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制片模式
——以电影《阿飞向前冲》为例
摘要:“开源制片”的定义就是以制片人为主体的将收益与投资全部开放的制片模式,以透明的信息,协调与分配投资方、制作方、制片方以及IP创意方的利益关系。当电影的收益开放之后,就有效地杜绝了项目内部出现腐败洗钱等不良现象的可能性。因为这里没有消费预算的工作者。大家都是合伙人!通过众筹得到粉丝,再通过“微信”这种共享媒体,把粉丝们变成了新闻的生产者,这些粉丝不断地将自己的观影感受传播出来,分享给所有人。最后产生了洪水般的“自来水”效应。在中国,共享经济与共享媒体的最成功合作案例,当属《大圣归来》。2015年,电影《阿飞向前冲》开始了对开源制片的一次重要尝试。基于市场的实际环境限制,这次尝试几乎肯定无法做到彻底的开源。但还是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数据。
关键词:制片模式 共享经济众筹 开源制片
一、开源制片概念
制片,就是对原有音像、图片等作品进行制作、加工和修改整理并产出作品,进行此项操作的就是制片人。伴随着电影行业的发展,“制片人”在当下的意义共有三种,除了之前的第一种之外,另外两种分别指“负责整个影片或电视剧摄制资金的策划人、融资人”和“影片或电视剧投资者本人”,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媒体产品的生产者和管理者。
“开源制片”这个概念是在常规制片概念的基础上加入了开放式的规则而产生的。其实开源这个概念最早借鉴于IT领域里的“Open Source开放源代码”概念。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电影被开放源代码了,而是说电影以“开放”的态度来选择的参与者。而这里的“开放”是指“参与”以及“利益”的开放。
目前“开源制片”的概念还属于理论阶段。本文将通过一部叫作《阿飞向前冲》的动画电影制片过程来分析和研究该理念的现实意义。
“开源制片”的定义就是以制片人为主体将收益与投资全部开放的制片模式,以透明的信息,协调与分配投资方、制作方、制片方以及IP创意方和出品方的利益关系。
所有的电影都涉及投资方、制作方、制片方以及IP创意方。“开源”与“不开源”的关键区别在于“分享”的属性。
一部电影需要很多人或者机构的参与才能成功,包括且不限于投资、创意、制片、制作、演员、发行以及宣传等参与者。在中国当下的电影行业里,很大的程度上这些参与者与电影的票房收益却并无关系。其实在传统的电影项目中,投资人由于其巨大的权力而决定了整部电影的管理。而电影的收益自然也完全归投资者所有。从制片人开始,上至导演,下至宣发,与投资人都属于雇佣关系。除了在宣传领域需要借助明星效应之外,其他的剧务人员都属于雇员。“拿着预算开工,向投资人的钱靠拢。”是当下的中国电影行业里百分之九十的工作状况。而且越是大制作的电影,越是有这种现象。其实,这种传统的业务会模式造成两个恶果:一是投资规模很大,但是电影的票房业绩却无法成正比。以2015年上映的《道士下山》《太平轮》等影片为例,以上两剧宣传规模巨大,但是票房业绩却非常低微。二是制片、导演、制作、宣发等工作环节的人员在传统的制片模式中都没有与票房建立直接的利益关系。那么缺少激励机制会导致工作人员渐渐的失去竞争力。这也是近来很多业内人士表达国内电影体系里鲜有真正电影人才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发现电影从业者在传统的制片体系中很容易变得缺少动力,或者变得腐败。
对于这种投资和收益都是封闭的制片模式我们姑且定义为“闭源制片”。可以说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见到的国产电影项目的制片方式都是以投资人利益为主导的“闭源制片”。
为了减少资本绑架电影的概率,“开源制片”的概念才应运而生,这个概念最初就是一个假设:让我们来设想这样一个模型,在这个模型里,从前期创意开始,制片、导演、演员、制作、宣发等所有的参与者都对这部电影投入资金,参与工作,最后由投资人再补足不够的现金。同时根据大家的投入规模不同,按比例分享电影未来的票房收益。那么这部电影的风险和收益其实就被整个项目团队分配了。与之前的闭源模式相比,其优点有几个:第一,项目风险实际上是分摊的。这很容易理解。不过开源模式的强大之处并不止于此。第二,既然大家都产生了投入,那么就必须完全市场化的、全力以赴的开展工作。因此,可以说这种利益与风险共同体很容易激发电影团队的战斗力。第三、当电影的收益开放之后,就有效地杜绝了项目内部出现腐败洗钱等不良现象的可能性。因为这里没有消费预算的工作者。大家都是合伙人!
