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文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新瓶装旧酒,味道刚刚好

从本质上讲,无论在哪个领域,创造力都是相通的

无论是摄影、绘画、写小说、做广告、拍电影,还是发明产品、演奏乐器、设计大楼、钻研宇宙物理等,只有创造力,才能让你超越平凡,获得与众不同的创意成果。

千百年来,人们对于真正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另眼相看,觉得他们要么是天才,要么是疯子。他们离经叛道,自信中夹杂自负,单纯中带着分裂;可他们的想法,却又如此出众,让常人难以企及。

不可否认,创造力的确伴随着一定的天分。但事实上,真正“无中生有”的创意又有多少呢?完全原创的东西极为罕见。这并不为怪,大部分的创意都是一些“高明的模仿”“改良性的主意”或者“拼凑式的创造”。所以早有人说过:创意就是旧元素、新组合。我想还应该加上:用新视角看待旧事物。这里的“新、旧”缺一不可,没有“新”,就缺乏自身的价值;没有“旧”,又不足以引起共鸣。

所以,有了以下这三个要素,才称得上一个好的广告创意——冲击力:情绪上造成冲击,形成记忆;原创性:前所未有的陌生感,没有人曾用同样的方式表达过;相关性:与品牌个性、产品类别是否搭调,是否有联系。

创意=冲击力+原创性+相关性

美国的广告大师詹姆斯·韦伯·扬(James Webb Young)称创意就像“万花筒”:装满了彩色玻璃碎片,每转一下就显示出新的花样。有创造力的头脑,就是一台花样制造机,它将品牌信息与从大千世界中提炼的知识和经验相结合,搭配出千变万化的效果。

image

詹姆斯·韦伯·扬及其著作《如何制造创意》

有创意,凡事都可以再关联

在有些人的眼中,每件事都是独立的、细微的;而对于有创造力的人来说,不同的事实,在知识链上都可以构成相互连接的一环。它们的关系就像“蝴蝶效应”: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将导致一个月后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暴。创造力,就是一种将看似无关的因素和力量放在一起加以思考的能力。梁山伯与朱丽叶,样板戏和电子乐,诸子百家和卡通漫画……日常的推理逻辑被摆脱,一切都可以重新组装。因此,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创意人,你就要训练将事物关联的能力,并使之成为习惯。

有创意,凡事都可以再设计

电灯、电话、闹钟、家具、耳机、自行车……在创意人的眼里,没有一样东西是“天生如此”“理应如此”,它们应当顺应生活的需求不断进化。这就是“再设计”,它让产品重获新生,也带给我们新的视角:原来还可以这样!日本设计界在这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我们知道,大多数改变人类工艺和科技的发明来自于德国、英国和美国,但是日本通过有效的模仿,把这些发明“改善”到了极致。比如他们把别人发明的汽车缩小,重量减轻,自然更省油。设计和再设计,都是创意。

软纸包+黄色蕉皮=香蕉味饮料

image

钢筋水泥+鸟巢=2008年最有名的体育馆

image

门铃+黑白琴键=门禁也艺术

球鞋+拖鞋=运动休闲两不误

手机号码+可拉伸橡胶片=健身教练的名片

排气扇+壁灯拉绳+激光唱头=无印良品CD(光盘播放器)机

废弃的磁盘+牛皮纸=怀旧笔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