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郑珍诗传(3)
曹将军:曹霸是唐代人物画家,为朝廷绘功臣像于凌烟阁上。杜甫《赠曹将军霸》:“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置丘壑:晋代大画家顾恺之把名士谢幼舆之像画在山崖之间。
元末黄公望(号大痴山人),才力追造化,像天马一样不受辔络拘束。他的《富春山居图》刻画出山水全貌,简直是以人力补天缺。我遇上兴致来了,也偶尔画上几笔,但自有正业,没有多少闲暇享受这种乐趣。柏容仁兄酷爱此道,就是性子太急躁,活像《庄子》说的:见鸡蛋就要公鸡报时,见打鸟就要吃烤肉。多有闲暇作画,当然是很好的消遣,但听行家说,绘事无有一定之规,须是胸中先有莽莽苍苍的山峰峦嶂,然后落笔疾如兔走鹘落,把它们一一画下来。重要的是意境深邃,形貌不求逼肖。如用画谱或实物来论得失,就犯了胶柱鼓瑟的毛病。你收藏的古人法绘不少,能学得一点残膏剩馥就足够挥洒的了。不过这些都是浅薄空论,建议你像《新唐书·崔植传》里所说:宋璟手写《尚书·无逸》为图献给玄宗,讽谏他出入观省以自警戒,玄宗勤于国事不敢懈怠,因之成就了开元之治。后来此图朽损,换成山水画,玄宗渐渐怠倦,奸臣用事,国家就衰败了。照他这样做,你也可能成为一代名臣,有曹霸那样的画家把你画在功臣阁上;或者就像晋代谢幼舆那样的清逸名士,被大画家顾长康画在丘壑之中。
从此诗可测知子尹论画近于苏东坡“绘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的写意观点。同时,他这是典型的儒家观念,认为精力最好用在经世事业上,视艺术为“小道”,纵然染指也最好要“艺以载道”。
◎道光十一年辛卯(一八三一),二十六岁。
◎纪事:二月十一日生一子,乳名阿卯,学名知同,字伯更。
秋季到省城贵阳参加乡试。
春雨绵绵,发现建造了十年的住宅漏雨了:
溪上老屋溪树尖,我来经今十年淹。上瓦或破或脱落,大缝小缝天可瞻。朝光簸榻金琐碎,月色点灶珠圆纤。春雨如麻不断绝,尔来正应花泡占。始知瓦舍但名耳,转让邻茅坚覆苫。溜如海眼泻通窦,滴似铜壶催晓签。入室出室踏灰路,戴笿戴盆穿水帘。伊威登础避昏垫,湿鼠出窟摩须髯。尘案垢浊谢人洗,米釜羹汤行自添。西间书室素完好,陈籍几供便拈。不虞一夕出意外,白蟫溺死埋缥缣。咸阳一炬怨秦火,似此宁更将人嫌。桑土绸缪悔不早,无术得将诸窍阉。承以瓶盘桶罂缶,一器巧使二孔兼。木皮竹箨亦有用,弥缝其阙通之檐。补苴罅漏固穷计,塞流挽倒吾何谦。妻孥对坐莫频,不荷天慈心更恬。啮啮任相责,高明鬼瞰真吾砭。(《屋漏诗》)
:焦氏《易林·震》:“啮啮,贫鬼相责。”
