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后娶 治家篇(2)
居家要施而不奢,俭而不吝
原典
孔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又云:“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然则可俭而不可吝已。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今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
译释
孔子说:“奢侈了就不恭顺,节俭了就固陋。与其不恭顺,宁可固陋。”又说:“一个人骄傲、啬吝,即使他有周公那样的才,也不值得称道。”这样说来,那就是可以俭省而不可以吝啬了。俭省,是合乎礼的节省;吝啬,是对困难危急的人也不体恤。如果能够做到施舍于他人而自己又不奢侈,俭省而不吝啬,那就很好了。
解读
不奢侈,不吝啬
最近,在网络上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新闻,比如某某明星的婚宴动辄上千万,某某村长嫁女豪车佳肴,排场之大,令人惊叹。网络上这些极尽豪奢之能事的人,在博取人们眼球的同时,也成功地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诚然,婚礼是人一生要经历的最重要的时刻,但是如此豪奢,是常人难以企及的。不得不说,这样的婚礼更大程度地是在展现一种形式上的盛大,一种面子上的尊贵。
在颜之推看来,治理家庭不应该铺张浪费,吃穿用度,都要合乎有度。在他看来,即使一个人有周公那样的才华和美德,但骄傲又吝啬,余下的也就不值得称道了。所以,即使是才华卓著、样貌俊朗的人,也不应该骄傲自满,行豪奢之风。无论何时,勤俭有度永远是一个人应该恪守的美好品质。颜之推还说:“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埘圈之所生。爰及栋宇器械,樵苏脂烛,莫非种植之物也。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耳。今北土风俗,率能躬俭节用,以赡衣食。江南奢侈,多不逮焉。”这段话什么意思呢?
老百姓生活最根本的事情,是要播收庄稼以解决吃饭的问题,种植桑麻以解决穿衣的问题。所贮藏的蔬菜果品,来自于果园场圃的出产;所食用的鸡肉、猪肉等美食,来自鸡窝猪圈的畜养。还有那房屋器具,柴草蜡烛等,无不是靠种植的东西来制造的。那些善于经营家业的,不用出门就能解决生活的必需品,家里所缺的只是一口盐井罢了。如今北方的风俗,大都能做到省俭节用,以保障衣食所需,而江南一带的风俗较为奢侈,多数比不上北方。
颜之推认为,人们日常的生活必需品实际上都可以通过勤恳劳动获得,只要懂得节俭,一定还有很大的富余,为什么要大行奢侈之风呢?
在《治家》篇中,颜之推讲了这样几个小故事:
邺下有一个将军,虽然积蓄很多,但此人贪得无厌,极尽奢侈之能事。他的家里虽然已经有八百多僮仆了,但他并不满足,他的目标是达到一千人。而每人每天的饮食开支,都以十五钱为准,即使来了客人,也不增加。后来,这位将军因为犯罪被法办,政府在没收他的家产时,发现光麻鞋就藏了整整一屋子,破旧衣服堆满了数个仓库,其余财宝更是多得数不完。
南阳有一个很有钱的人,生性十分吝啬。冬至时,女婿来拜见他,他只准备了一小铜瓯酒和几小片獐子肉来招待。女婿恨他过于简慢小气,就把酒肉都一下子吃完了。主人只好叫人再添酒加菜,这样先后添加了两次。退席后,他斥责他的女儿说:“你丈夫爱喝酒,所以你才经常受穷。”这个吝啬鬼死后,他的两个儿子争夺财产,哥哥竟然把弟弟给杀了。
颜之推讲这两个故事,是在告诫我们,居家过日子不要像那位将军那样铺张浪费,炫豪展奢,但是也不能像南阳的老丈人一样,过于吝啬,只有做到施而不奢,俭而不吝,才能将生活过好。
