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致的高深即简单。
——莱昂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
第1节 简洁印象
北欧简洁:北欧人简洁生活的智慧
2009年12月,网易和中华环保联合会向我发出邀请,邀我去哥本哈根参加联合国气候大会期间的活动。作为一名时尚行业的从业者,却一直对环保有着一种情节,所以当接到邀请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接受了。
同行的,除了中华环保联合会的官员,还有时任网易副总编后创办了雪球财经的方三文、新晋影后李冰冰以及时尚集团的孟主编等,一行13人辗转十几个小时,途径阿姆斯特丹后到达哥本哈根。
在飞往哥本哈根的飞机上,三文兄就坐在我旁边,一路极少说话,一直头也不抬地看他的电子书,而我不禁想起郭沫若在游遍北欧诸国之后赞美哥本哈根的诗句“北欧风物今观遍,民情最美数丹京”,还有安徒生童话、美人鱼雕像、环保之都……这座被称为“北欧巴黎”的神秘之都,到底有着怎样的浪漫?第一次去丹麦,内心免不了兴奋和好奇!
入关的时候发生一个小插曲。入境官员——一个长得消瘦的欧洲小伙子用流利的英语问我去哥本哈根做什么。我平时英语并不好,好在之前和网易开会时提到过climate change,我就说了那两个单词,小伙子笑了笑说“OK, thank you! ”之后顺利过关。
抵达的第二天,我就参加了6万人的大游行。哥本哈根这个并不大的城市里,几乎所有的大街小巷都塞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形形色色的环保者们组成的游行队伍,我们一行人也拉着一条大横幅跟着人群在大街小巷里穿行。在浩瀚的人群里以及声嘶力竭的呐喊声下,确实能感受到那种由群体散发出的气场张力,整个过程令我非常震撼,第一次触动了我对于个体欲望的思考:在一个无限制消耗的世界里,什么时候我们的欲望才能满足?若一个人足够富裕,就一定要无底线地奢靡和浪费?什么才是个体真正可以获得的幸福?
之后的几天,参加了一些论坛活动,主办方安排了我们一行人在丹麦及瑞典进行观光旅行。来之前我就有个疑问:为何联合国要把这届大会开在丹麦的哥本哈根?观光的过程,我逐渐找到了答案。这次旅行应该说完全颠覆了我对西方繁荣社会的想象,丹麦和瑞典均是富裕的国家,人均收入在全球范围内也是名列前茅的,但哥本哈根和斯德哥尔摩满大街行驶的都是1.6L排量以下的车,建筑、室内装修以及生活细节无不奉行简单实用的原则。看来,这届气候大会选择哥本哈根可谓用心良苦。
当然,这期间,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哥本哈根。之前游历欧洲其他地区的时候,就钟情欧洲各地的建筑艺术,而哥本哈根的建筑又别有特色,既不同于欧洲中世纪华丽的外墙装饰和雕刻,又和国内千篇一律的黑白灰且越来越高大上的住宅小区不同,哥本哈根的房子,朴实无华,但外观都涂了鲜亮的颜色,看上去令人赏心悦目。
丹麦哥本哈根
哥本哈根的房子大多数不高,但窗子都很大,临街的整面墙几乎被窗子占满。一条街道上的房子,除了外墙颜色不同,其他的看上去并无二致,好像他们也并不在意“撞”房子。这样的建筑风格非但不会单调,反而更具特色,让人耳目一新。
丹麦民居
挪威布吕根小镇
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
大部分北欧的建筑大约会有这样一些特点:
(1)大窗户。北欧纬度高,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大窗户为的是更好地采光。