我家在乐安溪边赁的老屋,已经住了十多年。屋瓦破落,透过缝隙可以看见天空。阳光洒到床上,闪闪烁烁簸弄碎金;月光漏到灶头,像一片滚圆的珍珠。连日春雨,花木正需要,人却苦了。枉称瓦房,还不如邻家茅草房密实隔水。雨水畅通无阻掉进来,滴滴答答如铜壶催漏。出门进门用煤灰垫路,头上戴斗笠,顶筲箕。阴湿角落里的潮虫,胖乎乎结队爬到阶沿上躲雨;湿漉漉的老鼠,公然从灌了水的洞窟溜出来,找干地方抹胡须擦脸。灰扑扑的家具不用洗就干净了。锅里的羹汤粥饭自己满上来了。西屋书房,平时算是最安全的,书籍都摆在取用方便的地方,万不想一夜之间遭此大厄,书都泡了水,连那些银白色的书鱼都淹死在书函里。秦始皇焚书,千古咒骂,这种淹书更加可恶。只后悔没有未雨绸缪,该捡瓦了却不动手,现在没办法把大小漏洞一一堵住了。只好把大盘小碗、瓶罐盆桶搜齐,上蓄下疏,一器二用。木皮竹片也派上了用场,拿来遮漏引流。这虽是无法之法,称为我“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的伟业却不必谦让。妻儿莫要抱怨了,我们不受天恩,更加心安理得。它下它的,它漏它的,依扬雄的说法,鬼魅喜欢作弄的,正是高明之家哩。
如此狼狈而不失风趣,细致状其情境,苦事化为好诗。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妙语自嘲,苦境中品出情趣。这是一种智者的人生态度。
此时此境,诗人回忆起夏日的闲适,必定心向往之罢。有一天午睡,一觉醒来,已近黄昏:
一觉依然眠后我,百年休忆错来棋。可怜半日模糊过,更补斜阳悔片时。(《睡起》)
寥寥四句,理趣盎然。
因参加乡试,子尹去了一趟贵阳,结果又是失利。好友莫友芝则获领乡荐(中式举人)了。
省城子尹应该去过多次,但诗集中此时才出现第一首有关贵阳的诗:
去郭亦不远,及麓方见之。每上觉径穷,去途生转时。偶然入深处,却顾忘前巇。几年辟初地,亭小幽可憩。久坐绝声响,林影淡无际。松风回夕阳,苍然两峰翠。(《游黔灵山憩云栖亭》)
黔灵山离城不多远,却是要走到山脚了才看见它。走在上山的“九曲径”上,常觉得已到尽头了,转个弯又是一片新景,不知不觉就进入了深处,回头不见来处的山头了。这处深山古刹,几年前才开辟为游憩之地。偃坐在山腰小亭中,万籁阒寂,林影无际,山风习习,远远两座秀挺的山峦,翠生生地对峙在明媚的夕照中。
黔灵山在贵阳城西北近郊。历代方志和文士对黔灵山多有描述,清人吴振棫《黔语》所记简洁生动:“黔灵山去西郭三里。山足一涧,琤潺如环佩鸣。盘屈而上,或数步一折,或数十步一折。树出右隙,浓阴障天,人行其间,巾履皆碧。清风忽来,幽籁徐起,山鸟上下,引吭作百种声。幽寂之趣,殆不知此身尚在尘世,如是者数十折,地稍坦夷,则黔灵寺在焉。”李宗昉《黔记》描写较细:“黔灵山在贵阳城西北三里许。有一峰,蜿蜒从西北来,为钵杖峰。水潺潺绕山麓,为檀山涧水。中峰矗立,即黔灵正峰。山口有杨柳泉,甚清冽。又进有天生石桥,翠竹掩映,过此则宏福寺也。寺北一小径,有洞,洞下有溪,皆名檀山。自宝塔峰后特起一岭,自南而东,绵亘内向,与狮子岩对峙如双阙者,象王岭也。又其外,则狮子山昂伏为案,上有云盖三台,缥缈天际。登象王岭,望贵阳城郭,历历如指掌。山后可眺圣泉。”
今日之黔灵山,已成为闹市中一处崇山峻岭、古林平湖的游憩胜地。文中黔灵寺、宏福寺(弘福寺),开寺高僧为赤松和尚。“康熙十一年壬子春,师偶钵杖至山,因见万峰环绕,中结平原,心窃喜之,遂有罗氏妙德、同村善信,发心喜舍,永为佛地。于是师乃去城入山,结草为庐,植树开径,谋修建焉。”(《黔灵山志》)该志还录存赤松法语、偈颂和诗歌,其中一诗刻于山壁,流传很广:“翠嶂清溪跨白牛,乐眠水草已忘忧,横吹铁笛无腔调,水月松风一韵收。”草书清劲出尘,有怀素之概。
