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会计时的认识误区
学习会计的人如何才能够兼顾学习质量与效率,并尽快胜任会计的工作呢?什么样的会计人员才能在职场中脱颖而出,尽快抵达成功的彼岸呢?为此,我们把学习会计时的一些认识误区罗列出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会计知识。
不可轻视“理论”而盲目重视“实践”
很多人往往会把一些会计制度和准则当成了理论,把实际工作中的一些操作当作了实践,他们轻“理论”而重“实践”。实际上,会计工作是一项理论性极强的工作,对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要求非常高,如果他们对制度和准则理解不深、不透,就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因此,财务人员必须要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会计工作的对象是企业的经济活动,这就需要财务人员对企业经济活动的本身,即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与细节都要做到非常熟悉,这样才能做出准确地核算及有效的监督。而很多新手会计实际上并不真正懂得“会计实践”指的是什么,却误将一些会计的现实做法当成了会计实践,这就导致他们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在会计知识中,各种原理、制度、准则的部分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把原理学透,制度和准则把握准的基础上,操作流程,顺其自然,慢慢地也就会了,因此决不可轻“理论”而重“实践”。
不可重形式而轻实质
分析报表是财务分析的主要手段,但前提是报表的数据必须要及时、准确和完整,否则,用再高超的分析技巧得出的结果也是毫无用处的。因此,财务分析人员要从内控的角度,判断数据是不是能够及时、准确和完整地反映经济业务。
当前的会计制度和准则变化非常快,如果使用不同的核算制度作为依据,那么得到的报表指标也有很大区别,所以财务分析者就应在核算依据变化的情况下,对各期的指标全都统一口径,使得前、后各期的数据具有可比性,然后再做出自己的分析,这样得出的结论才比较准确和客观。
此外,财务分析的重心就是对企业的业务活动进行分析,即使制度和准则发生了变化,但报表是反映企业经济活动本身的这一点,也是不能改变的。这就要求财务分析人员能够透过制度和准则了解业务活动本身。只有报表所反映的业务活动是正确的,得出财务分析的结论才是准确的。
不可重“理解”而轻应用
会计这门专业,操作性极强,只有会应用了,才能算得上学会了。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感觉自己听懂了,就往往可能只是你自己的认为,而实际上,在应用的时候却连了解的程度都还没有达到。
真正学习会计知识,是要反复领悟每条内容,并把问题分解到各个环节和细节上,然后再考虑应该如何具体的应用,而且还应对可预见到的问题思考解决办法。
不能只当一个专职的会计
任何专业的突破往往都来自于专业之外的启发。对会计来说,其工作特点是综合性很强,肯定会涉及经济管理的各个方面,特别是这种工作强调其职业判断能力,而职业判断能力也必然要建立在综合考虑的基础之上。
具体来说,会计工作的岗位有工资核算、往来核算、财产物资核算、资金核算、成本费用核算、收入利润核算、编制报表、稽核、会计核算各岗、会计档案管理、软件操作、审核记账、电算维护、电算审查、数据分析等。这在企业内部,要涉及企业的所有部门;而在企业外部,也要与银行、税务等部门打交道。因此,我们对会计岗位的认知程度也要相应的提高,决不能满足于只做一名会算账、记账工作的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