曾国藩治家也很有一套,他以恪守祖训为要务,时常提醒家中兄弟子侄,记着祖父治家的八个大字,就是早、扫、考、宝、书、蔬、鱼、猪。这八个大字什么意思呢?第一要早起,第二要打扫清洁,第三要诚修祭祀,第四要善待亲族邻里。凡亲族邻里来家,无不恭敬款接,有急必周济之,有讼必排解之,有喜庆必贺之,有疾必问,有丧必吊。此四事之外,于读书种菜等事,尤为刻刻留心。
除此之外,曾国藩治身治家之节俭,也是世所罕见。在杨公达所编的《曾公轶事》中曾经记载:“公秉性节俭,平时不穿帛制的衣服。当三十岁生日时,曾做了天青缎马褂一件,在家从不轻易穿,只有遇到庆贺及过年时才穿一下。这件衣服藏了三十年,还像新做的一样。曾公还曾经开玩笑地对人说:“古语云:‘衣不如新,人不如故’,但是在我看来,衣服还是旧的好穿。”曾国藩居官三十余年,从未曾大肆豪奢过,这是人们所敬仰他的地方。又相传曾国藩因每餐只吃一样荤菜,被当时的人称为“一品宰相”。
所以,治家一定要尽量做到勤俭持家,即使腰缠万贯,财富丰盈,也不可大肆铺张,大笔挥霍。其实,越是有修养的人越懂得这一点,他们明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的道理,不炫富,不显财,是为君子。
颜氏家训精华
居家生活,简单舒适就好,没有必要将大量的精力花在华丽的外表上,人的虚荣心其实是一种自卑的表现,往往越是内心缺乏,才越会炫耀出来。
家庭安稳,彼此关系勿轻视
原典
妇人之性,率宠子婿而虐儿妇,宠婿,则兄弟之怨生焉;虐妇,则姊妹之谗行焉。然则女之行留,皆得罪于其家者,母实为之。至有谚曰:“落索阿姑餐。”此其相报也。家之常弊,可不诫哉!
译释
妇女的秉性,大多宠爱女婿而虐待儿媳妇,宠爱女婿,那儿子就会因此心生怨恨;虐待儿媳,那女儿就易进谗言。这样看来,女人不论出嫁还是待嫁在家都会得罪家人,这都是当母亲的造成的。以至俗话有道:“婆婆吃饭好冷清。”说儿媳妇以冷落来报复婆婆。这是家庭里常见的弊端,不能不警诫啊!
解读
家庭和睦需要每个人尽力而为
一个家庭的和谐与否,在于这个家庭中的成员是否能够和睦相处。起初,这个家庭可能是一家三口,一家四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陆续会有新的成员加入进来,比如儿媳、女婿……新的家庭成员的加入会给这个家庭带来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比如生活习惯的改变等。由于两代人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某些琐碎的家庭事务上就容易发生一系列矛盾、冲突。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婆媳关系了。
正如颜之推在《颜氏家训·治家》篇中所说的那样:“妇人之性,率宠子婿而虐儿妇”,为人之母,最容易宠爱女婿而虐待儿媳妇,这大概是由人性决定的吧。母亲害怕嫁出去的女儿受苦,自然会对女婿好,这样就容易感化女婿,使其加深对女儿的爱。儿子是母亲的心头肉,儿媳妇的加入分担了母亲对儿子的爱,如果儿媳妇能够对儿子体贴照顾,当母亲的就会觉得理所当然;反之,如果儿媳妇对儿子不够体贴,母亲就认为儿子受苦了,和儿媳妇之间的关系就会恶化。
宋高宗绍兴十四年,20岁的陆游和表妹唐婉结为伴侣。两人从小青梅竹马,婚后相敬如宾。但是,陆游的母亲并不喜欢唐婉,到最后甚至强迫陆游和唐婉离婚。每次陆游向母亲恳求的时候,都会遭到了母亲的责骂。
陆游在母亲的再三强迫下与唐婉忍痛分离。后来,陆游遂母亲的心愿,另娶王氏为妻,唐婉也在父亲的要求下嫁给同郡的赵士程。一对恩爱的夫妻就这样被无情地拆散了。
十年后的一个春天,陆游在沈家花园借酒浇愁之时,突然意外地看见了唐婉及其改嫁后的丈夫赵士程。尽管与唐婉分离多年,但是陆游对唐婉的感情并没有完全消失。于是,陆游在粉墙之上奋笔题下《钗头凤》这首千古绝唱: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陆游走后,唐婉孤零零地站在那里,将这首《钗头凤》词从头至尾反复看了几遍,也写了一首《钗头凤》词:
世情恶,人情薄,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倚斜栏。
难!难!难!