又游名胜圣泉:
历算有时差,洞渊穷九容。天与设悬壶,一勺肇鸿蒙。盈虚应晷刻,深盖相参通。大哉造化机,奇出无终穷。我从万山来,襟带含松风。独酌此泉上,兴酣呼白龙。往来五色虾,荡漾青黛中。神鱼掉尾出,闪映斜阳红。欲濯双玉趺,乃恐摇鲛宫。许赞不许究,邈然天地空。(《饮圣泉上》)
洞渊:古人几何学一种理论。《辞海》的解释是:“金代末期有‘洞渊九容’之说。洞渊为人名或书名已不可考。九容是指勾外、股外及弦外容圆(即旁切圆),勾股上容圆(即以一顶点为圆心而切于对边的圆),勾上、股上及弦上容圆(即圆心在一边的延线上而切于其他两边或其延线的圆)等九种。李冶将研究九容的结果记载在他的《测圆海镜》里。”
历算之学,推算时间难免有误差,而洞渊(古代一种几何学理论)则把“九容”的研究做到了极致。这圣泉就像是上天赐给人间的一把计时“悬壶”,一滴水开启鸿蒙,准时盈虚,把古人天文学的“盖天”和“浑天”之说连通一体。造化之功,神奇无比。我从大娄群山中来,衣襟带着松林的清风,在这里独酌独饮,逸兴遄飞,想呼唤白龙出来共醉。五色虾浮游在深青色的水中,灵鱼在夕阳中弓身跃起,闪闪发光。我想在水里洗濯双足,又怕惊动了琼宫中的蛟龙。面对如此奇景,无须深究穷探,只宜欢喜赞美,尽情礼赞寥廓无际的大自然。
圣泉是黔灵后山之麓的一眼潮泉。一般潮泉一日三潮或二潮,圣泉却是约九分钟涨缩一次,故称“百刻泉”“百盈泉”,又称“漏汋泉”。据明代《贵州图经新志》载,洪武年间镇远侯顾成就对圣泉“甃石为池,复以亭,亭中置一石鼓,以验消长”了。明代《徐霞客游记》、清人王士禛《池北偶谈》都有记载。清人张澍的《续黔书》以此泉同天下奇泉比较,认为圣泉“可验潮汐”,尤为奇特。
子尹发觉,贵阳虽是明初建省所定的省城,却远不如原属四川的遵义开化繁华,引起忧思和感叹:
回首天南万箐开,童山旷壤有遗材。橡蚕不自乌江渡,蒟酱仍从益部来。在远游民便聚啸,安边长策重耕栽。时平不假书生计,喟古凭今足费才。(《贵阳秋感二首·其一》)
置身贵阳城,举目但见群山环绕。那“山广箐深,重冈叠砦”之中,有那么多光秃秃的石山,毛茸茸的生地,都任其荒置,令人感叹:遗弃的资源太多了!蚕桑之利,在我家乡遵义已流传百余年了,还没有由乌江传到这里来。《史记·西南夷传》里说,四川的蒟酱从牂牁江(贵州北盘江)运到岭南,至今黔人仰食川酱的状况,竟千余年没有改变。边远地区,如果游民无业,就容易聚啸生事,安定边疆的长远之计还在于重视农耕。但是,太平年月,当政者无人理会这种书生之见,怀古伤今,不过是白费力气罢了。
不做官,说话没人听;做官吧,科试很讨厌。这是郑子尹终生的矛盾与无奈。虽时时加以排遣,仍然会不时流露在笔下。而他所担忧的民穷则反,后来果然成为事实。
无多形胜感兴亡,万里秋阴接点苍。石火年华催老大,海天愁思易悲凉。谈经旧扫阳明席,问字谁登叔重堂。野色江光连鬓影,武乡祠外倚斜阳。(《其二》)