(2)大色块。外观除了常见的黑白灰,还会运用比较跳跃的颜色,比如红色、黄色、蓝色等,但都是纯色,目的是让单调的冬日多一些点缀。屋内装修大多采用白色或浅色系,也是出于采光的考虑。整体不会过于跳脱和多元,会保持色调与装饰风格极简化的视觉统一。
(3)房顶多为坡顶。漫长的冬季,下雪的日子特别多,坡顶没那么容易积雪。与房子之间三角形的结构,也有保暖的功效。
(4)极简装修。室内装修非常简单,注重实用性,功能区的划分并不明显,比如现在国内常用的三室两厅结构,两个厅通常是一体的,只是在使用上有所区分,这也是源自北欧设计。室内多数不用纹样和图案装饰,只用线条、色块来区分点缀。
这些特点使得北欧的建筑物看起来特别简洁明了,别具一格,同时又不失功能性。北欧的建筑艺术在实用和好看上面找到了平衡点。
除了哥本哈根的房子,2014年当我再一次到丹麦的时候,另一个震撼到我的建筑是丹麦的水族馆The Blue Planet(蓝色星球)。
The Blue Planet(蓝色星球)
蓝色星球是丹麦最大的水族馆。蓝色星球整体结构采用的是旋涡状的设计,就像海水形成的漩涡,非常符合水族馆的主题。整个建筑外观并没有很复杂的图案,只是点线面之间的变化,颜色也只有一种,而且和地面完美结合,融合了环境,这样既环保又非常有设计感,让人不得不赞叹这个设计的精妙。
蓝色星球里面的结构也延续了整体设计,只是线和面的变化,但是无论从观赏性还是从实用性上来说,都非常完美。
The Blue Planet(蓝色星球)里面
蓝色星球不仅是丹麦最大的水族馆,也是北欧最大的,于2013年3月22日全面完工,由丹麦著名的设计公司3XN设计。在北欧宁静的天空下,搭配上这种简洁的风格,仿佛时间都静止了。建筑与自然天然一体,结合得如此美妙。
北欧人的简洁主义不仅体现在建筑上,也深深印刻在每一个角落。
或许对于国人来说,家居上的北欧极简主义更为大家所熟知。国内大名鼎鼎的家居品牌宜家采用的简洁风格,即来自北欧国家瑞典。
北欧式的家居在外观设计上,非常明朗、流畅,基本都是使用线和面结合的形态,在细节的处理上非常细致,且注重实用性。流畅的线条设计,又使得家具造型简单而纯粹,非常有设计感。
而在材质上,北欧人喜欢使用天然材料,比如木材。他们注重材料的原始色彩和质感,这使得家具非常独特,且能和自然融合。
北欧室内设计风格
简洁、实用、环保的理念渗透在北欧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慢慢地,这种审美也就成为主流。如今不仅在北欧,全世界都对北欧的设计风格极度认同,国内许多建筑及装修风格,都源自北欧设计。
2009年那一次的北欧之行使我初识简洁,“纯净”是北欧式简洁给我最深刻的印象,这种纯净就好比北欧的天空一样令人陶醉,我彻底迷上了北欧的极简,以至于后来我装修办公室和住房,无不将北欧的极简风格融入其中。但那时的简洁在我的脑海中仍然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
日式简洁:精神上的纯粹追求
从2005年到2015年这十年的时间,由于工作关系,需要频繁地去日本考察,尤其是后面几年,几乎每年都要去一两次。开始只是奔波于东京的各大百货公司和商业街,捕捉各种可能影响中国市场的时尚信息。之后逐渐开始利用闲暇的时间游览一些名胜古迹。2009年我接受邀请去参加稻盛和夫老先生创办的盛和塾的第二十四届世界大会,被主办方安排到京都郊外的一座禅修寺,从而深度接触了日本禅宗文化和建筑艺术的精髓,之后每到日本必留出足够的时间遍访日本各地的寺庙以及与禅宗文化相关的人文风情。