人成个,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不久,唐婉便郁闷成病而死。陆游后来曾多次来到沈园题词怀念唐婉。他们之间被人千古传诵的爱情故事因婆媳关系不和而支离破碎。这是旧社会的悲哀,更是古代女子的悲哀。
婆媳关系,这似乎是所有家庭都会碰到的一个难题,尤其是那些两代人生活在一起的家庭,婆媳之间几乎就没有不产生摩擦的,因此也就难怪有人会说“婆媳简直就是天敌”了。那么真的就没有相处得很好的婆媳吗?也不尽然,有些家庭婆媳之间关系就很是融洽,那么她们是靠什么让“天敌”与自己亲密起来的呢?
其实婆媳之间的关系很好相处,关键就是彼此要能容忍对方的缺点,欣赏对方的优点。如果总是斤斤计较,鸡蛋里挑骨头,那么婆媳间将永远没有安宁的一天,即将上演的只会是“婆媳大战”。
婆媳双方想要拥有彼此和睦、相亲相爱的关系,那么首先就要对这种人际关系有正确的认识。婆媳双方都要承认对方有独立的人格和经济地位,双方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人际关系,而不是一种一方必须依从于另一方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其次,家庭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谅解,彼此都要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问题。我们的先辈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所提倡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这个道理,媳妇应该想想,如果对方是自己的父母自己又该如何呢?婆婆也应该想想,如果媳妇是自己的闺女,自己是不是就会更体谅对方一些。
其实不仅仅是婆媳关系,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莫不如此。要想让家庭更加和睦,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学会理解和宽容,都要以一种博大的胸怀来处理彼此之间的关系,唯有如此,整个家庭才能和睦,每个人的脸上才能挂满笑容。
颜氏家训精华
家庭关系的融洽与否,关键要看家庭成员之间是否能够做到彼此理解与尊重。如果在摩擦或矛盾产生时,每个人都能宽容谅解一些,那么生活中的所有问题都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婚姻嫁娶,切莫贪荣求利
原典
婚姻素对,靖侯成规。近世嫁娶,遂有卖女纳财,买妇输绢,比量父祖,计较锱铢,责多还少,市井无异。或猥婿在门,或傲妇擅室,贪荣求利,反招羞耻,可不慎欤!
译释
婚姻要找清白人家,这是当年先祖靖侯立下的老规矩。近代嫁娶,就有接受财礼出卖女儿的,运送绢帛买进儿媳妇的,这些人比量门祖家势,计较锱铢钱财、索取多而回报少,这和做买卖没有区别,以至于有的门庭里招来了猥琐鄙贱的女婿,有的人娶到了凶悍专权的媳妇。因为贪荣求利,反而招来耻辱,这样的事能不审慎嘛!