一处小小的风景,也能引起千古兴亡的感慨,似乎萧瑟的秋阴迤逦万里,一直衔接到了云南点苍山那个从唐宋到元明征战不绝的大理古国。人生如石火电光,倏忽间催人老大;苍苍莽莽的海天之思,更易使心中悲怆。这里曾经是阳明先生登坛论学的讲席,现在还有没有像东汉尹道真那样跋涉万里向中原许慎(字叔重)问道的学子?暮色渐合,水光山色连着萧骚的鬓影,我痴立在武侯祠外,与冉冉西沉的夕阳默默相对。
这首诗是咏南明河上所见。南明河贯流全城,虽不大,却也曲折有致。城南一段,集中了甲秀楼、武侯祠、观音寺、翠微阁、拱南殿、涵碧潭、鳌矶石等名胜古迹,河畔清风野云,凫渚鸥洲,绿杨白堤,“垂杨隔岸飞黄叶,短棹横流破碧波”(朱文句),素有“小西湖”之称。雍正三年任云贵总督的鄂尔泰咏此曰:“鳌矶湾下柳毵毵,芳杜洲前小驻骖。更上层楼瞰流水,虹桥风景似江南。”清代女诗人许芳晓诗云:“芳杜洲前春水生,碧潭相映数峰青。盈盈细草裙腰色,随着游人绿进城。”沿河一带,又曾是子尹崇敬的诗人谢三秀及其他诗人群的别墅区。置身此间,自然会生起古今兴亡的感慨。
◎道光十二年壬辰(一八三二)至十三年癸巳(一八三三),二十七岁至二十八岁。
◎纪事:乡居。
撰成《说文新附考》。
从贵阳回到家中,恢复宁静的读书生活:
漱齿华池万虑空,赏心遥夜七寮同。山香如海花齐发,天净无尘月正中。虚壁亭亭深入露,凉灯焰焰不生风。年来渐省箪瓢事,绛帐笙歌笑马融。(《春山夜诵》)
七寮:七者寮。《汉书·律历志》:“七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释者以七物称之(人、牛即天、地称马、四时称鸡羊猪犬)。李吕用为斋名。
道家称“口”为“华池”,华池有好书润漱,千忧万虑都丢开了。长夜读书,悦目赏心。宋人李吕《题七者寮》诗说:“莹星洌寒泉,砥节介如石。本无市朝念,自与红尘隔。”其风味也就是如此罢。满山花树盛开,夜气里香味特别浓郁。夜空蓝得无底,天宇净无点尘,只浮着一轮明月。空荡荡的墙壁好像挂了露气,灯焰静静立着,没有一丝风来干扰。年来真正省识了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滋味,想起后汉马融讲课要坐高堂,施绛帐,前坐学生,后列女乐,真是雅得俗,无趣之至。
凌惕安《郑子尹年谱》记有本年一个动人的故事:春节期间,有个书贩走乡串寨,来到尧湾。子尹赶去观看,见他背囊里有关于《礼记》的几种书,正是急需的资料,很想买下来。一问价钱,三两银子,太贵,只好放弃。子尹回来跟母亲说起,母亲问,他的书能赊欠吗?子尹答:说是可以等夏天收小季时候付钱,可那时候还不是一样没钱。母亲说,能赊就行。到时候我把金耳坠取一只就够还他了,另外一只再改成一对小些的。子尹这才购置了这几种研究古奥难读的《仪礼》的重要参考书籍,后来撰成《仪礼私笺》。春夜诵读之书,可能其中就有慈母珥饰换来的几种吧。诗中鼓荡着一派愉悦满足之忱。
子尹一生,精神世界的丰饶和物质世界的贫瘠,形成强烈的对比:
日出起披衣,山妻前致辞。瓮余二升米,不足供晨炊。仰天一大笑,能盗今亦迟!尽以余者爨,用塞八口饥。吾尔可不食,徐徐再商之。或有大螺降,虚瓮时时窥。(《瓮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