的成长,也有莫大的助益。
还清晰记得,当时大队部要求我们同少先队员一样,在校内随时随地佩戴红领巾。这么大个人还戴红领巾?一时间成了校内一大新鲜事。刚刚开始时,坐在我们四周座位上的同班同学,暗暗地笑我们;走在校园内,也要被我们胸前的红领巾吸引而多看我们几眼;连上课提问我们的老师,一看见我们起立时胸前飘荡的红领巾,也忍不住要笑。真的好有趣!
但是,当我们习惯了以后,这红领巾却令我们爱不释手了!戴上它,我们即刻想到有几十双眼睛在看着我们,我对自己不能有半点放松,我的成绩要更上一层楼,各项活动中我们都要带头……记得有一次,我正在做作业,中队长来找我,他站在我桌边好一阵我都没发觉,当我一抬头看见他时,他正专心地看着我笔下的作业本。我奇怪地问他:“有事吗?傻看什么?”他好似如梦初醒地问我:“辅导员,你的作业怎么写得这么整洁、规矩,像印刷的一样!这不太费时间吗?”我回答说:“刚开始是很慢,熟练以后就费不了多少时间了。但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练字,一方面也可训练认认真真做事的态度。”后来他把我的作业本拿回去给其他队员传阅。我后来发现,好些队员都在学着这样做。我感到了莫大的鼓舞与欣慰,也就让我更加不敢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了。
事事都认真,这是那时母校的校风所给予我们的良好习惯。但有时却认真得既可爱,又可笑。在我们升入高三前的暑假,少先队举办了一次夏令营。当时的教学主楼就是我们的营部,正营主任是当时的少先队总辅导员刘佑敏老师,副营主任就是我们俩了。夏令营为期三天,有游戏、出操、夜行军,以及各种比赛、演出等,那是一次成功的活动,队员们玩得既开心,又受到了团结和纪律的锻炼,最有趣的就是护营旗了。
大门上的营旗,一天24小时都有少先队员轮班守护,从开营到结束也都有非夏令营的同学,想方设法来偷营旗。他们有的假扮成少先队员混进大楼;有的黑夜里采取声东击西,或虚张声势的方式来试图引开我们的护旗人员,但都被我们的值班队员识破了。我们天天都要总结、布置护旗工作,全体队员也都把保护营旗当作自己崇高的责任,护旗工作一直都很成功。但是到了最后一晚,已经是深夜时分了,竟然有几个男同学从楼后小山的树干爬上去,再沿枝干爬入了二楼的梯间,潜入走廊,进入插旗的房间,折下了营旗。然而,随即就被我们的值班人员发觉了,即刻吹响警笛,并大声叫:“营旗被盗了,赶快起床!”顿时笛声、喊声、追逐声响彻了整座大楼,盗旗者也就夹在混乱的人群中冲出了大门。原来是几个高三(1)班的男同学,成功地盗走了我们的营旗。没想到当即有不少少先队员垂头丧气地难过、伤心,不少女少先队员甚至哭了!连我们的副营主任唐致美也哭了!大家劝她:“都是玩,干吗那么认真?”她却边哭边说:“不认真,营旗都被盗走了还不认真!”最后,有人说:“杜敏,你这个副主任去劝劝致美吧,看看行不行?”最后还是我渐渐让她平息下来了。最后通过谈判,我们以迎接营旗返回而结束了夏令营的全部活动。
第二年的6月1日,我俩一起从宁泽校长手中接过“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的奖状。后来我俩分别考入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毕业后,又先后分到东北工作。看来,是母校、是少先队为我们俩牵来了这缘分!我们全家于1989年先后移居香港,我们有三个孩子,一个女儿在香港理工大学攻读精密机械博士学位,另一个女儿也在该校攻读生物化学硕士学位,最小的儿子从广州的暨南大学毕业后,赴美国达拉斯的SMU大学,也正攻读电脑硕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我们最大的安慰。回首往事,我们有今日,其源泉就是十九中。在那里虽然没有可以喝的泉水,但多年来,却从那里涌出了大量的人才,那是人才之泉!
(本文写于1996年)
【作者简介】
杜敏,男,1937年9月21日出生于贵州遵义,1953—1956年就读于十九中高中,毕业于清华大学动力系。1962年任职于东北电力建设第四工程公司,1984年为昆明理工大学能源工程学院教授,后定居香港。
唐致美,女,1936年12月10日生于江苏扬州,1953—1956年就读于十九中高中。后就读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1962年进入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1984年进入昆明昆工大学科研处,任副研究员。退休后定居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