日本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民族,准确地说日本非常善于学习,对于别人好的东西,从来都是积极学习并很快融会贯通。这个国家是个复杂的融合体,有些它能极简到近乎无的状态,有些它也能烦琐到让人诧异。比如日本的园林,可以简单到只有看似随意摆放的几块石头;而日本的和服,要正确穿上去,其烦琐程度可能会令任何一个外国人感到不可思议。
而日本的简洁或者烦琐的背后,无不体现着禅宗思想对日本文化的深远影响。也就是说,日本的简洁之风更多的是禅宗简洁的延伸。与北欧极简风格不同,日式的极简,不仅仅是素净和纯真,更多是对意义和本质的追求。在这一点上日式的简洁让我看到了简洁的另外一面。
禅宗通过静悟和修禅的方式达到的是一种澄明与自在。禅宗美学在日本设计中的表现尤为突出,其是以智慧之美,用一种简洁纯净的方式,为生活创造出智慧之境。
禅宗美学所提倡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简洁,崇尚简单即美。日本兼具艺术家、设计师及建筑师身份的川明幸一(Kawana)博士曾说:“简洁就是运用最少的手段获得最大的效果。”
日本禅宗的美学在园林设计方面体现得尤为突出。
日本禅宗的园林风格源于中国,尤其是汉唐的园林之风,但为了体现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日本禅宗园林开始摈弃汉唐的池泉庭园,而是使用一些如常绿树、苔藓、沙、砾石等静止不变的元素,营造出一幅枯山水庭园的景象,园内几乎不使用任何开花植物,以期达到自我修行的目的。庭院内,树木、岩石、天空、土地等常常是寥寥数笔即极深寓意,在修行者眼里它们就是海洋、山脉、岛屿、瀑布,一沙一世界,这样的园林无异于一种精神园林。渐渐的,这种园林发展臻于极致,那些乔灌木、小桥、岛屿甚至园林不可缺少的水体等造园惯用要素均被一一剔除,仅留下岩石、耙制的沙砾和自发生长于荫蔽处的一块块苔地!15世纪建于京都龙安寺的枯山水庭园是日本最有名的园林精品。
1.日式极简之——建筑
在日本期间,曾经去洛北最大的寺院——大德寺体验了一次日本茶道。
刚进去的时候,说实话并不是很习惯,低矮的门房,走道和茶室里面阴暗的光线。但是当坐定了,开始点火煮水泡茶,看到僧人满怀敬意的态度,心就静下来了。我在中国喝了十几年的茶,钟情于岩茶、绿茶、普洱等各类中国茶种,从茶的口味上来说,对于日式抹茶一直不是特别认可,但是日式茶道,确实能让人入定,专注于品茶的过程,心无杂念。
大德寺外观
大德寺茶室
大德寺园林(枯山水)
而大德寺最吸引我的却是它的建筑和园林。大德寺始建于日本镰仓年间(公元1325年),是禅宗文化中心之一,开山祖师为大灯国师。后经战乱被焚,据说著名的一休大师(就是动画片里聪明的一休)经过几十年的漂泊布教后,以80岁的高龄任大德寺的主持,重建了大德寺。至今大德寺还保存着一休的遗墨。寺内共有21座塔头,拥有茶室、庭园、门画等文化财产。和国内很多金碧辉煌的寺庙不同,大德寺非常简单,主要是茶室(也叫禅室),茶室的布置也是非常简洁,打开门就能看到庭院,是典型的日本园林枯山水的设计,很幽静。
日本给人的印象永远是带着禅意的,日本建筑也一样,淡泊而宁静。无论是各种商用或艺术性的建筑,还是民居,总体感觉都是简洁明了,但又寓意深远。和中国山水画中留白的作用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各自又有不同的深层意义。
日本的建筑大家研究最多的是禅宗寺庙,虽然寺庙并不能简单地以极简来概括,它里面包含的工艺和学问是博大精深的,但日本寺庙给人的整体感觉是简洁而干净的,这和我写这本书的目的很相似——极简并不是所有的东西越少越好,而是通过各种方法,让呈现出来的最终面貌是简洁的,让人感觉到舒服,或者是容易掌握的。
日本金阁寺
日本名古屋城