二、开源制片的存在条件
开源制片的存在条件:
(1)便利的生产制作环境,创意和制作以及宣传资源可以顺利的对接。
(2)具备基于分享利益的管理体系。
(3)可以利用众筹等新型的金融方式。
(4)非常便利的口碑传播体系。
实际上,以上完美的开源制片模型在当下的电影行业中还从未实现过。但是确实有出现过一些端倪,《十万个冷笑话》是采用IP方与院线合作的方式。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创意方和宣发方采用了类似开源的合作。虽然没有开源模型那么彻底,但是确实是中国动画电影里比较成功的一次合作,1000万成本,约1.2亿票房。《煎饼侠》这部号称中国最挣钱的电影,是IP方、院线以及媒体联合出品的喜剧电影。这里比《十万个冷笑话》电影多了一个强势媒体——搜狐的参与,因此宣传的效果自然显而易见。而这个来自《屌丝男士》的IP也同样是搜狐平台的贡献。结果就是2000万成本,11.6亿票房。几乎是《十万个冷笑话》票房的十倍。以上两个例子其实都不是完美的开源模型。不过已经可以看出来,当电影的参与和收益开放之后,产生了完全不同的市场效果。再对比同时期票房业绩很不理想的《太平轮》等闭源制片的影片,制片模式的优劣已见分晓。在这里需要指出一个细节,大平台倾向于与大IP合作。这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趋势。强势资源会抢占更多的利益空间。
2015年夏天,《大圣归来》作为国产动画片取得了9.6亿的票房。在这个案例中,首先《大圣归来》最初并不是开源理念的影片。但是制片过程中做了两件事:第一是投资方很多,原本的投资主体横店集团后期将投资份额转卖给了很多合作机构以减低风险。结果从投资角度产生了利益分享也就带动了资源整合。第二是通过众筹的模式吸引了一批分享票房回报的粉丝,很好地推动了口碑。由于众筹这种模式带有极大的共享经济特征,而基于当时互联网和媒体行业的状态,非常巧合的产生了一次媒体变革:《大圣归来》的通过众筹得到粉丝,再通过“微信”这种共享自媒体,把粉丝们变成了新闻的生产者,这些粉丝不断地将自己的观影感受传播出来,分享给所有人。最后产生了巨大的宣传效应。在中国,共享经济与共享媒体的最成功合作案例当属《大圣归来》。当时效果算是在中国电影中开了先河。作为一直不受市场关注的动画电影,意外的通过这种方式调动了巨大的社会资源与关注度。电影上映之后众筹粉丝投资800万,回报几千万的新闻也同样引起了很大的关注。由此可见,带有利益分享性质的制片模式带来的市场效应是非常巨大的。
开源制片与共享经济以及众筹之间并不是等号的关系。电影众筹却绝对是共享经济中的一种,而且同时也是开源制片的一个环节。与共享经济出现交集也恰恰佐证了开源制片是具备时代特征的一种新模式。
《大圣归来》的开放与成功只是一种偶然,这种缺少理论支持的成功并不能被立刻复制。在《大圣归来》成功之后,中国的电影市场并没有看到更多优秀的电影,而是出现了更多的被资本挟持的烂片。究其原因还是行业内并没有普及开源制片的理论,而资本方只是片面的看到了市场数据的繁荣,却没有看清繁荣背后的原理。此后一些妄图用“闭源制片”去复制“开源制片”成功的举动全部宣告失败。
一旦丧失了“基于分享利益的管理体系”,开源制片就绝对无法存在了。
2015年,电影《阿飞向前冲》开始了对开源制片的一次重要尝试。基于市场的实际环境限制,这次尝试几乎肯定无法做到彻底的开源。但还是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数据。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阿飞向前冲》这部电影,来分析开源制片由理论到实践的效果。《阿飞向前冲》这部影片在创立之初就套用了开源制片模型。影片找来了唐季礼与成龙的编剧王丹卿来担任剧本工作。并分配了制片公司的部分股权给予编剧。之后,电影《加菲猫》的技术总监白宇松带着兴趣为这部电影设计了技术方案,并且也分享了少量的电影票房分成。当时电影的制作工艺还采用了由创意云提供的众包思路。2015年9月,与《大圣归来》的发行方影联集团签订了这部电影的主发行。而在2015年11月,这部电影的近百名粉丝累计为电影众筹了1200万资金,并且分享了这部电影的部分收益。这个众筹纪录目前是国内动画电影粉丝众筹的最高纪录。随后在2016年8月,著名音乐人莫凡也加入了这部电影,并成为持有收益权的合伙人。截至2016年10月,《阿飞向前冲》这部电影所释放的预告片在质量上已经完全超过《大圣归来》了。2016年10月9日制片方带着样片去日本参展时,在日本观众中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对比同样赴日参展的其他闭源电影项目,投入的资金规模以及产生的影响力方面有巨大的差别。
以上这些数据均是《阿飞向前冲》这部动画电影在运营中所积累的成果,其实最初这部电影的制作标准和票房预期都不高,但是随着利益不断开放,参与的人员以及所带来的资源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部电影制作开发的近两年中,这部电影直接从一部简单的实验剧发展成了完全不亚于《大圣归来》的顶级质量院线电影。这个过程中,开发团队的努力固然不可否认,但是“开源制片”的理念在制片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实在功不可没。
