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面子,获得利益
俗话道:“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清高寡欲固然能求得个内心的安稳,但现实生活的压力还是不得不让人正视金钱的魔力。在清高与世俗之间,遵循世俗的规则便是大多数人不得已的选择,迫于现实的压力,如果放下面子能赚钱,相信大多数人都会作出“正确”的选择。
面子和金钱到底哪个更重要?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中国古代有“贫者不受嗟来之食,志士不饮盗泉之水”的典故,历来为人所称道和赞扬。同时,自古以来亦有不少敢于放下面子获得权变之计的人也受到称赞。
做人固然不能不要面子,但面子观念太重反而会束缚住自己的手脚,禁锢自己的思想,为自己的前途和发展蒙上一层阴影。自古以来,放下面子换取金钱的例子不在少数,即使是名闻天下的司马相如也不例外。
汉代的大辞赋家司马相如出川漫游,以一篇《子虚上林赋》闻名四海。博雅之士无不以结识司马相如为荣。但司马相如放任不羁,又不治生业。
有一年,司马相如外游归川,回来的路上路过临邛。临邛县令久仰司马相如之名,恭请至县衙,连日宴饮,写赋作文,好不热闹。
此事惊动了当地富豪卓王孙。卓王孙原是赵人,秦时移民至临邛,以冶铁致富,家有万金,奴仆千人。听说来了个才子司马相如,也想结识一下,以附庸风雅。但他仍摆脱不了商人的庸俗,故而实为请司马相如,但名义上却是请县令王吉,让司马相如作陪。司马相如本看不起这般无才暴富之人,所以压根没准备去“陪宴”。
到了约定日期,卓王孙尽其所能,大摆宴席。县令王吉因平日依仗卓王孙钱财诸事甚多,所以早早就到了。但时辰早过,司马相如却没有来,卓王孙如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王吉只好亲自去请。
司马相如正在高卧独饮,驳不过王吉面子,来到卓府。卓王孙一见司马相如的穿戴,就瞧不起他,心想,自己是要脸面之人,请来的却是这样一个放荡无礼之辈。
司马相如全然不顾这些,大吃大嚼,只顾与王吉谈笑,早把卓王孙冷落在一边。
忽然,司马相如听到内室传来凄婉的琴声,琴声不俗,司马相如一下子停止了说笑,倾耳细听起来。
卓王孙原被冷在一边,很没意思,但见琴声吸引住了这位狂士,于是夸耀说这是寡女卓文君所奏。司马相如忙请求让卓文君出来相见。卓王孙经不住王吉撺掇,派人唤出卓文君。
司马相如一见卓文君便痴迷在那里,他万万没想到这俗不可耐的卓王孙竟有这般美丽高雅的女儿,于是要过琴来,弹了一曲《凤求凰》,向卓文君表达爱意。卓文君深明琴中之意,她也爱慕司马相如的相貌和才华,之后便以身相许。经过商量,两人一起逃回成都。
卓王孙知道后,气得暴跳如雷,又是骂女儿不守礼教,又是骂司马相如衣冠禽兽,发誓以后不准他们再进家门。
卓文君随司马相如回到成都后才知道,她的夫君虽然名声在外,但家中却很贫寒。万般无奈,他们只好返回临邛,硬着头皮托人向卓王孙请求一些资助。不料,卓王孙破口大骂:“我不治死这个没出息的丫头就算便宜她了,还想要我接济,一个子儿也不给!”卓文君听说父亲的态度如此坚决,心都凉了半截儿,可是眼下身无分文,日子可怎么过呢?到底夫妻俩都有“才”,很快就想出了一个“绝招”。
第二天,司马相如把自己仅有的车、马、琴和卓文君的首饰卖了一笔钱,在距卓府不远的地方租了一间屋子,开了一间酒店。司马相如穿上伙计的衣服,卷起袖子和裤腿,像酒保一样,又是擦桌椅,又是搬东西;卓文君穿着粗布衣裙,忙里忙外,招待来客。
酒店刚开张,就吸引了许多人来。这倒不是因为她们卖的酒菜价廉物美,而是前来目睹这两位远近闻名的落难夫妇。司马相如夫妇一点也不感到难堪,内心倒很高兴,因为这正好达到了他们的目的——给顽固不化的老爷子现现眼。
很快,临邛城里人人都在议论这件事,有的对这一对夫妇表示同情,有的责备卓王孙刻薄。卓王孙毕竟是一位有身份、有脸面的人物,很爱面子,十分顾忌这些风言风语,居然连着好几天都没有出门。
有几个朋友劝卓王孙说:“令爱既然愿意嫁给他,就随她去吧。再说司马相如毕竟当过官,还是县令的朋友。尽管现在贫寒,但凭他的才华,将来一定会有出头的日子。你应该接济他们一些钱财,何必为难他们呢?”
卓王孙万般无奈,只好分给卓文君夫妇仆人百名,钱财百万,司马相如夫妇大喜,带上仆人和钱财,回成都生活去了。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一直被民间所津津乐道,其一是源自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能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爱情的自由幸福;其二是夫妇俩当垆卖酒,能放下面子来换得万贯家财,可谓是名利双得。
面子固然重要,但一味地保存所谓的面子,受罪的就是自己。假如司马相如夫妇太注重面子的话,他们也只能清苦度日了。相反,他们抓住了老丈人爱面子的特点,只是花了一点点心思,便换得了巨大的家财,让自己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也为后人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