受禅宗思想影响最深的建筑是日本住宅,其大都偏向于榻榻米式的功能式设计。日本住宅的第一个特点是布局简单,注重功能性。常见的日本住宅都是只有一个大的空间,布局自由,灵活无碍,结构很简单,仅有地板、柱子和屋顶三部分,基本上没有隔墙,全都是开放式的、自然地构成一体化的假设型的建筑物。与北欧的室内设计中功能区划分不明显一样,日本住宅也会有一些功能模糊的区域,比如玄关处,是给进入房子里的人脱鞋放包的地方,是屋子里和屋子外的一个接合空间,虽然形式简单、空间单纯,但作用却不小。
日本住宅(室内)
日式住宅的第二个特点是对自然材料(尤其是木材)的完美应用和钟爱。常见的日本住宅,基本上都以木材为主要材料,而且很注重材料的本身特性,强调其自然的特质,不会在材料上加入很多的装饰。这和日本民族追求自然之美有关,他们倾向于欣赏一种朴素、纯净的美。
极简的装饰,是日本住宅的第三个特点。几乎没有任何装饰,通过整体的协调性和材料的自然形态,让整个空间看起来并不显得单调。建筑外面,根据环境的特点,与周围其他建筑或自然环境协调共生。而建筑物里面,也没有任何刻意的装饰,多强调其功能性,装饰和点缀较少,造型简洁,多为直线条,造型简洁,豪华、奢侈的风格几乎不可能在日式家居中出现。
禅意,是日本建筑的一个比较有符号性的特点。其实严格说来,什么是禅学,并没有定论,可能连日本人也解释不清楚何为禅,或者他们根本没有想过在建筑中融入禅学的概念。但禅宗审美观对日本的影响深远而广泛,无论在建筑上还是其他事物上,不经意间都会表现出来自然、简洁、空灵的感觉。
日本建筑的极简风格,形成的原因细究起来很复杂,日本现代建筑的发展,在延续汉唐文化的同时吸收了许多西方的特点,结合实际需求,从建筑与环境的对话、空间意象的把握和材料性能理解等方面寻找传统和现代的契合点。日本建筑的风格与其地理位置以及历史因素也是分不开的。考虑到现实问题,明治维新之前的日本社会普遍物资匮乏,让人们在设计和建造建筑物时,会尽量就地取材,而且以实用性为最大目的,要做到少而精,在装饰上不能浪费,且应尽量从材料本身入手,比如对木纹装饰和几何形状的运用,这就形成了现在的极简但看起来很和谐的风格。
2.日式极简之——和伞
除了建筑,还有一样物品有着烦琐的工序但呈现的是极简之美,那就是日本的和伞。对于日本和伞,是后来有想法写这本书时注意到的。有一次去日本,还专门去找过东京宝庆寺附近的一家名叫日吉屋的和伞商店,这家商店成立于江户时代晚期,已经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这家商店是东京目前唯一营业的和伞专卖店,是全日本仅存少数几家营业的和伞店铺之一。
日吉屋·和伞制作
松田和伞店
和伞是日本的传统伞具,样子其实和我们的油纸伞差不多,据传也是由中国传过去的,经过吸收改良,成为后来的和伞。
和伞的制作过程很是复杂,而且要求工艺很精湛,制作和伞的材料都是纯天然的,工艺复杂。虽然制作过程很复杂,但和伞看起来很简单,无非是一些竹子支撑着纸(或油纸),达到使用的功能性,看起来也很美。而这恰恰最好地阐释了极简之美。简洁的精髓在于事物看起来很美,或使用的时候觉得很简便,要达到这个效果,背后经过了非常用心且非常复杂的工艺和设计。
无论是日本的建筑还是物品,都在最大化地追求意境,去除无关紧要的杂念,专注当下正在做的事情。比起北欧的简洁,日式的简洁更强调意义的存在。万事都要寻求其最根本的意义,接近事物的本质。
詹姆斯·克劳力(James Crowley)和桑德拉·克劳力(Sandra Crowley)在《侘寂》(Wabi-Sabi Style)一书中这样评价日本的美学观:“日本人认为赘述无须思考,且毫无创意可言。超越浓墨重彩与繁复的装饰,返璞归真,简单得体,这才是美的最高境界,正所谓简单就是美。少用色——有节制地、优雅地用色,画面会更清爽,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