《阿飞向前冲》作为第一部采用开源制片理念的电影,对于制片模式的成败还不能立刻给出太准确的结论,这与国内动画电影行业的资源结构有很大关系。其实开源制片的理念要获得实践上的成功还需要面对一个巨大的挑战——发行与院线本身的闭源意识。
三、当前阶段开源制片的不足
实际上因为中国的电影行业本身还没有普及过开源理念,所以意识形态是非统一的。而发行机构与院线,作为持有相对垄断资本的电影参与者,其带有资本方原始的贪婪属性。这也使得开放的利益结构往往与此类参与者在合作目标上无法达成一致。在《阿飞向前冲》寻找宣发以及院线合伙人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愿意独占影片利益的合作机构明显多于建立平等合作的机构。再结合2015年以来光线传媒等大牌机构拼命收购动画电影项目这一行为看来,电影巨头们还是倾向于闭源独占利益的电影项目。
这一现象也有其必然的原因。电影巨头们一旦独占电影的利益,或者说拥有电影项目的控制权之后,就可以比较便利地对电影项目进行财务数据的美化,之后可以更进一步的从资本市场中获取利益。这本身也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资源会不断地被垄断。但是这个局面的副作用就是,但凡是被巨头控股的电影项目,都会天然的沦为烂片。一切就好像1968年美国电影《金牌制片人》所讽刺的那样。如此说来,我们可以管中窥豹地判断出中国电影当下的行业情况也就相当于好莱坞60年代的样子了。
实际上我们相信市场竞争会以更多的形态存在,而电影也绝不是一两个垄断资源可以决定成败的领域。《大圣归来》的成功恰恰是因为其开放,《大鱼海棠》只取得了《大圣归来》的一半业绩恰恰是因为其封闭。曾经有人将中国电影质量的问题原因归咎于编剧。其实以我来看真正的原因是制片体系的封闭。利益的封闭导致了创意的枯竭。这一切最终都是制片体系的问题,与具体岗位无关。在此类比一下:同样是创作故事,德云社的相声剧本以及开心麻花的话剧剧本都有很高的观赏性,但是国产电影的剧本却总是屡遭诟病,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前者德云社和开心麻花只为观众负责,后者只为资本负责。
自从2016年7月与电影《叶问3》票房造假有关的一系列事件之后,政府也加强了管制,现在的电影票房数据基本趋于理性,可以判断,随着管理的深入与规范的落实,将来的烂片是不会有票房的。只有为电影的内容负责才会有票房的回报。
开源制片的模式有效的带来创意和资本的整合,可以降低成本和风险,提高收益。
在未来的电影市场的竞争中,最终所有的影片都会或多或少变成开源制片结构。而当所有的电影从业者都习惯这种工作与收益模式的时候,未来电影产品的投资与管理会简化到如同搭积木一样。投资与运营的简单化之后,带来的质变就是整个电影工业的全面提升。(目前的电影市场是一部电影通过基因突变式的机缘产生高票房,未来的电影市场是所有的电影都可以通过管理实现高票房。)国内电影与国际电影的差距其实就是体系的差距。当中国电影体系能产生这种变化时,带来的市场效应将是非常巨大的。其实包括笔者本人在内,中国的大多数电影人都是期待看到这种变化的。所以,开源制片就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必须要说明的是,开源制片的历史趋势是针对当下中国电影市场的趋势。而在好莱坞,纷繁复杂的资本结构与金融工具早已模糊了开源与闭源的区别。恰恰是中国的电影市场一直以来的封闭体系以及落后的金融结构才造就了这种历史趋势。最需要强调的是,开源制片目前还只是一个基于实用思维而提出的理念。
《阿飞向前冲》这部电影是提出开源制片理念之后的第一次尝试。现实不是实验室,这一过程或许不会那么完美,从经济角度上说,只有票房取胜才能证明这一思想的成功。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上说,这部电影从无到有的贯彻了开源制片的思路,对整个中国电影行业未必不是一种启示。
开源制片就是以制片人为主体的将收益与投资全部开放的制片模式,其中有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1)以制片人为中心,规划实施整个制片结构。
(2)所有电影开发过程中的参与者都有分享电影收益的机会。包括且不限于IP方、制作方、投资方和制片方。
(3)电影占用资源与分配收益的完全透明化。
四、结语
开源制片最初是作者本人在实际制片工作中所积累出的想法。早期的目的只是需要寻找一种降低电影制片难度的方法。其中有很多思路也来自于国外的独立制片人模式。但是当我们用《阿飞向前冲》这部电影作开源尝试的过程中,却与中国的电影行业现实碰撞出了很多的新想法与思路。渐渐地认识到开源制片需要体系化的发展,既需要行业的统一认识也同时需要学术领域的认可以及进一步的研究。
在这里本文作者感谢电影《阿飞向前冲》的每一位参与者,因为你们的付出给予这个理论变成现实的机会。同时也感谢国家艺术基金和中国传媒大学对这个项目的认可和培养。由片花阶段一直到现在的预告片阶段,在此阶段的各位老师和同学见证了《阿飞向前冲》的成长,也十分期待未来的合作与共进!
参考文献
[1]唐魏,李先锋,陈恩伦.该如何描述我们的时代?——评《众媒时代——文字、图像与声音的新世界秩序》[J].出版广角,20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