解读
建立在非感情基础上的婚姻不可靠
几年前,某相亲节目中爆出的一句“宁在宝马车里哭,不坐在自行车后笑”的话在网上网下引起热议,这句话也折射出了当今时代很多年轻人的婚姻价值观。人们觉得,虽然爱情可以没有物质基础,但婚姻不行。诚然,没有物质基础的婚姻是比较难维持的,但是,婚姻是不是一定要具备足够的物质基础呢?不一定,即使婚姻的物质基础薄弱,但两个人只要真心相爱,同心协力,愿意共同吃苦,也一定可以共渡患难,迎来幸福生活的。
而根据某些数据显示,如今“80后”的离婚率越来越高,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物质在冲击着年轻一代的价值观。这种物质成分过重,情感相对缺位的“婚姻观”,是影响婚姻稳定的主要因素。
在《颜氏家训·治家》篇中,颜之推特别强调了婚姻嫁娶中的利益因素,在他看来,建立在利益基础上的婚姻是导致婚姻破裂的一个重要原因。美好的婚姻,不能贪荣求利,如果过分地贪荣求利,反而会招来耻辱。
王庚与陆小曼的婚姻,是20世纪20年代上流社会典型的绅士配淑女的婚姻,然而这段婚姻的基础却是一场赤裸裸的名利交易。1922年,从西点军校毕业的王庚刚刚升任为陆军上校,这时的他极有自信,且极富野心,他需要一位家势雄厚、善交际的太太相助开拓事业。而当时的名媛淑女陆小曼则需要一位将来能够给她带来荣华富贵生活的丈夫,这是一桩利益均等的婚姻。
当时的王庚虽然前途无量,但还是一个穷小子。而当时正处于鼎盛时期的陆家则财大气粗。陆小曼的父亲陆定早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是中华储蓄银行的主要创办人,因此婚礼的一切费用都由陆家负责,婚礼的一切仪式也由陆家安排。
陆小曼和王庚的婚礼在海军联欢社举行,仪式之浩大,场面之阔气,轰动京城。光女傧相就有九位之多,除曹汝霖的女儿、章宗祥的女儿、叶恭绰的女儿、赵椿年的女儿外,还有数位英国小姐。这些小姐的衣服,也都由陆家订制。婚礼的当天,中外来宾数百人,几乎把海军联欢社的大门给挤破了。
王庚虽然少年得志,但在事业上并不傲慢。婚后的他每天忙于事业,早出晚归,没有时间陪伴陆小曼。又因他是西点军校毕业生,所以对自己要求极严,是一个尽心尽职的军官。什么是时间工作,什么是时间娱乐,泾渭分明,他的行为刻板到与苦行僧相似的地步。
照理来说,这样一个尽职的军官、男人,理应受到妻子的爱,但是王庚没有。陆小曼并不是一个传统的女人,她不希望自己的丈夫只是一个工作的机器,而是一个懂得嘘寒问暖、体贴自己的爱人。总之,她渴望爱情,渴望被男人呵护的感觉。但王庚太忙了,他没法做到陆小曼所想象的那个样子。所以,他们这段从利益出发,而忽略双方感受的感情注定无法开花结果。陆小曼的婚姻生活是不快乐的,甚至是痛苦的,她得不着安慰,最后无法忍受,只好与王庚解除了四年的婚姻。
虽然王庚很有才华,陆小曼家很有权势,两人郎才女貌,但是他们的婚姻基础却不牢靠。两个人没有共同的爱好,脾气性情也各不相投,尽管没有物质上的窘迫,但最终还是生活得很不幸福。由此看来,婚姻嫁娶不可贪恋财利,一段建立在利益基础上的缺乏真实情感的婚姻注定是名存实亡的。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能看到这样的事情,两个年轻人,本没有一定的感情基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被逼在一起,成了父母手中操纵的提线木偶。父母利用婚嫁从中捞取钱财,将两个人的感情当作一做赤裸裸的利益交易。2012年,由滕华涛执导的电视剧《浮沉》中的于志德的婚姻就被戴上了利益的枷锁。于志德是清华毕业生,他与妻子张丽的婚姻就是名存实亡的,他看重的不过是岳父的副市长职位和其背后的种种利益。故事的结局是,于志德与妻子张丽离婚,最后还因个人私欲走上不归路,锒铛入狱。
所以,正如颜之推所言,“比量父祖,计较锱铢,责多还少,市井无异”,在婚姻爱情中,千万不要因为贪图私欲,而将一段美好的婚姻葬送。
颜氏家训精华
婚姻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情感,如果只是为了利益而结婚,那就相当于在掩埋好的炸弹上过日子,其后果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